DB4401/T 12-2023 网络舆情分级与判定
DB4401/T 12-2023 Network public opinion classification and judgment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10月
-
2023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35.240.01
CCSM11
4401
广州市地方标准
DB4401/T12—2023
代替DB4401/T12—2018
网络舆情分级与判定
Classificationandjudgmentfornetworkpublicopinion
2023-05-31发布2023-07-01实施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401/T12—2023
目次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体原则.............................................................................1
4.1科学性原则.......................................................................1
4.2充分性原则.......................................................................2
4.3可度量原则.......................................................................2
4.4可预测原则.......................................................................2
4.5稳健性原则.......................................................................2
5网络舆情分级与判定的一般流程.........................................................2
6网络舆情评价指标.....................................................................3
7指标量化.............................................................................3
7.1媒体传播评价(Em)...............................................................3
7.2舆论强度评价(Es)...............................................................5
7.3民意态度评价(Ea)...............................................................7
7.4舆情演变评价(Ed)...............................................................8
8综合评价.............................................................................9
8.1综合评价要求.....................................................................9
8.2自动化系统评价...................................................................9
8.3专家辅助评价....................................................................10
9等级划分与程度评估..................................................................10
9.1等级划分........................................................................10
9.2程度评估........................................................................11
附录A(资料性)词频-逆文档频率指数(TF-IDF)统计学方法.............................12
附录B(资料性)专家辅助评分表......................................................13
I
DB4401/T12—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代替DB4401/T12-2018《网络舆情分级与判定》。
本文件与DB4401/T12-201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更改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2018年版第2章);
——增加了总体原则(见第4章);
——更改了网络舆情分级与判定的一般流程(见第5章,2018年版第3章);
——更改了网络舆情评价指标(见第6章,2018年版第4章);
——更改指标公式,增加分析方法和大数据数学模型算法(见第7章,2018年版第5章);
——更改了综合评价,增加专家评价系统定性分析模块(见第8章,2018年版第6章);
——更改了等级划分的表述(见9.1,2018年版的7.1);
——更改了程度评估的表述(见9.2,2018年版的7.2);
——更改了风险程度评估尺度表(见表1,2018年版的表2);
——更改了资料性附录中文档主题生成模型(见附录A);
——更改了资料性附录中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权重计算方法(见附录B)。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共广州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州市网络舆情信息中心、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暨南大学
计算传播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数据分析与信息可视化研究中心、云润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陆志强、陈小文、赵甜芳、支庭荣、吴小坤、陈伟能、申智平、肖娟、漆巍、
徐湛、黄楚恒、王祥麟、高淡绚、李宜轩、曾庆贤、梁市、吴钰、林毅、李永康。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8年首次发布为DB4401/T12-2018,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Ⅲ
DB4401/T12—2023
网络舆情分级与判定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网络舆情分级与判定的一般流程、网络舆情评价指标、指标量化、综合评价、等级划
分与程度评估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广州市网络舆情的监测、评估、预警及相关软件开发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媒体传播评价evaluationofcommunicationmedia
特定舆情事件中媒体的介入程度,以及范围和信息在媒体上的传播程度,包含但不仅限于以下四个
指标:媒体集中度、媒体权威度、媒体稿件差异度、媒体地域范围。
3.2
舆论强度评价evaluationofpublicopinionstrength
特定舆情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舆论强烈程度,包含但不仅限于以下四个指标:话题敏感程度、单
位时间波动程度、平均持续时长、舆论强度专家评价。
3.3
民意态度评价evaluationofpublicattitudeDB4401orientation
特定舆情事件中的主体意愿表达强度和态度倾向,包含但不仅限于以下四个指标:活跃网民占比、
网民互动质量、网民情感极性、民意态度专家评价。
3.4
舆情演变评价evaluationofpublicopiniondevelopment
特定舆情事件的后续演化趋势,包含但不仅限于以下两个指标:舆情热度演化趋势、网民情感演化
趋势。
4总体原则
4.1科学性原则
所选指标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准确描述指标适用场景,合理运用科学计算方法,客观评价
网络舆情影响要素,实现网络舆情的科学评价。
1
DB4401/T12—2023
4.2充分性原则
所选指标具有良好的完备性和简约性,综合考虑单项指标覆盖面及多项指标重叠度,建立简约且完
整的指标集,刻画网络舆情整体画像。
4.3可度量原则
所选指标具有良好的可量化性和可操作性,量化网络舆情相关的不确定性因素,适配多样化的舆情
监测环境,保证舆情评价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4.4可预测原则
所选指标具有良好的推演和预测性,剖析网络舆情核心要素特征,预测网络舆情发展趋势,满足网
络舆情的风险评估和预警需求,服务于相关职能部门的风险评估和决策响应。
4.5稳健性原则
所选指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适应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传播过程,适应动态开放的网络舆
情环境,反映网络舆情本质特征。
5网络舆情分级与判定的一般流程
网络舆情评价应遵循一定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舆情监测、舆情评价、舆情研判三个环节,如图1
所示。
图1网络舆情评价的一般流程
2
DB4401/T12—2023
6网络舆情评价指标
网络舆情评价指标包括媒体传播评价、舆论强度评价、民意态度评价、舆情演变评价4个二级指标。
各二级指标又包含各自的子参数,即三级指标,构成了网络舆情评价指标。网络舆情评价指标的三级指
标应包含但不限于图2所列的14个三级评价指标。
媒体集中度(M1)
媒体权威度(M2)
媒体传播评价(Em)
媒体稿件差异度(M3)
媒体地域关联度(M4)
话题敏感程度(S1)
网
络单位时间波动程度(S2)
舆舆论强度评价(Es)
平均持续时长(S3)
情
评
舆论强度专家评价(S4)
价
指
活跃网民占比(A1)
标
网民互动质量(A2)
民意态度评价(Ea)
网民情感极性(A3)
民意态度专家评价(A4)
舆情热度演化趋势(D1)
舆情演变评价(Ed)
网民情感演化趋势(D2)
DB4401
图2网络舆情评价指标
7指标量化
7.1媒体传播评价()
Em
7.1.1媒体集中度()
M1
媒体集中度反映参与媒体的集中程度,采用赫尔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的公式进行计算,可按公式(1)
计算。媒体集中度越高,意味着媒体的垄断力量越大、竞争程度越低、差异化程度越低、越容易形成舆
论控制行为。
3
DB4401/T12—2023
2
NmR
i····················································(1)
M1
i1Rc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51/T 696-2007 药品柜 2007-11-01
- DB41/T 512.6-2007 核桃生产技术规程 第6部分: 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2007-12-12
- DB41/T 513.5-2007 枣生产技术规程 第5部分: 树体管理技术规程 2007-12-12
- DB41/T 513.1-2007 枣生产技术规程 第1部分: 枣质量安全等级要求 2007-12-12
- DB51/T 694-2007 化学实验台(卓) 2007-11-01
- DB41/T 510-2007 蕨菜生产技术规程 2007-12-12
- DB41/T 513.3-2007 枣生产技术规程 第3部分: 建园技术规程 2007-12-12
- DB41/T 513.2-2007 枣生产技术规程 第2部分: 枣树嫁接育苗技术规程 2007-12-12
- DB41/T 513.7-2007 枣生产技术规程 第7部分: 采收及干制技术规程 2007-12-12
- DB41/T 513.4-2007 枣生产技术规程 第4部分: 枣园土肥水管理技术规程 200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