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钝吻黄盖鲽的种质检测与鉴定。
发布历史
-
2011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
- 起草人:
- 张岩、陈四清、刘曼红、沙珍霞、于东祥
- 出版信息:
- 页数:9页 | 字数:15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851z^Ml|^^
口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准
GB/T26620—2011
钝吻黄盖鳏
Marbledflounder
2011-06-16发布2011-11-01实施
$tnwnfrf^t发布
GB/T26620—2011
n.i
刖吞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岩、陈四清、刘曼红、沙珍霞、于东祥。
T
GB/T26620—2011
钝吻黄盖鳏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钝吻黄盖鳏(Pseudopleuro?iectesyokohamae)的主要形态构造特征、生长与繁殖、
细胞遗传学特、生化遗传学特性及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钝吻黄盖鳏的种质检测与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屮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8654.2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2部分:抽样方法
GB/T18654.3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3部分:性状测定
GB/T18654.12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12部分:染色体组型分析
3名称与分类
3.1学名
钝吻黄盖鳏Pseudopleuronectesyokohamae(Gunther)
3.2分类地位
隶属于蝶形目(Pleuronectiformes)、鳏亚目(Pleuronectoidei)、蝶科(Pleuronectidae)、鳏亚科
(Pleuronectinae)、黄盖鳏属(^Pseudopleuronectes)。
4主要形态特征
4.1外部形态特征
钝吻黄盖鳏体呈卵圆形,背腹缘凸度相似。头部颇小,背面在上眼前缘上方有一凹刻。眼小,均在
右侧。眼间隔颇窄隆起呈靖状,被鳞。牙颇小而侧扁,顶端略呈截形,呈门牙状,基部粗壮,排列紧密。
下颌较长,突出于前;上颌后端终止于下眼的前缘稍后的下方。有眼侧的前鼻孔接近上颌;无眼侧的前
鼻孔后缘有一片状小瓣,后鼻孔仅为一大圆孔。上鯉盖边缘略呈游离。
鳞颇小,通常有眼侧为栉鳞,无眼侧为圆鳞,有时头部亦兼有弱栉鳞。头部仅吻及上下颌无鳞,眼间
隔满被小型栉鳞。各鳍的鳍条均多少被鳞。左右侧线同等发达,前部在胸鳍上方有一较低的弓状弯曲
部,弯曲部中央至背鳍基底间有鳞22行〜26行,直线部起点处至背鳍基底间有鳞32行〜37行,侧线前
方的颖上枝甚短。
有眼侧为褐色或黄褐色,有时有大小不等的暗色斑纹散布体部,背鳍及臀鳍上有时亦有暗色斑纹,
尾鳍后缘暗色或黑色。钝吻黄盖鳏的外部形态见图1。
4.2可数性状
4.2.1背鳍鳍式:D.69-72
4.2.2臀鳍鳍式:A.50〜53
4.2.3腹鳍鳍式:V.6
4.2.4胸鳍鳍式:P.11
4.2.5侧线鳞鳞式:75〜83
1
GB/T26620—2011
4.2.6鯉耙数:3~4+7
4.2.7牙式:(0+9〜13)/(0—2+12—15)
图1钝吻黄盖鳏的外部形态
4.3可量性状
可量性状实测比值见表1。
表1可量性状实测比值
项目比值项U比值
体长/体高2.2〜2.4头长/眼间距11・7〜17.6
体长/头长4.0〜4.4头长/眼径4〜5.7
头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B 2468-1989 四棱定位销 1989-05-13
- HB 1875-1973 短莫氏锥体套规 1975-01-01
- HB 6969-1994 装有无扩口外锥管嘴的5组棉线编织软管 1994-06-01
- HB 4-137-1979 装有外锥管嘴的1组钢丝编织软管 1979-11-23
- HB 4530.13-1991 H型孔系组合夹具压板类件 偏心轮夹紧组件 1992-01-23
- HB 4375-1989 长方支承板毛坯 1989-07-12
- HB 5879.1-1985 降落伞缝合部 厚型带折缝三点叉缝合 1985-07-03
- HB 2010-1989 轴销 1989-05-13
- QJ 346-1978 盲孔用二齿平刃直柄扩孔钻(D=3~10) 1980-01-01
- QJ 331-1978 麻花钻 粗柄麻花钻(d=0.1~0.35) 198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