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T 20-1999 空气分布器性能试验方法

JG/T 20-1999 Method of testing for rating air distributor performance

行业标准-建筑工业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G/T 20-1999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建筑工业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1999-06-04
实施日期
1999-06-04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归口单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调研究所
起草人:
彭荣、邹月琴、钱兆铭
出版信息:
页数:20页 | 字数:36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衅91.140.30

Y4J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TG/T20一1999

空气分布器性能试验方法

Methodoftestingforratingairdistributorperformance

1999一06一04发布1999一06一04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

JG/T20-1999

目次

说明··················································……

1总则··········。·‘··························.,······,···············································‘····……1

2试验用测量仪表·····,·····。·········‘······,···。,··,········‘··‘············,·,····,······‘········.……3

3压力损失试验要求······一·5

4送风射流特性试验要求.···············。····································,’····……9

5风口性能试验结果一.·13

附录A空气流量侧童的主要方法喷嘴装置(补充件)14

附录B全压、动压侧量仪表标准毕托管(补充件)16

JG/T20-1999

说明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废止专业标准和清理整顿后应转化的国家标准的通知))(质技监督

局标函(1998)216号)要求,建设部对1992年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复建设部归口的国家标准转化为行业

标准项目及1992年以前建设部批准发布的产品标准项目进行了清理、整顿和审核。建设部以建标

(1999)154号文《关于公布建设部产品标准清理整顿结果的通知》对GB8070-87《空气分布器性能试

验方法》标准予以确认、发布,新编号为JG/T20-1999.

为便于标准的实施,现仅对原标准的封面、首页、书眉线上方表述进行相应修改,并增加本说明后重

新印刷,原标准版本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空气分布器性能试验方法JG/T20-1999

Methodoftestingforratingairdistributorperformance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5219--1984(E)((空气分布和空气扩散空气末端装置试验室的空

气动力试验和标定》。

总则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空气分布器空气动力性能试验方法。其中包括试验装置、测量仪表的型式及其准确度

要求、试验方法和采用的测试数据计算方法等

1.2适用范围

1.2.1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送风日、回风口的空气动力性能试验。

1.2.2本标准适用于等温条件(即送风温度等于房间温度或两者温差不大于2C)下,进行空气动力性

能试验,并对非等温射流特性试验提出技术要求。

1.2.3其他类似用途的产品也可参照本标准。

1.3试验项目

1.3.1送、回风量测量。

1.3.2在不同风量下测量全压损失和静压损失,可根据需要选择一项或二项同时测量。

1.3.3送风射流特性试验可根据风曰型式选择下列一部分或全部项目测量:

a.流型包络面;

b.射程(当送风流型为辐射状时,可称为扩散半径);

c.下降距离和上升距离;

d.扩散宽度。

1.4术语定义

1.4-1空气分布器(简称风口)类型

1.4-1.1送风口((outlet):指送风系统(或空调设备)中将空气送人房间的一种末端部件。例如喷口、格

姗、散流器、条缝风口、旋流风口等。

1.4.1.2回风口((inlet):指排风、回风系统(或空调设备)中将房间的空气从房间排出的一种末端部件。

例如格栅、散流器、条缝风口、网格风口等。

1.4.1.3风口组合装置:指送风系统中将空气送人房间的一种末端组合装置。例如变风量风口,高速风

口和诱导型风口等。

1.4.2空气分布器的几何特性

1.4.2.1产品系列:指具有共同功能的风口(如送风口、回风口等)中,由相似的结构型式和几何模数所

组成的不同规格的一组风口。

1-4-2.2公称尺寸:指代表风口规格的名义尺寸。例如散流器的公称尺寸为喉部尺寸。

1.4.2.3长宽比:指长方形空气分布器的较大边与较小边之比。

1.4.2.4叶片比:指格栅的叶片宽度与叶片间距之比。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9-06-04批准1999-06-04实施

I

Jc/T20-1999

1.4.2.5净面积比:指净面积与毛面积之比。

a.毛面积:指空气分布器出口处里缘轮廓线所围成的几何面积。

b.净面积:指空气分布器出口处的所有开孔横截面面积之总和。

1.4.2.6面积因子(Ak):用以说明空气流过空气分布器出口的有效面积数量,A、值是用规定的仪表和

规定的方法测得的空气流量(qv)和空气速度因子(。、)之比值。

1.4.3空气扩散参数

1.4.3.1局部空气速度:指气流中某一点的时间平均速度。

1.4.3.2末端速度:指离开送风口的混合气流末端规定的允许最大中心速度。一般采用0.5m/s的末

端速度确定射流的射程。

1.4.3.3空气流量:指单位时间内进人或离开空气分布器的空气体积。

1.4.3.4流型包络面:用以描述送风射流流型轮廓上的等速点所构成的分界面.该分界面上的空气速

度等于所规定的允许速度值,一般采用0.5m/s,见图1

X(射粗〕

x月封程】

Tiny目,二一一

、1翻t些竺—一-

一1越},、、

l-11)立、~

(a)喷口流型(b)格播流型(0圆形或旋流吸顶散流器流型

(d)方形吸顶散流器流型()线型散流器条〔缝风口)流型

图1

卞车3.︺叹射程:指当送风射流最大中心速度降到0.5m/s处,该处与送风口中心的水平距离,见图1,

乍4.3.UC落差:指当送风射流的轴心速度降到0.5m/、处,射流轴心线偏离风口中心轴线的最大垂直

距离

0

不4.3.z,下降距离:指正切于流型包络面上的最低水平面和送风口中心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见图1,

下车3Un月上升距离:指正切于流型包络面上的最高水平面和送风口中心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见图1,

.14.3.OJ扩散宽度:指正切于流型包络面且垂直于通过送风口平面的两个垂直平面之间的最大距离,

见图1,

1.4.3.10送风温差:指送风温度和工作区空气平均温度之差。

1.4.3.11回风温差:指回风温度和工作区空气平均温度之差。

JG/T20-1999

1.4.4标准状态空气:指温度为20'C,密度为1.2kg/m',大气压为101325NO013.25mbar)和相对

湿度为65%的空气。

1.5术语符号

下列术语在本标准中采用,如表1所示。

表1

符号名称采用sl单位t纲

A面积m2L'

Ae标准试验管的面积(即风口公称尺寸面积)m,L'

A,面积因子Ar=Qv/vi,m2L'

ba试脸房间或设备的宽度n1I

D.面积当f直径(,厂4不/a)ril

几水力直径(4Aa/周长)mL

d直径的】l

hu线立格.或散流器的平面高度n11

人R试脸房间或设备的高度mL

Lx试脸房间或设备的长度mL

尸绝对.压PaML-'T-'

尸‘大气压PaML'T一2

尸。峥压(尸一尸、)PaML-'T-'

尸r绝对全压PaML-'7'-'

尸,全压(尸,尸)‘PaML'T'

P.动压(a'/2或P.-P).PaML-'T-'

Pr静压损失PaML一T一之

尸讨全压损失PaML'T'

△尸压差(对于一个压差装!)PaML-'T-'

9v体积流tm'/sL'T'

U速度m/sLT-'

刀.平均速度m/s1,T-

v、速度因子匆v/AJm/sLT,

U.离开送风口X距离上的最大速度m/sL'C-'

X射程mL

Y扩傲宽度n1L

Z下降距离或上升距离n、l

f局部阻力系数(压力损失系数)无量钢

B热力学沮度K8

,摄氏沮度C6

P密度kg/m'ML"'

2试验用洲f仪衰

2.1空气温度测量

2.1.1空气温度测量应采用校准过的水银玻璃温度计、电阻温度计、热电偶或其他型式的温度计。

2.1.2温度计刻度的最小分格不得大于0.5C.

2.1.3温度计必须校准,其准确度不低于士0.25C,

2.2空气压力测量

2.2.1在管道中的空气压力测量应采用液柱式压力计。例如直管压力计、斜管压力计和微压计(斜管式

和补偿式)。

2.2.11压力计的刻度最小分格不得大于表2所列值。

Jc/'r20-1999

表2

测量范围最小分格

PaPa

.25一251.25

25-2502.5

250-500S.0

500以卜25.0

2.2.1.2压力计必须校准,其准确度不得低于表3所列值。

表3

测量范围准确度

PaPa

1.25-25微压计)士0.25

25-500(斜管压力计或微压计)士2.5

500和S00以上直〔管压力计)士25

2.21.3空气流量测量的最小压差值应是:

a_采用斜管压力计或微压计时为25Pa;

b.采用直管压力计时为500Pa,

2.2.2试验环境的大气压测量应采用准确度不低于士12.5Pa的水银气压计。

2.2.3静压、动压和全压的测量

2.2-3.1静压侧量在测量面的风管壁上均匀开设4个以上静压小孔(直径为1-3mm,优先选用

1.5mm,要求孔上无毛刺)并联成测压环.所测得的静压为该测量面上的平均静压值,或使用标准毕托

管连接到2.2.1中规定的压力计进行测量。

2.2-3.2动压测量采用标准毕托管连接到2.2.1中规定的压力计进行测量。

2.2-3.3全压测量采用标准毕托管连接到2.2.1中规定的压力计进行测量。

2-2-3.4标准毕托管应符合附录B(补充件)的要求。

2.3空气速度测量

2.3.1空气速度测量包括风管内的空气速度、送回风口处的空气速度和房间内的空气速度。当风管内

的空气速度超过3m/s时,一般采用毕托管测量;对于流经风口处的空气速度和房间内的空气速度一般

采用热电式风速计测量。

2.3.2低速测量所选择的仪表,其低速测量范围应为。.4^-3m/s,如果要扩大测量范围,则应选择相

应量程的仪表。

2.3.2.1测头的特性尺寸最大不应超过15mm。当测头偏离气流方向的转角大于15。时,要求在测量

范围内示值变化不应超过5%>

2.3.2.2低速测量仪表所测出的局部速度,一般用时间平均速度值表示。仪表必须每年最少校准一次,

其准确度不应低于被测值的7.5%0

2.3.3送风口速度vk测量所选择的仪表,其速度测量范围应为1^-12m/s。如果要扩大测量范围,则应

选择相应量程的仪表。其他要求应符合2.3.1的规定。

2.3.4如选择同一指针式仪表进行低速和二k测量时,则其刻度盘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