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35.240.01
CCSL70
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464—2023
黑龙江省城市信息模型
平台信息入库标准
2023-05-29发布2023-08-28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DB23/T3464—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与定义...........................................................................1
4缩略语...............................................................................3
5基本要求.............................................................................3
5.1一般规定........................................................................3
5.2CIM模型分级规定.................................................................3
5.3CIM模型分类规定.................................................................6
5.4CIM模型平台数据内容............................................................10
6数据范围与内容......................................................................11
6.1CIM数据范围和构成..............................................................11
6.2数据元素分类编码...............................................................16
6.3数据元素的属性描述要求.........................................................17
6.4数据元素编码...................................................................19
7数据入库与更新......................................................................23
7.1基本要求.......................................................................23
7.2CIM数据入库....................................................................23
7.3CIM数据更新....................................................................23
参考文献..............................................................................25
I
DB23/T3464—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部分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亿阳信通股份有限公司、奥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若冰、马鑫、赵曦辉、董卫、夏赟、阴雨夫、高文俊、王春林、纪陶、梁天
超、杨晨、郎博宇、罗娇嬴、任明玄、石开明、许贵博、韩宇、陈宏福、杜金芝、赵伟峰、董海涛、刘
聪、甘钰诚、王冠乔、韩朝、于麒、李庆琳、王宏光、田雪。
II
DB23/T3464—2023
黑龙江省城市信息模型平台信息入库标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信息模型数据入库的术语与定义、缩略语、基本要求、数据范围与内容、数据入
库与更新等。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信息模型数据的分级分类、数据构成、入库更新,指导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数据入
库工作,指导我省城镇建设管理基础数据信息普查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4754国民经济行业标准
GB/T1392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36625.5智慧城市数据融合第5部分: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元素
GB/T35648地理信息兴趣点分类与编码
GB/T51269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
CJJ/T315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技术标准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城市信息模型
以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等技术为基础,整合城市地上地
下、室内室外、历史现状未来多维多尺度空间数据和物联感知数据,构建起三维数字空间的城市信息有
机综合体。
3.2城市三维模型
城市地形地貌、地上地下人工建(构)筑物等的三维表达,反映对象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纹理
及属性等信息。
1
DB23/T3464—2023
3.3建筑信息模型
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营的
过程和结果的总称。简称模型。
3.4城镇建设管理基础数据
城镇建设管理所涉及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信息和行业数据的总称。
3.5几何表达精度
模型单元在视觉呈现时,几何表达真实性和精确性的衡量指标。
3.6信息深度
模型单元承载属性信息详细程度的衡量指标。
3.7数据元素
由一组属性规定其定义、标识、表示和允许值的数据单元。
3.8基础类数据元素
描述城市信息模型数据信息中,基本特征属性类数据元素,包括国家现有各行业已有标准已规定的
数据元素内容。
3.9扩展类数据元素
描述城市信息模型数据信息中,监测类或业务类数据元素,包括在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与CIM+
应用运行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新设定的相关行业数据元素内容。
3.10空间参考系
地面实体与数字几何对象之间对应的数学基础。
3.11时间参考系
提供描述时间参考系统的元素。如:日期、时间。
3.12多细节层次
根据城市信息模型场景的复杂程度,使用模型轻量化技术对场景内容按照精细程度生成多层次结构
的一种数据组织方式。
2
DB23/T3464—2023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
CIM:城市信息模型(CityInformationModeling)
DEM: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
DOM:数字正射影像(DigitalOrthophotoMap)
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
IoT: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
POI:兴趣点(PointofInterest)
LOD:多细节层次(Levelsofdetail)
5基本要求
5.1一般规定
5.1.1空间参考系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
5.1.2高程基准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系。
5.1.3时间系统应采用公历纪元,时间采用北京时间的统一时间标识。
5.1.4CIM数据构成应充分考虑实用性和可扩展性。
5.1.5数据采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共享和销毁应符合国家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和
标准,不应包含涉密数据,保障CIM基础平台安全运行。
5.2CIM模型分级规定
5.2.1CIM模型分级
CIM模型分级遵循《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技术导则(修订版)》相关规定,共分为7个
等级,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CIM模型分级表
数据源
级别名称模型主要内容模型特征
精细度
地形、行政区、水系、主要道DEM和DOM叠加实体对象的基本轮
CIM1地表模型低于1:10000
路等廓或三维符号
3
DB23/T3464—2023
表1CIM模型分级表(续)
数据源
级别名称模型主要内容模型特征
精细度
地形、行政区、建筑内外、交实体三维框架和表面,包含实体标
CIM2框架模型1:2000~1:10000
通、水系、植被等识与分类等基本信息
地形、行政区、建筑内外、交
实体三维框架、内外表面,包含实
CIM3标准模型通、水系、植被、场地、管线、1:500~1:2000
体标识、分类和相关信息
地质、城市主要部件等
地形、行政区、建筑内外、交实体三维框架、内外表面纹理与细
优于1:500或G1、
CIM4精细模型通、水系、植被、场地、管线节,包含模型单元的身份描述、项
N1
管廊、地质、城市部件等目信息、组织角色等信息
满足空间占位、功能分区等需求的
功能级模建筑内外、交通、场地、地下几何精度,包含和补充上级信息,
CIM5G1〜G2,N1〜N2
型空间等要素及主要功能分区增加实体系统、关系、组成及材质,
性能或属性等信息
满足建造安装流程、采购等精细识
构件级模建筑内外、交通、场地、地下别需求的几何精度(构件级),宜
CIM6G2〜G3,N2〜N3
型空间等要素及主要构件包含和补充上级信息,增加生产信
息、安装信息
满足高精度渲染展示、产品管理、
零件级模制造加工准备等高精度识别需求的
CIM7主要设备零件G3〜G4,N3〜N4
型几何精度(零件级),宜包含和补
充上级信息,增加竣工信息
注1:CIM1级模型应根据实体对象的基本轮廓和高度生成三维模型或符号,可采用GIS数据生成
注2:CIM2级模型应表达实体三维框架和表面的基础模型,表现为无表面纹理的“白模”,根据建筑底部轮廓和建
筑层数或建筑高度建立起模型,可采用GIS数据的矢量shp数据建模
注3:CIM3级模型应表达实体三维框架、内外表面的标准模型,建筑表面凸凹结构边长大于0.5m(含0.5m)应细
化建模,表现为统一纹理的“标模”,其他要素类型如交通、植被、小品、地面、水系等可根据需要建模,可采用倾
斜摄影、近景摄影等方式建模
注4:CIM4级模型应表达实体三维框架、内外表面细节的精细模型,表面凸凹结构边长大于0.2m(含0.2m)应细
化建模,表现为与实际纹理相符的“精模”,可采用城市三维人工精细模型、激光点云、倾斜摄影等方式组合建模
4
DB23/T3464—2023
表1CIM模型分级表(续)
数据源
级别名称模型主要内容模型特征
精细度
注5:CIM5级模型应满足模型主要内容空间占位、功能分区等需求的几何精度(功能级),对应建筑信息模型几何精
度G1~G2级、属性深度N1~N2级(级别定义参照5.2.2章),可表达建筑分层分户(“房屋套”),表面凸凹结构边
长大于0.05m(含0.05m)应细化建模,可采用BIM、激光扫描室内模型、地下空间人工模型等方式组合建模
注6:CIM6级模型应满足模型主要内容建造安装流程、采购等精细识别需求的几何精度(构件级),对应建筑信息模
型几何精度G2~G3级、属性深度N2~N3级(级别定义参照5.2.2章节),表面凸凹结构边长大于0.02m(含0.02m)
应细化建模,可采用BIM、激光扫描室内模型、地下空间人工模型等方式组合建模
注7:CIM7级模型应满足模型主要内容高精度渲染展示、产品管理、制造加工准备等高精度识别需求的几何精度(零
件级),对应建筑信息模型几何精度G3~G4级、信息度N3~N4级(级别定义参照5.2.2章节),表面凸凹结构边长大
于0.01m(含0.01m)应细化建模,可采用BIM建模
5.2.2CIM模型分级精度等级
CIM1级模型(地表模型)到CIM3级模型(标准模型)按照表1数据源精细度规定执行。CIM4级模
型(精细模型)到CIM7级模型(零件级)所满足的几何精度与属性深度要求,分别符合表2与表3中
的规定。
表2几何表达精度等级划分
几何精度用于标定城市信息模型
等级几何精度表达要求
等级等级要求
1级几何表达精度G1满足二维化或者符号化识别需求的几何表达精度CIM5级模型
满足空间占位、主要颜色等粗略识别需求的几何
2级几何表达精度G2CIM5级模型、CIM6级模型
表达精度
满足建造安装流程、采购等精细识别需求的几何
3级几何表达精度G3CIM6级模型、CIM7级模型
表达精度
满足高精度渲染展示、产品管理、制造加工准备
4级几何表达精度G4CIM7级模型
等高精度识别需求的几何表达精度
注:引用修改自《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技术导则》(修订版)
5
DB23/T3464—2023
表3属性深度等级划分
属性深度用于标定城市信息模型
等级属性深度表达要求
等级等级要求
宜包含模型单元的身份描述、项目信息、组织角
1级信息深度N1CIM5级模型
色等信息
宜包含和补充N1等级信息,增加实体系统关系、
2级信息深度N2CIM5级模型、CIM6级模型
组成及材质,性能或属性等信息
宜包含和补充N2等级信息,增加生产信息、安装
3级信息深度N3CIM6级模型、CIM7级模型
信息
4级信息深度N4宜包含和补充N3等级信息,增加维护信息CIM7级模型
注:引用修改自《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技术导则》(修订版)
5.3CIM模型分类规定
5.3.1CIM模型分类类别
CIM模型宜从成果、进程、资源、属性和应用五大维度进行分类,分类应符合表4规定。
分类情况描述符合如下规定:
a)成果包括按功能分建筑物、按形态分建筑物、按功能分建筑空间、按形态分建筑空间、BIM元
素、工作成果、模型内容七种分类;
b)进程包括工程建设项目阶段、行为、专业领域、采集方式四种分类;
c)资源包括建筑产品、组织角色、工具、信息四种分类;
d)属性包括材质、属性、用地类型三种分类;
e)应用包括行业一种分类。
表4CIM模型分类
分类名称大类中类备注
按功能分建筑物—引用GB/T51269附录A.0.1分类
按形态分建筑物—引用GB/T51269附录A.0.2分类
按功能分建筑空间—引用GB/T51269附录A.0.3分类
成果
按形态分建筑空间—引用GB/T51269附录A.0.4分类
BIM元素—引用GB/T51269附录A.0.5分类
工作成果—引用GB/T51269附录A.0.6分类
6
DB23/T3464—2023
表4CIM模型分类(续)
分类名称大类中类备注
地形模型
水系模型
建筑模型
交通设施模型
成果模型内容参考GB/T13923和CJJ157分类
管线管廊模型
植被模型
地质模型
其他模型
工程建设项目阶段—引用GB/T51269附录A.0.7分类
行为—引用GB/T51269附录A.0.8分类
专业领域—引用GB/T51269附录A.0.9分类
遥感
航空摄影
进程
测绘
参考《测绘标准体系(2017修订版)》的获取与处
采集方式勘察
理类
地图矢量化
人工建模
其他方式
建筑产品—
组织角色—参考《测绘标准体系(2017修订版)》的获取与处
资源
工具—理类
信息—
材质—引用GB/T51269附录A.0.14分类
属性—引用GB/T51269附录A.0.15分类
耕地
属性
园地引用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
用地类型
林地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
草地
7
DB23/T3464—2023
表4CIM模型分类(续)
分类名称大类中类备注
湿地
农业设施建设用地
居住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
用地
商业服务业用地
引用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
属性用地类型工矿用地
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
仓储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
公用设施用地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特殊用地
留白用地
城乡建设
交通与物流
能源
水利
风景园林
应用行业自然资源引用GB/T4754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生态环境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JB/T 8053-2011 小型制冷系统用双稳态电磁阀 2011-08-15
- HG/T 2703-2007 小功率梯形齿同步带 2007-09-22
- JY/T 0416-2010 教学用滑轮 2010-09-19
- SL 473-2010 水利信息核心元数据 2010-03-23
- SH/T 0715-2002 原油和残渣燃料油中镍、钒、铁含量测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2002-05-31
- QC/T 793-2007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空气滤清器技术条件与试验方法 2007-11-14
- HJ/T 49-1999 水质 硼的测定 姜黄素分光光度法 1999-08-18
- JB/T 8059-2008 高压锅炉给水泵 技术条件 2008-02-01
- HJ/T 83-2001 水质 可吸附有机卤素(AOX)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2001-12-19
- SY/T 5161-2002 岩石中金属元素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 2002-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