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079-2020 水土流失监测点建设技术规程
DB41/T 2079-2020 DB41/T 2079-2020 Soil and Water Loss Monitoring Point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80
CCSB11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079—2020
水土流失监测点建设技术规程
2020-12-30发布2021-03-30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2079—2020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类型与布局.........................................................................1
5水力侵蚀监测点.....................................................................2
6风力侵蚀监测点.....................................................................5
7气象观测场.........................................................................7
8视频监控系统.......................................................................7
9基础设施...........................................................................8
I
DB41/T2079—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北京师范大学、河南省嵩县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衣强、刘刚、张红峰、李泮营、闫俊飞、靳春香、刘杰、刘明欣、孙俊青、焦
剑、张岩、郭伟红、郭华、徐建昭、程焕玲、苗玉霞、程瑞芳、丁立、潘文玲、赵胜朝、李伟华、张聿
锋、张静、姚贵奇、卢宁、张芳、张颢文、谷启、孙国静、刘洋、粱娟、徐宗峰、王腾基、曹辉。
II
DB41/T2079—2020
引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河南省实施<中
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加强河南省水土保持监测网络,规范水土流失监测点建设,在全面
总结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和相关技术标准基础上,特制定本文件。
III
DB41/T2079—2020
水土流失监测点建设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土流失监测点的类型与布局、水力侵蚀监测点、风力侵蚀监测点、气象观测场、视
频监控系统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扩建水土流失监测点的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0465水土保持术语
GB/T3523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自动观测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T50138水位观测标准
SL21降水量观测规范
SL219水环境监测规范
SL277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SL342水土保持监测设施通用技术条件
SL419水土保持试验规程
SL537水工建筑物与堰槽测流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20465和SL419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类型与布局
4.1类型
4.1.1水土流失监测点按照观测的土壤侵蚀类型,分为水力侵蚀监测点、风力侵蚀监测点和冻融侵蚀
监测点等。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为主。
4.1.2水力侵蚀监测点由径流场、小流域控制站等组成。
4.1.3风力侵蚀监测点由降尘量监测设施、输沙率监测设施、风力侵蚀厚度监测设施以及气象观测场
等组成。
4.2布局原则
4.2.1土壤侵蚀类型区、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三级区应至少布设1个水土流失监测点。
4.2.2国家、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区域,可适当增加水土流失监测点数量。
1
DB41/T2079—2020
4.2.3水土流失监测点土地使用手续合法完备,满足长期监测要求。
4.2.4水土流失监测点应依托现有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试验、监督、监测站(所)设立。
4.2.5已有监测点改建升级应满足水土流失监测点建设要求。
5水力侵蚀监测点
5.1选址
水力侵蚀监测点选址应结合实地调查,至少在1:50000地形图上确定,并满足以下条件:
a)具有一定代表性,能够反映区域水力侵蚀情况;
b)交通便利、周边基础配套设施满足监测需要;
c)有足够的场地布设径流场,且相互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km;
d)径流场和小流域控制站相互之间的距离不大于5km;
e)有多个小流域控制站,宜采取嵌套模式布设。
5.2径流场
5.2.1人工坡面径流场布设
5.2.1.1人工坡面径流场由不少于2个径流小区组成,根据监测目的确定径流小区数量。
5.2.1.2径流小区宜集中布设,并有道路相互连接。
5.2.1.3径流场及其监测设施设备应安装围栏、监控和安防设施设备等防护设施。径流小区建设应满
足以下条件:
a)径流小区所在坡面土壤和坡度均一,坡面有起伏,需进行人工修整;
b)径流小区两侧和顶部应设置保护带,保护带内植被或地表条件应与径流小区一致;
c)径流小区上部、左右两侧和下部的集流设备区应设置排水系统,一般按50年一遇最大24h
点雨量设计;
d)径流小区间旁边应设置步道,宽度0.6m~1.0m,可与保护带合并。
5.2.2天然坡面径流场布设
5.2.2.1天然坡面径流场应布设在地形、土壤、植被等有代表性的天然坡地或集水区。植被包括天然
植被或人工植被,土地利用类型如林地、园地、草地等。
5.2.2.2天然坡面径流场应选择与周围水平向无水量交换的自然或人工封闭的坡面,一般为从坡顶到
坡脚整个坡面。
5.2.3径流场设备
5.2.3.1径流场设备包括降水、径流、泥沙、土壤含水量、植被覆盖度等观测设备,分为降水量观测
设备、集流测验设备和其它相关设备等。
5.2.3.2降水量观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17151.3-1997 计算机图形信息处理系统 程序员分层交互图形系统 第3部分:存档文件正文编码 1997-12-15
- GB/T 17149.6-1997 化妆品光感性皮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997-12-15
- GB/T 17151.1-1997 计算机图形信息处理系统 程序员分层交互图形系统 第1部分:功能描述 1997-12-15
- GB/T 17150-1997 放射卫生防护监测规范 第1部分:工业X射线探伤 1997-12-15
- GB/T 17151.2-1997 计算机图形信息处理系统 程序员分层交互图形系统 第2部分:存档文件格式 1997-12-15
- GB/T 17149.5-1997 化妆品甲损害 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997-12-15
- GB/T 17149.3-1997 化妆品痤疮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997-12-15
- GB/T 17149.2-1997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997-12-15
- GB/T 17149.4-1997 化妆品毛发损害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997-12-15
- GB/T 17149.7-1997 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99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