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257-2014 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250 000)
DZ/T 0257-2014 Technical standards of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Scale:1∶250 000)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1∶250 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发布历史
-
2014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国土资源部标准化中心
- 起草人:
- 于庆文、张克信、何晓华、[曲关生]、李长安、王义昭、张雪亭、古凤宝、庄文明
- 出版信息:
- 页数:65页 | 字数:115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07.060
A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
DZT02572014
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250000)
Technicalstandardsofreionaleoloicalsurve
gggy
(:)
Scale1∶250000
ㅤㅤㅤㅤ
2014-09-28发布2014-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
/—
DZT02572014
目次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2
4.1目的任务……………2
4.2总体部署……………2
4.3主要方法……………2
4.4工作底图和地理底图………………2
4.5成果提交……………3
4.6工作程序……………3
4.7组队要求……………3
5资料收集…………………3
5.1资料收集的目的……………………3
5.2资料收集的内容及要求……………3
ㅤㅤㅤㅤ
6野外踏勘…………………3
6.1踏勘目的……………3
6.2踏勘内容及要求……………………4
7设计书编审………………4
8地质调查…………………5
8.1调查内容……………5
8.2剖面测制……………10
8.3地质路线……………13
8.4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的应用………………………15
8.5地质调查中的测试鉴定工作………………………17
9资料整理…………………18
9.1野外调查阶段资料整理……………18
9.2阶段性和年度性资料整理…………18
9.3野外资料验收前的综合整理………………………19
10野外验收………………19
10.1总体要求…………………………19
10.2提交野外验收的资料要求………………………20
10.3野外实地检查要求………………20
10.4野外验收决议书…………………20
10.5野外补充调查工作………………20
11最终报告编写前的综合研究…………20
Ⅰ
/—
DZT02572014
12地质图编制……………21
13报告编写………………21
14成果验收………………22
15成果登记与出版………………………22
16成果提交与资料归档…………………22
()…………………
附录规范性附录区域地质调查设计书编写提纲
A23
()()………
附录规范性附录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部分编写提纲
B25
()……………………
附录规范性附录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封面格式
C28
()………
附录资料性附录特殊区域和特殊类型的调查内容和要求
D30
()………………
附录资料性附录区域地质调查中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应用
E50
()………
附录F资料性附录各类样品采集与测试要求53
ㅤㅤㅤㅤ
Ⅱ
/—
DZT02572014
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250000)
1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范围目的任务资料收集野外踏勘设计书编写
、、、、、、、
工作内容技术方法工作程度与精度综合整理图件编制报告编写质量监控成果验收与出版等技
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区域地质图图例
GB9581989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
DZT01791∶50000
/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DZT01911∶250000
/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
DZT0197
DD2006-6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
ㅤㅤㅤㅤ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实测区ntiret
thereiontobesurveey
gy
、,
未进行过中大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或仅进行过中比例尺地质填图但原填图资料已十分陈旧的
地区。
3.2
青藏高原艰险区thehardshisreionofinhai-TibetPlateau
pgQg
、,。
我国西藏大部青海西部和新疆西昆仑阿尔金高寒缺氧穿越条件困难地区
-
3.3
修测区thereiontobesurvebmendin
gyyg
(/)
已有少部分1∶50000填图成果一幅1∶250000图幅中已完成约12以下1∶50000填图面积
的地区。
3.4
片区总结修测区
-thereiontobesurvebmendinandsum-u
gyygp
/,
一幅1∶250000图幅中已完成约12以上1∶50000填图面积并作过1∶50000片区总结工作
的地区。
1
/—
DZT02572014
4总则
4.1目的任务
,,、(
以详实的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通过填制1∶250000比例尺的地质图查明区内地层岩石沉积
、、、)、、、,、、
岩岩浆岩变质岩混杂岩古生物构造矿产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时代
,、、,、、
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评价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
、、,;
境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和城市地质调查为地学教学和科学研究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为国土资
、、,。
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地学基础资料和依据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的基础地质信息
4.2总体部署
,
4.2.1在优先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优先考虑推动国家重大地学理论发展和攻克地质调查技术方
,、
法难关需要的基础上按照大地构造单元完整性国土资源分布条件的相似性和经济自然地理区划的
-
,,。
统一性进行总体部署并采用1∶250000国际分幅测制
。、,
4.2.2地质填图应与专题研究相结合按照大地构造单元重要成矿区带和重要的经济区面向国家
、、,;
和国民经济建设关注的区域基础地质矿产资源环境等问题合理部署地质填图工作在填图过程中围
,。,
绕需要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工作通过地质填图和专题研究相结合提高区域地质调查
与研究水平。
、,,
4.2.3不同地质条件工作条件和研究程度的地区工作内容和要求允许有所侧重和区别但应在任务
。、、
书和设计书中加以明确结合调查区地质构造特征自然地理情况季节的特点和存在的重大地质问
ㅤㅤㅤㅤ
,。,,,
题科学地部署各阶段工作任务科学合理地部署填图工作量突出重点不平均使用工作量合理地安
排室内及野外工作任务。
4.3主要方法
,,
4.3.1地质填图以野外观察为主要方法以野外观察取得的资料为基础资料应实事求是地准确地观
。,、
察记录野外地质现象地质填图人员应亲自进行室内常规的镜下岩矿鉴定工作取全取准野外和室
。,
内分析的各项原始地质资料同时应以当代地球科学系统观和国内外先进的地质理论为指导运用行
,,。
之有效的新方法通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地质观察研究不断提高地质填图质量和研究程度
。
4.3.2将遥感技术应用到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全过程尤其要充分发挥遥感技术在青藏高原艰险区
填图工作中的先导与重要作用。
、,、、
4.3.3充分收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地学数据配合地质填图提取与区域地质构造深部地质构造
、,,、
矿产环境等相关联的多源信息注重隐伏地质信息的提取多途径多角度解决图幅内重大基础地质问
,。
题提高图幅整体调查水平
、,。
4.3.4推广应用GISGPS等高新技术提高区域地质调查的高科技含量和调查的效率在计算机和
,,、、、
全球定位系统辅助下通过野外观测路线的调查对地质地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多源地学
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地质制图。
4.4工作底图和地理底图
(),
4.4.1实测区含青藏高原艰险区和修测区的填图工作应以符合精度要求的1∶100000地形图为工
;,。
作底图对片区总结修测区的填图工作应以符合精度要求的地形图为工作底图
-1∶50000
4.4.21∶250000比例尺地质图的地理底图采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250000数字地理
,,。
底图数据库数据以数值形式存储为建立我国1∶250000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奠定基础
2
/—
DZT02572014
4.5成果提交
、、,
实测区青藏高原艰险区修测区和片区总结修测区均应按照本标准按国际分幅进
-1∶250000
,。
行测制编写和提交正规报告和图件
4.6工作程序
、、、、、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一般包括组队收集资料及野外踏勘设计编审野外调查资料整理图
、、、、、。
件编制野外验收报告编写成果验收成果出版资料归档与汇交等程序
4.7组队要求
、,。
4.7.1应根据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所涉及的专业内容技术要求和工作量等合理组队一
。
般一个单幅的项目组由名名地质技术人员组成多幅联测的项目组酌情增加地质技术人员
6~8
数量。
、、、、,
4.7.2项目组一般由地层岩矿构造遥感地质第四纪与环境地质等不同学科专业的人员组成视情
、。
况可包含有关矿产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人员
,
4.7.3项目组的技术人员一般应具备地质专业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文化程度除具备野外地质调查能
,、内普通岩矿薄片鉴定能力。
力外还应具备计算机操作遥感解译和室
,
4.7.4项目负责人应由具地质专业高级职称并具备熟练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的技术人员担任负责全
。,、、、。
面工作组内人员应明确分工安排好资料保管安全管理生活管理野外救护等辅助性工作
5资料收集
ㅤㅤㅤㅤ
5.1资料收集的目的
、、、、、、
全面了解和掌握前人对调查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水文地质工程地
、、、、,,
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状况总结前人的工作成果找出存在
,,。
的问题确定进一步野外工作的主攻方向为设计编写和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5.2资料收集的内容及要求
、、,
5.2.1搜集和综合分析调查区以往1∶500001∶200000等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图及说明书以
、、、、,。
及野外记录本手图实际材料图剖面图剖面测量记录等详细了解工作区区域地质总体情况和特征
、、比例尺填图等能提供全局总貌
5.2.2详细查阅调查区已有的遥感图像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矿区大
。,。
和揭示隐伏信息的各种资料通过对上述资料的分析研究从总体上了解调查区的重要地质问题
、、(“”“”)、
5.2.3详细查阅调查区综合调查专项调查报告和科研报告专著如地质志地层典等研究论
、。
文片区总结资料等
、,、、
5.2.4尽可能地收集观察和熟悉调查区内已有的各种实物和测试鉴定资料如岩石标本矿物标本
、、、、、、。
化石标本钻孔岩芯各类岩石薄片薄片鉴定岩矿测试地质测年古生物鉴定等
,。
5.2.5在系统收集前人资料时需对前人工作成果的质量及其资料可利用程度进行评价提取有用信
,(),;,。
息并在数字填图系统RGMAP中填写卡片作相应的批注应善于发现新问题找出新的突破点
6野外踏勘
6.1踏勘目的
。(
编写设计书之前应进行野外踏勘目的是从整体上对工作区地质情况如区内各岩类发育以及分
3
/—
DZT02572014
、、),
布概况地质构造发育类型样式及复杂程度等进行概略了解并对室内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必要的
。、、、、,
验证同时还应了解调查区自然地理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社会经济道路交通等工作条件概况为编
制设计以及经费预算提供充分依据。
6.2踏勘内容及要求
6.2.1踏勘的室内准备
。,
6.2.1.1分析调查区需要解决的主要地质问题和重点调查内容根据收集调查区以往工作有关资料
,。
提出图幅以往工作评述分析意见明确图幅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以及本次调查工作解决的主要问题
。,。
6.2.1.2编制遥感地质解译草图参考已有地质资料初步拟定工作区岩性和构造地质解译标志
、、、。
6.2.1.3全面收集调查区人文地理气候交通等方面资料
6.2.2踏勘技术路线类型
,,、,
修测区和片区总结修测区野外踏勘以重点片区的踏勘为主观察典型剖面关键性地段特
6.2.2.1-
,究。
别是对前人工作中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或具有典型意义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研
()。
6.2.2.2实测区含青藏高原艰险区可参照遥感地质解译草图进行全面的路线地质踏勘应重点选择
。、
不同类型的地质体和自然景观区以穿越路线进行踏勘选择穿越地质体最多地质构造最复杂的路线
。;
为重点路线每一个调查区有一至两条贯穿全区的踏勘路线同时应在一些关键部位适当采集有代表
,。
性的岩矿等标本进行一些必要的切片观察和快速测试分析实测区在全面踏勘的基础上对各岩类区
、,。
应进行大中比例尺的实测剖面建立各岩类的填图单位
6.2.3踏勘遥感技术应用
ㅤㅤㅤㅤ
,。,
通过野外踏勘初步建立测区遥感图像解译标志和地层序列初步建立各类地质体的填图单位并
编制测区的遥感地质解译图和地质草图以及工作程度图。
6.2.4踏勘对成矿背景的要求
,,(),
若调查区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有矿点较多时对实测区应组织人员对矿化点进行全面踏勘了解
;,()。
成矿地质背景对修测区应在研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按不同矿化点类型选择踏勘踏勘数量应不少
/;;,
于总数的片区总结修测区只进行有针对性的踏勘凡经过踏勘的矿点都要拣块取样采集岩矿标
13-
本并进行必要的分析测试。
6.2.5踏勘对调查区工作条件的了解要求
,、、、、
详细了解调查区野外工作条件为野外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有关地形道路物资供应民俗营地
、。
设置安全保障等背景资料
7设计书编审
、,,
7.1通过野外踏勘遥感解译与前人资料研究针对调查区实际情况根据项目主管单位下达的任务书
、。
要求和地质自然地理条件编写设计书
:、、、、
7.2设计书内容主要包括目的任务研究现状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地质地理概貌填图单位初步划
、、、、、、、、。
分调查内容精度要求填图方法技术路线队伍组织实施步骤质量管理预期成果和经费预算等
。。
设计书内容应简明扼要设计书编写提纲见附录A
。、,,
7.3设计书的理论技术方法应做到先进可行对工作的安排应做到从实际出发任务明确部署得当
4
/—
DZT02572014
措施有力。
,。
7.4设计书一般要求在任务书下达后的4~6个月内完成经项目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实施批准的
、。
设计书是进行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质量监控及其成果评审验收的主要依据
,,,。
7.5工作过程中因情况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编写补充设计报请原审批单位批准
8地质调查
8.1调查内容
8.1.1地层单位
(、、)。,
8.1.1.1以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划分为基础地层分区应以相关省地质志的划分为基础其岩石
,、、
地层序列以相关省岩石地层清理成果和全国各纪地层典为基础在填图工作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
优化。
、、、,、、、、
8.1.1.2在岩石生物年代地层单位划分对比的基础上视情况进行层序事件化学磁性构造地层
、,,
单位等多重地层单位划分对比并且结合接触界面性质进行综合对比研究系统建立调查区岩石地层
。()。
序列和年代地层格架探讨海湖平面变化规律总结沉积岩岩性岩相变化和盆地充填序列及形成演
化规律。
(、、),
.1.3对调查区所有正式命名的沉积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进行地质时代归属确定凡显生宙以
8.1
,(),
来未变质或低级变质的沉积地层或火山沉积地层均应收集有关古生物化石包括各类微体化石利
-
;“”,
用化石带或化石组合进行定年对前显生宙或经中高级变质改造的哑地层应尽可能利用同位素测
。()(、
年等方法确定其地质时代对年代地层地质年代的确定须有充足的依据古生物同位素测年或古地
ㅤㅤㅤㅤ
磁证据)。
《》
8.1.1.4各图幅的年代地层格架参照全国地层委员会最新发布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和国际地质科
《》。
学联合会最新发布的国际年代地层表执行
、、、、
8.1.1.5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层序地层磁性地层等多重地层单位划分与命名的有关规范和
《》《》。
术语等参照最新发布的中国地层指南和国际地层指南
8.1.2沉积岩
(),(、、
8.1.2.1查明各岩石地层单位主要岩性特征物质成分和结构构造基本层序构成内部结构层厚类
、)、、、、,
型数量等厚度实体化石与遗迹化石接触关系性质叠覆特征及空间变化特点并注意收集沉积相
(,、、),。
原生及成岩构造特点古生态古环境古流向等资料划分沉积体系和盆地类型
、、、,
8.1.2.2对盆地形成发展中的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古构造环境盆山转变演化等综合关系进行调查探
讨区域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历程。
-
,,:
8.1.2.3对巨厚且广泛分布的复理石沉积除按8.1.2.1~8.1.2.2有关要求执行外还应调查以下内容
)识别复理石沉积中的鲍玛序列;
a
),、、,
b识别复理石沉积中的标志层如较厚的砾岩层远洋极细粒的凝缩沉积火山岩夹层等借助
标志层进行复理石岩石地层单位的细划与对比。
),、、,
c复理石沉积中所含的各种类型的岩块如碳酸盐岩岩块基性超基性岩岩块变质岩岩块等应
作为非正式填图单位单独勾绘。
),。
d视情况对复理石沉积进行有关扇体组构调查包括单个扇体的解剖和扇体群恢复
对赋存沉积矿,,
8.1.2.4产的岩石地层单位除初步查明有关矿种的产状规模以外还应收集有关沉积成
,。
矿作用的岩相古地理和构造等资料研究有关沉积矿产形成分布的地质背景
、,
8.1.2.5对具特殊意义或对地质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近代现代沉积应视需要重点开展以专项内
5
/—
DZT02572014
容为主的调查。
8.1.3火山岩
火山岩区域地质调查采用岩石地层火山岩相双重填图法。
8.1.3.1-
,、、、
8.1.3.2参照8.1.2中的有关要求根据沉积或喷发叠复或横向变化关系喷发旋回喷发韵律岩浆演
,,。
化等特点综合集成正确建立岩石地层层序合理划分正式与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注意寻找沉积岩夹
,,,。
层中的化石为地层时代对比提供依据在无化石的情况下应采集同位素年龄样品确定其喷发时代
、、()、、
8.1.3.3查明火山岩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原生和次生构造矿化蚀变特征岩石化学和地球
。、、。
化学特征查明火山岩厚度产状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应注意观察火山岩中的各种接触关系和火
。。
山作用现象重要现象要在图上夸大表示
,,
8.1.3.4依据岩石矿物结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23/T 1209-2008 拖拉机机组田间作业耗油量 评价技术规范 2008-03-10
- DB23/T 1246-2008 森林植物检疫技术规程 2008-03-10
- DB23/T 1226-2008 无公害食品 甜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008-03-10
- DB23/T 1228-2008 净菜(瓜菜类蔬菜)通用技术条件 2008-03-10
- DB23/T 1229-2008 水稻二化螟防治技术规范 2008-03-10
- DB23/T 1212-2008 粮食 玉米果穗冬季储藏技术规范 2008-03-10
- DB23/T 1223-2008 寒地桑蚕病害防治技术规程 2008-03-10
- DB23/T 208.17-2008 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检验标准 第17部分: 地膜覆盖机 2008-03-10
- DB23/T 1211-2008 优质啤酒大麦化生产技术规程 2008-03-10
- DB23/T 1224-2008 有机食品鹿(梅花鹿、马鹿)饲养技术操作规程 2008-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