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496.2-2017 青鱼 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DB33/T 496.2-2017 Gingko fish Part 2: Cultivation techniques specifications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T 496.2-2017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7-08-22
实施日期
2017-09-22
发布单位/组织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150

B52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496.2—2017

代替DB33/T496.2-2004

青鱼

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Blackcarp(Mylopharyngodonpiceus)—

Part2:Technicalspecificationsofgrowoutfarming

2017-08-22发布2017-09-22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496.2—2017

前言

DB33/T496《青鱼》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本部分为DB33/T496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要求编写。

本部分代替DB33/T496.2-2004《无公害青鱼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与DB33/T496.2-2004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对第5章“鱼种放养”进行修订,根据现行放养模式调整了放养密度和搭养品种(见第5章);

——增加对SC/T1073青鱼配合饲料的引用,对“投饲管理”部分进行了修订;

——将原标准引用DB33/T496.1-2004《无公害青鱼第1部分:人工繁育技术规范》的内容进行详

细叙述并加以修订。

——增加了附录B(见第9章)。

本部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

本部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嘉兴市秀洲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湖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沈斌乾、高培国、陈建明、周志金、姜建湖、孙丽慧、黄爱霞、叶雪平。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3/T496.2-2004。

I

DB33/T496.2—2017

青鱼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青鱼养殖环境条件、养前准备、鱼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捕捞技术的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青鱼池塘养殖,其它如大水面围网养殖等方式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9956青鱼鱼苗、鱼种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SC/T1073青鱼配合饲料

3养殖环境条件

3.1环境

养殖场环境安静,交通便捷,水源充足,进排水系统齐全。

3.2池塘

池塘面积每口5亩(3335m2)~20亩(13333m2),池深2.0m~3.0m,池形长方形为宜。塘埂坚

实不漏水,宽度2m~3m,坡比(2.0~2.5):1,塘底平坦并向排水口呈3‰~5‰的倾斜,淤泥少

于30cm。建有独立进、排水系统。

3.3水质

水源与养殖池水质应分别符合GB11607和NY5051的规定。

4养前准备

4.1池塘修整

冬季排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修整塘埂和塘坡。

4.2池塘消毒

鱼苗放养前7d~10d每亩(667m2)用7kg~10kg漂白粉或放养前15d~20d每亩(667m2)

用100kg~150kg生石灰化浆全池均匀泼洒,并翻动淤泥。然后曝晒或冰冻,使池底呈龟裂状。

1

DB33/T496.2—2017

5鱼种放养

5.1合理放养

5.1.1鱼种异龄混养

鱼种实行二级放养,即塘中同时放养一龄、二龄两种不同规格鱼种,放养比例按照来年养殖确定适

当比例,也可实行三级放养。

5.1.2其他品种鱼的合理搭养

青鱼作为主养鱼,放养比例以总放养尾数的75%宜,合理搭养鲢、鳙、鲫等鱼种。

5.2鱼种质量

规格整齐,体质健壮,质量符合GB9956之要求。

5.3放养品种、规格和密度

每亩(667m2)水体放养鱼种种类、规格和密度见表1。

表1青鱼鱼种和其他品种鱼放养规格和密度

品种

项目

一龄青鱼二龄青鱼鳙鲢鲫

规格(克/尾)50~1501000~2000250~500100~15050~100

密度(尾/亩)250~300200~25030~4070~80150~200

5.4放养时间

选择在冬、春季晴天放养。

5.5鱼种消毒

用3%食盐浸浴5min~10min。

5.6放养水位

放养时池塘水位控制在1.5m以上。

6饲养管理

6.1饲料投喂

6.1.1饲料质量要求

宜选用青鱼膨化配合饲料,质量应符合SC/T1073的规定。粒径应适口,大小应根据鱼的规格适时

调整。

6.1.2投饲量

2

DB33/T496.2—2017

全年投饲量根据目标产量、饲料系数制定,每日投饲量根据水温、鱼体大小、摄食强度、水质情况、

天气情况灵活掌握。

6.1.3日投次数

从三月中旬开始投饲,2d~3d投一次,当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逐渐增加投饲量,转为每天投

喂,日投二次,投喂时间上午7时~9时,下午4时~6时。

6.1.4投饲位置

选择合适位置,搭建饲料框,将饲料投喂于框内。

6.2水质管理

水色保持黄绿色或茶褐色,视季节和水质情况,适时注换新水,每次注换水量为10cm~20cm,保

持池水透明度25cm~35cm。

6.3日常管理

6.3.1增氧

6.3.1.1设施配备

按每亩(667m2)按0.5kW~1kW动力配备表层增氧机和底增氧设备。

6.3.1.2增氧方法

生长旺季,底增氧宜保持不间断运行,表层增氧视天气、水质等情况适时开机增氧。

6.3.2巡塘

每天定期巡塘,观察鱼类吃食、活动、水质和鱼病情况,确定应对措施。

6.3.3尾水排放

养殖尾水经适当处理排放。

6.3.4记录

对鱼种放养、饲料投喂、病害防治及水质调控等情况做好日常记录。

7病害防治

7.1疾病预防

养殖过程中的预防措施有:

a)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勤除杂草,及时捞出残饵和死鱼;

b)摄食季节,每月1次~2次,使用生石灰15mg/L~20mg/L化浆全池遍洒;

c)鱼种放养前用1%聚维酮碘(30mg/L)浸浴15min;

d)每月一次使用漂白粉对食场进行挂袋消毒;

e)养殖工具应保持清洁,定期使用聚维酮碘浸洗。

7.2疾病治疗

3

DB33/T496.2—2017

养殖过程中发生疾病时,应及时确诊、宜采取隔离措施、对症用药。药物使用按NY5071的规定执

行。青鱼常见病害主要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