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716-2018 高速公路路面工程施工指南

DB14/T 716-2018 Highway Pavement Construction Guideline

山西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DB14/T 716-2018 | 页数: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4/T 716-2018
标准类型
山西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08-05
实施日期
2018-10-05
发布单位/组织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高速公路路面工程施工,其他等级公路可参照执行。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起草人:
韩萍、高新文、张晓燕、李智慧、祝海折、王瑞林、张翛、郝文斌、张艳聪、常立 峰。
出版信息:
页数: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10

P66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716—2018

代替DB14/T712-2012

高速公路路面工程施工指南

Highwaypavementengineeringconstructionguidelines

2018-08-05发布2018-10-05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4/T716—2018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定义及符号..................................................................1

3.1术语和定义....................................................................1

3.2符号及代号....................................................................2

4总体要求..........................................................................2

4.1品质工程......................................................................3

4.2质量管理......................................................................3

4.3安全施工......................................................................3

4.4环境保护与绿色施工............................................................3

4.5节能减排......................................................................3

4.6科技创新......................................................................3

4.7信息技术......................................................................4

4.8文明施工......................................................................4

4.9其它要求......................................................................4

5施工准备..........................................................................4

5.1技术准备......................................................................4

5.2机具准备......................................................................5

5.3材料准备......................................................................5

5.4路基核验......................................................................5

6基层、底基层......................................................................5

6.1一般规定......................................................................5

6.2水泥稳定碎石(砾石)基层、底基层..............................................6

6.3其他稳定类基层、底基层.......................................................15

7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15

7.1材料.........................................................................15

7.2热拌沥青混合料...............................................................22

7.3主要工程机械.................................................................28

7.4施工准备.....................................................................29

7.5施工工艺.....................................................................30

7.6试验段铺筑...................................................................33

7.7质量检测项目和频度...........................................................33

8透层、粘层、下封层...............................................................36

I

DB14/T716—2018

8.1透层、粘层....................................................................36

8.2下封层........................................................................37

8.3质量检测项目与频度............................................................38

9桥面防水粘结层....................................................................38

9.1材料..........................................................................38

9.2施工..........................................................................39

9.3质量检测项目与频度............................................................39

10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40

10.1材料.........................................................................40

10.2配合比设计...................................................................43

10.3主要机械设备.................................................................45

10.4施工工艺.....................................................................45

10.5试验段铺筑...................................................................47

10.6面板补强配筋.................................................................47

10.7接缝.........................................................................48

10.8质量检测项目和频度...........................................................48

II

DB14/T716—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依据DB1制定。

本标准是对DB14/T716-2012《高速公路路面工程施工指南》的修订,与DB14/T716-2012相比,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总体要求(见4);

——增加了施工准备(见5);

——增加了桥面防水粘结层(见9);

——删除原第8章其他(2012年版第8章全删);

——删除原第9章总则(2012年版第9章全删);

——删除了原“石灰稳定土底基层”的相关内容(2012年版4.2);

——增加了橡胶沥青混合料用废旧胶粉、橡胶沥青、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及橡胶沥青混合料

路面施工控制要求(见7.1.2.1、7.1.2.3、7.2.2.1、7.2.2.3、7.5.2、7.5.5);

——增加了热拌沥青混合料类型及沥青路面常用结构形式(见7.2.1.2、7.2.1.3);

——增加了极重、特重、重交通长大纵坡路段沥青混合料高温技术指标(见7.2.2.4);

——增加了同步碎石封层施工技术(见8.2.2、9);

——调整了基层用原材料的规格、技术要求,混合料级配要求及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见6.2,2012

年版4.1);

——修改完善了原材料、混合料矿料级配、技术指标、施工工艺、检测频度(见7.1、7.2.2、7.5、

7.7,2012年版);

——修订完善了下封层、粘层用材料的技术要求(见8.1.1、8.2.1,2012年版)。

本标准由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主要编写人员:韩萍、高新文、张晓燕、李智慧、祝海折、王瑞林、张翛、郝文斌、张艳聪、常立

峰。

本标准于2012年12月首次发布,2018年8月第一次修订。

III

DB14/T716—2018

高速公路路面工程施工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西省高速公路路面工程的施工要求,包括术语、定义及符号,总体要求,施工准备,

基层、底基层,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透层、粘层、下封层,桥面防水粘结层,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

面的施工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高速公路路面工程施工,其他等级公路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D4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TF2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

JTG/TF3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F90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DB14/T160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DB14/T712高速公路驻地、场站、试验室施工管理指南

17G309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构造详图

3术语、定义及符号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同步碎石封层

用专用设备即同步碎石封层车将碎石及粘结材料同步铺洒在路面上,通过压路机或自然行车碾压形

成单层沥青碎石封层,它主要作为路面层间封层、桥面防水粘结层或表处使用,也可用于低等级公路面

层。

3.1.2

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

面层内配置纵向连续钢筋和横向钢筋,横向不设缩缝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1

DB14/T716—2018

3.1.3

温拌沥青混合料

是一类使用特定的技术或添加剂,使拌和及施工温度介于热拌沥青混合料(150℃~180℃)和冷拌

沥青混合料(常温)之间,达到热拌沥青混合料性能的沥青混合料。

3.2符号及代号

下列符号及代号适用于本文件。

AC: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分为粗型和细型两类。

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ATB: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

ATPB:铺筑在沥青层底部的排水式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

AM:半开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

VV: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即矿料及沥青以外的空隙(不包括矿料自身内部的空隙)的体积占

试件中总体积的百分率,VolumeofAirVoids之略语。

VMA:压实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即试件全部矿料部分以外的体积占试件总体积的百分率,Voids

inMineralAggregate之略语。

VFA:压实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饱和度,即试件矿料间隙中扣除被集料吸收的沥青以外的有效沥青

结合料部分的体积在VMA中所占的百分率,VoidsFilledwithAsphalt之略语。

MS:马歇尔稳定度。

FL:马歇尔试验的流值。

ARAC:橡胶沥青混合料。

OGFC:大孔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

TFOT:沥青的薄膜加热试验,ThinFilmOvenTest之略语。

RTFOT:沥青的旋转薄膜加热试验。

PI:沥青的针入度指数。

SBR:苯乙稀-丁二烯橡胶(丁苯橡胶)。

PE:聚乙烯。

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tyrene-Butadiene-StyeneBlockCopolymer之略语。

σ:标准差。

IRI:国际平整度指数。

Cv:偏差系数。

fr:连续配筋混凝土设计28d弯拉强度。

fc:生产配合比的弯拉强度。

f:弯拉强度平均值。

K:安全系数。

4总体要求

2

DB14/T716—2018

4.1品质工程

4.1.1路面施工应践行品质工程理念,实现品质工程“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经济环保、社会认可”

的总体要求。

4.1.2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是品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依据。

4.1.3路面施工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4.2质量管理

4.2.1全面贯彻全寿命理念。从路用性能、寿命周期费用及绿色环保三个角度出发,在路面结构设计

和材料选择时,综合考虑路面力学性能指标和服务性能指标,积极引进低碳环保的路面新技术、新材料

和新工艺。优先采用施工技术成熟、操作工艺简单、集约化程度高的技术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全

寿命周期经济和社会效益。

4.2.2优选原材料与产品。加强材料的准入监管,坚决杜绝伪劣、低劣产品进入工程实体,切实把好

材料质量关。实施原材料准入制,实行工序验收清单“一票否决”制,自检和抽检不合格的工序一律返

工。

4.2.3全过程执行首件工程认可制。承包人编制首件工程作业指导书,审核合格后全面推广实施,将

“首件工程认可制”贯穿路面施工全过程,消除各标段之间施工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对于大面积施工

后质量下滑反复、管理变形走样的,要重做首件工程,杜绝“首件制”与全面施工两张皮现象。

4.2.4积极推行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化,推广数字化、可视化与智能化技术在试验监测、关键部位施工

中的应用。对沥青拌和站、沥青摊铺机等关键施工设备安装实时监测系统,实时采集、传输、跟踪和分

析;通过路面施工自动化监控,对石料加工、拌和、摊铺碾压等进行监测和预警,以科学手段进行质量

检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提高检测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实时监控施工质量。

4.3安全施工

路面施工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做好安全生产计划,

制订安全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施工前应对各种安全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估,并应在施工过程中有针对

性的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预防事故发生;对存在重大安全事故危险源的部分,应预先建立重大事故应急

预案,避免或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

4.4环境保护与绿色施工

路面施工应遵守国家和地方关于控制环境污染、保持水土流失的法律法规以及其它对环境保护的有

关要求,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施工中的燃料、油、沥青、化学物质、污水、废料和垃圾等有害物质对河

流、湖泊、池塘和水库的污染。加强环保管理,做到绿色施工,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

降低施工噪音、扬尘,合理选用取料场和弃料场,防止水土流失和水污染,减少临时用地和对路域绿地

环境的破坏,把施工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降低至最小,有效避免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4.5节能减排

统筹资源利用,注重资源节约和集约,加大废旧资源、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在公路建设中的综合应

用。积极推行废旧沥青路面、混凝土等材料再生和循环利用,推进粉煤灰、煤矸石、矿渣、废旧轮胎等

工业废料的综合利用,减少天然资源耗用和环境污染。

4.6科技创新

3

DB14/T716—2018

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倡导以设备保工艺,以工艺保质量、以质量保品质的理念,应积极开

展技术攻关,大力推广经试验和实践证明有效的、经专家技术论证并经业主同意的新技术、新材料、新

设备、新工艺,鼓励创新,大力推广机械化、智能化施工与先进适用的工艺工法,淘汰影响工程质量安

全的落后工艺工法和设施设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4.7信息技术

提高信息化综合管理水平,探索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新

思路,推进大数据与项目管理系统深度融合,逐步实现工程全寿命周期关键信息的互联共享,开展BIM

技术在公路建管养的应用研究。广泛应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现代先进技术,搭建现代项目管理信息

化平台,实现业主、承包人、监理单位以及第三方单位所需的各种功能模块高度集成,实现传统建造到

智能“监”造,全面提高监督管理水平,用信息化手段演绎公路建设之美。

4.8文明施工

路面施工应认真贯彻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施工现场必须建立环境保护、环

境卫生管理和检查制度,并应做好检查记录。现场文明施工要贯穿施工的全过程,加强现场文明施工管

理,减少项目建设对周边环境和当地群众的影响,做到文明施工、安全生产,达到路面施工管理标准化、

工程质量优良化、安全操作规范化、施工现场整洁化、员工行为文明化的目标。

4.9其它要求

4.9.1路面工程承包人进场前应立即进行现场考察,收集气象、水文及地质等资料,结合工程的主要

分项及特点,调查沿线料源的分布及交通条件,落实水稳拌和厂以及沥青混凝土拌和厂的具体位置、占

地面积、平面布置、变压器的安装位置等工作,汇编调查报告,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布置和建设驻

地。

4.9.2路面施工项目部、试验室、拌和站、库房、监理机构、试验检测单位驻地、试验室建设应符合

招标文件及《高速公路施工驻地、场站、工地试验室建设指南》(DB14/T712)的相关要求。

4.9.3路面施工应选择专业的施工队伍、合格的材料和先进的设备,应有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遵循

合理的施工工期,强化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4.9.4路面施工应避免与污染沥青面层的其他工序交叉作业。不可避免时,应合理分层分段施工,即

沥青面层各结构层铺筑完成后再进行下一段施工作业,施工段落内严禁其他工序作业和车辆通行,分段

长度不宜大于两个工作日作业的长度。

4.9.5所有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原始记录、试验检测及计算数据、汇总表格,应如实记录和保存。对已

经采取措施进行返工和补救的项目,可在原记录和数据上注明,但不应销毁。

5施工准备

5.1技术准备

5.1.1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承包人应在签订合同协议书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完成编制实施性施

工组织设计,其内容应包括:编制依据、工程概况、场地布置及临时工程的准备情况、主要施工人员、

设备、机构设置、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材料及机械设备的进场供应计划、资金使用计划、工区划分、

主要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的各项保证体系和措施。监理机构应及时

审批。

4

DB14/T716—2018

5.1.2单位、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承包人应在工程开工前,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F80/1)编制本项目单位、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表,并书面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

5.1.3总体开工报告。承包人应在开工前将《总体开工报告》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其内容应包括施

工机构、质检体系、安全环保体系的建立和劳动力安排,材料、机械及检测仪器设备进场情况,水电供

应,临时设施的修建,施工方案准备情况等。

5.1.4分部或分项工程开工报告。承包人应在分部或分项工程开工前规定的时间内向监理工程师提交

开工报告,其内容应包括施工地段与工程名称、现场负责人名单、施工组织和劳动力安排、材料供应及

机械进场等情况、材料试验及质量检查手段、水电供应、临时工程的修建、施工方案进度计划以及其他

需要说明的事项。

5.1.5作业指导书。由监理机构在批复各分项工程开工报告前下达,并报项目业主备案。其内容应包

括使用范围、施工条件、作业程序及工艺要求、施工控制指标、施工难度及重点、安全环保要求、注意

事项、施工工艺流程图等。

5.2机具准备

路面机械设备应按照投标承诺配备进场,本着性能优良、配套合理、工效高的原则,根据施工进度

计划分阶段、分期组织进场,以满足施工的需要。

5.3材料准备

路面施工前,应提前做好沥青、抗剥落剂、矿粉、水泥、砂石料、钢筋(材)等各项材料的订购工

作,并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制定材料供应计划。所有材料采购均应严格按照材料验收和送检制度,杜绝

不合格材料进入现场。

5.4路基核验

5.4.1路面承包人进场后,业主、监理单位应督促路基承包人及时进行路基核验,并向路面承包人移

交核验合格的路基。

5.4.2所移交的路基段落内路槽、边坡防护、桥涵(包括铺装层、伸缩缝预留槽、搭板、过渡板)、

隧道(包括洞门墙、进出口路面、洞口搭板、过渡板、洞口转向车道)应全部完成。

5.4.3路基移交须在路基承包人自检合格、监理单位复核无误和质检部门抽检合格后进行,由监理单

位、路基和路面承包人、业主四方参加并签字确认。移交中发现的问题应按规范和设计要求处理到位。

5.4.4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所规定的检查项目、方法、频率和设计要求

对路基土建工程进行核验。对于主线渐变段、主线弯桥、互通区匝道等特殊路段的外形尺寸和高程,台

背回填质量,路基路面排水系统的衔接,伸缩缝预埋钢筋及撘板、过渡板等应进行重点检查。

6基层、底基层

6.1一般规定

6.1.1基层、底基层应采用集中厂拌、摊铺机摊铺、压路机碾压的施工工艺。

6.1.2在正式施工前,必须铺筑试验段,对施工工艺进行总结;试验段的质量检验频率是正常路段的

两倍以上。

6.1.3基层、底基层应在第一次重冰冻期到来的15天前结束施工,禁止气温低于5℃状态下施工;并

应避免在高温天气施工,气温高于35℃时,应采取防止混合料暴晒的措施。

6.1.4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对已经摊铺的混合料应尽快碾压密实,并及时覆盖。

5

DB14/T716—2018

6.1.5每日开始铺筑后,应连续作业,减少施工接缝,桥头施工应与正常路段一次施工。

6.1.6应加强基层、底基层的养护工作,养护期间严禁重型车辆通行。

6.1.7基层、底基层原材料应本着就地取材、经济环保的原则进行选择,质量应符合使用要求。

6.2水泥稳定碎石(砾石)基层、底基层

6.2.1材料

6.2.1.1水泥

水泥稳定碎石(砾石)基层、底基层用水泥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

a)应采用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大于6h并小于10h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矿渣硅酸盐

水泥,水泥强度等级32.5级或42.5级,宜优先选用42.5级硅酸盐水泥,不应使用快硬水泥、

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

b)采用散装水泥时,水泥磨出后应存放7天以上,安定性必须符合要求,进罐时散装水泥温度应

低于50℃。如施工期限紧张,必须采取降温措施,方可使用;

c)水泥技术要求及检测频度见表1。

表1水泥技术指标要求

实验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测频度

细度(80μm筛筛余)(%)≤10GB/T1345-2005

比表面积(㎡/㎏)≥300GB/T8074-2008

标准稠度用水量(%)-

同厂家、同

初凝(h)>3品种、同批

凝结时间GB/T1346-2001

终凝(h)>6且<10号袋装

安定性合格60t,散装

抗折强度抗压强度200t为一

水泥品种

3d28d3d28d批,每批抽

胶砂强度检一个样品

普硅42.5级≥3.5≥6.5≥17.0≥42.5GB/T17671-1999

(MPa)

硅酸盐42.5级≥3.5≥6.5≥17.0≥42.5

矿渣32.5级≥2.5≥6.5≥10.0≥32.5

6.2.1.2水

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饮用水可直接作为基层、底基层材料拌和与养生

用水。拌和使用的非饮用水应进行水质检验,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6

DB14/T716—2018

表2非饮用水技术要求

项次项目技术要求

1pH值≥4.5

2CL-含量(mg/L)≤3500

2-

3SO4含量(mg/L)≤2700

4碱含量(mg/L)≤1500

5可溶物含量(mg/L)≤10000

6不溶物含量(mg/L)≤5000

7其他杂质不应有漂浮的油脂和泡沫及明显的颜色和异味

6.2.1.3粗集料

粗集料应洁净、干燥、表面粗糙,其加工、规格和技术要求如下:

a)用作基层、底基层的碎石或砾石粗集料,应采用二级或三级破碎加工工艺,且至少有一级为反

击破碎方式;

b)粗集料应采用各种硬质岩石加工的碎石或砾石,规格和技术要求见表3和表4。

表3基层、底基层用粗集料规格要求

规格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公称粒径(mm)

名称37.531.526.519.013.29.54.752.36

G220~3010090~100-0~100~5

G320~2510090~1000~100~5

G415~2510090~1000~100~5

G515~2010090~1000~100~5

G610~3010090~1000~100~5

G710~2510090~1000~100~5

G810~2010090~100-0~100~5

G910~1510090~1000~100~5

G105~1510090~10040~700~100~5

G115~1010090~1000~100~5

表4基层、底基层用粗集料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

指标层位试验方法

极重、特重交通重、中、轻交通

基层≤25≤26

压碎值(%)T0316

底基层≤30

基层≤18≤22

针片状颗粒含量(%)T0312

底基层--

基层≤1.2≤2

0.075mm以下粉尘含量(%)T0310

底基层--

基层≤3≤5

软石含量(%)T0320

底基层--

7

DB14/T716—2018

6.2.1.4细集料

细集料技术要求及规格应满足以下要求:

a)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细集料0.075mm以下材料的塑

性指数应不大于5,有机质含量小于2%,硫酸盐含量不大于0.25%,规格要求见表5;

b)应严格控制细集料中大于4.75mm的颗粒含量,并应保证0.075mm以下颗粒含量不大于15%。

表5基层、底基层用细集料规格要求

工程粒径水洗法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

规格

(mm)9.54.752.361.180.60.30.150.075

XG13~510090~1000~150~5

XG20~310090~100----0~15

XG30~510090~100-----0~20

6.2.1.5材料分档与掺配

材料分档与掺配应符合以下规定:

a)公称最大粒径为26.5mm和31.5mm的水泥稳定碎石或砾石的备料分档宜符合表6的规定;

表6不同粒径混合料的备料分档规格

公称最大粒径(mm)类型一档二档三档四档五档六档

三档备料XG3G11G7

四档备料XG3G11G8G3

26.5

五档备料ⅠXG3G11G9G5G3

五档备料ⅡXG2XG1G11G8G3

三档备料XG3G11G6

四档备料XG3G11G8G2

31.5

五档备料ⅠXG3G11G9G5G2

五档备料ⅡXG3G11G9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