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4265-2020 引调水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DB37/T 4265-2020 DB37/T 4265-2020 Implementation Guide for Risk Control and Management System for Production Safety of Water Diversion and Water Supply Project Operation Units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8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4265-2020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12-25
实施日期
2021-01-25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8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100

CCSC65

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4265—2020

引调水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

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Implementationguidelinesofthehierarchicalmanagementandcontrolsystemfor

productionsafetyrisksinoperationalmanagementdepartmentofwaterdiversion

project

2020-12-25发布2021-01-25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7/T4265—2020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任务...........................................................................1

4.1建立机构......................................................................1

4.2明确责任.......................................................................1

4.3编写体系文件...................................................................2

4.4实施全员培训...................................................................2

4.5运行考核.......................................................................2

5工作程序和内容.....................................................................2

5.1风险点确定....................................................................2

5.2危险源辨识.....................................................................3

5.3风险评价.......................................................................4

5.4风险控制措施...................................................................5

5.5风险分级管控...................................................................6

6文件管理...........................................................................7

7分级管控的效果.....................................................................7

8持续改进...........................................................................7

8.1评审...........................................................................7

8.2更新...........................................................................8

8.3沟通...........................................................................8

附录A(资料性)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和场所区域清单.....................................9

附录B(资料性)风险点登记台账......................................................14

附录C(资料性)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18

附录D(资料性)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109

附录E(资料性)场所区域风险分级管控清单...........................................262

I

DB37/T4265—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应急管理厅、山东省水利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由山东省水利厅、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南水北调东线山

东干线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起草。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祖利、李永禄、刘雅芬、宋晓旭、张立华、崔魁、张维杰、曹倩、孙博、隋

永安、刘世学、常青、翟庆民。

II

DB37/T4265—2020

引言

本文件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DB37/T2882—2016《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3512—2019《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等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行业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

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引调水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安

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文件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引调水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消

除各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目的。

III

DB37/T4265—2020

引调水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引调水工程运行管理单位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

分级管控的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引调水工程运行管理单位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与运行工作。其

他包含引调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单位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DB37/T2882—2016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3512—2019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3术语和定义

DB37/T2882—2016、DB37/T3512—2019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基本任务

4.1建立机构

单位风险管控领导小组应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成员应包括分管安全领导、分管生产经营领导、

技术负责人,以及工程管理、调度运行、防汛、安全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财务等职能部门负责人、

各生产部门负责人。日常办事机构宜设置在负责安全生产的管理部门。

单位各岗位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应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活动,确保风险分级管控覆盖工程项目所

有区域、场所、岗位、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确保管理范围、作业现场危险源辨识全面系统、规范有效。

4.2明确责任

4.2.1主要负责人职责

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第一责任人,落实推进工作的分管负责人和牵头

部门,组织制定风险分级管控方针、策略、目标,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明确各部门、各班组、各岗

位的风险管控职责,保障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所需人、财、物等资源的投入,定期对体系建设及实施

情况进行部署、督导和考核。

4.2.2分管负责人职责

1

DB37/T4265—2020

分管负责人协助单位主要负责人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定期汇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

阶段性工作进展情况;负责分管部门、领域范围内的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

定、落实,并督促落实。

4.2.3负责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职责

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是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牵头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起草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和体系文件,协调各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负责本体系建设的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组织对本

单位风险分级情况评审,负责对本单位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协调、监督;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

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负责将本单位通过

水利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报送相关信息,并接受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4.2.4各职能部门职责

各职能部门是所辖工作范围内风险管控的主体责任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

作,开展危险源识别、分析、评价、管控等;运行管理及作业活动中发现的新危险源应及时上报,及时

更新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

4.2.5各班组、岗位职责

各班组、岗位应根据工作分工和职责积极参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开展日常风险评估,接受安

全教育培训,严格执行风险管控措施。本班组、岗位作业活动中发现的新危险源及时上报。

4.3编写体系文件

单位应组织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进行策划,并编写体系文件,至少包括:

a)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方针、目标和指标;

b)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c)年度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活动方案;

d)风险管控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4.4实施全员培训

单位应将风险分级管控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

本岗位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并保留培训记录。在风

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初期,单位应组织全员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建设方案、

流程、方法、要求等。

4.5运行考核

单位应建立健全风险分级管控考核奖惩制度,明确考核奖惩的标准、频次、方式方法等,并将考核

结果与员工评优评先等挂钩。

5工作程序和内容

5.1风险点确定

5.1.1设备设施风险点划分

2

DB37/T4265—2020

DB37/T3512—2019第5.1.2内容适用于本文件。引调水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常见设备设施一般包括构

(建)筑物、输水管道设备设施、金属结构设备设施、拦污清污设施、泵站机电设备、排水设备设施、

辅助设备、闸门启闭控制及监控系统设备、测水量水设施及其控制系统设备、调度运行管理系统、计算

机监控设备、输变电设备、供配电设备、计量设备、电子信息系统运行设备、网络安全、安全设施、特

种设备、仓库物料等。

5.1.2作业活动风险点划分

DB37/T3512—2019第5.1.3内容适用于本文件。引调水工程运行管理单位所涉及的典型作业活动一

般包括闸门启闭、设备作业运行、调度供水、有限空间作业、巡视检查、设备设施维修及检修、设备试

验、试车、管理及监管等作业活动。

5.1.3场所区域风险点划分

DB37/T3512—2019第5.1.4内容适用于本文件。引调水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场所区域风一般包括变电

站、配电室、值班室、泵房、物料仓库、办公区域、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等。

5.1.4风险点排查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单位应按照DB37/T3512—2019第5.1.5的要求进行风险点排查。风险点排查应对工程运行管理范围

内场地内部、外部因素和作业活动导致的风险进行风险点排查。对作业区、办公区、生活区以及周边构

(建)筑物、地质条件、水文、气象等可能导致事故风险的作业环境、作业空间、作业行为、管理情况

等进行排查。

涉及的典型《作业活动清单》见附录A中表A.1,其他《作业活动清单》可参照表A.1进行编制;涉

及的典型《设备设施清单》见附录A中表A.2,其他《设备设施清单》可参照表A.2进行编制;涉及的典

型《场所区域清单》见附录A中表A.3,其他《场所区域清单》可参照表A.3进行编制。涉及的典型《风

险点登记台账》见附录B中表B.1,其他《风险点登记台账》可参照表B.1进行编制。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风险点排查应通过现场查勘调研、查阅档案资料、座谈询问等方法,由技术、工程管理、调度运行、

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等专业人员组织开展。

5.2危险源辨识

5.2.1辨识范围

引调水工程危险源辨识应包含DB37/T3512—2019第5.2.1规定的范围。危险源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

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

危险源辨识应考虑工程正常运行受到影响或工程结构受到破坏的可能性,以及相关人员在工程管理

范围内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储存物质的危险特性、数量以及仓储条件,环境、设备的危险特性等因素,

综合分析判定。

5.2.2辨识方法

单位应参考DB37/T3512—2019第5.2.2规定的辨识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

5.2.3辨识实施

3

DB37/T4265—2020

单位应按照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对单位存在的危险源进行逐一辨识,并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a)辨识时应依据GB/T13861的规定,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首先辨识根源危险源,并充分考

虑人、物、环境和管理四种不安全因素。

b)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设备设施、场所区域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应按功能或结构划分

为若干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

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填写辨识分析记录。

c)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时,应在对作业活动划分为作业步骤

或作业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地辨识危险源,填写辨识分析记录。

d)运用预先危险分析法(PHA),对潜在危险了解较少和无法凭经验觉察的工艺项目的初期阶段

进行危险源辨识,收集有关资料,对要进行分析的系统作基本情况了解,通过经验判断、技

术诊断或其它方法确定危险源,研究危险因素转变事故的触发条件,填写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提出主要的防范措施。

e)风险引发的后果,包括洪涝灾害、财产损失、非计划停水、人身伤害、环境污染、健康伤害

等方面。

f)常见事故类型包括:设备停运、设备损坏、溃堤(坝)、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触电、数据丢失、网络攻击、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透水、中毒

和窒息、其它伤害等。

g)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单位应对危险源重新辨识:

当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技术标准发布(修订)后;

非常规作业活动;

构(建)筑物、金属结构、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管理、环境等相关要素发生变化后;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

h)单位应对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培训,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组织全员有序地开展危

险源辨识,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整体风险评估活动,适时开展专项危险源辨识,组织各部门、

各班组、各岗位全面辨识责任范围内存在的危险源。

5.3风险评价

5.3.1风险评价方法

DB37/T3512—2019第5.3.1规定内容适用于本文件。宜选择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对风

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评价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和一旦发生

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的取值应建立在单位现有控制措施的基础上,并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

单位也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采用风险矩阵分析法、危险指数方法、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法等其他

风险评价方法。

5.3.2风险评价与分级

单位应根据DB37/T3512—2019第5.3.2的规定进行风险评价与分级。

5.3.3确定重大风险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

a)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b)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者3次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发生事

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4

DB37/T4265—2020

c)具有溃堤(坝)、漫坝、管涌、塌陷、边坡失稳、中毒、爆炸、火灾、坍塌等危险的场所或

设施,可能伤害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

d)可能造成大中城市供水中断,或造成1万户以上居民停水24小时以上事故的;

e)涉及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等标准、文件中判定重大危险源的;

f)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5.3.4确定较大风险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直接判定为较大风险:

a)发生过1次以上不足3次的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b)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因素的场所,且同一作业时间作业人员在3人以上不足10人的;

c)经评价确定的其他较大风险。

5.3.5风险点级别确定

DB37/T3512—2019第5.3.4的内容适用于本文件。风险点级别应按照对应危险源的级别确定。当一

个风险点对应多个危险源,且危险源级别不同时,应按最高风险级别的危险源确定风险点级别。

5.4风险控制措施

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培训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等方面。

5.4.1工程技术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消除、替代或控制,通过对装置、设备设施、工艺等的设计来消除、控制危险源;比如以无

害物质代替危害物质、实现自动化作业等;

b)封闭、隔离,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密闭、隔离;比如设置临边防护,机械传

动部位设置防护罩,设置围栏、警戒绳、安全罩、隔音设施等,采用遥控作业,保持安全距

离;

c)移开或改变方向。

5.4.2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制定实施安全管理制度、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规范和约束人员的管理行

为与作业行为,进而有效控制风险的出现。比如:工作票制度、操作票制度、巡检制度、设

备定期试验制度设备检修管理制度、设备变更管理制度、工程安全监观测制度、调度管理制

度、检修规程、运行规程、现场作业规程等;

b)制定实施运行调度规程、计划;比如编制供水方案、维修养护计划,工程观测计划、年度引

(用)水计划、职工年度培训计划等;

c)检查、巡查,尤其是汛期前后、暴雨、大洪水、有感地震、强热带风暴、调水期前后或持续

高水位以及冰冻期等情况;

d)预警和警示标识。比如在风险的地点或场所,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警示标志,或者设置

声、光信号报警装置,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

e)轮班制以减少暴露时间。比如减少作业人员在泵房内的作业时间;

f)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安全鉴定。

5.4.3教育培训

5

DB37/T4265—2020

教育培训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加强风险意识和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认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

知识和安全技能水平,使员工能够有效识别危害因素、控制风险。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制

定单位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各部门、班组对单位计划进行分解,结合实际制定本部门、班组

培训计划,建立三级安全培训档案;

b)单位应通过班前班后会、专题讲座、技术培训讲课、安全规程培训考试、安全知识竞赛、安

全月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c)检修作业项目开工前工作负责人应对全体工作班成员进行危险点分析和预控措施(包括运行

应采取的措施和检修人员自理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交底,接受交底人员应签名确认。

5.4.4个体防护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员工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与安全工器具防止人身伤害的发生。常见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安

全带、安全绳、救生衣、救生圈、绝缘手套、绝缘杆、防护手套、防尘口罩、耳塞、绝缘鞋、

酸碱防护服、焊工防护服、防烟(毒)等;

b)当处置异常或紧急情况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

c)当发生变更,但风险控制措施还没有及时到位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

5.4.5应急处置措施

单位应制定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配备应急队伍、物资、装备等,定期开

展演练,提高应急能力。

编制应急处置措施时,应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或后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强的现场处置

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包括现场应急物资投入使用、事故后紧急疏散、伤员紧急救护(触电急救、创伤急

救、溺水急救、高温中暑急救、中毒急救)、事故现场隔离等措施。如:发生触电事故首先应使触电者

迅速脱离电源,再根据情况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5.4.6风险控制措施确定原则

应依据DB37/T3512—2019第5.4.7的内容确定原则。

5.4.7风险控制措施评审

风险控制措施在实施前应依据DB37/T2882—2016第的要求组织评审。

5.5风险分级管控

5.5.1风险分级管控原则

单位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以下原则:

a)单位应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使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单位应定期

开展法律法规辨识,严格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责任,防控风险。建立健全各级各岗位安全生产

责任制,实行安全风险目标管理,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b)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单位应分级、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明确管控层级,落实责任部门、

责任人和具体管控措施。尤其要强化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经营系统、生

产区域和岗位的重点管控;

c)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

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6

DB37/T4265—2020

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单位级、部门级、班组级和岗位级,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组织架构增加或减

少管控层级。见表1。

表1风险分级管控层级

风险级别危险程度标识颜色管控责任单位责任人

一级风险重大风险红色单位主要负责人

二级风险较大风险橙色单位分管负责人/部门负责人

三级风险一般风险黄色部门部门负责人

四级风险低风险蓝色班组、作业人员班组长、岗位员工

5.5.2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应按照DB37/T3512—2019第5.5.2的规定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涉及的典型《作业活动风险分级

管控清单》参见附录C中表C.1,其他《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可参照表C.1进行编制。涉及的典

型《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见附录D中表D.1,其他《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可参照表D.1

进行编制。涉及的典型《场所区域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见附录E中表E.1,其他《场所区域风险分级管控

清单》可参照表E.1进行编制。

5.5.3安全风险告知

单位应对较大风险及以上的危险源进行公示和告知,可采用设立公示牌、标识牌、告知卡、安全警

示标志、二维码和安全技术交底等多种形式,危险源公示和告知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a)单位应至少对较大风险及以上的危险源设施标示牌进行告知。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危险源公

示牌”,公示牌应注明风险点、危险源、风险级别、可能出现的后果、控制措施、管控层级

和责任人等内容,标识牌应根据危险源风险级别对应的颜色,分色标示;

b)对作业人员宜采用发放告知卡形式进行告知,告知卡应包含本岗位涉及的风险点、危险源、

风险级别、可能出现的后果、控制措施、管控层级和责任人等内容;

c)单位应对危险源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水库工程管理单位应在管理范围出入口处、水工建筑物

醒目位置、渠道、管道、起重机械、用电设施、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孔洞口、

桥梁口、临边、等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d)泵房、水电站厂房、配电室等部位或场所可设置二维码,二维码应包含风险点、危险源的管

控内容。

6文件管理

应按DB37/T3512—2019第6章的规定进行文件管理,并分类建档。单位应建立文件和档案的管理制

度,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员、流程、形式、权限及各类档案的保存要求等。

7分级管控的效果

按照DB37/T3512—2019的第7章执行。

8持续改进

8.1评审

7

DB37/T4265—2020

单位应每年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运行情况进行评审,可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自查评审工作,

重点对危险源辨识的准确性、关键控制措施可操作性及落实情况、分级管控实施的有效性以及体系运行

效果进行自评。

对评审存在的缺陷或状态及改进要求,制定改进目标、纠正措施或新的预防措施,满足体系有效运

行、动态循环。

8.2更新

按照DB37/T3512—2019的第8.2执行。

8.3沟通

按照DB37/T3512—2019的第8.3执行。

8

DB37/T4265—2020

附录A

(资料性)

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和场所区域清单

表A.1作业活动清单

单位:序号:

序号名称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活动内容岗位/地点活动频率

操作前准备/按需、定期

闸门开启/按需、定期

1闸门启闭闸门启闭

闸门关闭/按需、定期

闸门启闭完成/按需、定期

开机前准备工作/按需、定期

开机过程/按需、定期

2离心泵运行

运行过程中/按需、定期

关机过程/按需、定期

设备作业运运行前/按需、定期

3行轴流泵运行轴流泵运行/按需、定期

运行后续工作/按需、定期

作业前准备工作/按需、定期

4清污机作业工作中/按需、定期

工作后/按需、定期

准备及作业/按需、定期

5调度供水调度供水

调度值班/按需、定期

作业前准备/按需、定期

作业中/按需、定期

有限空间作照明安全/按需、定期

6有限空间作业

业机械设备安全/按需、定期

通风/按需、定期

热工作业/按需、定期

巡查前准备/按需、定期

渠道及水工建筑物

7巡查/按需、定期

巡查

巡视检查报告存档/按需、定期

巡视前准备工作/按需、定期

8输电线路巡视

巡视/按需、定期

施工前准备/按需、定期

9轴流泵大修主泵体维修/按需、定期

设备设施维维修后续工作/按需、定期

修、检修检修前准备/按需、定期

10电气设备检修电气设备检修/按需、定期

维修后续工作/按需、定期

9

DB37/T4265—2020

表A.1作业活动清单(续)

序号名称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活动内容岗位/地点活动频率

检修前准备/按需、定期

11压力管道检修金属结构检修/按需、定期

维修后续工作/按需、定期

施工前准备/按需、定期

12闸门及其启闭设备维修闸门及启闭设备维修/按需、定期

维修后续工作/按需、定期

检修前准备/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