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160-2012 犏牛

DB63/T 1160-2012 Bullock

青海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3/T 1160-2012
标准类型
青海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2-12-04
实施日期
2013-01-01
发布单位/组织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犏牛的特征、评级标准、评级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犏牛的鉴定、等级评定及培育。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起草人:
徐惊涛、孙永刚、魏雅萍、才让东智、马志杰。
出版信息:
页数: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

B43

备案号:35827-2013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1160—2012

犏牛

2012-12-04发布2013-01-01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3/T1160—2012

前言

本标准的起草符合GB/T1.1-2009的规则。

本标准由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惊涛、孙永刚、魏雅萍、才让东智、马志杰。

I

DB63/T1160—2012

犏牛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犏牛的特征、评级标准、评级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犏牛的鉴定、等级评定及培育。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犏牛

是指普通牛种和牦牛杂交所生的一代杂种。

2.2

体重

犏牛个体空腹12小时的活重。

2.3

产乳量

犏牛个体在一个泌乳期所产奶量总计。

2.4

日产乳量

犏牛个体在泌乳期一日内早晚两次挤奶量合计。

2.5

杂种

不同品种或种群个体间交配所产后代。

2.6

综合评定

根据体质、外貌、生长发育、生产性能等各种指标全面评定家畜优劣的鉴定方法。

3分类

1

DB63/T1160—2012

根据犏牛父本不同分为真犏牛(黄犏牛)、假犏牛(牦犏牛)。其中:普通牛作为父本,牦牛作为

母本的犏牛称为真犏牛或是黄犏牛;牦牛为父本与普通牛为母本的犏牛称为假犏牛或是牦犏牛。以上两

种类型都属于犏牛所定义的范围。

4特征

4.1外貌特征

犏牛外貌整体结构匀称,体态清秀,头直长,体躯高、长、深、宽。四肢粗壮,关节较粗,被毛粗,

绒毛稀少,四肢上部及腹部长毛稀短,尾巴大小居牦牛与普通牛之间,尾毛粗长;部分有角,角细长尖,

向上向前弯曲,颈部粗壮,背腰宽平,肋开张,尻部稍斜短,肌肉丰满。公犏牛睾丸小,母犏牛乳房和

乳头小,乳静脉不明显。毛色有黑色、黄色、黑白花等多种颜色。

犏牛个体因其父本不同,外貌特征差异明显,父本为荷斯坦的头部清秀,嘴筒长,额方,颈部肌肉

不够丰满,背腰平直,胸深,后躯发育较好。四肢长、结实。体躯结构匀称,乳房发育好,毛色以黑或

黑白花为主,全身被毛欠丰厚,绒毛少。父本为牦牛的犏牛头型粗、嘴筒比牦牛大,鬐甲高,体躯长,

体格粗壮,背腰多平直,四肢粗而结实;

4.2活重与体高

成年阉牛活重为310千克~625千克,体高为118厘米~140厘米;成年母牛活重为210千克~440千克,

体高105厘米~122厘米。

4.3生产性能

4.3.1产肉性能

犏牛生长发育比牦牛快,产肉性能高,自然放牧条件下2.5岁时体格发育已接近成年牦牛,在满足

营养的条件下,18月龄体重为180千克~280千克,屠宰率为45%~55%,净肉率为35%~46%,成牛犏牛屠宰

率为50%~58%。

4.3.2产乳性能

犏牛在自然放牧条件下,经产牛日产乳量3.0千克~5.5千克;在补饲条件下,日产乳量可达7.0千克

~14.0千克,乳脂率为4.0%~7.2%,干物质含量15%,泌乳期可达200天以上,母牛可利用年限可达10年~15

年。

4.3.3役用性能

犏牛性情比牦牛温驯,聪明,易调教,役用能力强,挽力达650千克~750千克,浅脑山地区,采用

二牛抬扛单铧方式日耕地可达0.2公倾~0.3公倾;负重150千克,在海拔3000米以上跋山涉水,可日行

30千米以上。

4.3.4繁殖性能

公犏牛生殖器官外型发育和雄性激素分泌正常,有性反射和性行为,但因不能产生正常精子而无繁

殖能力,可作为试情公牛使用,或在1~2岁时去势后作为役用。母犏牛2.5岁可发情配种,可一年一产,

一年四季均可发情配种。犏牛胎儿的妊娠期为255天~280天。

4.3.5适应性能评价

2

DB63/T1160—2012

犏牛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不仅可如牦牛在高海拔、低气压、冷季长的高寒生态环境中自然放牧,

也可在海拔较低的浅、脑山地区的农户饲养,耐粗饲、抗病力强,生长发育快,寿命长,无论在牧区还

是在农牧交错区都有良好的肉、乳、役用性能。

5评级标准

5.1单项评级标准

5.1.1外貌评级标准

犏牛外貌评分标准见表1,外貌评分评级表见2。

表1犏牛外貌评分标准表

公犏牛母犏牛

项目评满分的要求标评标评

准分准分

犏牛特征明显,体格高大而结实,全身各部位结构匀称、协

调,结合良好,头部轮廓清晰,鼻孔开张,额较宽,嘴宽大。

一般外貌眼睛大而明亮有神,公(阉)犏牛前躯发达,全身肌肉发育3030

良好,鬐甲稍高,较粗短;母牛较清秀,颈部长短适中,公

母牛颈部方向端正。

胸长、深、宽,胸围大,胸部呈自然拱形,鬐甲高、长适中,

厚而紧凑,和肩部连接紧密,背腰平直、结实、较宽,肌肉

体躯发达,长短适中。公(阉)犏牛腹部较紧凑,母犏牛腹部较2525

大而圆。尻部长短、宽窄适中,肌肉发育良好。尾粗细匀称

适中,特征明显。

公犏牛生殖器官外形发育符合犏牛特征,睾丸大小正常。母

生殖器官和乳房牛乳房发育良好,左右及前后延伸较好,乳头分布均匀,距1010

离宽,大小长短适中。

四肢结实,肢势端正,前肢正直,后肢各关节结实,轮廓明

肢、蹄1515

显,蹄大小适中,蹄质结实,蹄缝密,步态稳健。

皮肤较厚而紧密,被毛致密有光泽,尾巴下部尾毛多、长、

皮肤和被毛2020

粗,犏牛特征明显,腹毛及四肢上部长毛长短、疏密有致。

总分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