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766-2020 工业浓盐水处理技术规范
DB11/T 1766-2020 Industrial concentrated saline water treatme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30.20
CCSP41
DB11/XXXX-XXXX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766—2020
工业浓盐水处理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treatmentofindustrialbrine
2020–12–24发布2021–04–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1/T1766—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2
5技术要求.............................................................................2
5.1调节与均质.....................................................................2
5.2软化和澄清(沉淀).............................................................2
5.3气浮...........................................................................3
5.4生物处理.......................................................................3
5.5高级催化氧化...................................................................3
5.6活性炭吸附.....................................................................3
5.7介质过滤.......................................................................3
5.8超(微)滤.....................................................................4
5.9浓缩...........................................................................4
5.10纳滤分盐......................................................................5
5.11盐制酸碱(双极膜电渗析)......................................................5
5.12蒸发结晶......................................................................5
5.13污泥处理与处置................................................................5
5.14加药系统......................................................................6
6管道设计.............................................................................6
7防腐蚀方法及材料选择.................................................................6
8检测与监测...........................................................................7
附录A(资料性)水质分析报告(格式)...................................................8
附录B(资料性)工业浓盐水处理工艺流程.................................................9
附录C(资料性)结晶盐指标............................................................11
附录D(资料性)设备及管道防腐蚀方法及材料............................................12
参考文献..............................................................................16
I
DB11/T1766—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和北京市水务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和北京市水务局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智汇清源科技有限公司、蓝星工程有限公司、河海大学、北京天地人环保科
技有限公司、合众高科(北京)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北京燕山威立雅水务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吉春红、杨彦、陈磊、郭有智、田旭峰、宋才寿、饶斌、樊德强、白雪、郭嘉、
白岩、常艳娜、朱永楠、边步华、郭风、王丁。
II
DB11/T1766—2020
工业浓盐水处理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工业浓盐水处理的基本规定、技术要求、管道设计、防腐蚀方法及材料选择、检测与
监测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工业浓盐水的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576工业锅炉水质
GB7231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GB/T12145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
GB/T1992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
GB/T20103膜分离技术术语
GB50013室外给水设计标准
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9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DB11/307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B11/50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3术语和定义
GB/T20103、GB50013、GB50014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工业浓盐水industrialbrine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或经纳滤、反渗透、离子交换等装置浓缩后溶解性总固体(TDS)高于6000
mg/L的水。
3.2
纳滤分盐saltseparationbynanofiltration
对于水中主要成分为氯化钠和硫酸钠的浓盐水,利用纳滤截留水中的大部分硫酸根,实现一价盐与
二价盐分离的过程。
1
DB11/T1766—2020
3.3
结晶分盐saltseparationbycrystallization
根据溶液中对应温度下各溶质溶解度的不同,利用相图理论进行盐分分离,得到不同盐产品的过程。
3.4
机械蒸汽再压缩mechanicalvaporrecompression
利用压缩机对蒸发器产生的二次蒸汽进行压缩后再次利用,以替代新鲜蒸汽的技术,简称MVR。
3.5
废水零排放zeroliquiddischarge
利用膜分离、浓缩、蒸发结晶及干燥等技术,将工业浓盐水处理后回用,不对外界排放。
4基本规定
4.1设计前应对进水水源、水质、水量及变化规律,产水、产盐要求等进行全面调查,确定建设规模
和处理工艺。
4.2应对原水进行水质分析,水质分析报告(格式)见附录A。
4.3含盐量高于1600mg/L且小于6000mg/L的工业废水应进行除盐处理,工业浓盐水宜采用废水零排
放技术进行处理。
4.4工业浓盐水处理工艺包括预处理、浓缩、分盐、盐制酸碱(双极膜电渗析)、蒸发结晶等,根据
进水水质、回用水要求,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工艺进行组合。工业浓盐水处理工艺流程见附录B。
4.5回用水可用于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杂用水、锅炉补给水等。当回用水用于循环冷却水和杂用水
时,应符合GB/T19923的相关规定;当回用水用于工业锅炉时,应符合GB/T1576的相关规定;当回
用水用于电站锅炉时,应符合GB/T12145的相关规定。
4.6外排污水水质应符合DB11/307的相关规定。
4.7设计规模应按最大日平均时进水量确定。
4.8各处理构筑物的个(格)数不宜少于2个(格),并按并联设计。
4.9除反渗透和纳滤高压泵、段间增压泵或循环泵外,其他水泵宜设置备用泵。
4.10工程的厂区平面布置、竖向布置等应符合GB50013和GB50014的相关规定。
4.11工程设置在现有污水处理厂或再生水厂内时,应充分利用现有生产及附属设施。工程与污水处理
厂或再生水厂合并建设时,附属设施及附属设备应统一规划建设及配备。
4.12工程应设置事故排放设施。
4.13工业浓盐水处理和贮存构筑物应有防渗漏措施。
5技术要求
5.1调节与均质
5.1.1应设置调节、均质设施,调节与均质设施可合并设置。
5.1.2调节、均质设施的容积宜按进水水量、水质变化资料,或参考同类企业资料确定。调节、均质
设施容积不宜小于8h平均进水量。
5.1.3调节与均质设施宜具备混合功能。
5.2软化和澄清(沉淀)
2
DB11/T1766—2020
5.2.1应计算流程末端浓缩液的结垢倾向,当结垢倾向高于阻垢剂的极限要求时,应对工业浓盐水进
行软化处理。
5.2.2软化可采用化学软化、树脂软化等一种或多种工艺的组合。化学软化可采用石灰、石灰+碳酸钠、
氢氧化钠+碳酸钠等技术;树脂软化宜采用弱酸钠型离子交换树脂,采用盐酸再生,氢氧化钠转型。
5.2.3澄清(沉淀)技术要求如下:
a)宜选用澄清池或具有混凝功能的高效沉淀池,应根据浓盐水水质、加药种类、后续装置的进水
水质要求等确定池型。
b)澄清(沉淀)池不宜少于2个,每个应能单独运行。
c)澄清(沉淀)应配备混凝剂、助凝剂等化学药品的储存和投加系统。
d)高效沉淀池表面水力负荷宜为10m3/(m2·h)~20m3/(m2·h);混合时间宜为0.5min~1.0min,
絮凝时间宜为8min~15min;污泥回流量宜占进水量的3%~6%;斜管长度宜采用1000mm~
1500mm,倾角宜采用60度。
e)机械搅拌澄清池的表面水力负荷宜为2.5m3/(m2·h)~3m3/(m2·h),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宜为
1.5h~2h,机械搅拌内循环倍数宜为3倍~5倍,并宜设叶轮转速和开启度的调节装置。
5.3气浮
5.3.1去除工业浓盐水中的分散油、乳化油及其他密度较小的悬浮物宜采用气浮工艺。
5.3.2气浮池不宜少于2个,每个应能单独运行。
5.3.3加压溶气气浮池的技术要求如下:
a)接触室的上升流速可为10mm/s~20mm/s。
b)分离室的向下流速可为1.5mm/s~2.0mm/s,分离室表面水力负荷可为5.4m3/(m2·h)~
7.2m3/(m2·h)。
c)溶气罐位置宜靠近气浮池,溶气压力可为0.2MPa~0.4MPa,溶气回流比可为5%~10%。
d)气浮池有效水深可为2.0m~3.0m。
e)气浮池应设置排泥、排渣设施。
f)气浮池应设加药混合和反应设施。
5.4生物处理
5.4.1采用生物处理工艺,应符合GB50014的相关规定。
5.4.2应根据试验或借鉴已建工程的运行经验并考虑含盐量对生化性能的影响确定工艺参数。
5.5高级催化氧化
5.5.1宜采用高级催化氧化技术去除工业浓盐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
5.5.2当采用臭氧催化工艺时,应设置臭氧尾气破坏装置;所有与臭氧气体或溶解有臭氧的水体接触
的材料应耐臭氧腐蚀;宜采用氧气源臭氧发生器。
5.5.3应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是否利用臭氧尾气。
5.6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吸附技术可用于降低水中的有机物、有毒物质等,工艺参数应符合GB50013的相关规定。
5.7介质过滤
5.7.1可采用V型滤池、多介质过滤器等。
3
DB11/T1766—2020
5.7.2进水悬浮物宜小于20mg/L。
5.7.3V型滤池的技术要求如下:
a)滤料厚度宜为1000mm~1300mm,粒径(d10)为0.9mm~1.2mm,均匀系数K60<1.6。
b)滤速宜为5m/h~8m/h。
c)宜设气水冲洗和表面扫洗辅助系统。
d)表面扫洗强度宜为2L/(m2·s)~3L/(m2·s);单独气冲强度宜为13L/(m2·s)~17L/(m2·s),
历时2min~4min;气水联合冲洗时气冲强度宜为13L/(m2·s)~17L/(m2·s),水冲强度宜为
2L/(m2·s)~3L/(m2·s),历时3min~4min;单独水冲强度宜为4L/(m2·s)~6L/(m2·s),历
时3min~4min。
5.7.4多介质过滤器滤料宜采用无烟煤和石英砂,无烟煤厚度宜为300mm~400mm,石英砂厚度宜为
400mm~500mm,滤速宜为5m/h~10m/h。
5.8超(微)滤
5.8.1去除水中的细菌、铁锈、胶体等物质,宜采用压力式超(微)滤或浸没式超(微)滤处理工艺。
5.8.2超(微)滤的技术要求如下:
a)进水应设置100µm~200µm预过滤器。
b)应采用全自动反冲洗系统,其中浸没式超(微)滤及外压式超(微)滤应设置空气擦洗。反冲
洗的自耗水率应低于总进水量的10%,反冲洗水宜回收利用。
c)应妥善处理与处置化学清洗废液。
5.9浓缩
5.9.1采用反渗透浓缩工艺时,技术要求如下:
a)应根据水源特性、回用要求等选择满足反渗透进水要求的预处理工艺。
b)进水应配置保安过滤器和还原剂、阻垢剂、非氧化性杀菌剂等加药装置。
c)应配套化学清洗装置,并设置5µm的保安过滤器。
d)应配套冲洗装置,冲洗水源宜选用反渗透产水。
e)高压泵应采用变频控制。
f)浓缩液排放管的布置应保证在系统停用时最高一层膜组件不会被排空。
5.9.2采用电渗析浓缩工艺时,技术要求如下:
a)各液(淡水、浓水、极水)供水泵宜采用变频控制。
b)应根据进水水质计算回收率,当电渗析浓水作为蒸发结晶单元进水时,浓水含盐量不宜低于
160000mg/L。
c)进水应配置保安过滤器,滤芯过滤孔径不应大于5µm。
d)应配套化学清洗装置,并设置5µm的保安过滤器。
e)除换热器和电极板外,系统接触液体部分不宜使用金属材料。
f)应引出极水箱内气体并防止气体泄漏。
g)各液(淡水、浓水、极水)供水管路的最高部位应在同一水平高度,各液(淡水、浓水、极水)
回水管路的最高部位应在同一水平高度,确保循环停止时膜两侧静压相等。
5.9.3采用蒸发浓缩工艺时,技术要求如下:
a)蒸发浓缩宜采用降膜蒸发器,蒸汽入口应设置蒸汽缓冲带,防止对换热管的冲击。
b)除雾器宜采用内置丝网除沫器或外置挡板除沫器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7/T 1800-2011 动漫人才培训服务规范 2011-01-14
- DB37/T 1795-2011 城市公共汽电车站点设置规范 2011-01-14
- DB37/T 1814-2011 猪人工授精技术规程 2011-02-18
- DB37/T 1726-2010 家具售后服务规范 2011-01-14
- DB37/T 1839-2011 生姜田杂草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2011-03-07
- DB37/T 1820-2011 青年公牛后裔测定规程 2011-02-18
- DB37/T 1803-2011 高尔夫会所旅游服务星级划分与评定 2011-01-19
- DB37/T 1845-2011 水质在线红外测油仪技术条件 2011-03-15
- DB37/T 1824-2011 鲁西黄牛繁殖技术规范 2011-02-18
- DB37/T 1796-2011 温泉旅游服务规范 20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