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481-2012 牧草品种比较试验技术规程

DB51/T 1481-2012 Grass variety comparison tes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四川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1/T 1481-2012
标准类型
四川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2-11-15
实施日期
2012-12-01
发布单位/组织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1481—2012

牧草品种比较试验技术规程

2012-11-15发布2012-12-01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51/T1481—201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制定试验方案......................................................................2

5田间实施..........................................................................6

6数据收集..........................................................................7

7汇总分析..........................................................................8

8档案建立..........................................................................9

附录A(规范性附录)参试品种(系)登记表...........................................10

附录B(资料性附录)牧草观测项目与方法.............................................11

I

DB51/T1481—2012

前言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畜牧食品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由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负责起草,广元市饲草饲料站、达州市饲草饲料站参与。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瑞珍、何光武、张新跃、杨成勇、王元清。

II

DB51/T1481—2012

牧草品种比较试验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牧草品种比较试验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制定试验方案、田间实施、数据收

集、汇总分析和档案建立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牧草品种比较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30.1~2930.10—2001牧草种子检验规程

NY/T1091—2006草品种审定技术规程

DB51/T666—2007牧草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DB51/T944—2009牧草引种试验技术规程

DB51/T1092—2010牧草田间试验中田间区划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试验品种Testingvariety

指选育的新品种(系)或外区域新引进的优良品种。

3.2

新品种(系)Newvarieties(lines)

经过人工选育或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与现有品种有明显区别,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并具有

适当名称的一种栽培草本植物群体。

3.3

引进品种Introducedvariety

从外地或外国引进的,拟在本地区推广应用的品种。

3.4

对照品种Controlvariety

1

DB51/T1481—2012

在品种比较试验中,用于与试验品种进行比照的品种。

3.5

品种比较试验Varietalcomparisontrial

按照统一的田间试验设计,在相同的栽培种植条件下,通过对试验品种和对照品种的观察测定,比

较鉴定其优良性状的田间试验过程。

3.6

参试品种(系)Takingthetestvarieties(lines)

指参加试验的所有品种(系),包括对照品种和试验品种。

4制定试验方案

4.1确定试验品种及数量

4.1.1新品种(系)

新品种(系)应为通过人工选育,在育种鉴定圃中达到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相对一致,优良性状

明显,需在较大面积上进行更准确、更有代表性的生产性能比较的品种(系)。

4.1.2引进品种

引进品种应为在国内外已审定登记注册,并通过初期小区观测,表现较好的品种。

4.1.3试验品种的数量

试验的品种可以是1个或多个。

4.2对照品种及数量

4.2.1对照品种的选择

用于试验对照的品种应是通过品种审定登记,特征特性明显,在本地区生产上广泛应用的,具有代

表性的品种。

4.2.2对照品种的数量

对照品种可以是1个或多个同种、同类或用途类似,与选育品种目标相近的品种。

4.3试验地的选择

应选择在能充分代表拟大面积推广应用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肥力水平,形状规正、大小合适、前

茬一致、地力均匀、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的地块。

4.4试验期限

根据试验目的、试验材料确定试验期限。通常一年生牧草不少于2个生长周期,多年生牧草不少3

个生长周年。

4.5田间区划设计

2

DB51/T1481—2012

4.5.1试验组的划分

品种比较试验参试品种材料(含试验品种和对照品种)应不少于3个,不超过15个。若试验品种只

有一个,应至少选择2个对照材料进行试验;若超过15个,应按照不少于3个,不超过15个的原则,根据

草品种种类、试验目的分组进行田间区划设计和开展试验。

4.5.2试验小区

试验小区面积大小因参试牧草种类、试验目的确定,一般矮秆密行条播牧草试验小区面积为10m2~

20m2,高秆宽行条播试验小区面积30m2~40m2.

4.5.3重复次数

根据试验目的中对试验的准确性要求确定。一般每份参试材料设4次重复,其中1个重复为物候期观

察区,3个重复为试验测定区。高秆草品种与矮秆草品种,一年生草品种与多年生草品种的小区分别集

中。

4.5.4小区排列

根据试验目的、试验材料数量、试验因子的多少,确定田间试验中的排列方式。一般多采用随机区

组排列的方式。

4.5.5保护行和走道

在整个试验区四周应设保护行,保护行的宽度不少于1m(高大型草品种应相应增加宽度,至少能种

植4行以上试验的同类牧草)。

区组间、小区间及试验与保护行间应设走道,宽度不小于0.5m。

4.5.6田间区划布置图

根据以上设计,绘制出田间区划布置图。

4.6播种

4.6.1播种方式

根据参试品种具体生产应用性质以及栽培技术要求确定播种方式及播后覆土深度。

4.6.1.1条播

根据参试品种具体生产应用性质以及栽培技术要求确定条播行距,同时根据设定的小区大小,形状,

设计出每个小区具体播种行数,边行距、行间距,画出小区播种图。

4.6.1.2穴播

根据试验材料栽培技术要求确定穴播的密度,并按照小区大小、形状,设计出播种的穴距、行间距。

并画出小区播种图。

4.6.1.3撒播

应要求小区内播种均匀。

4.6.2播种量

3

DB51/T1481—2012

根据材料的栽培技术要求,按照以下公式具体计算其实际播种量和小区播种量。

K=Kl/P/M………(1)

式中:

K—播种量(kg/hm2);

Kl—理论播种量(种子用价100%);

P—净度(%);

M—发芽率(%)。

K2=K/10000×S………(2)

式中:

K—播种量(kg/hm2);

K2—小区播种量(kg/小区);

S—小区面积(m2)。

4.6.3播种时间

根据试验目的和试验材料的栽培技术要求,结合当地气候状况具体确定,一般春播3月~4月、夏播

4月~6月、秋播9月~11月。同一组试验必须在同一天完成播种。

4.7田间管理

栽培措施和田间管理与当地大田生产相同,其参试品种(系)与对照品种的管理水平应一致。

4.7.1苗期管理

应根据试验对象的栽培技术要求,制定出苗期具体的管理措施。

4.7.2施肥

应根据试验对象的需肥要求,制定出具体施肥方案,规定施肥的种类、方法和数量。

4.7.3灌溉

牧草品比试验一般不采取灌溉措施。特定情况需灌溉的,应根据试验对象的需水要求,结合当地气

候条件制定灌溉计划。

4.7.4病虫害防治

应根据试验对象及其草种类型,可能发生的病虫害进行设计,注明重点观察防治的病虫害。

4.8观察记载

4.8.1物候期

观测项目主要按禾本科、豆科(双子叶)以及块根及块茎饲料作物进行观察记录。

4.8.1.1禾本科牧草观察的主要内容

播种期、出苗期/返青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乳熟、蜡熟和完

熟)和枯黄期,见附录B中表B.1。

4.8.1.2豆科(双子叶)牧草观察的主要内容

4

DB51/T1481—2012

播种期、出苗期/返青期、分枝期、现蕾期、开花(初花、盛花)期、结荚(实)期、成熟期、收

获期和枯黄期,见附录B中表B.2。

4.8.1.3块根及块茎饲料作物观察的主要内容

播种期、出苗期/返青期、块根(茎)膨大期、块根(茎)收获期、母根种植期、萌发期、抽薹期、

开花期、结实期和种子采收期,见附录B中表B.3。

4.8.1.4观测方法

参见附录B中B.1执行。

4.8.2生长速度

出苗后第5d开始测量拉伸(直)高度,观测间隔日期根据试验材料具体确定。

4.8.2.1观测方法

在试验小区内随机选择10株,分别测定其拉伸(直)高度,并计算平均数。

4.8.3抗性观察

观察内容:越冬率、越夏率、病(虫)害观察和倒伏性观察。

观察方法按照DB51/T944—2009牧草引种试验技术规程执行。

4.8.4鲜草产量

以刈割小区测产,然后计算产量。其计算方法如下:

W=∑Wn/n/S×10000………(3)

式中:

W——鲜草产量kg/hm2;

∑Wn——各小区鲜草产量之和(1……n)kg;

n——小区数;

S——小区面积m2。

4.8.5干草产量

4.8.5.1干鲜比

从收获的鲜草中取500g,风干或烘干至含水量14%以下,计算出干草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L(%)=Wg/500×100%………(4)

式中:

L——干草比率(烘干率)%;

Wg——500g鲜草的风干重量kg。

4.8.5.2干草产量

通过干草比,计算出干草产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Wy=W×L………(5)

式中:

5

DB51/T1481—2012

2

Wy——干草产量kg/hm;

W——鲜草产量kg/hm2;

L——干草比率(烘干率)%。

4.8.6茎叶比

分别在拔节(分枝)和初花期各测定1次,其测定方法按照DB51/T666—2007标准执行。

4.8.7种子产量

种子成熟后,将物候观测小区内的植株全部收获进行脱粒,并将种子风干、清选后称重,据此计算

种子产量,其公式如下:

Sw=Sn/S×10000………(6)

式中:

2

Sw——种子产量kg/hm;

Sn——小区种子产量kg;

S——小区面积m2。

4.8.8饲用价值测定

在主要利用阶段的可利用部分中均匀取样,对其营养成份进行测定,设计方案中应写出测定时期、

测定次数及测定项目。

4.9日志记载

4.9.1基本资料

为了准确掌握试验情况,凡有关试验的基本情况都应详细记载,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和供分析时

参考。

4.9.2其它资料

主要有干旱、冻害、病害、虫害、杂草的发生及防除方法;中耕的时间、次数,施肥情况等。

5田间实施

5.1播前准备

5.1.1参试材料种子准备

5.1.1.1种子清选

根据种子的特征特性,进行种子清选,脱芒等。

5.1.1.2种子质量检验

按照GB/T2930.2~4-2001中所用种子的净度、发芽率,并计算种子用价。

5.1.1.3小区播量计算

根据方案中小区播种量公式计算出每个小区实际播种量。

6

DB51/T1481—2012

5.1.1.4小区播种种子称取

按计算好的小区实际播种量称好播种材料,分别装入信封编号备用。

5.2试验地准备

根据试验要求除杂、清除石块杂物、施基肥、翻耕、平整地面,所施基肥要均匀,并按田间区划布

置图要求,按照DB51/T1092—2010规程,整理出试验小区。

5.3播种

按试验设计的播种时间、播种方式进行播种。同时做好播种时气温、播期或移栽期、播种方法、株

行距、播种量、播种深度、播种前后是否镇压等记录。

5.4田间管理

包括:查苗、间苗、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