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2950-2023 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技术规范 有性繁殖资源

DB15/T 2950-2023 Planting germplasm inventory and colle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exual reproduction resources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5/T 2950-2023
标准类型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4-26
实施日期
2023-05-26
发布单位/组织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CCSB05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2950—2023

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技术规范

有性繁殖资源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ensusandcollectionoflocalcrop

germplasmresourcessexualreproductionresources

2023-04-26发布2023-05-26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5/T2950—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提出。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2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

草原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乌兰察布市种业工作站、锡林郭勒盟农牧技术推广中

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牛素清、高爱农、刘锦川、扈顺、潘慧、黄帆、强晓晶、孙峰成、孟建民、赵

玉平、孙瑞芬、马宇、吕二锁、张永虎、温蕊、郝慧雯、戎素平、丁向荣、叶君、金晓蕾、杨恩泽、李

涛。

I

DB15/T2950—2023

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技术规范

有性繁殖资源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方农作物有性繁殖种质资源普查方法、收集方法、样本和资料整理、样本和数据提

交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地方农作物有性繁殖(种子和带种子果实)资源的普查与收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NY/T3757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有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sexualreproductionresources

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

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而繁殖的种质资源,以种子或带种子果实繁殖后代。

种质资源收集germplasmresourcecollection

由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或科研机构统一组织,由相关部门参与执行的作物种质资

源收集工作,材料收集上来后,再由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研究单位统一进行整理、编目、

繁殖和入库保存。

4普查

组织

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方案的制定、组织协调、技术培训及监督管理。

方案制定

1

DB15/T2950—2023

确定普查区域、普查内容、计划进度、队伍组成等实施细则。

实施

实施单位依据实施方案进行种质资源普查,填写附录A普查表。

数据整理

将普查表、音频、视频、文字等资料系统整理,形成报告并提交。

5收集

准备

5.1.1组织

成立专家组,制定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方案,负责组织协调、技术培训及监督管理。

5.1.2方案制定

组建收集团队,确定收集区域、收集内容、计划进度等实施方案。

5.1.3技术培训

按照收集种类和要求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5.1.4物资准备

按照NY/T3757进行收集用品、生活用品等其他用品的准备。

5.1.5收集种类

各类种质资源(包括地方品种、栽培作物的野生近缘种、濒临灭绝的种质资源)。

5.1.6收集地点

参考普查结果,确定收集区域,收集地点按照NY/T3757执行。

5.1.7时间选择

按照NY/T3757执行,确定种子、果实收集时间。

采集

5.2.1采集原则

5.2.1.1代表性

采集的种子、果实及相应的标本,应来自代表性群体。

5.2.1.2完整性

采集的样本应包含群体内所有的遗传变异类型,采集的种子或果实应充分成熟,采集的种质资源标

本应完整。

2

DB15/T2950—2023

5.2.1.3全面性

对普查区域内的种质资源应采尽采。

5.2.2观察记载

5.2.2.1记载

地理位置、气候状况、生态环境、水土状况等。

5.2.2.2种质信息

编号、类别、来源、名称、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

5.2.2.3相关信息

采集时间、采集者及相关影像资料等。

样本采集

5.3.1样本容量

种子采集量按照NY/T3757。

5.3.2采集方法

按照NY/T3757,种子采取随机取样、混合群体方式;果实采取随机取样,单独保存方式。

5.3.2.1采集点定位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记录采集点的经纬度和海拔高度。

5.3.2.2图像采集

按照NY/T3757,对样本、完整植株、生境、花或果实等进行拍照或录像。

6样本和资料整理

样本编号

6.1.1标签

标签的正面写上样本编号、种质资源名称,反面写采集地点、采集时间、采集人姓名。

6.1.2样本编号

样本应有内外标签各1个,并对应一个采集编号。收集的资源编号,由P+县代码+3位顺序号组成,

共10位,顺序号由001开始递增,如“P150922001”,化德县第1号资源。县代码按照GB/T2260的规定。

采集表填写

在野外考察时,仔细观察,并把种质材料的所有性状、产地、生态环境等观察结果逐一记入统一的

附录B收集表,一份资源填写一张表格。各种质材料的特色内容要重点记录。

样本后处理

3

DB15/T2950—2023

种子或果实样本后处理按照NY/T3757执行。

7样本及数据提交

将采集的种子或果实、附录C和相关资料提交种质资源收集发起部门。

4

DB15/T2950—2023

A

A

附录A

(规范性)

内蒙古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表

A.1内蒙古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表(栽培品种)见表A.1。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