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187-2022 湖泛巡测规范
DB32/T 4187-2022 Lakeshore Surveying Standards
基本信息
本文件适用于湖泊水体的湖泛巡测,水库可参照执行。
发布历史
-
2022年0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海大学、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起草人:
- 刘俊杰、郑建中、王智源、辛华荣、马倩、耿建萍、丁辰龙、周晓锋、闻亮、高鸣远、姚敏、王雪松、郭海峰、周俊、王晓杰、李骏、蒋如东、杨惠、姜宇
- 出版信息:
- 页数:24页 | 字数:44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27.140
CCSP56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4187—2022
湖泛巡测规范
Specificationforinspectionandmonitoringofalgae-inducedblackwater
2022-01-28发布2022-02-28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2/T4187-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巡测启动与湖泛判定...............................................................2
4.1巡测启动....................................................................2
4.2湖泛判定....................................................................2
5巡测水域与巡测内容...............................................................3
5.1巡测水域....................................................................3
5.2巡测指标与巡测方式..........................................................3
5.3巡测频次....................................................................3
6巡测方法.........................................................................4
6.1水文气象....................................................................4
6.2物理要素....................................................................6
6.3化学要素....................................................................9
6.4浮游植物....................................................................9
6.5沉积物.....................................................................12
7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12
附录A(资料性)湖泛巡测常规记录表.................................................14
附录B(资料性)8风向方位符号表...................................................15
附录C(资料性)浮游植物生物量测算依据.............................................16
I
DB32/T4187-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苏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海大学、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
利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俊杰、郑建中、王智源、辛华荣、马倩、耿建萍、丁辰龙、周晓锋、闻
亮、高鸣远、姚敏、王雪松、郭海峰、周俊、王晓杰、李骏、蒋如东、杨惠、姜宇。
II
DB32/T4187—2022
湖泛巡测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湖泛的巡测启动与判定、巡测水域与巡测内容、巡测方法、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等。
本文件适用于湖泊水体的湖泛巡测,水库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1893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GB/T11903水质色度的测定
GB/T11911水质铁、锰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4678空气质量硫化氢、甲硫醇和二甲二硫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16489水质硫化物的测定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GB/T20466水中微囊藻毒素的测定
GB/T32470生活饮用水臭味物质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检验方法
HJ345水质铁的测定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HJ493水质采样技术规范
HJ501水质总有机碳的测定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535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604环境空气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
HJ613土壤干物质和水分的测定重量法
HJ615土壤有机碳的测定重铬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
HJ630水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
HJ632土壤总磷的测定碱熔-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HJ635土壤水溶性和酸溶性硫酸盐的测定重量法
HJ636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HJ658土壤有机碳的测定燃烧氧化-滴定法
HJ670水质磷酸盐和总磷的测定连续流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HJ695土壤有机碳的测定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法
HJ717土壤质量全氮的测定凯氏法
HJ746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电位法
HJ833土壤和沉积物硫化物的测定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HJ1068土壤粒度的测定吸液管法和比重计法
HJ827水质硫化物的测定流动注射-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1
DB32/T4187—2022
LY/T1225森林土壤颗粒组成(机械组成)的测定
RB/T214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
SL42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
SL87透明度的测定透明度计法、圆盘法
SL88叶绿素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SL219水环境监测规范
SL393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GC/MS)测定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SL394铅、镉、钒、磷等34种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SL733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技术规程
SL740水质甲萘威、溴氰菊酯、微囊藻毒素-LR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SL788水质总氮、挥发酚、硫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六价铬的测定连续流动分析-
分光光度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湖泛algae-inducedblackwater
富营养湖泊局部水域在藻类大量暴发、积聚、死亡后,遇适宜的水文、气象条件,在底泥参与
下,形成边界可辨、散发恶臭的可移动黑色污水团的突发污染现象,又称为藻源性湖泛。
3.2
巡测tourgauging
采用巡回流动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对湖泊水体要素进行的观测作业。
3.3
浮游植物指数floatingalgaeindex
利用红波段、近红外波段和短波红外波段遥感数据确定浮游植物发生状况的表征指数。
4巡测启动与湖泛判定
4.1巡测启动
4.1.1湖泛巡测启动原则上根据气温、藻类生长、湖泛发生变化规律、水域管理要求等因素综合确
定。
4.1.2根据湖泛发生的季节特点,巡测启动日期宜为每年4月中旬。
4.1.3当气候转暖、藻类数量进入持续增长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及时启动湖泛巡测:
a)水华连续堆积5天以上或藻密度达每升千万个以上;
b)连续5天平均最低气温≥20℃。
4.2湖泛判定
判定水域湖泛发生需同时符合下列四个条件:
a)前期出现藻类堆积、腐烂;
b)颜色呈现黑色;
c)嗅味明显,发臭;
2
DB32/T4187—2022
d)溶解氧浓度≤2.0mg/L。
5巡测水域与巡测内容
5.1巡测水域
5.1.1根据藻情、湖泛发生条件及其影响危害,本着经济、高效原则,湖泛巡测水域主要为敏感水
域、湖泛易发区。
5.1.2敏感水域应重点考虑饮用水源区、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交通干
道沿线及居民聚集区沿岸带水域。
5.1.3湖泛易发区宜考虑历史湖泛高发区、藻类积聚区、主导风向下风向水域、底泥积聚区、水体
流动性差的湖岸区。
5.2巡测指标与巡测方式
5.2.1湖泛巡测指标与巡测方式见表1。
表1湖泛巡测指标与巡测方式
巡测指标
巡测要素巡测方式
常规非常规
水文气象风向、风速、气温、气压、水深流速、流向现场检测
水色、气味、透明度、水温(表层和底层)、
物理电导率、pH、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湖—现场检测
泛面积
微囊藻毒素、有机碳、甲烷、甲硫醚、
氨氮、总磷、总氮、硫化物、总铁、总锰、
化学二甲基三硫醚、土臭素、2-甲基异莰醇、实验室检测
亚铁
柠檬醛、紫罗兰酮、硫化氢
现场检测/
浮游植物藻密度、水华面积、水华覆盖度叶绿素a、藻种组成、数量、生物量
实验室检测
粒度、含水率、氧化还原电位、有机碳、
沉积物—实验室检测
总磷、总氮、硫化物、硫酸盐
5.2.2未发生湖泛时,除“湖泛面积”指标外,巡测指标为水文气象、物理及浮游植物要素中的常
规指标,记录参见附录A;发生湖泛时,巡测指标应覆盖所有常规指标,根据巡测目的、水域管理
要求,巡测机构自行选择非常规指标。
5.2.3浮游植物常规指标“藻密度”宜采用现场检测方式完成,水华面积、水华覆盖度采用遥感反
演确定;叶绿素a、藻种组成、数量、生物量需采样送实验室检测。
5.3巡测频次
5.3.1湖泛巡测时段宜为每年4月~9月,无特殊需求且未发生湖泛时,巡测频次分别为:4月每周1
次,相邻二次间隔6天;5月每2天1次,相邻二次间隔1天;6月~8月每天1次;9月每3天1次,相邻二
次间隔2天。若有特殊需求,另行增加频次。
5.3.2当巡测水体藻情、气温符合4.1.3条件时,巡测频次加密,每天不少于1次。当水体溶解氧接
近或小于2.0mg/L,巡测频次加密,每4小时1次。
5.3.3连续5天平均最低气温≤20℃时,且无特殊需求,湖泛巡测可终止。
3
DB32/T4187—2022
6巡测方法
6.1水文气象
6.1.1风向、风速
6.1.1.1仪器设备
手持式风速风向测定仪。
6.1.1.2测量步骤
测量按以下步骤进行:
a)在船舱外空旷处,将手持式风速风向测定仪举过头顶,保持仪器垂直;
b)仪器运转平稳且风速显示稳定后,开始测量;
c)持续观测3min~5min,直接读取该时段内风向、平均风速作为现场风向、风速。
6.1.1.3结果表示
结果表示按以下要求表示:
a)风向采用8方位表示法,即: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记录符号参见
附录B;
b)风速以米/秒(m/s)为单位,结果保留1位小数;
c)静风时,风速记为0m/s,风向记为C。
6.1.1.4注意事项
风向、风速测量注意以下内容:
a)测量时,尽量保持船体静止,测量位置应避免障碍物带来的阻挡或紊流影响;
b)若现场风向变化不定时,宜多次测量,记录变化范围;
c)雨天测量时,注意避免雨水对测量结果以及仪器使用安全等带来的影响。
6.1.2气温
6.1.2.1仪器设备
水银或酒精玻璃温度计。
6.1.2.2测量步骤
将温度计放置于船舱外通风、距水面约1.5m~2m位置,感温5min~10min后读数。
6.1.2.3结果表示
用摄氏度(℃)表示,结果保留1位小数。
6.1.2.4注意事项
气温测量注意以下内容:
a)为了防止日光等热辐射影响,温度计需避光保存;
b)温度计应避免受到船体等冷热源影响;
4
DB32/T4187—2022
c)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水银温度计按凸出弯月面最高点读数,酒精温度计按凹
面最低点读数;
d)读数应快速准确,避免测量者的呼吸气体和人体热辐射影响。
6.1.3气压
6.1.3.1仪器设备
手持式气压仪。
6.1.3.2测量步骤
测量按以下步骤进行:
a)开机预热,稳定时间不低于60秒;
b)进入测量界面,选择气压实时数据测量模式;
c)选择气压单位为百帕(hPa);
d)设备稳定后,开始测量并存储数据,平行测量次数不低于3次。
6.1.3.3结果表示
结果为平行测量的算术平均值,用百帕(hPa)表示,保留1位小数。
6.1.3.4注意事项
气压测量注意以下内容:
a)测量时,避免日光直射、风道影响;
b)手持式气压仪应避免受到船体等冷热源影响,避光保存;
c)不定期与空盒气压计、水银气压表等设备进行对比测量,相对偏差≤10%。
6.1.4水深
6.1.4.1仪器设备
测深仪。
6.1.4.2测量步骤
测量按以下步骤进行:
a)固定测深仪换能器于船舷中部水面以下,浸没于水下深度≥0.5m,测量过程中换能器持
续浸没于水中;
b)关闭巡测船动力,保持船体稳定,减少噪声、水花气泡干扰;
c)开启测深仪软件,输入测量参数;
d)开始测量,读取并存储测量水域的水深。
6.1.4.3结果表示
用米(m)表示,结果保留2位小数。
6.1.4.4注意事项
水深测量注意以下内容:
a)测量开始前,应做好换能器固定;
5
DB32/T4187—2022
b)测深过程中,换能器杆应始终保持垂直,换能器持续浸没于水下,否则重新测深。
6.1.5流速、流向
6.1.5.1仪器设备
湖流仪。
6.1.5.2测量步骤
测量按以下步骤进行:
a)固定湖流仪于2m×2m的平整框架上;
b)启动湖流仪;
c)湖流仪运行正常后,将湖流仪连同框架一起放入水底;
d)输入测量参数,包括测量层位;
e)开始测量,读取并存储流速、流向。
6.1.5.3结果表示
流速用米/秒(m/s)表示,结果保留2位小数;流向用度(°)表示,结果精确至整数。
6.1.5.4注意事项
流速、流向测量注意以下内容:
a)测量期间,船只不能在测量水域运行,保持测量水域处于自然状态;
b)湖流仪放置水域的水底应相对平整,测量时湖流仪应尽量保持水平。
6.2物理要素
6.2.1水色
6.2.1.1据巡测人员观感直接记录水色,现场巡测不需通过比色法等方法检测。若有特殊需求,采
样送实验室,参照GB11903执行。
6.2.1.2巡测中发现湖体水色与正常水体水色相似,“水色”记为“无”;若湖体水色呈现非正常
颜色,据实际观感填写,如“泥色”、“浅绿”、“绿”、“深绿”、“浅黑”、“黑”、“深黑”
等。
6.2.1.3文字描述中的“浅”指观察者观感不明显,“深”、“绿”、“黑”指观感显著。
6.2.2气味
6.2.2.1据巡测人员现场嗅觉记录水体气味。
6.2.2.2若巡测水域无任何臭和味,气味记为“无”,必要时可用活性炭处理过的纯水作为无臭对
照水。
6.2.2.3若巡测湖体有气味,据实际嗅觉如实填写,如“弱臭”、“臭”、“恶臭”或“弱腥”、
“腥”、“恶腥”。
6.2.2.4文字描述中的“弱”指巡测者刚能发觉;“恶”指强烈的恶臭或异味;“臭”、“腥”指
巡测者已发觉有明显“臭”或“腥”。
6.2.3透明度
6.2.3.1透明度检测参照SL87的要求执行,测量结果用厘米(cm)表示,保留至整数。
6
DB32/T4187—2022
6.2.3.2在雨天、大量混浊水流入水体或水面有较大波浪时,不宜检测。
6.2.3.4检测时,保持船体静止,尽量避免波浪、直射日光影响,宜利用船体阴影等。
6.2.3.5水面出现藻类覆盖时,应拨除覆盖层,水面平衡后再确定测量绳或测量杆浸入水中的深度。
6.2.4水温
6.2.4.1仪器设备
水温计或便携式水质多参数测定仪。
6.2.4.2测量步骤
将水温计或便携式水质多参数测定仪投入水中,分别测量水下0.5m、湖底以上0.5m,即表层、
底层二个层位的水温。在检测点感温3min~5min,示数充分稳定后,再读数。
6.2.4.3结果表示
用摄氏度(℃)表示,结果保留1位小数。
6.2.4.4注意事项
水温测量注意以下内容:
a)水温计存储时应避免受到船体等其他冷热源影响;
b)利用水温计检测时,视线应与水温计垂直,水银温度计按凸出弯月面最高点读数,酒精温
度计按凹面最低点读数,从水温计离开水面至读数完毕应不超过20s。读数完毕,应将筒
内水倒干;
c)利用便携式水质多参数测定仪检测时,应保持测定仪探头清洁,每次使用结束后,应用蒸
馏水冲洗数次;
d)检测不同层位的水温时,应注意结果的合理性检验。若出现结果异常,及时加测并分析原
因。
6.2.5电导率、pH、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
6.2.5.1仪器设备
便携式水质多参数测定仪。
6.2.5.2测量步骤
测量按以下步骤进行:
a)利用电缆连接便携式水质多参数测定仪主机与显示器;
b)根据不同检测指标校正要求,对便携式水质多参数测定仪分别进行校正;
c)设置检测时间间隔、检测参数、参数单位等基础信息;
d)将仪器放至测量点,稳定1min~2min;
e)确认开始检测;
f)读数稳定后,平行检测3次~5次;
g)存储、记录测量结果;
h)退出检测平台;
i)关闭电源;
j)蒸馏水冲洗探头;
7
DB32/T4187—2022
k)安全妥善存放仪器设备。
6.2.5.3结果表示
结果取数次检测结果的平均值。电导率单位为µS/cm,结果保留整数;pH无量纲,结果保留1
位小数;溶解氧单位为mg/L,结果保留1位小数;氧化还原电位单位为mV,结果保留1位小数。
6.2.5.4注意事项
电导率、pH、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测量注意以下内容:
a)电导率、pH、氧化还原电位的检测水深为水面下0.5m;溶解氧的检测水深为水面下0.5m、
湖底以上0.5m,即表层、底层二个层位;
b)现场检测中出现pH≥9、溶解氧超饱和或含量≤2.0mg/L等异常结果时,要及时加测并分
析原因;
c)每隔15天,采用与实验室经典法比对的方法,对便携式水质多参数测定仪进行校准。以实
验室测试结果作为真值,便携式水质多参数测定仪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差应≤10%。
6.2.6湖泛面积
6.2.6.1设备与软件
溶氧仪或便携式水质多参数测定仪、便携式GP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6.2.6.2测量步骤
测量按以下步骤进行:
a)现场巡测,若发现水体有黑臭现象,立即加密检测水面下0.5m处溶解氧含量,出现溶解
氧≤2.0mg/L,立即测量黑臭水体面积,即湖泛面积;
b)根据水色、气味、水体溶解氧含量,初步确定湖泛边界范围,并检测该水域外围正常水体
溶解氧含量;
c)在初步确定的湖泛边界附近,沿纵向由外及内选择多个检测点,检测点相距10m~50m,
分别测量各个检测点水面下0.5m处溶解氧含量,直至检测出溶解氧出现突变且溶解氧≤
2.0mg/L处,该点可确定为第1个湖泛边界点,记录经纬度;
d)沿第1个湖泛边界点横向距离500m~1000m选择另一检测处,重复步骤6.2.6.2中c)
步骤,确定第2个湖泛边界点,记录经纬度;
e)重复步骤6.2.6.2中d)步骤,分别确定其它边界点经纬度,直至所有湖泛边界点形成封
闭区域;
f)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中标注检测点,确定湖泛水域范围,测算湖泛面积。
6.2.6.3结果表示
溶解氧单位为mg/L,结果保留1位小数;经纬度以度分秒表示,结果分别保留至整数;湖泛面
积单位为km2,结果保留1位小数。
6.2.6.4注意事项
湖泛水体所在区域受风力风向影响,表层黑色水体会出现漂移,测量溶解氧时需保证溶解氧探
头放置至水下0.5m处。
8
DB32/T4187—2022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NB/T 10667-2021 低风压架空导线 2021-04-26
- NB/T 10671-2021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模块 通用安全技术导则 2021-04-26
- NB/T 31040-2021 具有短路保护功能的电涌保护器 2021-04-26
- NB/T 10462-2020 交流-直流开关电源 近场射频电磁场抗扰度试验技术规范 2020-10-23
- NB/T 42150-2021 低压电涌保护器专用保护装置 2021-04-26
- NB/T 10668-2021 光伏电站用固定式支架系统检测与评定技术规范 2021-04-26
- NB/T 10461-2020 交流-直流开关电源 电子组件异常模拟试验 技术规范 2020-10-23
- NB/T 10669-2021 高钠煤电站煤粉锅炉设计导则 2021-04-26
- NB/T 10674-2021 直流故障电流控制器技术要求 2021-04-26
- NB/T 10670-2021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膜测试方法 第1部分:自支撑膜 202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