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2805-2017 社区社会工作通用要求

DB62/T 2805-2017 DB62/T 2805-2017 Common requirements for community social work

甘肃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DB62/T 2805-2024 | 页数:3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2/T 2805-2017
标准类型
甘肃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7-10-26
实施日期
2017-12-01
发布单位/组织
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3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080

A20

DB62

甘肃省地方标准

DB62/T2805—2017

社区社会工作通用要求

2017-10-26发布2017-12-01实施

发布

DB62/T2805—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甘肃省民政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甘肃省民政厅。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强、王硕明、张小明、卢冰、张树洋、安智坤。

I

DB62/T2805—2017

引言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扶贫济困、慈善

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

戒毒、矫治帮扶、人口计生、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群众文化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为

贯彻落实甘肃省委组织部、人社厅、财政厅等19部门《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和《甘肃省民政厅财政厅关于加强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提

高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水平,特制定本标准。

II

DB62/T2805—2017

社区社会工作通用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社区社会工作的术语和定义、总则、服务机构与服务设施、服务人员、工作流程、工

作实务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省内城乡社区的社会工作。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社区

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2

社区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者针对某一目标社区,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研

究等各种专业方法,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提高居民社会意识,协助居民运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

协助社区居民建立友善邻里关系,鼓励互相照顾和关怀,满足社区需求,实现社区和谐。

2.3

社区资源

可以被社区运用为居民服务的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文化和组织资源。

2.4

社区参与

居民愿意投入有形或无形的资源参与社区活动以促进社区进步和发展的过程。

2.5

转介

服务对象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属于本机构的服务范围和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范围时,在征得服务对象的

同意并说明理由后,通过一些必要的手续把服务对象介绍给其他能够提供帮助的机构或社会工作者的过

程。

2.6

个案工作

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技巧,通过一系列专业工作,帮助遭遇困难的个人或者家庭发

掘和运用自身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促进其正常生活的过程。

2.7

小组工作

社会工作者策划与指导,通过小组活动及组员之间的互动和经验分享,帮助小组组员改善其社会功

能,促进其转变和成长,以达到预防和解决有关社会问题的目标的过程。

2.8

1

DB62/T2805—2017

社区活动

社会工作者为满足社区需要而进行的专业性服务活动。

3总则

3.1社区社会工作应以“解决社区问题,促进居民参与;改善社区关系,提升社区意识;挖掘社区资

源,满足社区需求”为主要目标。

3.2社区社会工作应根据条件和实际情况直接开展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婚姻家庭、劳动关

系协调、社区建设等领域的社会工作实务,通过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提升社区就业、社区保障、社区救助、

社区卫生、社区康复、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安全等各项公共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3.3社区社会工作应遵循“尊重、平等、接纳、服务、公正、和谐”的价值理念。

3.4社区社会工作应遵循以下专业伦理:

——以人为本,服务社会;

——协助政府,为民解难;

——普遍对待,个别分析;

——倾听沟通,促进和谐;

——理性管理,注重服务。

4服务机构与服务设施

4.1服务机构

4.1.1街道办事处(乡镇)或社区居民委会(村民委员会)可根据自身条件设立社会工作站、社会工

作服务窗口或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社会组织。

4.1.2社会工作站应符合以下条件:

——有固定办公场所和必备的设施、办公条件;

——有醒目的社会工作服务站标识,设置宣传栏,提供服务内容宣传单以及服务申请表格等资料;

——配备专业社会工作者1~2名,有工作人员照片以及职责分工简介;

——有兼职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

——有工作人员守则和服务规范;

——有专业社会工作服务范围和服务流程。

4.1.3社会工作服务窗口应符合以下条件:

——有社会工作服务标识;

——配备专业社会工作者1~2名;

——提供专业服务的宣传资料等。

4.2服务设施

4.2.1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内应设个案辅导室和小组工作室。

4.2.2个案辅导室应符合以下条件:

——面积不少于8m2;

——配置桌、椅等基本设施;

——环境布置温馨和谐;

——隔音效果良好。

2

DB62/T2805—2017

4.2.3小组工作室可以整合使用功能,面积一般不少于20m2,应配置桌椅等基本设施。

5服务人员

5.1职业道德

5.1.1应具有高尚的品格和职业伦理道德。

5.1.2应遵守社会工作者守则及《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

5.1.3应具有奉献精神和敬业负责的态度。

5.2从业资质

5.2.1应接受社会工作专业学历教育或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

5.2.2应掌握社会工作基础知识。包括:

——学科知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

——政策知识:就业、社会保障、住房、医疗、教育、老人与残疾人等领域的相关政策;

——技术知识:调查研究、口语和文字表达、现代资讯工具使用技术等;

——人文知识。

5.2.3具有社会工作价值观、科学的助人方法和技巧。

5.2.4具有较强的工作和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社会交往、组织、处理矛盾和冲突的能力。

6工作流程

6.1社区分析

6.1.1社区分析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观察法、访问法、问卷调查法。

6.1.2应对社区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包括:

——社区的类型;

——社区的历史变迁、人文环境、地理位置及周围的环境;

——社区的人口结构及基本情况;

——辖区单位及资源情况。

6.1.3应对社区共性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包括:

——存在问题;

——居民对问题的看法;

——问题冲突的程度;

——问题处理的顺序;

——当前处置的办法。

6.1.4应对社区特殊人群进行分析,主要包括:

——人群的类型和特征;

——人群的需求与问题;

——政策法规扶持情况;

——获得各方面支持情况。

6.2政策分析

6.2.1政策分析应从政策的层次、政策的内容和政策的过程进行分析。

3

DB62/T2805—2017

6.2.2政策的层次包括全国性政策和地方性政策。

6.2.3政策的内容包括社区政策和特殊群体政策。

6.2.4政策的过程包括政策制定和规划、政策执行或落实、政策评估或调整。

6.3服务策划

6.3.1通过社区分析和政策分析,确认社区需求。

6.3.2了解社区居民或者服务对象的兴趣、特点以及社区其他群体的关系。

6.3.3订立工作目标,包括:

——确定服务对象;

——列出服务内容;

——选择服务方法(社区社会工作实务类型的选择);

——期望的成效。

6.3.4评估自身的能力,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估:

——服务机构的能力(包括人、财、物的配置及合理的时间安排);

——社会工作者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技能)。

6.3.5制定工作进度表,合理安排每个阶段的服务内容。

6.4服务执行

6.4.1服务执行包含筹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

6.4.2在筹备阶段应进行人、财、物配置和社区活动的宣传和推广。

6.4.3在实施阶段应做好以下工作:

——预算管理;

——服务时间进度管理;

——服务品质管理;

——士气激励和提升。

6.4.4在总结阶段应做好以下工作:

——对服务情况进行总结;

——对服务资料及时归档;

——对参与活动的人员进行表彰。

6.5服务评估

6.5.1人员评估

6.5.1.1评估应由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

6.5.1.2评估内容包括职业道德(专业伦理)、社区社会工作者能力、服务效果、社区社会工作监督

四个方面,具体内容详见附录A。

6.5.2工作评估

6.5.2.1评估类型包括: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

6.5.2.2评估方法应采取定量评估法(如:问卷)和定性评估法(如:深度访谈、观察、文件档案整

理分析)。

6.5.2.3评估内容主要包括:

——服务对象的改变状况;

4

DB62/T2805—2017

——工作目标的实现程度;

——介入方案的可行性;

——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方法和技巧情况;

——活动投入的人力、物力和其他资源(含介入的人员、时间、经费以及其他资源)。

6.5.2.4应根据社区社会工作实务类型,选择相适宜的评估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活动的

工作评估表分别参见附录B、附录C和附录D。

7工作实务与方法

7.1实务类型

7.1.1个案工作

7.1.1.1个案工作流程参见附录B。

7.1.1.2个案工作中应:

——理解和尊重服务对象,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全面、准确地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

——持尊重接纳的态度帮助服务对象克服封闭和防御心态,以使服务对象面对并解决自己的问题;

——重视服务对象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中的差异性及对待困难和问题的个人看法和感受,针对

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引导服务对象参与对问题的剖析,帮助服务对象认识自己,培养其自信心、自尊心和自己解决

问题的勇气、能力与习惯;

——给予服务对象同理心支持,增强其安全感和信任感,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

——以不评判的态度了解服务对象及其问题,帮助服务对象客观正视自己的问题;

——对在个案工作中所获得的有关服务对象的信息和资料遵循保密原则。

7.1.2小组工作

7.1.2.1小组工作类型包括教育小组、成长小组、支持小组、治疗小组等。

7.1.2.2小组工作流程参见附录C。

7.1.2.3小组工作中应:

——与成员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并促进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能灵敏、细致地观察和判断个人、小组所面临的环境与需要解决的问题,以确定适合的小组目

标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能组成小组,介入小组出现的问题、冲突、突发事件等,把握和推进小组工作进程,并在小组

目标实现后结束小组;

——能适当地运用专业技能与权威,主导和推进小组的进程;

——具有沟通的技巧;

——具有参与小组活动的技巧;

——善于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包括人力的、机构的、新闻媒体的以及社区的资源,以实现小组的目

标;

——对小组各种活动订立指标,并做出评估。

7.1.3社区活动

7.1.3.1社区活动流程参见附录D。

7.1.3.2社区活动中应:

5

DB62/T2805—2017

——承接社区的中心工作或由社会工作者为满足社区需求而进行活动开展;

——调查服务对象情况,设计服务方案,提升活动的科学性;

——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意识,关注社区进步与发展;

——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发现社区居民潜能和发挥其自主能力;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

7.2工作方法

7.2.1社区资源连接

7.2.1.1应通过整合既有资源和争取更多的资源,建立功能上的互补与互赖,达到共同的目标。包括

社区组织之间的协调、合作过程。

7.2.1.2相邻社区应通过共同合作的方式,各自获得自己的利益或达到自己的目的,实现资源共享。

7.2.1.3应采取组织、培训、咨询、合作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弹性使用,保障资源有效地协调和使用,

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率。

7.2.2推动居民参与

7.2.2.1社区参与的层次和形式包括:告知居民、意见咨询、协商决策、共同行动(居民与政府、社

区)、社区自治。

7.2.2.2通过社区教育和社区宣传方法,唤醒居民对社区问题的关注,改变对社区的冷漠态度,加强参

与成效的信心,促进社区居民对参与价值的肯定。

7.2.2.3选择工作目标和方向时,应与居民利益挂钩,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居民的参与意愿。

7.2.2.4应进行参与知识和技巧的培训(个别和小组培训),提高表达、沟通、讨论等技巧,并协助

居民掌握社区资料和最新动态,提高居民的参与能力。

7.2.3居民能力建设

7.2.3.1应从感受、兴趣、态度取向和价值观方面入手,提高居民公民意识和价值;应建立“典型”

和“示范”,宣传良好行为,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

7.2.3.2通过反复练习的方法,应使居民:

——能够掌握社区生活和共同问题的知识资料;

——能够理解资料的相互关系;

——能够对社区共同问题引申和推理;

——能够对社区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创新建议。

7.2.3.3通过肯定模仿学习、个别督导、采用示范、心理干预、自我引导、复习等方法,使居民骨干

具有如下能力:

——善于表达关怀和爱护;

——能理解文件及有关资料;

——懂得行政和会议技巧;

——拥有基层动员的能力;

——具备谈判、游说、公共关系和与大众传媒合作的能力等。

7.2.4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7.2.4.1针对服务对象个人的现存人际关系及其所置身的环境内具有发展潜力的成员,应建立服务对

象的个人网络,让成员来协助服务对象。

6

DB62/T2805—2017

7.2.4.2针对社区中拥有极少个人联系的服务对象,应建立志愿者与服务对象的联系网络,以提供帮

助和支持。

7.2.4.3针对具有相同问题或相似兴趣、能力的人,应建立互助网络,促进他们互相帮助、互相支援,

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7.2.4.4应建立邻居协助网络,强化邻里和服务对象之间的联系,发展互助性支持。

7

DB62/T2805—2017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社区社会工作者考核表

表A.1社区社会工作评估表

单位:姓名:级别:

类型项目考核内容评分标准评分

1.对当事人的承诺,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

2.尊重服务对象的自决权和知后同意的权利;

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2分)完成一项得0.5分,未完成不得分。

3.妥善处理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利益冲突;

4.尊重服务对象的隐私权并加以保密。

社区社会工

1.社会工作者应尊重同事;

作者职业道

2.遵守共有资料的保密责任;

德(专业伦对同事的伦理责任(2分)完成一项得0.5分,未完成不得分。

3.寻求同事的建议与咨询;

理)

4.当有必要时将服务对象转介给其他同事。

(12分)

1.接受社区工作人员对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指导;

2.工作记录须正确、讲时效、重保密和妥善储存;

对服务机构的伦理责任(2分)完成一项得0.5分,未完成不得分。

3.落实当事人转介制度;

4.担负行政工作责任。

8

DB62/T2805—2017

表A.1社区社会工作者考核表(续)

类型项目考核内容评分标准评分

1.应注重自身能力的强化,提高服务技能;

对社会工作者本身的伦理责任(22.个人行为不干扰专业任务;

完成一项得0.5分,未完成不得分。

分)3.诚实、不欺诈和不诱骗,不诱导或操纵服务对象;

4.不让个人问题影响专业判断和表现。

社区社会工

1.应致力于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

作者职业道

2.能运用专业技巧,促进专业服务;

德(专业伦对服务的伦理责任(2分)完成一项得0.5分,未完成不得分。

3.坚守评估和研究的相关伦理原则;

理)

4.具有评估与研究的能力。

(12分)

1.参与社会政策运用和研究;

2.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公共事务;

对社会的伦理责任(2分)完成一项得0.5分,未完成不得分。

3.协助解决公共紧急事件;

4.具有社会正义感,促进社会公平。

1.各类专业服务表格的填写,具有专业性和完整性;

每项1分,符合要求得1分,不符合要求不得

社会工作者文书写作规范(3分)2.有督导评价记录和署名;

分。

3.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言简意赅。

1.标准为6个完整个案,完成6个得3分;

社区社会工年度完成个案(3分)

2.少一个扣0.5分。

作者业务能

1.标准为8个完整小组工作,完成8个得3分;

力年度完成小组工作(3分)

2.少1个扣0.5分。

(30分)

1.标准为4次完整社区工作,完成4个得3分;

年度开展社区活动(3分)

2.少一个扣0.5分。

社工师、助理社工师每年分别不少于31和25

接受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2分)

学时,完成得满分,少于不得分。

9

DB62/T2805—2017

表A.1社区社会工作者考核表(续)

类型项目考核内容评分标准评分

1.好得2分;

督导的评价(2分)(好、中、差)。2.中得1分;

3.差不得分。

1.好得2分;

服务评价(5分)同工的评价(1分)(好、中、差)。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