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9428.2-2014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救援行动 第2部分:程序和方法
GB/T 29428.2-2014 Operation for earthquake search and rescue team—Part 2:Procedures and methods
基本信息
本部分适用于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救援行动,其他从事地震灾害救援的队伍可参照使用。
发布历史
-
2014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66150部队、武警总部司令部、武警总医院、北京市公安消防局、四川省地震局、甘肃省地震局
- 起草人:
- 卢杰、贾群林、陈虹、顾建华、彭碧波、刘向阳、王亮、曲旻皓、王念法、韩文东、何红卫、胡杰、吴新燕、程永、李尚庆、杨阳、张健强
- 出版信息:
- 页数:16页 | 字数:24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91.1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准
GB/T29428.2—2014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救援行动
第2部分:程序和方法
Operationforearthquakesearchandrescueteam—
Part2:Proceduresandmethods
2014-12-22发布2015-07-01实施
GB/T29428.2—2014
目次
前言m
引言N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T作场地评估2
5搜索4
6营救5
7现场急救6
附录A(资料性附录)常用建筑材料密度表7
附录B(资料性附录)木料支撑系统参考数值8
附录C(资料性附录)检伤分类方法10
附录D(资料性附录)心肺复苏操作方法11
附录E(资料性附录)创伤急救方法12
T
GB/T29428.2—2014
■ir■■i
刖吕
GB/T29428《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救援行动》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基本要求;
——第2部分:程序和方法。
本部分为GB/T29428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5)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
所、中国人民解放军66150部队、武警总部司令部、武警总医院、北京市公安消防局、四川省地震局、甘肃
省地震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卢杰、贾群林、陈虹、顾建华、彭碧波、刘向阳、王亮、曲旻皓、王念法、韩文东、
何红卫、胡杰、吴新燕、程永、李尚庆、杨阳、张健强。
m
GB/T29428.2—2014
引言
国内外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实践表明,地震灾情复杂,救援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由于参与救援的队伍
多,且队伍能力、技术和方法、装备、信息和安全管理各异,往往导致救援行动协调难度大、效率低,安全
风险高。GB/T29428旨在规范和协调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的救援行动,提高救援能力与效率,最大
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行动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科学施救,安全第一,营救与医疗救援相结合。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的主要任务是对因地震或其他突发事件造成建(构)筑物倒塌而被压埋的人
员实施搜索和营救°
GB/T29428的本部分在系统总结了汶川、玉树等一系列地震救援经验,研究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了国外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制定。
IV
GB/T29428.2—2014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救援行动
第2部分:程序和方法
1范围
GB/T29428的本部分规定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在T作场地开展评估、搜索、营救及现场急救
的程序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救援行动,其他从事地震灾害救援的队伍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82—1985起重吊运指挥信号
GB/T29428.1—2012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救援行动第1部分:基本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29428.1—201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营救通道rescuepath
为营救受困人员选择或创建的安全路径。
3.2
支撑shoring
通过增加构件稳定建(构)筑物受损部位的过程。
3.3
破拆breaching
通过切割、钻凿、破碎、打孔等对障碍物进行拆除或局部分解的过程。
3.4
顶撑uplifting
通过抬升、扩张障碍物,扩大空间的过程。
3.5
移除remove
通过牵拉、吊升、起重等移动障碍物的过程。
3.6
现场急救workingsitefirstaid
在工作场地对伤者进行稳定生命体征及创伤的止血、包扎、固定与搬运过程。
3.7
检伤分类triage
对群体伤员伤情轻重程度进行快速分类及标识。
1
GB/T29428.2—2014
4工作场地评估
4.1评估程序
4.1.1救援队进入T作场地前,应首先确定工作场地范围,并设置警示带。警示带宜按图1方法设置。
图1工作场地警示带设置方法
4.1.2救援队开展搜救行动前,应评估工作场地及相邻区域可能出现坍塌、坠落、危化品泄漏等危险的
区域,并沿危险区边缘设置警示隔离带。危险区警示隔离带宜按图2方法设置。
4.1.3T作场地评估后,救援队应按GB/T29428.1—2012附录B填写T作场地评估表。
4.2评估方法
4.2.1救援队进入T作场地前,应评估工作场地及相邻区域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宜采用下列方法:
a)宜采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标注受损建(构)筑物及危险区域;
b)应向现场指挥部和当地居民询问T作场地及相邻区域信息。
4.2.2对T作场地及相邻区域可能存在危险因素评估的内容包括:
a)受困人数和位置;
b)受损建(构)筑物对施救的不利影响;
c)危险品及危险源;
d)崩塌、滑坡、泥石流、洪水、台风等潜在危险因素。
4.2.3救援队开展搜救行动前,应评估受损建(构)筑物结构,主要评估以下内容:
a)用途;
b)结构类型、层数;
c)承重体系、基础类型;
d)空间与通道分布;
e)倒塌类型及主要破坏部位;
f)二次倒塌风险及影响范围;
)施救可能对结构稳定性产生的影响,
2
GB/T29428.2—2014
4.2.4救援队开展搜救行动前,应侦检工作场地及相邻区域的危险品和危险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氧气浓度;
b)物质或周围空气易燃性
c)漏电;
d)毒性;
e)可燃性气体浓度;
f)放射线。
4.2.5救援队开展搜救行动前,应绘制T作场地草图,对建(构)筑物结构进行定位标记,定位标记宜按
下列方法进行:
a)建(构)筑物外部定位标记:建(构)筑物结构标有道路或有明显标识的一侧为第1侧面,其他侧
面从第1侧面开始沿顺时针方向计数,详见图3;
n)a
则上宜绥别为%4li|
mi頁
图3建(构)筑物结构外部定位标记
b)建(构)筑物内部定位标记:建(构)筑物内部被分成若干象限,象限按字母顺序从第一侧面和第
二侧面相交处顺时针标记,四个象限相交的中心区域定义为E象限(通常为中心大厅),详见
图4;
V12単
E】您尺
AD
图4建(构)筑物结构内部定位标记
c)建(构)筑物层数标记:多层建(构)筑物每一层应清晰标记,层序从地面一层开始,向上依次为
第二层、第三层等,从地面一层向下依次为地下一层、地下二层等,见图50当层数从建(构)筑
物外部可以数出时,可不标记。
3
GB/T29428.2—2014
图5建(构)筑物层数标记
4.2.6救援队在开展搜救行动前,宜在T作场地安装结构稳定性监测装置,监测建(构)筑物二次倒塌
风险。
5搜索
5.1搜索程序
5.1.1开展搜索行动前,救援队应根据工作场地评估情况制定搜索方案。搜索方案主要包括以下
内容:
a)按GB/T29428.1—2012附录C确定优先搜索区域;
b)确定搜索方法;
c)人员编组和任务分T;
d)搜索装备数量和性能要求;
e)搜救犬数量和状态要求;
f)后勤、通讯保障和资源需求;
)信号规定;
h)紧急撤离路线。
5.1.2开展搜索行动前,应控制工作场地及相邻区域的声源和振动源。
5.1.3搜索人员确定受困人员位置后应向指挥员报告,并与营救人员交接受困人员及工作场地相关信
息,按GB/T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QC/T 911-2023 电源车 2023-04-21
- QC/T 267-2023 汽车切削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2023-04-21
- QC/T 29017-2023 汽车模制塑料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2023-04-21
- QC/T 1190-2023 汽车离合器分泵 2023-04-21
- QC/T 269-2023 汽车铸造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2023-04-21
- QC/T 268-2023 汽车冷冲压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2023-04-21
- QC/T 270-2023 汽车用立式锻压钢质模锻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2023-04-21
- QC/T 1011-2023 汽车离合器总泵 2023-04-21
- QC/T 1010-2023 汽车离合器助力器 2023-04-21
- QC/T 29087-2023 汽车焊接加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2023-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