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438-2023 省级森林城市、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评价指标体系

DB34/T 4438-2023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4438-2023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3-01
实施日期
2023-04-01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林业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蚌埠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淮北市林业局、淮南市林业局、肥东县林业建设服务中心、岳西县林业局。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CCSB60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4438—2023

省级森林城市、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

评价指标体系

Evaluationindexsystemforprovincialforestcity,foresttownandforestvillage

2023-03-01发布2023-04-01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4438—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农业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林业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蚌埠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

淮北市林业局、淮南市林业局、肥东县林业建设服务中心、岳西县林业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嘉楠、余本付、赵德先、吕志坤、姚建林、张俊亚、陶有德、徐驰、刘家付、

戈庆树、王冰。

I

DB34/T4438—2023

省级森林城市、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

评价指标体系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省级森林城市、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评价指标体系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各县(市、区)省级森林城市、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的创建与巩固提升建设的动态管

理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省级森林城市provincialforestcity

在县(市、区)辖区范围内形成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山水林田湖草相融共生的生态系统,且各项

指标达到本标准要求的城市。

省级森林城镇provincialforesttown

在乡镇(街道)管辖范围内形成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山水林田湖草相融共生的生态格局,且各项

指标达到本标准要求的乡镇。

省级森林村庄provincialforestvillage

在行政村(社区)管辖范围内形成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山水林田湖草相融共生的生态格局,且各

项指标达到本标准要求的村庄。

城市森林urbanforest

城区及其周边所有森林、树木及其相关植被的总和。

森林网络forestnetwork

各类森林、绿地等生态斑块,通过道路、水系、农田林网等各类生态廊道相互连接,形成片、带、

网相结合的森林生态系统。

受损弃置地wasteland

1

DB34/T4438—2023

因生产活动或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自然地形和植被受到破坏,且已废弃的宕口、露天开采用地、窑

坑、塌陷地等。

生态文化ecologicalculture

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发展的生态价值的一切文化形式。

生态标识ecologicalsignage

阐释与生态相关的实体、知识、功能、文化等的图形、信号、记号、符号或标志物信息的媒介。

4森林城市指标体系

森林网络

4.1.1林木覆盖率

淮河以南县(市、区)林木覆盖率达到35%以上,且分布均衡;湿地及水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10%以

上的县(市、区),林木覆盖率达25%以上。淮河以北县(市、区)林木覆盖率达到25%以上,且分布均

衡。林木覆盖率计算方法应按照附录A的规定。

4.1.2城区绿化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乔木种植率达到6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m2以上。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乔木种植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计算方法应按照附录A的规定。

4.1.3乡镇绿化

县(市、区)辖区内不少于50%的乡镇(街道)为省级森林城镇。

4.1.4水岸绿化

江、河、湖、库、渠等水体沿岸注重自然生态保护和修复,适宜绿化的水岸绿化率达80%以上。在

不影响行洪安全的前提下,采用近自然的水岸绿化模式,水体岸线自然化率达80%以上。水岸绿化率、

水体岸线自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