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2/T 1067-2018 专项休闲旅游基地评定规范

DB3302/T 1067-2018 DB3302/T 1067-2018 Special Leisure Tourism Base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02/T 1067-2018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06-21
实施日期
2018-06-21
发布单位/组织
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宁波市旅发委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200

A12

DB3302

浙江省宁波市地方标准

DB3302/T1067—2018

专项休闲旅游基地评定规范

2018-06-21发布2018-06-21实施

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02/T1067—2018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评定依据和方法....................................................................1

5专项休闲旅游基地评定的基本条件....................................................2

6专项休闲旅游基地评定的专项条件....................................................3

附录A(规范性附录)专项休闲旅游基地专项条件评分表..................................7

附录B(规范性附录)专项休闲旅游基地基本条件评分表.................................13

附录C(资料性附录)专项休闲旅游基地涵盖类型表.....................................16

I

DB3302/T1067—2018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宁波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宁波市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市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明力、刘伟国、董艳琳、李华敏、张雪晶。

II

DB3302/T1067—2018

专项休闲旅游基地评定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专项休闲旅游基地评定规范的术语和定义、评定依据和方法、专项休闲旅游基地评定

的基本条件和专项休闲旅游基地评定的专项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宁波市范围内各种类型的专项休闲旅游基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6城市区域噪声标准

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10001.2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设施与服务符号

GB16153饭馆(餐厅)卫生标准

GB/T18973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19079.1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第1部分:游泳场所

GB/T26353旅游娱乐场所基础设施管理及服务规范

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52-2001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DB3302/T1066-2018特色客栈登记划分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专项休闲旅游基地SpecialLeisureTourismBase

以某一具备特色资源的区块为依托,配套齐全、环境美好、服务到位、管理健全,具有一定规模及

影响力的各类小型休闲旅游目的地。

4评定依据和方法

1

DB3302/T1067—2018

评定休闲旅游基地以本标准的5、6为依据,包括专项条件和基本条件两类。专项条件主要考评专项

休闲旅游基地的资源条件;基本条件主要考评休闲旅游基地的配套设施、服务和管理条件。专项条件和

基本条件一同构成《专项休闲旅游基地评分表》的编制依据。

基地申报必须首先明确类型,然后使用对应类型的评定表进行打分评价,评定专家组可根据实际情

况酌情给分。专项条件评定总分400分,得分350分及以上为合格,可以继续进行基本条件评定,350分

以下为不合格,不能进入下一步评定。

专项休闲旅游基地评定总分达到800分视为基地达标。

5专项休闲旅游基地评定的基本条件

5.1配套设施

5.1.1安全

5.1.1.1有负责安全的管理机构,建立科学的安全保障体系。

5.1.1.2有治安机构或治安联络点,有医疗点,配备急救药品及器具等,同时建有联动应急机制。

5.1.1.3对休闲旅游活动参与者提供必要的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的培训和指导,明确适宜人群。

5.1.1.4有较为完善的救援设施和安全警示,有安全处理预案,有适合本基地情况的安全培训和保险

项目。

5.1.2卫生与环境

5.1.2.1各类体育场所达到GB19079.1规定的要求,餐饮场所达到GB16153规定的要求,厕所达到

GB/T18973规定的二星级以上要求,也可配备适合基地环境的生态厕所和环保厕所。

5.1.2.2厕所应免费使用,数量适合。

5.1.2.3垃圾分类处理,垃圾箱布局合理,日产日清。

5.1.2.4空气质量达到GB3095的二级标准。

5.1.2.5噪声质量达到GB3096的一类标准。本条款不适用于特殊活动项目(如低空飞行等)。

5.1.2.6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GB3838的规定。

5.1.2.7污水排放达到GB8978的规定。

5.1.2.8科学管理游客容量。

5.1.3交通

5.1.3.1主要出入口附近宜有公共交通站点。

5.1.3.2应有与基地环境相协调的停车场或船舶码头。

5.1.3.3基地内宜使用低排放或清洁能源交通工具。

5.1.3.4重大赛事节庆会展期间,应与交管部门协调制定集散方案,有备用临时场地。

5.1.4通讯

5.1.4.1主要出入口及活动场地内宜有公共广播系统。

5.1.4.2宜提供公用电话服务。

5.1.4.3移动电话信号覆盖全面,无信号盲区。

5.1.5餐饮

5.1.5.1宜有餐饮服务设施,布局合理。

2

DB3302/T1067—2018

5.1.5.2根据游客接待人次,制定临时餐饮解决方案。

5.1.6住宿

5.1.6.1宜有一定体量的住宿设施,布局合理。

5.1.6.2住宿设施档次结构合理,管理规范。

5.1.7购物

5.1.7.1应有休闲旅游商品出售。

5.1.7.2明码标价,无欺诈行为,不卖伪劣假货,不强买强卖。

5.1.7.3根据游客接待人次,设立临时购物设施。

5.1.7.4鼓励当地居民和商业点建立购物场所。

5.1.8标识

5.1.8.1各种标识布局合理,位置醒目。

5.1.8.2基地主要入口处应设置覆盖整个基地的标识牌,信息齐备。

5.1.8.3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设置合理,符合GB/T10001.1和GB/T10001.2的规定。

5.1.8.4标识及主要活动项目解说词等至少使用中、英两种语言。

5.2服务

5.2.1专项休闲旅游基地每周累计开放时间不得少于56个小时;法定节假日期间应当延长开放时间。

根据游客需求,安排和调整开放时段并实时公布。

5.2.2服务中心或咨询点布局合理,标识显著。

5.2.3基地应在合适区域公布相关服务信息。

5.2.4基地应提供与本基地相关的配套服务。

5.2.5服务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业务知识和技能。

5.2.6有投诉处理机制。

5.3综合管理

5.3.1管理机构应负责制定基地的管理制度,并检查、监督相关制度的执行。

5.3.2对基地的特色发展进行规划引导。

5.3.3基地所提供的专项休闲旅游活动必须具有相当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并积极纳入当地旅游主

管部门的市场营销计划。

5.3.4应利用网站、电视和报刊媒体等各种渠道宣传推广。

5.3.5基地管理机构负责提供必要的维护经费,每年不得少于10万元,并委托专人落实维护工作。

6专项休闲旅游基地评定的专项条件

6.1徒步运动休闲旅游基地

6.1.1应具备专用的游步道,途经地区景观生态多样化程度高,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

6.1.2游步道长度应大于10km,主路宽度大于60cm,两侧有不小于30cm的缓冲带,建有必要的排水

设施,每500m坡度小于25°的游步道比例不低于70%,危险路段应有明显标识。

3

DB3302/T1067—2018

6.1.3具备统一标准的标识标牌系统,颜色、形状和位置的设置醒目,标有明显的系统编码,宜具有

夜光功能。

6.1.4在途经的村庄或其他便利设施中设置补给点,能提供饮水、食物和简易药品,游步道中任何一

点到最近的途中补给站距离不得超过3km。

6.1.5游步道路面强调原有地形和素材,尽量减少人工干预。

6.1.6必要路段应设置一定的救援设施,发生山难、溺水、受伤等紧急事件时可提供现场简易急救。

6.2特色街区休闲旅游基地

6.2.1具有明确的区域边界和明显的街巷格局,主题突出,拥有各类经营主体不少于30家,基地能提

供游客咨询服务。

6.2.2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文化风貌,休闲功能定位明确,特色鲜明,配有灯光夜景,适于开展夜间

游览和休闲活动。

6.2.3具有餐饮、游览、购物、休闲、娱乐等若干功能,形式多样、风格独特,有开放式的文化、娱

乐设施,能够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

6.2.4具有协调、整洁、美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提供游客咨询服务,并在街区主要出入口设置

设施分布示意图。街区可进入性良好,内外交通管理有序。

6.2.5基地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安全管理和规范经营等各类相关制度,并落实到各经营场所。

6.3垂钓休闲旅游基地

6.3.1避开地质灾害威胁区、洪水淹没区、地震断裂带等危险地带,远离污染源。具有2个以上的垂

钓休闲旅游主题项目或观光活动景点,展示垂钓文化、当地渔业特产,内容健康、丰富,形成特色主题,

具有示范性。

6.3.2明确垂钓类型,并应保证每个垂钓位都有足够活动空间并配备必要设施。电力线路宜埋地铺设,

如有架空线路,须避开游客主要活动区,架空线须采用绝缘线。

6.3.3基地在本地及周边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服务设施有较大接待能力。涉渔生产设施、生产活动

能很好地融入休闲观光活动中,体现出较高的产业融合度和景观特色。

6.3.4水功能区划分明确,水体洁净。地表水水体清澈,质量达到或高于GB3838中的III类水质,

海水水体质量达到或高于GB3097-1997中规定的II类水质,养殖水质符合NY5051-2001和NY

5052-2001规定。

6.3.5每年至少在基地举办一项休闲垂钓相关主题活动,具有一定的规模,内容健康、形式多样,对

推广城市品牌、推动休闲渔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6.3.6实施资源环境保护措施,划定禁钓区域,按照地方保护品种目录执行各种鱼类的可钓标准。淡

水垂钓应注意食物链关系,考虑素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种搭配,选取适合当地地理环境的鱼类。

6.4动(植)物观赏休闲旅游基地

6.4.1占地面积在100000m2以上,其中动(植)物观赏面积不少于60%。

6.4.2动(植)物在种类、规模、工艺等方面具有较强观赏性,与市内外同类区域相比具有独特性。

6.4.3对重点动(植)物应设置介绍牌,向休闲旅游者普及相关科学知识。

6.4.4所栽培植物能反映季相变化,养殖动物(栽培植物)对本地生态系统不存在入侵威胁。

6.4.5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撑。

6.4.6能够提供一定形式的游览和休闲活动,活动内容和形式与基地风格相协调,形成针对不同市场

需求的游线。

4

DB3302/T1067—2018

6.5主题娱乐休闲旅游基地

6.5.1基地选址合理,有适合休闲娱乐的招牌性娱乐项目,项目内容新颖安全健康。具有一定体量的

建筑面积,功能分区合理。

6.5.2场馆环境安全,提供必备的安全设备。

6.5.3接待设施和信息设施完备,符合GB/T26353规定要求。

6.5.4设备设施外观效果好,具有完善的设施运营维护保养制度,设备先进,维护恰当,定期更新,

运转状态实时监控。

6.5.5对设施、设备的操作、管理和维修人员及服务人员均培训合格后上岗,特种行业需要持证上岗。

6.5.6餐饮等配套设施完备,与基地主题相适应,顾客美誉度高。游线设计合理,有科学合理的游客

分流措施。

6.6山地运动休闲旅游基地

6.6.1山地运动主题突出,具备专用运动场地或道路,运动专用场地符合运动需求,在当地及周边地

区享有较高知名度。

6.6.2基地可以协助提供保险、安排节目行程、组织专题活动或赛事、定期培训、器械修理、提供运

动指导等服务。基地的服务台应设置客人休息场所,可以提供代客预订和安排出租汽车服务。

6.6.3基地具有较完善的标识标牌系统。基地具有一定的技术装备供给能力。

6.6.4后勤保障需根据山地户外活动的特殊性进行。有符合实际使用相配套的更衣、淋浴、卫生设施,

有应急救助室;有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必须配备山地应急救援设备设施。

6.6.5基地可进入性良好,内外交通管理有序,基地范围内具备导航、餐饮、酒吧、停车场、设备维

修维护场地以及其他活动项目设施。

6.6.6拥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指导员(教练员)和安全巡查人员。所有上岗人员经过系统训练,具

备相应上岗资格。

6.7露营地休闲旅游基地

6.7.1营区自然风景优美,环境良好。周围风景优美,环境质量好。布局合理,有较高规划设计水平。

在出入口设立醒目的标志物和营地导示图。有必要的防盗围墙、围栏。

6.7.2包括房车露营、自驾车露营以及帐篷露营等不同类别,设置有不同的功能区,功能区之间通过

绿化等方式适度隔离。内部交通联络通畅,人行、车行分离。

6.7.3营地入口或中央位置应设置管理服务中心,能够为露营者提供帐篷、睡袋、灯具、烤炉、餐具

等一系列露营所需物品的租赁服务,配备宽带或无线上网设备及信息自助查询、移动设备充电等设施。

6.7.4配备露营生活必须的基本服务设施,包括供水、排污、供电、洗浴、厕所和垃圾处理,并能够

为露营者提供信息咨询、卫生医疗、安全保卫及车辆补给或维修服务。

6.7.5营位数量不少于20个,营位应做生态硬化,帐篷位也可为草坪或架空的木制平台。

6.7.6营区使用清洁能源供电,电力线路埋地敷设。配备应急照明设施或工具。出入口、服务中心、

服务保障区应有醒目的室外照明,引导性强。内部道路应采用常规照明方式,营位照明采用柔和灯光。

6.8民宿休闲旅游基地

6.8.1应具备专用于休闲旅游者居住的一定体量的、安全合法的建筑空间,床位数不少于100张,餐

位数不少于50个。

6.8.2基地周边具有供旅游者休闲的自然景观,景观条件较好,且有一定的人文底蕴;建筑、家居等

具有一定的主题特色,能展现当地文化风貌。

5

DB3302/T1067—2018

6.8.3民宿经营者接受过相关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能与外地游客自如交流,并具备必要的接待和营

销经验,能提供涵盖住宿、餐饮在内的一站式服务。

6.8.4基地建设有民宿经营者协会或类似组织,并制订大部分民宿经营者共同遵守的自律性条约。

6.8.5民宿接待单位客房、餐厅、客厅、公共卫生等符合DB3302/T1066-2018的规定,有消防单位提

供的消防指导书。

6.8.6基地能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整体布局功能合理,经营场地环境整洁,环境保护意识强。

6.9古村落休闲旅游基地

6.9.1在本地及周边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周边自然山水环境秀美,田园风光恬静且具有原始风味,

村落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村容村貌整洁优美。

6.9.2历史传承悠久深厚,基本风貌保持完好,有一定体量的历史传统建筑和植物。

6.9.3村落传统格局保存较好,街巷体系完整,传统公共设施保存较好,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

建筑、古树名木等遗迹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有介绍铭牌。

6.9.4村落传统建筑具有一定的久远度、稀缺度、丰富度和规模,传统建筑用地面积占全村建设用地

面积一定比例。

6.9.5现存传统建筑(群)及其建筑细部乃至周边环境保存较好,保有一定体量的民居与村民,民风

淳朴自然,具有浓郁的地方传统民俗。

6.9.6能够提供一定形式的游览和休闲活动,活动内容和形式与古村落的整体风格保持协调。

6.10水上运动休闲旅游基地

6.10.1具备按照水上运动规划标准建设的港池或码头,固定停靠在该港池或码头的运动船只或其他装

备有一定接待能力。

6.10.2基地可进入性良好,内外交通管理有序,基地范围内具备导航、餐饮、酒吧、停车场、设备维

修维护场地以及其他活动项目设施。

6.10.3基地可以协助提供保险、安排节目行程、组织专题活动或赛事、定期培训、器械修理、提供运

动指导等服务。基地的服务台应设置客人休息场所,可以提供代客预订和安排出租汽车服务,有无障碍

设施。

6.10.4基地的接待区域布局和功能划分合理,应有空调设施,各区域通风良好,能提供普通话和一种

外语服务。

6.10.5有符合实际使用相配套的更衣、淋浴、卫生设施,有应急救助室;有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必须

配备应急救援船只。应急救援设备设施。

6.10.6拥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指导员(教练员)和安全巡查人员。所有上岗人员经过系统训练,具

备相应上岗资格。

6

DB3302/T1067—2018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专项休闲旅游基地专项条件评分表

表A.1专项休闲旅游基地专项条件评分表

序号审核内容和评分说明分值

1徒步运动休闲旅游基地400

已经建成并对公众开放的、具有休闲旅游功能的环境、场所、建筑与设施,得20分;人造环境与

1.150

自然环境融合,绿化覆盖率高,得15分;建筑配置合理,景观设计和谐,得15分。

1.2徒步运动资源在市内应具有一定知名度,年接待游客每1万人次得5分,最高不超过50分。50

具备专用的游步道,实现人车分道,得30分,如发现一处人车共道,扣5分;途经自然山地、村

1.350

庄,生态多样化程度高,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得20分。

游步道长度大于10km,得10分;主路宽度大于60cm,两侧有不小于30cm的缓冲带,得10分;

1.4建有必要的排水设施,得10分;每500m坡度小于25度的游步道比例不低于70%,得10分;危50

险路段应有明显标识,得10分。

标识标牌颜色、形状和位置的设置醒目,得30分;标有明显的系统编码,并具有夜光功能,得

1.550

20分。

配备途中补给点,并能提供饮水、食物和简易药品,得30分,每缺一项扣10分;游步道中任何

1.650

一点到最近的途中补给站距离不得超过3km,得20分,每发现一处不合格扣10分。

游步道路面强调原有地形和素材,尽量减少人工干预,得30分,每发现一处不符,扣5分,扣完

1.750

为止;对损坏路面的修复,就地取材,得20分,每发现一处不符扣5分,扣完为止。

必要路段应设置一定的救援设施如防护栏、警示牌、救生圈、救援电话、药品等,发生山难、溺

1.850

水、受伤等紧急事件时可提供现场简易急救,得50分,每缺一处扣10分。

2特色街区休闲旅游基地400

已经建成并对公众开放的、具有休闲旅游功能的环境、场所、建筑与设施,得20分。人造环境与

2.150

自然环境融合,绿化覆盖率高,得15分;建筑配置合理,景观设计和谐,得15分。

2.2特色街区在市内应具有一定知名度,年接待游客每1万人次得2.5分,最高不超过50分。50

具有明确的区域边界和明显的街巷格局,主要街道的长度不短于200m,得10分;巷道个数不少

2.3于3个,得10分;特色街区的占地面积不小于20000㎡,得10分;拥有各类经营主体不少于50

30家,得20分。

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文化风貌,同周边街区之间具有明显差异,得20分;休闲功能定位明确,休

2.450

闲服务特色鲜明,得20分;配有灯光夜景,适于开展夜间游览和休闲活动,得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