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654-2023 补充耕地符合性评定与质量等级评价技术规程

DB13/T 5654-2023

河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3/T 5654-2023
标准类型
河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2-06
实施日期
2023-03-06
发布单位/组织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99

CCSB04

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5654—2023

补充耕地符合性评定与质量等级评价

技术规程

2023-02–06发布2023-03-06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3/T5654—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前期准备.........................................................................1

5现场踏勘.........................................................................2

6土壤样品检测.....................................................................2

7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符合性评价.......................................................3

8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评价.............................................................3

附录A(资料性)补充耕地调查与质量评价实地踏勘表(式样)...........................5

附录B(资料性)补充耕地质量评价土壤样品采集记录表(式样)...........................8

附录C(资料性)补充耕地调查与质量评价土壤样品检测结果表(式样)...................9

附录D(资料性)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划分区域范围..................................10

附录E(资料性)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11

附录F(资料性)补充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17

I

DB13/T5654—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河北农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蔡淑红、张瑞芳、李旭光、董静、王红、刘晓丽、王贺、刘萌萌、刘淑桥、

张培、张建学、张树明、赵旭、王亚玲、张惠、方竹、田晓帆、张瑞雪、朱子龙、郑涛、张木国、李

娟茹、王玉秀、张建发、韩捷、李贺静、吴泳泽、刘磊、齐建军、王彬颖、王璇、刘辰琛、崔荣飞、

门杰。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

DB13/T5654—2023

补充耕地符合性评定与质量等级评价

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评价过程中的术语和定义、前期准备、现场踏勘、土壤样品检

测、符合性评定和等级评价等环节的技术内容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开发、整理、复垦的补充耕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33469耕地质量等级

NY/T889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测定

NY/T1121.1土壤检测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NY/T1121.2土壤检测第2部分:土壤pH的测定

NY/T1121.4土壤检测第4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

NY/T1121.6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NY/T1121.7土壤检测第7部分:土壤有效磷的测定方法

NY/T1121.16土壤检测第16部分: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

NY/T1634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补充耕地质量

通过开发、整理、复垦的新增耕地由土壤健康状况、田间基础设施和耕地地力构成满足农产品

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能力。

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

在补充耕地满足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符合性验收的同时,综合评价补充耕地质量等级,并编写评

定报告的过程。

评价单元

根据补充耕地建设项目类型,划定的地形部位、土壤类型、补充耕地方式、农田基础设施等相

近的基本空间单位。

4前期准备

资料初审

4.1.1资料清单

项目验收前提供以下资料:

1

DB13/T5654—2023

——验收申请表、立项批复、变更批复文件、设计规划图;

——项目实施前土地利用现状图;

——项目实施区地形坡度<25°的证明;

——项目竣工图及项目竣工报告;

——项目实施前、后的影像资料。

4.1.2资料格式

纸制及电子文档、电子图件,电子图件格式为ArcGIS的Shapefile,大地2000坐标系。

资料收集

收集补充耕地项目区所在区域的土壤、水利、环保及农作物种植制度等相关资料,特别是土壤

普查、耕地质量监测及耕地质量评价成果资料。

工具准备

准备定位仪、相机、土钻、环刀、铁锹、米尺、样品袋、标签、记录表等野外调查与采样工具。

5现场踏勘

评价单元面积

评价单元面积规模为50~200亩;条件复杂多变的区域,评价单元面积可<50亩。

土壤性状调查

对评价单元土壤质地、灌溉能力等属性进行调查,补充耕地调查与质量评价实地踏勘表见附录

表A。

土壤样品采集

5.3.1采样密度

每个评价单元采集1个土壤样品。具体采样数量根据项目实施内容、建设规模、地形地貌、田块

形状、土壤类型和耕作方式等因素综合确定。

5.3.2采集方法

按NY/T1121.1规定执行。补充耕地质量评价土壤样品采集记录表见附录B。

5.3.3采样深度和采样数量

5.3.3.1碎屑物含量样品

采样深度0cm~50cm、采样面积30cm×30cm,土壤样品数量3份。

5.3.3.2土壤养分样品

采样深度0cm~20cm,采集重量1.0kg。

6土壤样品检测

检测项目

碎屑物含量、土壤容重、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pH、总铅、总铬、总汞、总镉、总砷、水溶

性盐总量。

检测方法

6.2.1碎屑物含量测定

采用重量法测定。

2

DB13/T5654—2023

6.2.2土壤容重测定

按NY/T1121.4规定的方法测定。

6.2.3土壤有机质测定

按NY/T1121.6规定的方法测定。

6.2.4土壤有效磷测定

按NY/T1121.7规定的方法测定。

6.2.5土壤速效钾测定

按NY/T889规定的方法测定。

6.2.6土壤pH测定

按NY/T1121.2规定的方法测定。

6.2.7总铅、总铬、总汞、总镉、总砷测定

按NY/T1634规定的方法测定。

6.2.8水溶性盐总量测定

按NY/T1121.16规定的方法测定。

检测结果

补充耕地调查与质量评价土壤样品检测结果表见附录C。

7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符合性评价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指标

按照GB15618规定执行。

农业生产基本条件

按照表1对补充耕地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符合性进行评价。

表1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符合性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

项目指标

土层厚度,cm≥50.0

碎屑物含量,%<20.0

土壤有机质含量,g/kg>6.00

地形坡度,<25º

符合性评定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指标和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指标中有1项不符合,则判定为不合格。

8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评价

确定评价因子

按项目区所在地隶属的农业类型区(附录D),确定区域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因子。

确定评价因子隶属度、隶属函数和权重

3

DB13/T5654—2023

采用项目区隶属的农业类型二级区评价因子隶属度、隶属函数和权重见附录E。

评价单元赋值

根据现场踏勘和土壤样品检测的结果,结合各点位代表面积等因素,按GB/T33469为评价单元

赋值。

计算评价单元综合得分指数

评价单元综合得分指数计算方法按照NY/T1634要求执行。

补充耕地质量等级划分

根据评价单元综合得分指数,依照《补充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附录F)划分补充耕地质量

等级。

编写评定报告

包括补充耕地基本情况、评价内容与方法、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符合性评定结果、耕地质量等级、

评定结论与建议、情况说明及其相关附件。

4

DB13/T5654—2023

A

A

附录A

(资料性)

补充耕地调查与质量评价实地踏勘表(式样)

补充耕地调查与质量评价实地踏勘表(式样)见表A.1。

表A.I补充耕地调查与质量评价实地踏勘表(式样)

项目名称

经度(X):纬度(Y):

野外调查编号评价单元四至范围海拔:(黄土高原区必填)

图幅号:图斑号:

评价单元地理位置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办)村

耕地类型土地权属

质地构型地形部位

田面坡度(内蒙古长城沿线区必填)地下水埋深(cm)(黄淮海区必填)

有效土层厚(cm)耕层厚度(cm)(黄淮海区必填)

土壤(耕层)质地障碍因素

障碍层类型灌溉能力

田间输水方式水源类型

排水能力生物多样性

农田林网化盐渍化程度

清洁程度地形坡度

地形坡向土壤侵蚀

道路状况污染方位

采样点距污染源距离

污染物类型

(km)

调查人:调查日期:年月日

A.1野外调查编号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规定。

A.2四至范围

坐标系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经纬度及海拔高度由GPS仪进行测定。经纬度的计量单位可

以选择十进制,小数点后保留5位小数;也可以选择度分秒(°′″),秒的小数点后保留2位小数。

其它坐标系的坐标由测量单位测定。

A.3地理位置

项目区评价单元所在市、县(市、区)、乡(镇、办)、村的名称。

A.4耕地类型

水田、水浇地和旱地。

5

DB13/T5654—2023

A.5土地权属

土地的使用权划分为国家、集体。

A.6质地构型

按1m土体内不同质地土层排列组合形式填写,分为薄层型、松散型、紧实型、夹层型、上紧下

松型、上松下紧型、海绵型,另黄淮海区补充形式有:夹黏型、通体壤、通体砂、裸露岩石。

A.7地形部位

中小地貌单元。如河流及河谷冲积平原区分出河床、河漫滩、一级阶地、二级阶地、高阶地等;

山麓平原区分出坡积裙、洪积锥、洪积扇(上、中、下)、扇间洼地、扇缘洼地等;黄土丘陵区分出

塬、梁、峁、坪等;低山丘陵与漫岗区分为丘(岗)顶部、丘(岗)坡面、丘(岗)坡麓、丘(岗)

间洼地等;平原河网圩田区分为易涝田、渍害田、良水田等;丘陵冲垄稻田按宽冲、窄冲,纵向分冲

头、冲中部、冲尾,横向分冲、塝、岗田等;岩溶地貌区分为石芽地、坡麓、峰丛洼地、溶蚀谷地、

岩溶盆地(平原)等。各地结合当地实际进行具体描述。

A.8田面坡度

实际测定田块内田面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度数(田面倾斜度的大小)。

A.9地下水埋深

常年潜水面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单位:m。

A.10有效土层厚度

实际测量确定,单位:cm,取整数位。

A.11耕层厚度

实际测量确定,单位统一为:cm,取整数位。

A.12土壤(耕层)质地

砂土、砂壤、轻壤、中壤、重壤、黏土(黄淮海区黏土)。

A.13障碍因素

黄淮海区:无、夹砂层、砂姜层、砾质层,内蒙古长城沿线区:瘠薄、障碍层次、沙化、盐渍

化、无,黄土高原区:盐碱、瘠薄、酸化、渍潜、障碍层次、无。

A.14障碍层类型

按对植物生长构成障碍的土层类型,如铁盘层、粘盘层、砂砾层、潜育层、卵石层、石灰结核层

等;按障碍层最上层到地表的垂直距离和障碍层的最上层到最下层的垂直距离。

A.15灌溉能力

充分满足、满足、基本满足、不满足。(县域按照一水为基本满足、二水与三水为满足,四水以

上为充分满足)

A.16田间输水方式

分为渠道和管道两大类,其中渠道又可根据是否采用防渗技术细分为土渠、防渗渠道等。同一

块地灌溉水源和田面输水方式可能有多种,应全部填写。

A.17水源类型

按不同灌溉水源(河流、湖泊、水库、深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污水、泉水、旱井等)的利用

程度依次填写,有几种填几种。

A.18排水能力

6

DB13/T5654—2023

充分满足、满足、基本满足、不满足。

A.19生物多样性

通过现场调查土壤动物或检测土壤微生物状况综合判断,分为丰富、一般、不丰富。

A.20农田林网化

高、中、低。

A.21盐渍化程度

根据耕层含盐量与盐化类型统一测算,分别轻度、中度、重度、无。

A.22清洁程度

清洁、尚清洁。

A.23地形坡度

所在地块的整体坡度,有条件的地区通过测坡仪实地测定。

A.24地形坡向

按地表坡面所对的方向分为E(东)、S(南)、W(西)、N(北)、SE(东南)、SW(西南)、

NW(西北)、NE(东北)等;坡度﹤2°时填平地。

A.25土壤侵蚀

按侵蚀类型和侵蚀程度记载。根据土壤侵蚀营力、侵蚀类型可划分为水蚀、风蚀、重力侵蚀、

冻融侵蚀、混合侵蚀等。侵蚀程度分为无、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等6级。

A.26道路状况

田间作业道路分为好、较好、中等、较差、差等。

A.27污染方位

污染源在补充耕地的具体方向。

A.28污染物类型

根据污染物的属性分为有机物污染(包括有机毒物的各种有机废弃物、农药等)、无机物污染

(包括有害元素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类等)、生物污染(包括未经处理的粪便、垃圾、城市生活污

水、饲养场及屠宰的污物中所携带的一个或多个有害的生物种群、潜伏在土壤中的植物病原体等)、

放射性物质污染等。

A.29采样点距污染源距离

取样地块距污染源的最短距离。

7

DB13/T5654—2023

B

B

附录B

(资料性)

补充耕地质量评价土壤样品采集记录表(式样)

补充耕地质量评价土壤样品采集记录表(式样)见表B.1。

表B.1补充耕地质量评价土壤样品采集记录表(式样)

项目名称

申请单位申请单位联系

人及电话

采样地点

采样中心点经度:

坐标

纬度:

土壤样品编号

土壤采集深度

检测项目

土壤样品采集单位

专家组签字

申请单位代表签字

采样日期

备注

8

DB13/T5654—2023

C

C

附录C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