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9/T 10.5-2018 临沧澳洲坚果 第5部分:主要有害生物防治
DB5309/T 10.5-2018 "Lincang Macadamia Part 5: Pest and Disease Control" (Note: This is a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term, but the context of the text does not specify what specific section or part of a larger document it refers to.)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10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临沧市坚果科学技术研究院、临沧云澳达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临沧市植保植检站、永德县林业局、镇康县林业局、临沧市结圆坚果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王进强、蒋桂芝、许丽月、张永科、贺熙勇、杨建荣、白海东、李晓波、杨子 林、李文忠、杨伯平、蒋家颉。
- 出版信息:
- 页数:1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66
DB5309
临沧市地方标准
DB5309/T10.5—2018
临沧澳洲坚果
第5部分:主要有害生物防治
(报批稿)
2018-10-14发布2019-01-01实施
临沧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5309/T10.5—2018
前言
DB5309/T10《临沧澳洲坚果》分为10个部分:
——第1部分:良种苗木培育;
——第2部分:嫁接苗;
——第3部分:丰产栽培;
——第4部分:高接换种;
——第5部分:主要有害生物防治;
——第6部分:肥料与农药使用;
——第7部分:果实采收与采后处理;
——第8部分:鲜果收购质量要求;
——第9部分:带壳果;
——第10部分:果仁。
本部分为DB5309/T10的第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临沧市林业局提出。
本部分由临沧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临沧市坚果科学技术研究院、临沧云澳达生物科技
开发有限公司、临沧市植保植检站、永德县林业局、镇康县林业局、临沧市结圆坚果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进强、蒋桂芝、许丽月、张永科、贺熙勇、杨建荣、白海东、李晓波、杨子
林、李文忠、杨伯平、蒋家颉。
Ⅰ
DB5309/T10.5—2018
临沧澳洲坚果第5部分:主要有害生物防治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临沧澳洲坚果主要有害生物防治的原则、防治措施及推荐使用药剂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临沧澳洲坚果主要有害生物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
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防治原则
3.1.1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和物理措施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根据临
沧坚果有害生物发生规律,科学安全地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最大限度的减轻农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将
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的范围内。
3.1.2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NY/T1276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9号、第322号、第
747号、第1157号、第2032号、第2289号、第2445号、第2552号、第256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
业部联合公告第1586号的规定,不得使用国家禁用农药,可使用的农药要严格按照使用浓度、施用方
法和安全间隔期使用。
3.1.3本标准推荐的杀虫剂、杀菌剂和灭鼠剂是经我国农药管理部门登记允许在果树上使用的。
4农业防治
4.1.1摘除受害的叶片、枝条,抑制有害生物的种群发展。
4.1.2合理修剪和疏枝。剪去病虫枝、枯枝、过密枝条,增强果树、果园的通风透光。
4.1.3果园采收后清除病僵果、病虫枝叶,并深埋或烧毁。秋末浅耕果园土壤,将果园中的枯枝落叶
及根际表土越冬的害虫蛹、螨类等有害生物埋入土,同时将土层越冬的害虫和病原裸露在土表曝晒,以
降低土壤中越冬害虫和病原的种群密度,可有效减少翌年病虫害的发生。
4.1.4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做到合理配置生物肥,施肥应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做到氮磷钾
合理配置,提高果树抗有害生物的能力。
5物理防治
利用光、电、声、温度、放射能、激光、红外线辐射等物理因子对虫鼠等有害生物进行诱捕,如用
黄板、蓝板诱捕害虫,杀虫灯诱杀害虫,捕鼠笼诱捕老鼠等。
6生物防治
1
DB5309/T10.5—2018
即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
本标准中主要是保护利用天敌昆虫、蜘蛛、鸟类等,来控制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
7化学防治
使用化学药剂(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灭鼠剂等)来防治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
8主要有害生物及其防治
8.1流胶病
8.1.1流胶病症状
如图1所示,多发生于主干上。初期感病部位流出红棕色胶液,后逐渐呈棕黑色,流胶处树皮常呈
条状裂纹,随病斑的扩展,渐成纵向条状斑块,感病组织呈水浸状,褐色,病健交界不明显。
图1流胶病
8.1.2流胶病的防治
8.1.2.1冬春季节,做好抗旱和防日灼工作。用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0.6%至1.0%的石灰半量式波
尔多液进行涂干预防。
8.1.2.2流胶严重的树干,用刀剔除感病组织,涂药剂于患病处,连涂2次,每次间隔7天至10天,
最后用涂封剂涂封伤口。防治药剂见附录A。
8.2炭疽病
8.2.1炭疽病症状
如图2所示,主要为害坚果的外果皮,病斑为黑色,病斑形状不规则,后期病斑表面长出一层桔红
色的分生孢子。
2
DB5309/T10.5—2018
图2炭疽病
8.2.2炭疽病的防治
8.2.2.1清除病僵果、修除下垂枝和过密枝,保持树体通风透光。
8.2.2.2在4月至5月果实生长期,少量幼果出现变黑坏死时,用农药喷雾防治,每10天左右喷1
次,连喷2次至3次。防治药剂见附录A。
8.3衰退病
8.3.1衰退病症状
分为速衰病和慢衰病两类。
速衰病:如图3所示,感病果树树冠顶端或中部叶片由绿色变灰绿色,最终转为红棕色,有的叶片
则直接变为棕色,不脱落,病株从出现症状到整株死亡约7天至10天。病株根部感病部位表皮变黑,木
质部浅黑褐色。随着发病时间延长,在距地表60cm范围内的主茎表面长有横生、唇状、浅黑色的分生
孢子器。在病死的枝条、茎干及根部的木质上均能分离到病原菌。有的病株在地表30cm以下至主根上
长出长梭状或圆形点状的孢子器,常为黑色。有的在根表面长出粗糙的炭黑状物,在炭质层下面为黄白
色或铁锈色的菌膜,有的菌膜具清香蘑菇味,木质部水浸状,有污泥味;有的病株多数叶片脱落,根部
发病部位的皮层与木质部间初期呈紫色,并伴有浓烈的腐臭味,发病45天至60天植株死亡。
3
DB5309/T10.5—2018
图3速衰病
慢衰病:如图4所示,感病植株最先表现为枝条回枯、冬春季落叶,抽芽慢,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
枝条逐渐回枯至主干,最终导致植株死亡。植株从感病到死亡需要几个月或1年至2年的时间。
图4慢衰病
8.3.2衰退病的防治
以预防为主,加强肥水管理,改善土壤结构,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防止土壤过酸,必要时可
施石灰改良土壤。多施有机肥,用腐熟的坚果果皮、杂草、作物秸秆等进行树盘覆盖,覆盖物厚≥10cm。
8.4叶枯病
8.4.1叶枯病症状
如图5所示,在苗期和成龄树的叶片上均可发生。病原菌自叶尖或叶缘侵入,初期呈水浸状,随后
叶片边缘逐渐出现干枯或在叶片上形成枯斑,病斑边缘清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逐渐扩展,形成褐色、
黄褐色或灰褐色病斑。感病时间长后,在叶片病斑两面上长出黑色点状的分生孢子盘,埋生于叶角质层
下,分生孢子成熟后,角质层破裂,逐步放出分生孢子并成为新的侵染源。本病易在高湿的环境条件下
推荐标准
- T/CCCMHPIE 1.11-2016 植物提取物 金银花提取物(5%绿原酸) 2017-06-21
- T/CACM 1020.97-2019 道地药材 第97部分:宣木瓜 2019-08-13
- T/CARM 011-2023 心脏康复技术指导规范 2023-11-28
- T/SDAS 794-2024 未成年超重人群中医"治未病"干预技术规范 2024-01-24
- T/CHAS 10-4-8-2019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 第4-8部分:医疗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 2019-05-31
- T/CCCMHPIE 1.13-2016 植物提取物 灵芝提取物(水提) 2017-06-21
- T/BJACM 006-2023 慢性、重大疾病、肢体伤残疾病中医康复方案 2023-10-30
- T/ZZB 1991-2020 一次性使用呼吸过滤器 2020-12-18
- T/CSBME 012-2019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用纱布块 2019-11-15
- T/CI 087-2022 中医经络微创技术 202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