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1663-2006 油松毛虫、赤松毛虫和落叶松毛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LY/T 1663-2006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Dendrolimus tabulae formis Tsai et Liu,D.spectabilis (Butler) and D.superans Butler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6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 起草人:
- 尤德康、柴守权、邱立新、董晓波、王志勇、杨海秀、辛忠
- 出版信息:
- 页数:18页 | 字数:25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犐犆犛65.020
犅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
犔犢犜16632006
油松毛虫、赤松毛虫和落叶松毛虫监测
与防治技术规程
ㅤㅤㅤㅤ
犜犲犮犺狀犻犮犪犾狉犲狌犾犪狋犻狅狀犳狅狉犿狅狀犻狋狅狉犻狀犪狀犱犮狅狀狋狉狅犾犾犻狀犇犲狀犱狉狅犾犻犿狌狊狋犪犫狌犾犪犲狅狉犿犻狊
犵犵犵犳
,()
犜狊犪犻犲狋犔犻狌犇.狊犲犮狋犪犫犻犾犻狊犅狌狋犾犲狉犪狀犱犇.狊狌犲狉犪狀狊犅狌狋犾犲狉
狆狆
20060831发布20061201实施
国家林业局发布
/—
犔犢犜16632006
目次
前言Ⅰ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发生类型划分2
5发生程度和成灾标准2
6虫情和灾情监测2
7预测预报3
8防治对策4
9防治措施5
10防治效果检查6
附录(规范性附录)发生类型区域划分标准
A8
附录(规范性附录)发生程度划分标准
B9
附录(资料性附录)幼虫调查推算参考方法和参数
C10
附录(资料性附录)参考防治指标
D12
附录(资料性附录)仿生制剂及其参考用量
E13
ㅤㅤㅤㅤ
附录(资料性附录)植物源杀虫剂及其参考用量
F14
附录(资料性附录)化学药剂及其参考用量
G15
/—
犔犢犜16632006
油松毛虫、赤松毛虫和落叶松毛虫监测
与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松毛虫()、赤松毛虫[(
犇犲狀犱狉狅犾犻犿狌狊狋犪犫狌犾犪犲狅狉犿犻狊TsaietLiu犇.狊犲犮狋犪犫犻犾犻狊But
犳狆
)]、落叶松毛虫()(以下简称松毛虫)的术语和定义、发生类型划分、发生程度和成
ler犇.狊狌犲狉犪狀狊Butler
狆
灾标准、虫情和灾情监测、预测预报、防治对策、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检查。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松毛虫的监测与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151632004
/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76
/森林抚育规程
GBT15781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T18337.32001
ㅤㅤㅤㅤ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增殖阶段犿狌犾狋犻犾犻犮犪狋犻狏犲狊狋犪犲
狆犵
松毛虫大发生的过程一般经历初始、增殖、猖獗、衰退四个阶段。增殖阶段的特点是:松毛虫种群数
量显著增多,且呈上升趋势,已开始向四周扩散,林木已显现被害征兆并有局部严重受害现象,受害面积
扩大,天敌也相应增多。
3.2
监测犿狅狀犻狋狅狉犻狀
犵
在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基础上,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和科学调查方法,持续观察松毛虫种群动态
规律。
3.3
标准地狊狋犪狀犱犪狉犱犾犪狀犱
在松毛虫调查区设置的有代表性的固定样地,面积一般为2()。
0.2hm50m×40m
3.4
防治犮狅狀狋狉狅犾
协调运用多种预防和除治技术措施,对松毛虫种群数量进行干预或调节,使种群保持在有虫不成灾
的水平。
3.5
无公害防治狀狌犻狊犪狀犮犲犾犲狊狊犮狅狀狋狉狅犾
对人、家畜及其他有益生物无明显伤害,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保护和招引自然天
1
/—
犔犢犜16632006
敌、人工繁殖释放天敌、喷施生物农药(微生物农药、生化农药等)、人工捕杀、物理机械、阻隔防治等。
3.6
阻隔防治狅犫狊狋狉狌犮狋犮狅狀狋狉狅犾
利用松毛虫幼虫具有早春经过树干上树取食针叶、晚秋经过树干下树越冬和食性单一的特性,在树
干设置触(毒)杀或阻截障碍,使幼虫中毒致死或受阻后因饥饿致死。
3.7
天敌狀犪狋狌狉犪犾犲狀犲犿
狔
对松毛虫种群有一定控制作用的生物,包括拟寄生物、寄生物、捕食性生物和病原体。
4发生类型划分
松毛虫发生区域类型分为常发区、偶发区和安全区。划分标准见附录。
A
5发生程度和成灾标准
5.1发生程度
松毛虫发生程度分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划分标准见附录。
B
5.2成灾标准
针叶平均失叶率以上或树木死亡率以上即为成灾。
60%3%
6虫情和灾情监测
6.1监测
6.1.1测报灯诱测ㅤㅤㅤㅤ
设置测报灯诱捕成虫,分析预测下一代幼虫发生数量、范围。测报灯按产品使用说明操作。
6.1.2性信息素诱测
设置性信息素诱捕成虫,分析预测下一代幼虫发生数量、范围。性信息素按产品使用说明操作。
6.1.3遥感监测
6.1.3.1地面遥感
应用红外摄像探头和微波无线传输,监测松毛虫发生和灾害情况。
6.1.3.2航空遥感
应用轻型飞机或直升飞机进行航空录像和勾绘,判别分析松毛虫发生和灾害情况。
6.1.3.3航天遥感
对气象卫星资料和陆地卫星资料进行解译判读,分析松毛虫发生和灾害情况。
6.2线路踏查
沿林班线、林道、公路、铁路等线路调查,目测发生范围、危害状况,发现虫情达到轻度以上发生程度
时,应立即进行标准地调查。
6.3标准地调查
6.3.1确定调查区
在全面监测的基础上,确定调查区。重点调查虫源地、常发区或易发区(上一代发生地的边缘地
带)。
6.3.2调查方法
每个调查区设块块标准地,采用对角线或平行线抽样法抽取株样株详查。调查面积、虫
1~220
口密度、有虫株率、虫态、虫龄、针叶被害程度和林分因子。
2
/—
犔犢犜16632006
6.4系统调查
6.4.1幼虫期调查
6.4.1.1越冬幼虫下树调查
越冬幼虫下树开始前,将树干中部的粗皮刮去,把剪成扇形的厚塑料薄膜沿树干绑成闭合圈,接合
处用大头针固定,形成开口向上的塑料帽。在倒塑料帽的上部树干上围圈圈毒环、毒纸绳或画一
1~2
毒圈,每天::检查记录塑料帽内幼虫数,记数后将虫除去。待下树结束后统计单株下树虫
14001500
~
口密度。
6.4.1.2越冬幼虫上树调查
越冬幼虫上树开始前,于树干中部围塑料帽(操作方法同,但帽口向下)。每天:
6.4.1.11400~
:检查帽下的幼虫数,记数后将虫除去。上树结束后统计单株上树虫口密度。
1500
6.4.1.3高树上幼虫调查
采用轮枝推算法、标准枝推算法、虫粪粒推算法、为害团推算法调查。参考公式及参数参见附录。
C
6.4.2蛹期调查
结茧盛期(结茧率达)后进行剖茧,调查雌雄性比、平均雌蛹重、天敌寄生率。
50%2d5d
~
6.4.3成虫期调查
从结茧盛期开始,观察雌蛹羽化率、每雌产卵量、雌雄性比及羽化始见期、高峰期、终止期和发生量。
6.4.4卵期调查
雌蛾羽化高峰后1d3d,调查平均卵块数、卵块平均粒数,并继续观察孵化率和被天敌寄生率。
~
7预测预报
7.1发生期预测
ㅤㅤㅤㅤ
7.1.1物候学法
选定常见植物的发育阶段作为指示物,观察其与松毛虫发育阶段的相关性进行预测。
7.1.2期距法
根据积累的松毛虫历史资料,计算出各虫态或世代之间的生长发育所经历的天数,即为期距。各地
气温有异,松毛虫的发育历期不尽相同。相邻县或同一地区的可相互借鉴或参考。
预测虫态出现日期起始虫态实测出现日期(期距值期距值对应的标准差)。
=+±
7.1.3回归模型法
利用松毛虫发生期的变化规律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建立回归预测模型[见式()]。
1
犪犪狓犪狓犪狓……犪狓……()
狔=+++++1
0112233狀狀
式中:
———发生期(或发生量);
狔
、、……、———测报因子(气温、降雨、相对湿度等);
狓狓狓
12狀
、、……、———回归系数。
犪犪犪
01狀
7.1.4有效积温法
根据松毛虫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当地近期的平均气温预测值,预测下一虫态的发生
期[见式()]。该法不适于世代分化阶段的虫态。
2
有效积温有效积温标准差
±
发育天数……………()
=2
日均温(发育起点温度发育起点温度标准差)
-±
7.2发生量预测
7.2.1有效虫口基数法
根据松毛虫前一世代(或前一虫态)的有效虫口基数推测下一世代(或虫态)的发生量(繁殖量)[见
式()]。
3
3
/—
犔犢犜16632006
犳
犲(犱)(犱)(犱)……(犱)…………()
犘犘1-11-21-31-犻3
=
0[犿+犳]
式中:
犘———预测发生量(繁殖量);
犘0———调查时的虫口基数(虫口密度);
———每雌平均产卵量(繁殖力);
犲
犳
———雌雄性比(其中:为雌,为雄);
犳犿
犿+犳
、、、……、———从调查虫态到预测虫态所经历的各虫态的死亡率。
犱犱犱犱
123犻
7.2.2回归模型法
利用松毛虫发生量与气候、天敌等因子的相关性,建立回归预测模型。计算方法同7.1.3。
7.3危害程度预测
通过抽样调查,预测单株危害程度,然后计算林分危害程度,再估测平均危害程度。公式见式()、
4
式()和式()。
56
虫口基数(死亡率)取食量
1
×-×
单株危害程度……………()
=×100%4
总叶量
(某危害级值某等级株数)
∑×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JB/T 5285-2001 真空净油机 2001-04-03
- YZ/T 0030-2001 邮政大宗用户代码编制规则及相关代码 2001-03-09
- JB/T 9658-1999 硅钢片纵剪机 1999-08-06
- JG/T 137-2001 结构用高频焊接薄壁H型钢 2001-06-25
- JB/T 9688-1999 高压静电除尘用整流设备 1999-08-06
- JB/T 8952-1999 35kV及以下交流系统用复合外套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1999-08-06
- YZ/T 0028-2001 邮政业务分类与代码集 2001-03-09
- JB/T 6526-1999 电动工具用电子调速开关 1999-08-06
- JT/T 445-2001 汽车底盘测功机通用技术条件 2001-04-10
- JB/T 9679-1999 电瓷用真空练泥机 1999-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