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17/T 217.1-2019 动物疫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 第1部分 总则
DB4117/T 217.1-2019 Animal Epidemic Diseases Emergency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Technical Guidelines Part 1: General Principl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9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3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
DB4117
驻马店市地方标准
DB4117/T217.1—2019
动物疫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
第1部分总则
2019-08-30发布2019-08-30实施
驻马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17/T217.1—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驻马店市畜牧局提出。
本标准归口于驻马店市畜牧兽医标准委员会。
本标准由驻马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洛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尉氏县动物疫病预防控
制中心,开封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确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济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安阳市动物疫病预
防控制中心,驻马店市中医院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凤霞,刘明莉,邢广源,许瑞,李龙,孔维芳,刘红玉,王芳,卜凡亮,董
文庆,邹秋萍,徐煜。
I
DB4117/T217.1—2019
动物疫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
第1部分总则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开展动物疫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的启动条件、步骤、内容、结果分析与报告及技术要
求。
本指南适用于发生紧急动物疫情时的流行病学调查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541《兽医诊断样品的采集、保存和运输技术规范》
DB4117/T169.1-2014《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
DB37/T3063-2017《动物疫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技术》
DB31/T1049-2017《兽医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
DB11/T455-2007《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
《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
《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农牧办[2019]47号《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国家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
的通知》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重大动物疫情
是指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发病率或者死亡率高的动物疫病突然发生,迅速传播,给养殖业生产安全
造成严重威胁、危害,以及可能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情形,包括特别重大动物疫情。
3.2
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又称暴发调查,对某养殖场或某一地区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发生的动物疫病。
3.3
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基点
1
DB4117/T217.1—2019
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而选取的特定的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户、自然村、屠宰场和公路检
查站等为最基础的调查单位。
3.4
病例定义
在动物疫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中,用于确诊病例的标准。
3.5
最初调查
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养殖场(户)怀疑发生疫情的报告后,由兽医技术人员对所报告的
养殖场(户)进行的实地考察和对发病情况的初步核实。
3.6
现场调查
对疫点的场区状况、发病畜禽种类、存栏量、品种、日龄、免疫情况,发病时间、发病地点、病例
数、死亡数等情况进行调查。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内易感动物种类、分布、饲养方式、密度,河流、山地、
植被等地理环境、气象状况与变化、相关疫病的发病史等情况进行调查。
3.7
追溯调查
对首个病例发生前该病最长潜伏期内所有调入疫点的畜禽及其产品,营销人员、兽医及其他相关人
员进入本场情况,饮水,外来车辆进入或本场车辆外出等所有与外界可能的接触途径进行调查,以便确
定疫情可能来源。
3.8
追踪调查
对首个病例发生前该病最长潜伏期内所有疫点畜禽、相关产品及污染物品调出情况,兽医巡诊情况,
人员外出情况,疫区、受威胁区是否发病等进行调查,以便确定疫病可能扩散范围。
3.9
疫点
患病动物所在的地点划定为疫点,疫点一般是指患病禽类所在的禽场(户)或其他有关屠宰、经营单
位。
3.10
疫区
以疫点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划定为疫区,疫区划分时注意考虑当地的饲养环境、天然屏障(如
河流、山脉)和交通等因素。
3.11受威胁区
疫区外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划定为受威胁区。
3.12
2
DB4117/T217.1—2019
时间分布
描述畜群中疫病发生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3.13
空间分布
描述疫病在不同区域畜(禽)群中的发生情况。
3.14
群间分布
描述疫病根据年龄、种类、品种、用途等特定属性所划分的畜群中的发生情况。
3.15
暴发
是指一定区域,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患病动物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
年的发病水平。
4调查启动
怀疑或确认发生以下情况时,由兽医主管部门组织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启动动物疫病紧急流行病
学调查。
4.1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
4.2疯牛病、痒病等外来动物疫病;
4.3牛瘟、牛肺疫等已消灭或基本消灭疫病再次发生;
4.4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蓝舌病等主要动物疫病发病率或流行
特征出现异常变化;
4.5较短时间内出现导致较大数量动物发病或死亡且蔓延较快的疫病,或怀疑为新发病的;
4.6其他需要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的情况。
5调查步骤与内容
5.1组织准备
5.1.1人员准备
组建由兽医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组成的调查组。
5.1.2物资准备
准备车辆、通讯工具、药品、防护用品、消毒设备、采样设备、试剂、相机、调查表等。
5.1.3实验室准备
告知实验室需检测的项目、样品类型、样品数量等信息,安排实验室应做好准备工作。
5.1.4人员生物安全防护
3
DB4117/T217.1—2019
做好调查人员及相关辅助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工作。
5.2确定疫情存在
通过调查走访养殖场/户,听取兽医、村级防疫员等对发病情况的描述和初步结论,确定疫情存在。
依据国家诊断标准规定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或实验室检测结果,对所发生的病例进行
确诊、核实。
5.3建立病例定义
根据核实诊断的结果,结合疫病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流行病学因素(时间、地点、畜群具备危险
因素或流行病学接触史)或实验室检测结果,依据不同的目的建立不同的病例定义,通常包括可疑病例、
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
a)可疑病例指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为标准确定的病例。
b)疑似病例在确定为可疑病例的基础上,加上流行病学因素或经过筛检试验诊断。
c)确诊病例在疑似病例的基础上,加上确诊试验的诊断,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的规定进行。
5.4开展调查
利用病例定义,调查疫病发生情况,并收集与疫病有关的信息。
5.4.1调查对象
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内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可疑病例和非病例。
5.4.2最初调查
5.4.2.1目的
核实疫情、提出对疫点的初步控制措施,为疫情确诊和现场调查提供依据。
5.4.2.2组织与要求
a)县(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养殖场/户怀疑发病的报告后,应立即指派至少2名兽医技
术人员,携带必要的器械、用品和采样器具,应在规定时间内赶赴现场,核实发病情况。
b)被派人员应没有接触过该病群及其污染物,并做好个人防护。
5.4.2.3内容
a)调查发病动物和养殖场(户)的基本情况、病史、临床症状、免疫接种情况及环境状况等,完成
最初调查。
b)认真检查发病群状况,根据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做出初步判断。
c)若不能排除动物重大动物疫病,应立即报告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建议其请市级或省
级动物流行病学专家作进一步诊断,并配合做好后续采样、诊断和疫情扑灭工作。
d)提出对怀疑发病点实施的初步控制措施建议。
e)画图标出可疑病畜场(户)周围分布的养殖场、道路、河流、山岭、树林、人工屏障等,报告
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5.4.3现场调查
5.4.3.1目的
4
DB4117/T217.1—2019
在最初调查无法排除重大动物疫病的情况下,对报告养殖场(户)做进一步的诊断和调查,分析
可能的传染来源、传播方式、传播途径以及影响疫情控制和扑灭的环境和生态。
5.4.3.2组织与要求
a)市或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怀疑发病报告后,应立即派遣动物流行病学专家携带必要
的器械和用品在规定时间内赶赴现场,做进一步诊断和调查。
b)被派动物疫病流行病学专家应符合5.4.2.2(b)的要求。
5.4.3.3内容
a)在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技术人员最初调查的基础上,对发病养殖场/户的发病情况、周
边地理地貌、近期牲畜、畜产品、人员流动情况等开展全面的调查,分析传染源、传播途径以
及影响疫情控制和消灭的环境和生态因素。
b)填写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中的相关内容(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
报告市级或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c)按照NY/T541和《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的要求,完
成病料样品的采集、包装及运输等。
5.4.3.4完善现场调查
当出现复杂的暴发现场、所调查数据不全或调查目的的改变时,为获得所需要的或更准确更真实的
数据时,需要完善现场调查或者开展补充调查。
5.4.4追溯、追踪调查
5.4.4.1目的
追溯、追踪疫点传染源和传播媒介的扩散趋势、自然宿主的发病和带毒情况,为阻止疫情进一步蔓
延或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危害提供预警预报。
5.4.4.2组织与要求
a)当地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在市或省级动物流行病学专家指导下对有关人员、可疑感染动物、可疑
污染物品和带毒宿主等进行跟踪调查。
b)被派动物疫病流行病学专家应符合5.4.2.2(b)的要求。
5.4.4.3追溯、追踪调查的内容
a)追溯、追踪出入发病养殖场/户的有关工作人员和所有动物、动物产品及有关物品的流动情况。
b)对疫点的动物进行发病情况调查,追踪疫病传播和扩散情况。
c)完成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中追溯、追踪调查,填写调查表中的相关内容(附录A、附录B、附
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并提交调查报告。
5.4.5收集数据
调查时,可根据发病动物种类,按所推荐的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
附录E、附录F)收集数据,也可根据调查需要自行设计相应的调查表收集数据。
5.4.6调查抽样
5
DB4117/T217.1—2019
对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按NY/T541进行现场样品的采集、保存,送相关实验室进行检测。
6结果分析与报告
根据调查结果汇总分析,向派出单位写出书面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内容一是调查过程(含时间、地
点、对象)、调查方法,二是调查资料分析、调查结论;三是问题与建议等。
6.1描述病例的三间分布
对调查对象的发病时间(仅对病例)、地点、种类、日龄、免疫、近期有关因素变化等数据进行核
实、汇总、整理,描述病例的时间、空间和群间分布。
6.1.1时间分布
用直方图或折线图显示不同时段内新病例的发生情况,其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新发病例
数。绘制时间分布的时间间隔应相等,一般为1/3至1/8平均潜伏期。横坐标上首例和末例前后各1-2个
平均潜伏期,如果疫情未结束,末例后不留空白时间段。在图上标记与疫情有关的重要事件或信息,调
查开始时间、开始采取措施时间、引种、天气骤变等。
6.1.2空间分布
利用地图或其他图形显示病例在不同区域的发生情况,确定疫病或事件发生范围。计算不同区域的
发病风险或发病率,判断是否有差异。同时,可在地图或所选用的图形上显示不同风险因素的区域分布
情况。
6.1.3群间分布
根据所收集的数据,描述病例的年龄、种类、品种、用途、免疫、饲养方式、饮水等与疫病有关因
素的特征。
6.2建立并验证假设
从病原(新的病原进入、病原变异、混合感染等等)、传播途径(空气传播、随运输车辆、人员、
虫媒等等)和宿主(抗体水平下降、抵抗力下降、易感动物增加等等)等环节提出疫病暴发的假设,并
用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假设验证,得出疫病暴发的原因。根据所选择的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计算相应指
标,判断是否关联及关联强度,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
6.3措施建议
根据疫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及其发病特征,提出措施建议。同时,通过评价控制措施
效果,不断提出修正调整预防控制措施的建议。
6.4报告
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基本情况、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数据分析、初步结
论、措施建议等,具体结构和内容要求可参考附录G。
6
DB4117/T217.1—2019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反刍动物(牛、羊、骆驼、鹿)(病)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表
说明:1.本表由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疫情报告后,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时填写。
2.为多种动物共患病的,需填写猪等易感动物的相关数据。
3.本表述及的单元(流行病学单元)是指处在同一环境、感染某种病原可能性相同的一群动物。如处在同一个
封闭圈舍内的动物,或同一个场内(开放式圈舍)的动物,或某个村内饲养的所有易感动物,或者是使用同一个公共设
施的一群动物(如水源、公共挤奶站等),均可称其为一个流行病学单元。
序号:填表日期:年月日
一、基础信息
1.疫点所在场/养殖小区/村概况
名称地理坐标经度:纬度:
地址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区)乡(镇)村(场)
联系电话启用时间
易感动物种类养殖单元(户/舍)数存栏数(头/只)
2.调查简要信息
调查原因
调查人员姓名单位
发现首个病例日期接到报告日期调查日期
二、现况调查
1.发病单元(户/舍)概况
最后一次该病疫苗免疫情况病死情况
户名或畜动物种存栏数②
③
舍编号类①(头/只)应免实免免疫疫苗生产发病数(头死亡数
批号来源
数量数量时间种类厂家/只)(头/只)
①动物种类:同一单元存在多种动物的,分行填写;
②存栏数:是指发病前的存栏数;
③发病数:是指出现该病临床症状或实验室检测为阳性的动物数。
7
DB4117/T217.1—2019
2.疫点发病过程
自发现之日起新发病数新病死数
第1日
第2日
第3日
第4日
第5日
第6日
第7日
第8日
第9日
第10日
3.诊断情况
临床症状:
初步诊断病理变化:
初步诊断结果:诊断人员:
诊断日期:
样品类型数量采样时间送样单位检测单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
实验室诊断
诊断结果疑似诊断确诊结果
4.疫情传播情况
村/场名最初发病时间存栏数发病数死亡数传播途径
5.疫点所在地及周边地理特征
请在县级行政区域图上标出疫点所在地位置;注明周边地理环境特点,如靠近山脉、河流、公路等。
6.疫点所在县易感动物生产信息(为判断暴露风险及做好应急准备等提供信息支持)
疫区受威胁区全县
易感动
存栏量存栏量存栏量
物种类养殖场/户数养殖场/户数养殖场/户数
(万头/只)(万头/只)(万头/只)
8
DB4117/T217.1—2019
8.当地疫病史
三、疫病可能来源调查(追溯)
对疫点第一例病例发现前1个潜伏期内的可能传染来源途径进行调查。
可能来源途径详细信息
家畜引进情况(种类、年龄、数量、用途和
相关时间、地点等)
易感动物产品购进情况
饲料调入情况
水源
本场/户人员到过其他养殖场/户或活畜交
易市场情况
配种情况
放牧情况
公共奶站挤奶情况
营销人员、兽医及其他相关人员到过本场/
户情况
外来车辆进入或本场车辆外出情况
与野生动物接触过情况
其他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44/T 2000-2017 换热压力容器能效测试及评价规范 2017-06-23
- DB44/T 2015-2017 重载型自动扶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2017-06-23
- DB44/T 2013-2017 蒸压釜安全管理技术规范 2017-06-23
- DB44/T 2004-2017 智能接地综合保护装置 2017-06-23
- DB44/T 2024-2017 黄梁木育苗技术规程 2017-06-23
- DB44/T 2003-2017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超速与非操纵逆转保护功能检测仪 2017-06-23
- DB44/T 2016-2017 水中6种环境雌激素类化合物的测定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2017-06-23
- DB44/T 2002-2017 在用地下储气井检验规范 2017-06-23
- DB44/T 2022-2017 网络交易服务规范 网商信息明示通用要求 2017-06-23
- DB44/T 2025-2017 红椿育苗技术规程 2017-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