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223-2011 闽北水仙 栽培技术规范
DB35/T 1223-2011 DB35/T 1223-2011 Minbei Xianxiang 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1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建瓯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建瓯市茶厂、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建瓯市龙兴茶叶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瓯市龙山茶叶有限公司、福建御壶春茶叶有限公司、建瓯市鹭苑茶业有限公司、建瓯市成龙茶厂、建瓯市苑北茶叶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邱荣健、肖弘、郭雅玲、吴光兴、吴族良、胡守久、严林华、刘成龙、吴振群、 余荣清
- 出版信息:
-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7.140.10
B35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223—2011
代替DB35/T121.4-2001
闽北水仙栽培技术规范
2011-12-31发布2012-03-15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5/T1223—2011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规范。
本标准是对DB35/T121.4-2001《闽北水仙栽培技术规范》的修订。
本标准与前版的主要差异:
1)增加规范性引用文件内容;
2)删除对产量和品质的要求;
3)修改了施肥的内容;
4)修改了幼龄茶园修剪的要求;
5)修改了病虫害防治内容。
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建瓯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建瓯市茶厂、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建瓯市龙兴茶
叶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瓯市龙山茶叶有限公司、福建御壶春茶叶有限公司、建瓯市鹭苑茶业有限公司、
建瓯市成龙茶厂、建瓯市苑北茶叶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邱荣健、肖弘、郭雅玲、吴光兴、吴族良、胡守久、严林华、刘成龙、吴振群、
余荣清。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DB35/T121.4-2001《闽北水仙栽培技术规范》。
本标准首次发布时间为2001年5月1日,2011年12月第一次修订。
I
DB35/T1223—2011
闽北水仙栽培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闽北水仙茶栽培的茶园的选择和规划、培育目标、栽培技术、采摘和机械采摘。
本标准适用于闽北水仙茶树的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8321.2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8321.3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8321.4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8321.5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8321.6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8321.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8321.8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8321.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225机械化采茶技术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9号
3茶园的选择和规划
3.1茶园自然条件
3.1.1气候条件
3.1.1.1气温
b)茶树生长要求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
c)生长季节的月平均温度要求15℃以上。最适宜的生长气温是20℃~27℃;
d)茶树的活动积温在4000℃以上。
3.1.1.2湿度
空气相对湿度70%~90%。
3.1.1.3降雨量
a)年降雨量大于1000㎜;
1
DB35/T1223—2011
b)生长季节的月降雨量100㎜以上。
3.1.2土壤条件
3.1.2.1土壤类型
红壤、黄壤、紫色土、沙壤土、棕色森林土均适宜茶树生长。
3.1.2.2土壤结构
土壤要求保水性,通气性良好。
3.1.2.3土层深度
有效土层大于80cm。
3.1.2.4土壤要求
a)pH值4.5~6.5;
b)土壤相对含水量25%~28%;
c)地下水位在地表1m以下。
3.1.3地形条件
坡度要小于25°。
3.2建园规划
3.2.1道路设计
3.2.1.1干道
7公顷以上的茶园要设置主干道,路宽2.5m~5m,能通机动车辆,坡度小于6°,弯道半径不小于12m。
3.2.1.2支道
供各片茶园间联系,可通人工拉力车。路宽2m,坡度小于6°,弯道半径不小于10m。
3.2.1.3步道
连接上下层梯层要设步行道。
3.2.1.4环园道
在茶园四周设环行道,路宽1m~1.5m。
3.2.2等高梯层茶园建造
3.2.2.1坡度在5°以下的山地可实行等高种植。坡度在5°以上的山地都要构筑成等高梯层茶园。
3.2.2.2等高梯田的宽度最窄不得小于1.5m。
3.2.2.3梯壁高度一般不超过2m。
3.2.2.4梯壁构筑方法
a)用石头砌壁、斜度可达80°;
b)用心土夯筑梯壁,斜度在60°以下。
2
DB35/T1223—2011
3.2.2.5等高梯田的质量要求
a)园地开垦前应把园内的石头、杂木,杂草等清理干净;
b)筑壁时应做到心土筑壁表土回田;
c)梯壁(梯埂)要高出田面1㎝~5㎝。田面要做到外高内低略有倾斜;
d)园地土壤要全面深垦60㎝以上,并将园内翻出的竹根、树根等清除干净。
3.2.3水沟设置
山地茶园要求做到小雨、中雨雨水不出园,大雨、暴雨积沙走水不冲园。
3.2.3.1防洪沟
茶园顶端要求开一条50㎝×80㎝的防洪沟,以防洪水冲入茶园。
3.2.3.2蓄水沟
在每一梯层内侧开设竹节型蓄水沟,沟宽30㎝~40㎝,深20㎝~30㎝,每隔4m~8m筑一土埂。
3.2.3.3排水沟
排水沟设在各片茶园间的道路内侧与蓄水沟相连接。
3.2.4环境绿化,水土保持
3.2.4.1绿化道路
茶园道路两旁要种些豆科植物或落叶果树,株距15m~20m为宜。
3.2.4.2绿化茶园周围
茶园顶部和茶园外围或有灾害性的风口方向种植一些树木。
3.2.5梯壁防护和维修
3.2.5.1为了保护梯壁,可在梯壁上种植一些爬地兰、地稔或无刺含羞草等作物。
3.2.5.2梯壁上长出的杂草、竹子宜剪不宜挖,以护其根系固壁。
3.2.5.3大雨、暴雨后梯壁被冲毁的要及时修筑好。每年秋茶采摘后,利用冬闲时对所有的梯壁茶园
都要进行一次全面维修。
4培育目标
壮、宽、密、茂
4.1树高
70㎝~90㎝。
4.2树幅
树冠采摘面在110㎝~150㎝,树冠覆盖度达85%以上。
4.3芽头密度
3
DB35/T1223—2011
700个/㎡~900个/㎡。
4.4叶面指数
4.4.1茶树绿叶层厚度在25㎝~35㎝。
4.4.2叶面指数3~5。
4.5成年树骨干枝
4.5.1一级骨干枝茎粗1.7㎝以上。
4.5.2二级骨干枝茎粗1.2㎝以上。
4.5.3三级骨干枝茎粗0.7㎝以上。
4.5.4采摘面萌芽桩粗0.2㎝。
5栽培技术
5.1划种植行
5.1.1平地茶按1.8m~2.0m行距划种植行。
5.1.2梯层面宽度2m以下的梯层只能划1行,2.7m以上的按1.4m~1.6m行距划种植行。
5.2挖种植沟
种植沟的深度和宽度为60㎝×80㎝。
5.3施基肥
每666.7㎡施腐熟有机肥3000㎏~5000㎏,磷肥1000㎏,施后与土拌匀施于沟底,然后覆土3㎝~5
㎝。
5.4种植
5.4.1种植时间
春栽为立春至惊蜇之间;秋栽为霜降至立冬之间,种植一般选择雨后阴天为宜。
5.4.2种植规格
一般行距1.5m左右,穴距30㎝~40㎝,每穴两株,株距10㎝。每666.7m2种植1800株~2200株。
5.4.3种植深度
一般深度在2㎝~3㎝,种后用手轻提一下茶株,使其根系自然伸展。
5.4.4栽后覆土用脚踩实,盖上一层松土,穴内保持2㎝~3㎝浅沟。如有可能再铺草覆盖或浇1次
水。
5.5茶园管理
5.5.1中耕除草
每年2次~3次。分别在春茶后、秋茶前完成。一、二龄的幼龄茶园茶头附近的杂草要用手拔以防锄
断茶苗。
4
DB35/T1223—2011
5.5.2施肥
5.5.2.1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少量无机肥,一般茶园要求2年~3年施一次基肥。
a)时间:秋末初冬,结合冬季茶园耕锄后进行。
b)种类和数量:每666.7m2施入有机肥2000㎏~3000㎏,饼肥100㎏。磷肥25㎏,钾肥15㎏。
c)方法:对幼树茶园施肥量可少一些,离根茎部15cm~45cm处挖条形沟,沟深20cm~25cm;对成
年茶园施肥时量应多一些,在茶行间挖条形沟,沟深20cm~30cm,施肥后应及时覆土。
5.5.2.2追肥:以无机肥为主,配合施粪肥、沤肥。
a)时间:每年每季采茶20d~25d前都要施1次追肥;
b)氮、磷、钾比例:成龄茶园施用氮:磷:钾的比例为3: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23/T 1043-2006 亚麻原茎初加工机械作业质量 2006-04-10
- DB23/T 1042-2006 玉米安全要求 2006-04-10
- DB23/T 1055-2006 柞蚕种卵质量 2006-04-10
- DB23/T 1049-2006 免耕精量播种技术规范 2006-04-10
- DB23/T 1041-2006 大豆安全要求 2006-04-10
- DB23/T 509-2006 寒地桑蚕饲养技术规程 2006-04-10
- DB23/T 1050-2006 怀头鲶养殖技术规程 2006-04-10
- DB23/T 1047-2006 地膜回收作业质量技术规范 2006-04-10
- DB23/T 1052-2006 稻田养殖河蟹技术规程 2006-04-10
- DB23/T 1053-2006 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技术规程 2006-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