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1713.2-2023 桃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第2部分:主要虫害

DB52/T 1713.2-2023 Peach Tree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Part 2: Main Pests

贵州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2/T 1713.2-2023
标准类型
贵州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2-20
实施日期
2023-05-01
发布单位/组织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CCSB16

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1713.2—2023

桃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第2部分:主要虫害

Greentechnologyproceduresofpreventionandcontrolforpeachmain

pestsanddiseases—

Part2:Mainpests

2023-02-20发布2023-05-01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2/T1713.2—2023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主要虫害种类........................................................................2

5防控策略............................................................................2

6技术要求............................................................................2

7绿色防控措施........................................................................2

8产品安全要求........................................................................4

附录A(资料性)桃树主要虫害的种类、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5

附录B(规范性)桃树生产中禁止使用的农药品种.........................................13

附录C(资料性)桃树主要虫害防治药剂和方法...........................................14

I

DB52/T1713.2—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DB52/T1713《桃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的第2部分。DB52/T1713已经发布了以下

部分:

——桃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第1部分:主要病害;

——桃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第2部分:主要虫害。

本文件由贵阳市植保植检站提出。

本文件由贵州省植物保护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贵阳市植保植检站、贵阳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贵州省植保植检站、息烽县植保

植检站、乌当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办公室、修文县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清镇市种植业服务中心、

花溪区植保站、贵阳市乌当区植保植检站、开阳县植保植检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斌、郭晓关、雷强、余杰颖、任轲亮、薛文鹏、谈孝凤、焦明姚、李学琳、

尹文书、秦世敏、李添群、龙育堂、胡吉峰、陈红远、蒋平、李红玫、任明国、郑晓芳、汪雪俊。

II

DB52/T1713.2—2023

引言

DB52/T1713旨在通过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保障桃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标

准化开展,促进桃树生产绿色发展。该标准基于桃树主要病害和主要虫害,形成不同的防治策略和绿色

防控技术措施。各桃园结合主要防控靶标,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应用。DB52/T1713拟由两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主要病害。目的在于为桃树主要病害规定适用、高效、轻简的防控技术,提升综合

防控技术水平。

——第2部分:主要虫害。目的在于为桃树主要害虫规定绿色生态、高效适用的防控技术,实现化

学农药减量增效。

III

DB52/T1713.2—2023

桃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第2部分:主要虫害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桃树主要虫害种类、防控策略、技术要求、绿色防控措施和产品安全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桃树主要虫害的绿色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T8321.1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GB38400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2798.4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第4部分:水果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生态调控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改造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孳生环境,调节恢复生态系统的均衡性,人为增强果树

自然控害能力和抗病虫能力,使病虫危害低于经济阈值的综合技术。

理化诱控

采用灯光、色板、信息素、食物源、气味剂等诱杀害虫,或者利用果袋、防虫网和银灰膜等进行阻

隔、趋避病虫的控害技术。

转主寄生

生活史中各阶段能在不同种的寄主上度过寄生生活的现象。

干母

蚜虫卵越冬后孵化出来的蚜虫,是进行孤雌生殖的一种。

1

DB52/T1713.2—2023

4主要虫害种类

危害桃树的虫害种类主要有桃树蚜虫、叶蝉、桑白盾蚧、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桃蛀螟、桔

小实蝇等,具体症状、危害特点、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见附录A。

5防控策略

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桃园生态系

统为中心,突出强调健身栽培、病虫害预防、发挥生态服务功能和生物防治的作用,合理组装生态调控、

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技术,在有效控制病虫危害的同时,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从而最大限

度地确保桃树生产安全、桃子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6技术要求

环境

产地环境要求应符合NY/T2798.4的规定。

种苗

应符合GB19175的规定,无检疫性有害生物。

肥料使用

应符合GB38400、NY/T496和NY/T2798.4的规定。

农药使用

应符合GB/T8321.10、NY/T1276和NY/T2798.4的规定。禁止使用的农药品种见附录B。

7绿色防控措施

生态调控

7.1.1果园布局

新建果园不宜与樱桃、李、杏等核果类树种混栽,或与其它寄主果园间隔500m以上。

7.1.2果园生草

在果园内采取人工种植或自然生草的方式,人工种植宜选择豆科或禾本科植物。土层厚、土壤肥沃

的成龄大树桃园,宜全园生草;土壤瘠薄或幼树桃园,宜行间生草,株间可清耕;降雨量少且无灌溉条

件的桃园不宜生草,高度密植桃园不宜生草。生草的果园宜适时刈割,保持果园草高度为20cm~30cm,

刈割的草翻埋于土壤或覆盖于树盘内。

2

DB52/T1713.2—2023

7.1.3树干涂白

落叶后,刮除主干分枝以下的粗皮、翘皮,对附着桑白盾蚧虫体的枝干,可用硬毛刷进行重点刷除。

配置生石灰:石硫合剂:食盐:清水=6:1:1:10的涂白剂,或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0倍石灰浆涂抹树

干和主枝基部,涂白高度距地面60cm~80cm,以涂上树干后不往下流又不黏团为宜。

7.1.4表土覆膜

在蛀果害虫越冬代成虫出土前,利用黑膜或园艺地布覆盖树冠覆盖范围内表土,膜或布內缘处用绳

子扎在树干基部,外缘处用土压紧。消灭出土幼虫、蛹及防止越冬成虫飞出。

7.1.5果园管理

疏除密生枝、下垂枝、平行枝、拖地枝、交叉枝、重叠枝。生长季节应及时摘除带病虫的枝、叶、

果,并集中深埋或用生石灰处理。秋冬季将地面的枯枝落叶等彻底清理出果园。

7.1.6果实套袋

第二次生理落果后进行果实套袋,选择晴好天气,应在晴天露水干后和傍晚有露水前进行。在采收

前7d~10d除袋。果实成熟期雨水较为集中或易裂果的品种也可以不解袋。

7.1.7水肥管理

冬季翻耕果园土壤,翻耕深度20cm~25cm。增施有机肥,适当控制无机肥用量;使用无机肥时要

注意氮、磷、钾等元素的合理配备。雨季及时排水;干旱时适当浇水,采用树盘灌溉、沟灌或滴灌,忌

大水漫灌。

生物防治

7.2.1天敌控害

根据田间监测结果,适时适量投放瓢虫、食蚜蝇、蚜茧蜂等防治蚜虫,投放赤眼蜂、寄生性螨等防

治叶蝉。

7.2.2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保护利用赤眼蜂、甲腹茧蜂、长距茧蜂等自然天敌,果园不宜使用广谱型触杀性农药,避免天敌多

时施药。

7.2.3生物药剂

优先选用植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和生物化学农药控制害虫,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防治方法见

附录C。

理化诱控

7.3.1灯光诱杀

4~9月,每2hm2~3hm2安装1台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及时清除接虫袋或接虫箱中虫体。

3

DB52/T1713.2—2023

7.3.2食物源诱杀

4~9月,按照红糖:醋:酒:水=1:4:1:16或5%甜酒酿(清液):5%红糖:5%醋:5%橙汁=1:1:1:1

的比例配制食物源诱剂,可加入敌百虫或马拉硫磷等,置于自制诱集瓶(将矿泉水瓶身中上部分两侧各

开3cm×3cm的口)中,悬挂于果园周围及树冠外围中部诱杀成虫。每667m2安装30~40个,及时清除诱

集瓶中诱杀的成虫,每7d更换一次糖醋液。

7.3.3性诱剂诱杀

在第2次生理落果后至果实采收前,利用蛀果害虫性诱芯及配套诱捕器,每667m2悬挂4~6个于树体

背阴面、树冠外围开阔处中下部诱杀成虫,每30d~45d更换一次诱芯。

7.3.4实蝇粘虫板诱杀

果实成熟中后期在树冠外围中下部悬挂实蝇粘虫板诱杀桔小实蝇成虫,每667m2挂20~30张,20d~

30d更换一次。

7.3.5信息素诱杀

果实成熟中后期,用专用诱捕器或自制诱捕瓶(将矿泉水瓶身中上部分两侧各开3cm×3cm的口),

悬挂于树冠中下层、阴凉背阴处,离地高度1m~1.5m,每667m2挂3~6个,将脱脂棉制成直径约1cm~

2cm的棉花团,放入专用诱捕器隔网中或用铁丝固定在自制诱捕瓶中,滴入混有马拉硫磷的甲基丁香酚

3mL~4mL诱杀桔小实蝇成虫。30d~45d更换一次。

科学用药

7.4.1药剂及器械选择

优先选择生物农药,科学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化学农药,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

防治器械宜选择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等施药器械。药剂种类见附录C。

7.4.2防治适期

虫害发生初期开展药剂防治,具体防治适期及方法见附录C。

7.4.3防治方式

采取专业化统防统治、联防联治的方式开展防治。

8产品安全要求

果品采收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果品污染物、农药残留应符合GB8321.10、GB2763的规

定。

4

DB52/T1713.2—2023

A

A

附录A

(资料性)

桃树主要虫害的种类、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

A.1桃蚜

A.1.1危害特点

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又名腻虫、烟蚜、桃赤蚜、菜蚜。寄主植物有74科285种。被害桃叶

向背面不规则的卷缩,叶色变黄,以致干枯。其分泌物常诱致煤污病,被害果实变小,枝条干枯。还可

传播多种植物病毒。

A.1.2形态特征

A.1.2.1无翅胎生雌蚜

体长1.4mm~2.0mm,体肥大。头胸部黑色,复眼暗红色。触角6节,以第三、六节为长。足除腿节

基部为淡黄色外,其余部分均为黑褐色。腹部体色变异大,有绿色、黄绿色或红褐色。背面有1黑斑,

腹管细长,尾片与腹管等长。有翅孤雌蚜体长2毫米。腹部有黑褐色斑纹,翅无色透明,翅痣灰黄或青

黄色。

A.1.2.2有翅胎生雌蚜

体长1.6mm~2.1mm。头、胸部褐色,复眼暗红色。额瘤显著。触角6节,第三节有圆形感觉孔9~

17个。翅脉淡黄色,腹部体色变异大,因寄主种类而不同,有黄色、黄绿、赤褐至褐色,腹管细长、圆

柱形。

A.1.2.3若虫

近似无翅胎生雌蚜,但体较小,呈淡红色。

A.1.2.4卵

椭圆形,长1mm~1.2mm。初产时绿色,后变成漆黑色而有光泽。

A.1.3发生规律

A.1.3.1一年发生10余代至20余代。桃蚜营转主寄生生活周期,其中冬寄主(原生寄主)植物主要

有桃、梨、李、梅、樱桃等蔷薇科果树等;夏寄主(次生寄主)作物主要有马铃薯、白菜、甘蓝、萝卜、

芥菜、芸苔、芜菁、甜椒、辣椒、菠菜等多种作物。

A.1.3.2以干母在桃、李、梅、樱桃等树的枝梢芽腋缝及小枯叉处上越冬。翌年3月桃树萌芽时开始

孵化。发芽初期干母群集在芽上危害,待展叶后,干母及部分无翅胎生雌蚜集中在叶背吸食汁液,被害

叶片向叶背不规则卷缩并附有粘液,导致煤污病。叶片受害后变黄、干枯、影响新梢生长。初夏时节,

达繁殖盛期,危害最烈,并开始产生有翅蚜迁飞到马铃薯及十字花科蔬菜上继续繁殖危害。10月间有

翅蚜又迁回桃、李、樱桃等果树上,产生有性蚜,交配后于枝梢腋芽处产卵越冬。

A.1.3.3桃蚜在不同年份发生量不同,主要受雨量、气温等气候因子所影响。一般气温适中(16℃~

22℃),降雨是蚜虫发生的限制因素。春季干旱年份,发生严重。

5

DB52/T1713.2—2023

A.2桃瘤蚜

A.2.1危害特点

桃瘤蚜Tuberocephallusmomonis(Matsumura),又称桃瘤头蚜、桃纵卷瘤蚜,其寄主植物有桃、

樱桃、梨等果树和艾蒿等菊科植物。以成虫、若虫群集在叶背吸食汁液,以嫩叶受害为重,受害叶片的

边缘向背后纵向卷曲,卷曲处组织肥厚,似虫瘿,凸凹不平,初呈淡绿色,后变红色;严重时大部分叶

片卷成细绳状,最后干枯脱落,严重影响桃树的生长发育。

A.2.2形态特征

A.2.2.1无翅胎生雌蚜

体长2.1mm左右,体肥大,深绿至黄褐色。头黑色,额瘤显著。触角6节,以第三节后半部及第六

节呈覆瓦状。中胸两侧有小型瘤状突起,腹管圆柱形,尾片短小,比腹管短。

A.2.2.2有翅胎生雌蚜

体长1.8mm,长椭圆形,淡黄褐色。触角第三节约有30个感觉孔,第四节有9~10个感觉孔。足之

腿节、胫节末端及跗节色深。额瘤、腹管、尾片与无翅胎生雌蚜近似。

A.2.2.3若虫

近似无翅胎生雌蚜,但体较小,淡绿色,头部及腹管深绿色。

A.2.2.4卵

椭圆形,紫黑色。

A.2.3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10余代,有世代重叠现象。以卵在桃、樱桃等果树的枝条、芽腋处越冬。次年寄主发芽后

孵化为干母。群集在叶背面取食为害,形成上述为害状,大量成虫和若虫藏在似虫瘿里为害,给防治增

加了难度。5~7月是桃瘤蚜的繁殖、为害盛期。此时产生有翅胎生雌蚜迁飞到艾草等菊科植物上为害,

晚秋10月份又迁回到桃、樱桃等果树上,产生有性蚜,交尾产卵越冬。

A.3桃粉蚜

A.3.1危害特点

桃粉蚜Hyalopterusarundimis(Fabricius),又名桃粉大尾蚜。分布十分普遍。寄主种类多,越冬及

早春寄主(第1寄主)除桃外,还有李、杏、梨、樱桃、梅等果树及观赏树木。夏、秋寄主(第2寄主)

为禾本科杂草。无翅胎生雌蚜和若蚜群集于枝梢卜和嫩叶背而吸汁为害,叶色失绿,被害叶向背对合纵

卷,卷叶中常有白粉和白色蜡状的分泌物(为蜜露),常引起煤污病发生,严重时使枝叶呈暗黑色,常

造成叶片早期脱落,枝条干枯。

A.3.2形态特征

A.3.2.1无翅胎生雌蚜

6

DB52/T1713.2—2023

体长2mm~2.5mm。头、胸部绿色或棕色。复眼红褐色。腹部淡绿色。体密被白粉,腹管细短,尾

片大,比腹管长。

A.3.2.2有翅胎生雌蚜

体长2mm~2.5mm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