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045-2015 高固含量乳化型中温沥青路面技术规程
DB42/T 1045-2015 High solid content emulsion mid-temperature asphalt paveme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5年0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3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20
P66
备案号: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1045—2015
高固含量乳化型中温沥青路面技术规程
Technicalrulesofhighsolidcontentandemulsifiedbasedmiddlewarm
asphaltpavement
(报批稿)
(完成时间:2014-11-21)
2015-02-02发布2015-05-10实施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联合发布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42/T1045—2015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总则...........................................................................1
4术语定义、符号.................................................................1
4.1术语定义.................................................................1
4.2符号.....................................................................2
5原材料.........................................................................2
5.1一般规定.................................................................2
5.2乳化型中温沥青...........................................................2
5.3粗集料...................................................................3
5.4细集料...................................................................4
5.5填料.....................................................................4
5.6纤维稳定剂...............................................................4
6配合比设计.....................................................................5
6.1设计原则.................................................................5
6.2设计标准.................................................................6
6.3目标配合比设计...........................................................8
6.4目标配合比设计检验......................................................10
6.5生产配合比设计及检验....................................................10
7施工工艺......................................................................11
7.1拌和....................................................................11
7.2运输....................................................................12
7.3试验段铺筑..............................................................12
7.4摊铺....................................................................12
7.5碾压....................................................................13
7.6接缝....................................................................14
7.7开放交通................................................................14
8施工质量管理与验收............................................................15
8.1一般规定................................................................15
8.2原材料及设备检查........................................................15
8.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15
8.4交工验收阶段的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18
条文说明.........................................................................25
I
DB42/T1045—2015
前言
本规程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的规则起
草。
本规程由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提出。
本规程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管理。
本规程主要起草单位: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本规程参加起草单位:武汉华邦泰富环保沥青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武
汉理工大学、武汉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站、武汉市市政建设综合开发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周俊、蒋乐、张伟、邓利明、丁庆军、唐传政、黄又清、童细楚、陈绍平、徐
刚、肖铭钊、张勇、朱朝辉、张守城、彭磊、张迎霞、何祖亮、蒙永叁、匡罗飞、刘璐、毛威、朱寿飞。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及时将对本规程的意见及建议函告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
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常青路40号,邮编:430023,电话:027-83350877,电子邮件:
wuhancwzn@163.com),以便修订时研用。
III
DB42/T1045—2015
高固含量乳化型中温沥青路面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高固含量乳化型中温沥青路面的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及施工质量管理与验
收。
本规程适用于湖北省行政区域采用高固含量乳化型中温沥青混合料施工的各等级城镇道路、公路的
新建、改扩建及维修养护路面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其它道路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E60—2008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80—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CJJ1—200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169—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DB42/T344城镇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验收规程
3总则
3.1为了推动乳化型中温沥青混合料在湖北省的应用,规范和指导乳化型中温沥青混合料的设计与施
工,保证工程质量,针对湖北省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和交通组成特点,制定本规程。
3.2乳化型中温沥青混合料可以大幅度降低施工温度,减少有害气体排放以及在低温环境条件仍具有
良好施工性能等技术特点,乳化型中温沥青混合料尤其适用于以下工程:
a)长大隧道的沥青混合料施工。
b)环保要求高的城镇人口密集区沥青混合料施工。
c)低温气候(-5℃~10℃)或高海拔地区的沥青混合料施工。
d)道路养护工程。
3.3乳化型中温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前应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并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用于新建、改
扩建道路的乳化型中温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在气温不低于0℃的条件下施工,用于道路养护或小面积应急
修补铺筑的工程应在气温不低于-5℃的条件下施工,同时乳化型中温沥青混合料路面性能应达到同类型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性能要求。
3.4乳化型中温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省市现行有关标
准、规范同类产品的相关的规定。
4术语定义、符号
4.1术语定义
1
DB42/T1045—2015
下列术语定义和符号适用于本规程。
4.1.1
乳化型中温沥青emulsifiedbasedmiddlewarmasphalt
用石油沥青、稀释剂、外加剂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工而成的液态沥青,可长时间储存,施工加热温
度低于100℃,可在气温不低于-5℃条件下施工,同时混合料性能达到同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性能要求。
4.1.2
中温沥青混合料middlewarmmixasphalt
由级配矿料和中温沥青结合料按一定比例拌和形成的沥青混合料总称,其拌和温度比温拌沥青混合
料低15℃以上,同时性能应达到热拌沥青混合料性能要求。
4.1.3
乳化型中温沥青混合料emulsifiedbasedmiddlewarmmixasphalt
由级配矿料和乳化型中温沥青结合料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沥青混合料总称,在基本不改变矿料级
配和施工工艺的前提下,通过添加乳化型中温沥青等手段,降低中温沥青混合料各环节施工温度,改善
施工条件,达到热拌沥青混合料性能要求。
4.1.4
高固含量highsolidcontent
乳化型中温沥青在试验条件下蒸发后剩余部分占总量的质量百分数大于70%。
4.2符号
MWMA——中温沥青混合料,MiddleWarmMixAsphalt之略语。
MW-AC——密级配中温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MW-ATB——密级配中温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
MW-SMA——中温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5原材料
5.1一般规定
5.1.1乳化型中温沥青路面使用的乳化型中温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填料、纤维稳定剂运至现场后
应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者商检报告替代现场检
测。
5.1.2乳化型中温沥青进场后,应按规范要求严格进行固含量、黏度、蒸发残留物性能检验。
5.2乳化型中温沥青
5.2.1乳化型中温沥青宜采用70号道路石油沥青作为基质沥青,通过添加不同的外加剂生产普通乳化
型中温沥青和改性乳化型中温沥青,基质沥青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的相关
规定。
5.2.2对夏季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的地区,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重载交通、山区上坡路段、
公交停靠站等承受繁重交通量的沥青路面,宜采用改性乳化型中温沥青。
5.2.3根据湖北省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乳化型中温沥青性能要求应满足表5.2.3的要求。
2
DB42/T1045—2015
表5.2.3乳化型中温沥青的技术要求
沥青品种
项目单位试验方法
普通乳化型中温沥青改性乳化型中温沥青
固含量,不小于%7070T0651
黏度(80℃),不大于Pa.s23T0625
储存稳定性,不大于
1d%11T0655
5d11
针入度(25℃,100g,5s)0.1mm40~8030~60T0604
延度,不小于cm20(10℃,5cm/min)20(5℃,1cm/min)T0605
蒸发残留物
软化点(环球法),不小于℃4660T0606
弹性恢复(25℃,10cm),不小于%-75T0662
注:储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用试验时间,通常使用5d,乳化型中温沥青可长时间储存,根据实际储存天数测
定储存稳定性应小于5%,若超过要求应废弃。
5.2.4乳化型中温沥青应按种类分开存放,可在自然温度下长时间存储。桶装沥青应直立堆放,密封存
储。
5.2.5乳化型中温沥青在贮运、使用及存放过程中应有良好的防水措施,避免雨水或者加热管道蒸气进
入沥青中。
5.3粗集料
5.3.1中温沥青混合料采用的粗集料应石质坚硬、洁净、无风化、表面粗糙。质量应符合表5.3.1的要
求,粒径规格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规定。
表5.3.1沥青面层用粗集料技术要求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城市其他等级公路与城市
项目单位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其以下等级试验方法
抗滑表层其他层次道路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62830T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83035T0317
磨光值,不小于PSV42-38T0321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602.502.45T0304
吸水率,不大于%2.03.03.0T0304
坚固性,不大于%1212—T0314
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51820
其中粒径大于9.5mm,不大于%1215—T0312
其中粒径小于9.5mm,不大于1820—
软石含量,不大于%355T0320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111T0310
集料对沥青的粘附性,大于或等于级544T0616
注:坚固性试验根据需要进行。
3
DB42/T1045—2015
5.4细集料
5.4.1细集料应满足如下技术要求:
a)细集料宜采用石灰岩加工机制砂、石屑,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
配;不应采用天然砂或石场的下脚料。机制砂、石屑应具有良好级配,其质量应符合表5.4.1的要求。
b)细集料料堆应搭建遮雨棚。
表5.4.1沥青面层用细集料技术要求
其他等级公路与城市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
项目单位次干路及其以下等级试验方法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道路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2.52.45T0328
坚固性(>0.3mm部分),不大于%12—T0340
含泥量(<0.075mm的含量),不大于%35T0333
砂当量,不小于%6050T0334
亚甲蓝值,不大于g/kg25—T0349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30—T0345
5.5填料
5.5.1矿粉应采用石灰石或者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磨细而成,原石料无杂质。矿粉应
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表5.5.1的要求。
表5.5.1沥青面层用矿粉技术要求
其他等级公路与城市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
项目单位次干路及其以下等级试验方法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道路
表观密度,不小于t/m32.52.45T0352
含水量,不大于%11T0103
粒度范围<0.06mm%100100
<0.15mm%90~10090~100T0351
<0.075mm%75~10070~100
外观—无团粒结块—
亲水系数—<1T0353
塑性指数—<4T0354
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T0355
5.5.2中温沥青混合料可掺加约1%~2%的Ⅱ级以上钙质消石灰粉作为抗剥离剂,不可掺加水泥作为
抗剥离剂,中温沥青混合料应进行水稳定性检验。
5.6纤维稳定剂
5.6.1纤维稳定剂可选用木质素纤维、聚酯纤维、矿物纤维等。其质量应符合表5.6.1-1~表5.6.1-3的
要求。
4
DB42/T1045—2015
表5.6.1-1木质素纤维的技术要求
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纤维长度,不大于mm6GB/T14336
灰分含量%18±5JT/T533-2004
冲气筛分析%通过0.15mm为70±10JT/T533-2004
通过0.85mm为85±10
普通筛分析%通过0.425mm为65±10JT/T533-2004
通过0.106mm为30±10
pH值-7.5±1.0JT/T533-2004
吸油率,不小于-纤维质量的5倍JT/T533-2004
含水率,不大于%5JT/T533-2004
耐热性(210℃,2h)—颜色、体积基本无变化,热失重<6JT/T533-2004
表5.6.1-2聚酯纤维的技术要求
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纤维类型-束状单丝
纤维直径μm10~25GB/T10685
纤维长度mm6±1.5GB/T14336
抗拉强度,不小于MPa500GB/T3916
断裂伸长率,不小于%15GB/T3916
耐热性(210℃,2h)-体积无变化、高温不变形JT/T534-2004
表5.6.1-3矿物纤维的技术要求
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纤维平均长度,不大于mm6GB/T14336
纤维平均直径,不大于μm5GB/T10685
非纤维状材料的球状颗粒含量,不小于
通过0.25mm筛%85JT/T533-2004
通过0.063mm筛60
pH值,不小于-7JT/T533-2004
耐热性(210℃,2h)-颜色、体积基本无变化,热失重<6JT/T533-2004
5.6.2纤维应在干拌温度条件下能充分分散均匀、不发脆、不变质,不应采用在高温条件下才能分散
的纤维。使用纤维应符合环保要求,不危害身体健康。
5.6.3纤维应存放在室内或有棚盖的地方,松散纤维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受潮,不结团。
5.6.4MW-SMA路面的木质素纤维掺量不宜低于混合料质量的0.3%,聚酯纤维不宜低于混合料质量
的0.2%,矿物纤维不宜低于混合料质量的0.4%。在满足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基础上,根据沥青混合
料设计的结果,参照谢伦堡析漏试验和肯塔堡飞散试验结果,酌情减少纤维用量。
6配合比设计
6.1设计原则
5
DB42/T1045—2015
6.1.1中温沥青混合料应在对同类道路的配合比设计和使用情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借鉴成功的
经验,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
6.1.2中温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遵循现行规范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目标配合比
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及最佳沥青用量。
6.1.3中温沥青混合料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如采用其他方法设计沥青混合料时,应按《公
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的要求进行马歇尔试验及各项配合比设计检验。
6.2设计标准
6.2.1中温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要求相同,其级配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
6.2.2按照湖北省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湖北省的中温沥青混合料宜采用密级配,其级配范
围应符合表6.2.2-1~表6.2.2-3的要求。
表6.2.2-1密级配中温沥青混凝土混合料(MW-AC)矿料级配范围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级配类型
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
MW-AC-2510090~10075~9065~8357~7645~6524~5216~4212~338~245~174~133~7
MW-AC-2010090~10078~9262~8050~7226~5616~4412~338~245~174~133~7
MW-AC-1610090~10076~9260~8034~6220~4813~369~267~185~144~8
MW-AC-1310090~10068~8538~6824~5015~3810~287~205~154~8
MW-AC-1010090~10045~7530~5820~4413~329~236~164~8
MW-AC-510090~10055~7535~5520~4012~287~185~10
表6.2.2-2中温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MW-SMA)矿料级配范围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级配类型
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
MW-SMA-2010090~10072~9262~8240~5518~3013~2212~2010~169~148~138~12
MW-SMA-1610090~10065~8545~6520~3215~2414~2212~1810~159~148~12
MW-SMA-1310090~10050~7520~3415~2614~2412~2010~169~158~12
MW-SMA-1010090~10028~6020~3214~2612~2210~189~168~13
表6.2.2-3密级配中温沥青碎石混合料(MW-ATB)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级配类型
5337.5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
MW-ATB-4010090~10075~9265~8549~7143~6337~5730~5020~4015~3210~258~185~143~102~6
MW-ATB-3010090~10070~9053~7244~6639~6031~5120~4015~3210~258~185~143~102~6
MW-ATB-251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G/T 5772-2021 废硫酸中氟的测定方法 2021-03-05
- HG/T 5868-2021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聚四亚甲基醚二醇 2021-03-05
- HG/T 5869-2021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聚苯乙烯树脂 2021-03-05
- HG/T 5872-2021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阴极电泳涂料 2021-03-05
- HG/T 5867-2021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1,4丁二醇 2021-03-05
- HG/T 5769-2021 铜系废催化剂中铜的测定方法 2021-03-05
- HG/T 5870-2021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 2021-03-05
- YB/T 4906-2021 热轧型钢轧辊 2021-03-05
- HG/T 5704-2021 废催化剂中镍含量的测定 2021-03-05
- HG/T 5871-2021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