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9167-2020 传染性法氏囊病诊断技术
GB/T 19167-2020 Diagnostic techniques for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检测、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其中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实时荧光RT-PCR)、病毒分离等诊断方法适用于临床疑似样本的检测与病毒分离,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方法还适用于免疫抗体水平检测。
发布历史
-
2003年06月
-
2020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 起草人:
- 蒋文明、陈继明、刘月焕、王笑梅、王静静、刘爵、高玉龙、李阳、于晓慧、刘朔、庄青叶、李金平、侯广宇、祁小乐、王素春、刘华雷
- 出版信息:
- 页数:20页 | 字数:38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1.220
B41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9167-2020
代替GB/T191672003
传染性法氏囊病诊断技术
Diagnostictechniquesforinfectiousbursaldisease
2020-12-14发布2020-12-14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告士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保W
GB/T19167-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9167-2003《传染性囊病诊断技术》,与GB/T19167-2003相比,除编辑性修
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z
一一将“传染性囊病”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统一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气
一一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增加了缩略语〈见第3章h
增加了器材和试剂(见第5章、第6章、第7章、第8章、第9章);
一一增加了临床诊断(见第4章);
一一增加了实验室诊断样品采集(见第5章);
一一删除了直接免疫荧光法(见2003年版的2.5.2);
一一删除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见2003年版的第5章);
增加了RT-PCR检测方法〈见第7章、附录C、附录m;
增加了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见第8章、附录b;
一一删除了血清抗体的检测(见2003年版的第4章);
一一增加了细胞培养分离病毒检测方法(见9.4.1、附录的g
一一增加了诊断结果的综合判定(见第10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动物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2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
学院啥尔滨兽医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z蒋文明、陈继明、刘月焕、玉笑梅、玉静静、刘爵、高玉龙、李阳、于晓慧、:XIJ朔、
庄青叶、李金平、侯广字、祁小乐、王素春、刘华雷,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916720030
I
GB/T19167-2020
引言
传染性法民囊病(Infectiousbursa!disease,IBD)又称甘布罗病(Gumborodisease),由双股RNA
病毒科(Birnaviridae)禽双股RNA病毒属(Avibirnavirus)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火鸡、
鸭、珍珠鸡和驼鸟均可感染IBDV03周龄~6周龄的鸡发病急而且重,病死率高,而1周龄~3周龄鸡
常呈现亚急性或亚临床症状。该病毒侵害法氏囊可引起严重免疫抑制。已知IBDV有两个血清型,即
血清1型和2型,仅1型对鸡有致病性,火鸡和鸭为亚临床感染,2型未发现有致病性。
本病具有特征性临床症状和眼观病变,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应进行病原检测。
2003年之后,国内外IBD诊断技术发展快速。一些更为简便和准确的诊断新技术已经成为IBD诊
断和预防的重耍手段。本次对IBD诊断技术的修订,目的有三=一是与国际标准基本保持一致,改变国
家标准显著滞后于国际标准的状况g二是将一些在国内外经过多年实践证明成熟可行的新技术纳入进
来,改变原有标准中检测技术偏少且显著滞后于实际应用的状况。修订此标准,有利于我国IBD诊断
和预防,也有利于提升国家标准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本标准参考OIE《陆生动物诊断试验和疫苗标准手册»(2016版),并结合我国相关技术研究新成果
进行修订。
Il
GB/T19167-2020
传染性法氏囊病诊断技术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传染性法民囊病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鸡传染性法民囊病的诊断、检测、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其中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
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实时荧光RT-PCR)、病毒分
离等诊断方法适用于临床疑似样本的检测与病毒分离,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方法还适用于免疫抗体
水平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3缩暗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GID: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Agargelimmunodiffusiontest)
CEF,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mbryofibroblastcell)
CPE,细胞病变(Cytopathiceffect)
IBO: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bursa!disease)
IBDV:传染性法民囊病病毒(Infectiousbursa!diseasevirus)
PBS,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saline)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
RT-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
Real-timeRT-PCR: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mreactmn)
SPF:元特定病原体(Specificpathogenfree)
TAE:三组甲基氨基甲烧乙酸乙二胶四乙酸(Trihydroxymethylaminomethaneaceticacid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acid)
4l临床诊断
4.1流行病学
4.1.1自然感染仅发生于鸡,各种品种的鸡都能感染。
4.1.2主要发生于2周龄~15周龄的鸡,3周龄~6周龄的鸡最易感,而1周龄~3周龄鸡常呈现亚急
性或亚临床症状。
4.1.3常呈急性发病,传播迅速,通常在感染后第3天开始死亡,5d~7d达到高峰,后快速下降。
1
GB/T19167-2020
4.2临床症状
4.2.1潜伏期为2d~3d.
4.2.2易感鸡群感染后发病突然,病鸡体温突然升高,病鸡出现腹泻,排出白色秸稠或水样稀便,病程
一般为1周左右。
4.2.3急性病鸡可在出现症状1d~2d后死亡,鸡群3d~5d达死亡高峰,以后逐渐减少。
4.2.4随着病程的发展,食欲废绝,颈和全身震颤,病鸡步态不稳,羽毛蓬松,精神委顿,卧地不动,呼吸
困难,泄殖腔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
4.2.5后期病鸡脱水严重,趾爪干燥,最后衰竭死亡。
4.3剖栓变化
4.3.1严重者腿部和胸部肌肉有条索状或斑块状出血。
4.3.2法民囊水肿和出血,体积增大,重量增加,严重者呈紫黑色、葡萄状g部分法氏囊出现萎缩。
4.3.3有些法民囊淡黄色水肿。
4.3.4肾肿大褪色,肾4、管有尿酸盐沉积,呈红自相间“花斑肾”
4.4结果判定
符合上述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的病例,可以判为疑似IBO,确诊应采集有1临床症状
动物的法氏囊等组织或血清进行实验室诊断,
5实验室诊断样晶采集
5.1器材
5.1.1手术剪刀和银子。
5.1.2离心管。
5.1.3样品保存管。
5.1.4组织匀浆器。
5.1.5采血器a
5.2试剂
5.2.10.01mol/LpH7.2PBS,配方见附录A中A.1。
5.2.2青霉素。
5.2.3链霉素。
5.3样晶采集
5.3.1生物安全措施
按照GB19489的要求进行。
5.3.2组织病料采集
采集多只病鸡的法氏囊,分别装人样品保存管,密封、冷冻保存。
5.3.3血清样晶采集
经翅静脉采集鸡血液,每只应不少于1mL,无菌分离血清,装入2mL离心管中,密封后2'C~8℃
2
GB/T19167-2020
冷藏或20'C冷冻保存。
5.4样晶处理
用剪刀剪碎法氏囊组织,加入含青霉素4000IU/mL和链霉素4000µg/mL的PBS,用组织匀浆
器制成20%匀浆,反复冻融2次~3次,10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作为检测材料。
6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AGID)
6.1器材
6.1.137℃温箱。
6.1.2烧杯(200mL),
6.1.3搅拌棒。
6.1.4电磁炉。
6.1.5微量可调移液器(10µL、100µL、1000µL等不同规格〕。
6.1.6灭菌平皿(9cm~15cm)。
6.1.7打孔器(中心1孔,周围6孔,孔径3mm,孔距4mm)。
6.2试剂
6.2.1标准IBO琼扩阳性抗原(参见附录B的B.l)•
6.2.2标准IBO琼扩阴性抗原(参见B.2)。
6.2.3标准IBDV阳性血清(参见B.3)。
6.2.4标准IBDV阴性血清(参见B.4)•
6.2.5琼脂糖。
6.2.60.01mmol/L磷酸缓冲液(pH7.4),配方见A.2,
6.2.7氯化锅。
6.3试验程序
6.3.1琼脂平皿制备
参见B.5,
6.3.2打孔、封底
在制备好的琼脂板上用打孔器打孔,并挑出孔中的琼脂。中心l孔,周围6孔,孔径3mm,于L距
4mm,在火焰上封底。
6.3.3加样、孵育、观察
6.3.3.1病原检测
中央孔加入标准IBDV阳性血清,第1孔、第4孔分别加入标准IBO琼扩阳性抗原和标准IBO琼
扩阴性抗原,其他孔分别加入待检样品,20µL/孔。静置5min~10min,将加样后的平皿轻轻倒置放
人填有湿纱布的盒内,置于37℃温箱,在24h、48h观察并记录结果。
6.3.3.2抗体检测
中央孔加入标准IBO琼扩阳性抗原,第1孔、第4孔分别加入标准IBDV阳性血清和标准IBDV阴
性血清,其他孔分别加入待检样品s或第1孔加入标准IBO阳性血清,其他孔分别加入倍比稀释的待检
3
GB/T19167-2020
血清,20µL/孔。静置5min~10min,将加样后的平皿轻轻倒置放人填有湿纱布的盒内,置于37℃温
箱,在24h、48h观察并记录结果。
6.4试验成立条件
24h,标准IBDV阳性血清与标准IBD琼扩阳性抗原孔之间形成清晰沉淀线,标准IBDV阳性血清
与标准IBD琼扩阴性抗原孔之间未形成清晰沉淀线。
6.5结果判定
6.5.1病原检测
24h或48h,待检样品孔与标准IBDV阳性血清孔之间出现沉淀线,且与标准IBD琼扩阳性抗原
沉淀线末端相吻合时,待检样品判为阳性g标准IBD琼扩阴性抗原孔和待检样品孔与标准IBDV阳性
血清孔之间无沉淀线出现时,待检样品判为阴性(参见图B.l)。
6.5.2抗体检测
待检血清孔与标准IBD琼扩阳性抗原孔之间出现沉淀线,且与标准IBDV阳性血清沉淀线未端相
吻合时,待检血清判为阳性s待检血清孔与标准IBD琼扩阳性抗原孔之间无沉淀线出现时,待检血清判
为阴性(参见图B.2)。
标准IBD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JB/T 14886-2025 杜马斯燃烧法定氮仪 2025-05-09
- JB/T 14860-2025 光纤角速度传感器用光纤环 2025-05-09
- JB/T 2980-2025 熔模铸造型壳高温热变形试验方法 2025-05-09
- JB/T 14902-2025 榨菜加工生产线 2025-05-09
- JB/T 4153-2025 熔模铸造型壳高温透气性试验方法 2025-05-09
- JB/T 14894-2025 轨道交通装备 钢质模锻件 通用技术规范 2025-05-09
- JB/T 5106-2025 铸件模样型芯头 基本尺寸 2025-05-09
- JB/T 14896-2025 汽车前轴锻件 工艺规范 2025-05-09
- JB/T 14895-2025 汽车变速器变档齿轮复合精密锻件 工艺规范 2025-05-09
- JB/T 14851-2025 熔模铸造用中温模料 202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