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6824-2020 纳米氧化铝

GB/T 26824-2020 Nanoscale alumina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6824-2020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12-14
实施日期
2021-07-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纳米材料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79/SC 1)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纳米氧化铝的产品分类和代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取样、检验规则、包装、标识、贮存和运输。
本文件适用于液相法和气相法制备的纳米氧化铝的质量检查和验收。其他工艺制备的纳米氧化铝可参照执行。
氧化铝分子式: Al2O3。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广州汇富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宣城晶瑞新材料有限公司、广州吉必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关村华清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青海圣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起草人:
吴春蕾、邹明强、徐进、李政法、李倩、司留启、戴石锋、汪正、刘江华、刘伟丽、杜海晶、王升、徐勇、邱钦标、田子健、莫雪魁、张梅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2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71.060.20

G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6824—XXXX

纳米氧化铝

Nano-alumina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19年11月)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GB/T26824—XXXX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26824-2011《纳米氧化铝》。

本标准与GB/T26824-2011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产品的适用范围和应用领域(见第1章);

——增加了部分引用文件;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修改了产品分类(见第4章);

——删除了纳米氧化铝技术指标及要求。增加了液相法制备纳米氧化铝技术要求(见5.2表1)和

气相法制备纳米氧化铝技术要求(见5.2表2);

——增加、修改及删除了部分指标测试方法(见第6章);

——增加了采样(见第7章);)

——修改了检验规则(见第8章);

——将包装、标识、贮存和运输合并为一章(见第9章);

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纳米材料分技术委员会(SAC/TC279/SC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制定单位:广州汇富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吉必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宣城晶瑞新材料有限

公司、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青海圣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春蕾、李政法、徐进、司留启、汪正、刘江华、刘伟丽、李倩。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26824-2011

I

GB/T26824—XXXX

纳米氧化铝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纳米氧化铝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识、贮存和运输,

采样。

本标准适用于液相法和气相法制备的纳米氧化铝。该产品主要用于耐火材料、保温材料、催化剂载

体、粉末涂料、荧光粉、陶瓷以及不锈钢抛光研磨等领域的化工原料

分子式:AlO。

23

相对分子质量:101.96(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6609.2氧化铝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第2部分:300℃和1000℃质量损失的测定

GB/T6678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79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9587气体吸附BET法测定固态物质比表面积

GB/T19619纳米材料术语

GB/T20020气相二氧化硅

GB/T30904无机化工产品晶型结构分析X射线衍射法

GB/T37248高纯氧化铝痕量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3术语和定义

GB/T19619中界定的术语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产品分类

本标准中所规定的纳米氧化铝按照制备方法可以分为液相法制备的纳米氧化铝和气相法制备的纳

米氧化铝;同一种类中可以进一步按晶体结构组成分为单一晶型和混合晶型。

5技术要求

5.1外观

1

GB/T26824—XXXX

一般为白色粉末。

5.2要求

纳米氧化铝技术指标及要求按照制备方法应符合表1或表2的规定。

表1液相法制备的纳米氧化铝技术指标及要求

项目指标

氧化铝(AlO)主含量(以300℃干基计)/(wt/%)≥98.0

23

晶体结构单一晶型或混合晶型

平均粒径/nm1≤100

2

氮吸附BET比表面积/(m/g)典型值±15%

悬浮液pH值≥5.0

灼烧减量(1000℃,2h),wt/%≤2.0

二氧化硅含量(SiO以300℃干基计)/(mg/Kg)≤300

2

三氧化二铁含量(FeO以300℃干基计)/(mg/Kg)≤100

23

氧化钠含量(NaO以300℃干基计)/(mg/Kg)≤200

2

氧化钙含量(CaO以300℃干基计)/(mg/Kg)≤20

氧化镁含量(MgO以300℃干基计)/(mg/Kg)≤20

注1:本项技术要求适用于粒状纳米氧化铝

表2气相法制备的纳米氧化铝技术要求

项目要求

主含量(AlO)(以300℃干基计)/(wt/%)

23≥98.0

晶体结构单一或混合晶型

平均粒径/nm1≤100

2

氮吸附BET比表面积/(m/g)典型值±15%

悬浮液pH值≥3.9

灼烧减量(1000℃,2h),wt/%≤2.0

二氧化硅含量(SiO以300℃干基计)/(mg/Kg)

2≤300

三氧化二铁含量(FeO以300℃干基计)/(mg/Kg)

23≤1000

氧化钠含量(NaO以300℃干基计)/(mg/Kg)

2≤200

氧化钙含量(CaO以300℃干基计)/(mg/Kg)≤300

氧化镁含量(MgO以300℃干基计)/(mg/Kg)≤200

注1:本项技术要求适用于粒状纳米氧化铝

2

GB/T26824—XXXX

6试验方法

6.1安全提示

本试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或腐蚀性,操作时须小心谨慎!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

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使用易燃品时,严禁使用明火加热。

6.2氧化铝质量分数测定

以300℃士5℃干燥2h的干基样品总量设为100%,减去灼烧减量及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铁、氧化钠、

氧化钙、氧化镁杂质含量所占比例即为该样品的氧化铝质量分数。

氧化铝质量分数按公式(1)计算:

ω(AlO)100-LOI-∑I…………(1)

23

式中:

ω(AlO)——AlO的质量分数,(%);

2323

LOI——试样灼烧减量的质量分数,(%);

∑I——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铁、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镁杂质的质量分数之和。

6.3XRD测定晶体结构

按GB/T30904规定,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进行测量,依据衍射数据对晶型结构的做出判断。

6.4透射电子显微镜测定平均粒径

6.4.1方法概要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量纳米氧化铝的平均粒径。

6.4.2试剂和原料

a)乙醇:分析纯。

b)丙酮:分析纯。

c)醋酸纤维树脂:分析纯。

d)醋酸纤维树脂丙酮溶液:称取醋酸纤维树脂2.5g置于1000ml的烧杯中,加入500ml丙酮,

超声波振荡下完全溶解,转移至500ml玻璃磨口瓶中,于4℃保存。

e)蒸馏水: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f)载玻片:25mm×75mm×0.8mm或等效者。

6.4.3仪器和设备

a)分析分析天平:感量为0.1mg。

b)烧杯:1000ml。

c)超声波振荡器。

d)玻璃磨口瓶:500ml。

e)铜网:直径3mm。

f)注射器:1ml,带注射针头。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