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CTAS 89-2023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工程设计指南

T/CCTAS 89-2023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 preventive maintenance engineering design guide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CCTAS 89-2023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12-19
实施日期
2023-12-31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
适用范围
范围:本文件适用于指导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工程设计,其他等级公路参照使用; 主要技术内容:本文件提出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工程设计的总则、调查、检测与评价、路段选择、预防养护方案设计、原路面病害处治方案、材料组成设计的建议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广州市北二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越秀交通基建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菊兰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交云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河南交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天津航大中璟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省交投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公路养护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山东省高速养护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道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起草人:
李晓东、龙翔、李刚、陈敬松、雷宇、王争军、柯文豪、胡甲科、姚跃凯、曹 海波、徐伟龙、何木、陈团结、吴健波、王艳、车思亮、郑倩倩、张磊、邹桂莲、何小兵、欧毕华、钟勇云、王琼、高贵朋、荆运蕾、王立英、王景辉、耿义、刘文奎、涂明、陈虎飞、胡永涛、司永明、曹峰、许尚江、刘凤涛、陈柯、徐兰钰、郑弘、刘励烨、付元坤、付廷军、刘鹏、战昂
出版信息:
页数:2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

CCSP66

团体标准

T/CCTAS89―2023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工程设计指南

Guidelinesforpreventivemaintenanceengineeringdesignofhighway

asphaltpavement

2023-12-19发布2023-12-31实施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发布

T/CCTAS89—2023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2

5调查、检测与评价……………2

6路段选择……………………3

7预防养护方案设计…………………………3

7.1预防养护技术分析……………………3

7.2预防养护工程方案确定………………4

8原路面病害处治方案………………………5

8.1一般规定………………5

8.2裂缝处治………………5

8.3龟裂、块裂处治………………………5

8.4车辙处治………………6

8.5坑槽处治………………6

8.6其他病害处治…………………………6

9材料组成设计………………6

附录A(资料性)效益费用比计算方法………………………7

A.1效益费用比……………7

A.2养护效益………………7

A.3费用现值………………7

A.4残余值…………………8

附录B(资料性)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设计示例……………………9

B.1基本信息………………9

B.2调查、检测与评价……………………9

B.3路段选择……………12

B.4预防养护方案设计…………………12

B.5原路面病害处治方案………………18

B.6材料组成设计………………………18

参考文献………………………19

I

T/CCTAS89—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交通工程设施分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州市北二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越秀

交通基建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菊兰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中交云南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河南交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天津航大中璟科技有限公司、黑龙

江省交投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中交公路养护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山东省高速

养护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道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晓东、龙翔、李刚、陈敬松、雷宇、王争军、柯文豪、胡甲科、姚跃凯、曹

海波、徐伟龙、何木、陈团结、吴健波、王艳、车思亮、郑倩倩、张磊、邹桂莲、何小兵、欧毕华、钟

勇云、王琼、高贵朋、荆运蕾、王立英、王景辉、耿义、刘文奎、涂明、陈虎飞、胡永涛、司永明、曹

峰、许尚江、刘凤涛、陈柯、徐兰钰、郑弘、刘励烨、付元坤、付廷军、刘鹏、战昂。

II

T/CCTAS89—2023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工程设计指南

1范围

本文件提出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工程设计的总则、调查、检测与评价、路段选择、预防养

护方案设计、原路面病害处治方案、材料组成设计的建议。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工程设计,其他等级公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JTG3450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5142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G/T5142-01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技术规范

JTG5210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5421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

JTG/T5521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JTG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E2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H10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H30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沥青路面预防养护asphaltpavementpreventivemaintenance

为防止病害发生或轻微病害扩展、减缓路面使用性能衰减、提升服务功能而预先主动采取的路面养

护措施。

[来源:JTG/T5142-01-2021,2.1.1]

3.3

裂缝间距transversecrackspacing

贯穿整车道沥青路面横向裂缝的平均间距,以m计。

3.3

网裂面积率alligatororblockcrackingarearate

沥青路面龟裂、块裂病害面积占调查面积的百分比,以百分数计。

1

T/CCTAS89—2023

3.4

修补面积率repairarearate

沥青路面修补的面积占调查面积的百分比,以百分数计。

4总则

4.1应做好沥青路面状况调查,路面病害成因分析及评价。

4.2应遵循因地制宜、经济实用、施工高效、节能环保的原则,积极采用新技术。

4.3宜采用一阶段施工图设计,应包含调查、检测与评价、路段选择、预防养护方案设计、原路面病

害处治方案、材料组成设计等内容,可按图1所示的流程进行。

资料搜集、调查分析

调查、检测与评价

技术状况专项检测评价

路段选择

是否满足预防养护日常养护或修复养护

预防养护方案设计

使用性能预测

预防养护技术分析预防养护工程方案确定

效益费用比计算

原路面病害处治方案

材料组成设计

图1沥青路面预防养护设计流程

4.5预防养护方案应根据调查分析和专项检测结果选择与确定。

4.6沥青路面预防养护技术可分为封层类、罩面类和就地热再生,不同预防养护技术的适用性宜符合

下列规定:

a)封层类可用于需改善路面抗滑、渗水、路面轻度松散麻面、沥青老化的沥青路面;

b)罩面类可用于需预防或修复部分病害、改善抗滑、路面渗水的沥青路面;

c)就地热再生可用于需预防或修复部分病害、恢复表面功能的沥青路面。

4.7进行预防养护前,应对原路面病害进行处治。

5调查、检测与评价

5.1应搜集、调查分析养护路段下列历史资料:

a)养护路段路面结构数据;

b)近3年交通量及荷载组成数据;

c)历次养护路段及措施等数据;

d)近3年路面技术状况检测数据;

e)所在区域气候和温度数据;

2

T/CCTAS89—2023

f)所在区域常用的预防养护技术措施、实施效果及材料单价信息。

5.2应对养护路段进行路面技术状况专项检测与评价,专项检测与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

a)检测指标应包括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路面破损状况指数(PCI)、路面车辙深度指数

(RDI)、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路面磨耗指数(PWI),

路面抗滑性能指数和路面磨耗指数可二选一;

b)路面技术状况检测与评价应符合JTG5210的规定;

c)原路面渗水、材料性能试验应结合沥青路面病害特点及采取的预防养护技术确定;

d)宜以1000m为评价单元,对路面专项检测结果进行分车道评价。

6路段选择

6.1路面技术指标PSSI≥80、PCI≥85、RQI≥85、RDI≥80,且符合下列规定时宜进行预防养护。

a)SRI/PWI<75,需改善路面抗滑。

b)RQI=85~90,需改善路面平整度。

c)PCI=85~90,需修复路面部分病害。

d)裂缝间距为15~50m,需修复路面部分病害。

e)网裂面积率为0.5~1.8%,需修复路面部分病害。

f)修补面积率为4~10%,需修复路面部分病害。

g)路面渗水为200~400ml/min,需改善路面渗水。

h)沥青老化(15℃延度下降程度)≤20%,需改善路面老化。

6.2预防养护路段应由性质相似的评价单元合并而成,并考虑施工最小长度、交通组织等要求。

7预防养护方案设计

7.1预防养护技术分析

7.1.1根据路面状况,预防养护技术宜按表1进行选择。

表1预防养护技术适用的路面状况

预防养护技术

指标封层类罩面类就地热

再生

含砂雾封层微表处复合封层薄层罩面超薄罩面封层罩面

路面破损×△√√√√√

路面不平整RQI为85~90×××△×△√

抗滑损失SRI/PWI小于75×√√√√√√

渗水系数

路面渗水√√√√√√△

200~400ml/min

15℃延度下降

沥青老化√√√△△△√

程度≤20%

注:√—适用,△—可用,×—不适用。

7.1.2不同预防养护技术适用的交通荷载等级应符合表2的规定。

3

T/CCTAS89—2023

表2不同预防养护技术适用的交通荷载等级

预防养护技术

交通荷载等级封层类罩面类就地热

含砂雾封层微表处复合封层薄层罩面超薄罩面封层罩面再生

极重(N≥50)△√√√√√√

特重(N=19.0~50.0)△√√√√√√

重(N=8.0~19.0)△√√√√√√

中(N=4.0~8.0)√√√√√√√

轻(N<4.0)√√√√√√√

注1:N(×106,辆)—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

注2:√—适用,△—可用。

7.1.3不同预防养护技术预期使用年限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不同预防养护技术预期使用年限

封层类罩面类就地热

预防养护技术

含砂雾封层微表处复合封层薄层罩面超薄罩面封层罩面再生

预期使用年限(年)22~33~44~63~45~82~4

注:交通荷载等级高时宜靠下限取值,交通荷载等级低时宜靠上限取值。

7.1.4应综合考虑技术、环境、经济、交通等因素分析适用的预防养护技术,初拟的预防养护方案不

宜少于三个。

7.2预防养护工程方案确定

7.2.1应基于寿命周期理念,采用效益费用分析方法,遵循效益费用比最大的原则确定预防养护工程

方案。

7.2.2预防养护工程方案确定应包含分析期使用性能预测和效益费用比计算,分析期宜为5年。

7.2.3使用性能预测应按预防养护路段开展。

7.2.4使用性能预测指标应根据路面状况选择,当路面状况为破损、渗水、沥青老化时,使用性能预

测指标可选择PCI。

7.2.5使用性能预测模型应根据历年技术状况变化趋势和交通量变化情况,结合当地经验确定,也可

根据历年路面使用性能变化情况通过JTG5421附录C.2.5确定,不同使用性能预测模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a)修正S曲线模型适用于路面使用性能衰减先慢后快,后期通过加强养护使用性能衰减变慢的路

段;

b)负指数模型适用于路面使用性能早期衰减很快,中后期逐渐减慢的路段;

c)分阶段折线模型适用于不同阶段路面使用性能变化不同的路段。

7.2.6使用性能预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a)使用性能预测应包含未实施预防养护的路面使用性能预测和实施预防养护的路面使用性能预测;

b)未实施预防养护的路面使用性能应逐年预测,模型参数可根据近3年路面技术状况检测数据采用规

划求解等数学分析方法确定;

c)实施预防养护的路面使用性能应逐年预测,模型参数可根据预防养护技术实施后路面使用性能

达到的水平、预防养护技术使用期末路面使用性能水平采用规划求解等数学分析方法确定;

4

T/CCTAS89—2023

d)预防养护技术实施后路面使用性能达到的水平可根据预防养护技术预期使用年限、交通量及实

际工程经验综合确定,也可按表4的规定确定;

表4预防养护技术实施后路面使用性能达到的水平

指标

预防养护技术

PCIRQI、SRI、PWI

含砂雾封层9897

封层类微表处9897

复合封层9897

薄层罩面9998

罩面类超薄罩面9998

封层罩面9998

就地热再生9998

e)预防养护技术使用期末路面使用性能水平可与预防养护技术实施前原路面的使用性能水平一致。

7.2.7应选择分析期效益费用比最大的预防养护工程方案,分析期效益费用比计算参见附录A。

8原路面病害处治方案

8.1一般规定

8.1.1预防养护实施前原路面病害应根据JTG/T5142-01确定是否需要处理。

8.1.2应根据病害类型、成因及病害程度,从技术、经济、施工和环境等方面综合确定原路面病害处

治方案。

8.1.3原路面病害处治范围、深度应与预防养护方案匹配。

8.2裂缝处治

8.2.1对于轻度横向裂缝或纵向裂缝,采用热沥青或密封胶灌缝。

8.2.2对于重度横向裂缝,扩槽回填上面层沥青混凝土,扩槽宽度应按照裂缝所在的行车道宽度控制,

最小长度宜为2m。

8.2.3对于重度纵向裂缝,扩槽回填上面层沥青混凝土,扩槽最小宽度宜为2m,最小长度宜为6m,避

免将铣刨线置于轮迹带下。

8.2.4铣刨后下承层如存在裂缝等病害,采用密封胶灌缝或贴缝带封缝,灌缝、帖缝用材料技术要求

应符合JTG/T5142-01的规定。

8.3龟裂、块裂处治

8.3.1对于轻度龟裂或块裂,铣刨重铺中、上面层沥青混凝土。铣刨宽度为行车道宽度,长度宜按照

病害区域往两侧各延伸3m。铣刨后下承层如存在龟裂、块裂病害,可按照中度龟裂处治方法继续处治。

8.3.2对于中度龟裂,铣刨重铺沥青面层。铣刨宽度为行车道宽度,长度宜按照病害区域往两侧各延

伸3m。铣刨后基层如存在松散等病害,可按照重度龟裂处治方法继续处治。

8.3.3对于重度龟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