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9612-2020 低空数字航摄与数据处理规范
GB/T 39612-2020 Specifications for low-altitude digital aerial photography and data processing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无人驾驶飞行器低空数字航摄系统进行1∶500、1∶1 000和1∶2 000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表面模型(DSM)和数字线划图(DLG)等成果的生产。
发布历史
-
2020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测新图(北京)低空数码测绘技术有限公司、武汉中测晟图遥感技术有限公司、浙江中测新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李英成、薛艳丽、丁晓波、朱祥娥、李西林、戴芳、任亚锋、陈北平、曹化龙、刘沛、廖明、郑安武、匡秀梅
- 出版信息:
- 页数:29页 | 字数:54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07.040
A75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612-2020
低空数字航摄与数据处理规范
Specificationsforlow-altitudedigitalaerialphotographyanddataprocessing
2020-12-14发布2020-12-14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申#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保叩
GB/T39612-2020
目次
前言”…………”………”…·…E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2
4.1分幅和编号……………”………·……2
4.2成果精度……“………·……..2
5航空摄影……………·…“2
5.1航摄准备………”………·……2
5.2航摄设备要求…··……“…...........................2
5.3航摄计划与航摄设计…”…3
5.4航摄实施……··……”……5
5.5飞行质量与影像质量要求……”………·…...........................5
5.6航摄成果质量检查与整理…”…6
5.7航摄成果资料……”……6
6像片控制测量…………·………“…….6
6.1像片控制点布设………”………·……6
6.2基础控制点测量……·”·”……….8
6.3像片控制点测量……·…………·……9
6.4像片控制测量成呆检查………”………·……….9
6.5像片控制测量成果资料……·……”………·……9
7空中三角测量……….••••••••••••••••••••••••••••••••••••••••••••••••••••••9
7.1影像预处理………9
7.2精度要求…………”……9
7.3相对定向……·……”………”10
7.4自由网平差…………·…………”…·…10
7.5绝对定向与区域网平差………….10
7.6成果质量检查………….12
7.7空中三角测量成果资料…………·……”…………12
8基础地理信息产品生产………”……13
8.1生产方法和要求……·……”…………13
8.2成果质量检查……·……………13
8.3基础地理信息产品成果资料……·……”…………13
附录AC资料性附录)相机与像空间坐标系的关系示意图、相机安装方位示意图………14
附录B(资料性附录)低空数字航摄常用计算公式………”…………15
I
GB/T39612-2020
附录c(资料性附录)航摄飞行记录表……·…”……….18
附录DC资料性附录)旋角计算示意图………·…”…..19
附录E(资料性附录)航摄分区示意图和航线示意图……”……·”…..20
附录FC资料性附录)摄区完成情况图……”…·…22
附录G(资料性附录)像片控制点成果表与点之记样例……”…·…24
Il
GB/T39612-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z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测新图(北京)低空数码测绘技术有限
公司、武汉中测晨图遥感技术有限公司、浙江中测新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g李英成、薛艳丽、丁晓波、朱祥娥、李西林、戴芳、任亚锋、陈北平、曹化龙、:XIJ沛、
廖明、郑安武、匡秀梅。
m
GB/T39612-2020
低空数宇航摄与数据处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低空数宇航摄与数据处理的基本要求,包含低空数字航空摄影、像片控制测量、空中
三角测量和基础地理信息产品生产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元人驾驶飞行器低空数字航摄系统进行1:500、1:1000和1:2000数字正射
影像图CDOM)、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表面模型CDSM)和数字线划图CDLG)等成果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目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989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1831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2435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27919-2011IMU/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范
GB3565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测绘基本技术规定
CH/T1007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
CH/T1024影像控制测量成果质量检验技术规程
CH/T2009-2010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仪TK)技术规范
CH/T3006-2011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控制测量规范
CH/T3007.1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测图规范第1部分:1:5001:10001'2000数字高程
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
CH/T3012数字表面模型航空摄影测量生产技术规程
CH/T9022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呆1'5001'10001:20001:50001'10000数字表
面模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无人驾驶飞行器unmannedaerialvehicle
由遥控设备或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纵,机上元人驾驶的航空器。
3.2
低空敛宇航摄low-altitudedigitalaerialphotography
采用元人驾驶飞行器,相对航商在2000m以下的数字航空摄影。
3.3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hinaGeodeticCoordinateSystem2000;CGCSε000
采用2000参考椭球,原点在地心的右手地回直角坐标系。Z轴为国际地球旋转局参考极方向,X
GB/T39612-2020
轴为国际地球旋转局的参考子午面与垂直于Z轴的赤道面的交线,Y轴与Z轴和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
标系。
[GB/T14911-2008,定义2.32]
3.4
1985国家高程基准NationalVerticalDatum1985
1987年颁布命名的,采用青岛水准原点和根据由青岛验潮站从1952年到1979年的验潮数据确定
的黄海平均海水面所定义的高程基准,其水准原点的起算高程为72.260m。
[GB/T14911-2008,定义2.24]
4基本要求
4.1分幅和编号
基础地理信息产品分幅与编号应按GB/T13989的规定执行a确有必要时,亦可采用自由分幅和
编号。
4.2成果精度
成果精度要求如下
a)数字线划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成果应满足GB35650的要求g
b)数字表面模型成果应满足CHIT9022的要求。
5航空摄影
5.1航摄准备
航空摄影前,应做以下准备工作g
a)收集摄区地形资料和气象资料g
b)踏勘调查摄区内高大建筑物、高压线、元线电干扰源等有可能影响飞行安全的地面信息a
5.2航摄设备要求
5.2.1元人驾驶飞行器要求
采用无人驾驶飞行器进行低空航空摄影,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a)应具备一般气象条件下安全飞行能力,抗风能力一般不低于4级s
b)自动驾驶仪应具备定点曝光或等距曝光控制功能B
c)具备记录相机曝光时刻位置和姿态信息功能。
5.2.2相机要求
5.2.2.1基本要求
相机基本要求如下-
a)相机镜头应为定焦镜头,且对焦无限远z
b)镜头与相机机身、机身与成像探测器之间应稳固连接s
c)相机最高快门速度应不慢于1/800s;
d)相机应具备曝光时刻信号反馈功能g
2
GB/T39612-2020
e)相机视场角在飞行方向应不小于27。P
f)灰度记录的动态范围,每通道应不低于8bit;
g)原始影像宜以无压缩格式存储,采用压缩格式存储时,压缩倍率应不大于10倍。
5.2.2.2检校要求
相机应进行几何检校,并满足以下要求:
a)检校中误差z主点坐标应不大于10µm,主距应不大于5µm;
b)残余畸变差不应大于0.3个像素g
c)每次检校均应提供检校参数及检校数学模型g
d)当出现相机大修、关键部件更换、遭受剧烈震动冲击等情况,应重新检校。
5.2.2.3安装要求
相机在元人驾驶飞行器上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z
a)相机与飞行器连接应稳固可靠s
b)相机与飞行器之间应具备减震装置z
c)应提供相机安装方位示意图,参见附录Ao
5.3航摄计划与航摄设计
5.3.1数学基础
数学基础规定如下g
a)坐标系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亦可采用依法批准的独立坐标系;
b)高程基准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亦可采用依法批准的其他高程基准$
c)地图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经差3。分带,亦可采用1.5。分带。
5.3.2航摄计划
2
根据成图需要制定航摄计划,航摄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a)摄区范围及其地物地貌特征s
b)成图比例尺和摄影地面分辨率§
c)航线敷设方法、像片航向和旁向重叠度s
d)飞行器与航摄相机的类型、参数和其他辅助设备参数s
e)需提供的航摄成果名称和数量3
f)执行航摄任务的季节和期限s
g)其他技术要求。
5.3.3航摄设计
5.3.3.1设计用基础地理敛据的选择
设计用基础地理数据应选择摄区最新时相的地形图、影像图或数字高程模型,地形图、影像图比例
尺不低于1'10000,数字高程模型比例尺不低于1'50000。
5.3.3.2基准面地面分辨率的选择
各航摄分区基准面的地面分辨率应根据不同比例尺航摄成图的要求,结舍分区的地形条件、测图等
高距、航摄基高比及影像用途等,在确保成图精度的前提下,本着有利于缩短成图周期、降低成本、提高
3
GB/T39612-2020
测绘综合效益的原则,在表1的范围内选择。
表1航摄基准面地面分辨率设计范固
成图比例尺地面分辨率/cm
1'500ζ5
1'1000
《10,宜采用8
1•2000《20,宜采用16
5.3.3.3航摄分区的划分和基准面确定
航摄分区的划分和基准面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a)分区划分应兼顾成图比例尺、飞行效率、飞行方向、飞行安全等因素。
b)航摄基准面计算一般应取分区内高程占比加权平均值,计算方法参见附录B的B.6"
c)平地、丘陵地和山地分区内的地形高差不应大于1/4相对航高s高山地分区内的地形高差不应
大于1/3相对航高。
d)当按照c)规定分区,出现分区面积较小、零散破碎等情况导致飞行任务实施困难时,可按最低
点地面分辨率不低于基准面分辨率1.5倍的原则重新分区B或者将摄区内分辨率超限面积占
比不超过10%的多个小分区向相邻较大分区合并。
。在地形高差符合c)、d)规定条件下,分区的跨度应尽量划大,且完整覆盖摄区。
5.3.3.4重叠度设计
重叠度应在航摄分区基准面上设计,设计指标规定如下g
a)航向重叠度一般应为65%~75%;旁向重叠度一般应为30%~45%;
b)在陡峭山区、高大建筑物密集的城镇地区、海岛、道路、管线、河流等摄区航摄时,重叠度设计宜
适当加大。
5.3.3.5相机快门速度设计
无人驾驶飞行器的飞行速度选择应与相机饺门速度设置相匹配,以确保航摄基准面像点位移不超
过0.5个像素。像点位移计算公式参见B.10
5.3.3.6航线敷设
航线敷设应遵循以下原则z
a)航线一般按测区形状的长边平行敷设,亦可按照东西或者南北向敷设,或沿线路、f可流、海岛、
海岸、境界等走向飞行;
b)曝光点宜基于数字高程模型,采用定点曝光或等距曝光控制方法设计g
c)布设构架航线时,应尽量与摄区内正常航线垂直,并且航高保持一致。
5.3.3.7航摄季节和时间的选择
航摄季节和时间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a)应尽量避免在积雪、洪水、扬沙、烟雾等情况下航摄s
b)在沙漠、戈壁、河流湖泊、海津、大面积的盐滩、盐碱地、滩涂等区域航摄时,应采取正午前后
lh~2h摄影,以减少地面强烈反光而造成影像地物细节的损失s
4
GB/T39612-2020
c)在陡峭山区和高大建筑物密集的城镇地区,宜在正午前后各2h内摄影,减少阴影对地物细节
影响。
5.3.3.8铺设航摄地面标志
对于缺乏特征地物(如森林、戈壁、沙漠、滩涂等)或者需要高精度航空摄影测量的区域,应在航摄实
施前制作人工点位和铺设标志并测量坐标,要求如-r.
a)人工地面标志的形状、规格等应确保其影像上可准确辨认与量测s
b)人工地面标志的色彩应确保其与周围地面反差良好,影像上清晰可见。
5.4航摄实施
航摄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2
a)使用机场起降时,应按照机场相关规定飞行5不使用机场起降时,应根据元人飞行器的性能要
求,选择起降场地和备用场地。
b)航摄实施前应制定详细的飞行汁划,且应针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制定应急预案。
c)在保证飞行安全的前提下,且光照和能见度条件允许时,可实施云下摄影。
d)采用GNSS或IMU/GNSS辅助航空摄影时,按照GB/T279192011执行。
e)起飞前应校准气压高度计、GNSS大地高、地形图海拔高程三者之间差异,确保飞行实时高度
控制与设计航高不出现较大系统性偏差。
。应填写航摄飞行记录表,参见附录C"
5.5飞行质量与影像质量要求
5.5.1飞行质量
飞行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2
a)像片航向重叠度一般为60%~90%,最小不应小于53%;旁向重叠度一般为15%~60%,最
小不应小于8%0
b)像片倾角一般不超过12。,最大不超过15。p像片旋角一般不超过15',最大不超过25';像片倾
角和像片旋角不应同时达到最大值,像片旋角计算方法参见附录D。
c)航向覆盖超出分区边界线应不少于两条基线§旁向覆盖超出整个摄区和分区边界线一般应不
少于像幅的50%。
d)同一航线相邻两张像片飞行高度差不应大于30m,同一航线上最高和最低航高之差不应大于
50m,
e)航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相对漏洞和绝对漏洞均应及时补摄。补摄应采用同型号相机,补摄航
线的两端应超出漏洞之外两条基线。
f)影像数据应与定位定姿数据记录一一对应,并确保完整性.
5.5.2影像质量
影像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z
a)影像应清晰、层次丰富、反差适中、色调柔和z
b)影像上不应有云、雪,以及大面积烟雾、反光、污点等对立体模型连接和测绘产生影响的缺陷s
c)像点位移一般不应大于0.5个像素,最大不应大于1个像素g
d)不应出现因机上振动、镜头污染、相机快门故障等引起影像模糊的现象。
5
GB/T39612-2020
5.5.3定姿、定位数据质量
采用GNSS或IMU/GNSS辅助航空摄影时,数据质量应满足GB/T27919-2011中8.1.1的
要求.
5.6航摄成果质量检查与整理
5.6.1航摄成果质量检查
航摄完成后,应根据5.5要求进行成果质量检查,检查合格后交付F一工序使用。
5.6.2航摄成果整理
5.6.2.1航片编号
航片编号方法为E
a)航片编号由12位阿拉伯数字构成,采用以航线为单位的流水编号。航片编号自左至右1位~
4位为摄区代号,5位~6位为分区号,7位~9位为航线号,10位~12位为航片流水号。
b)一般以飞行方向为编号的增长方向。
。同一航线内的航片编号不准许重复。
d)当有补飞航线时,补飞航线的航片流水号在本航线原流水号基础上加5000
5.6.2.2航片存储
按照摄区、分区、航线建立目录分别存储,应采用硬盘或光盘等存储。航摄分区及航线示意图参见
附录E。
5.7航摄成果资料
航摄成果资料包括以下内容z
a)影像数据;
b)影像位置和姿态数据s
c)航摄分区示意图、航线示意图s
d)航摄飞行记录表s
e)摄区完成情况图,参见附录F;
£)相机检校报告、检校模型及检校参数g
g)航摄批文;
h)航摄资料审查报告5
i)航摄技术设计书g
j)航摄技术总结报告s
k)航摄成果检查报告与验收报告g
I)航摄成果清单g
m)其他相关资料。
6像片控制测量
6.1像片控制点布设
6.1.1基本要求
像片控制点布设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z
6
GB/T39612-2020
a)像片控制测量作业使用的各种仪器、器材应进行检查校正,检校合格证书处于有效期内;
b)外业像控测量之前应进行现场踏勘,选择作业道路、特征地物、布标位置等,合理分配人员和
仪器s
c)像片控制点宜按照区域网或航线布设。控制点分布应能控制整个测区并能满足成果精度耍
求,相邻像对和相邻航线之间的控制点宜公用。
6.1.2布设要求
6.1.2.1选点要求
像片控制点选点应满足以下要求z
a)像片控制点的目标影像应清晰,易于判读刺点和立体量测,同时应是高程起伏较小、常年相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GDAEPI 31-2024 印制电路板企业含铜蚀刻废液在线综合利用规范 2024-12-10
- T/LCAA 16.1-2024 饲料原料碳足迹核算方法 第1部分:玉米青贮 2024-12-10
- T/ZZB 3396-2023 雨、污水智能集成预制泵站 2023-11-20
- T/SSSC 006-2024 污染场地原位热处理耦合微生物修复技术指南 2024-07-26
- T/CSES 135-2023 流域污染物负荷分配技术导则 2023-12-20
- T/SZBJXH 0002-2024 眼健康管理师职业技能标准 2024-03-20
- T/LNEMA 031-2024 社会环境监测服务机构能力评价规范 2024-12-10
- T/LCAA 16.2-2024 饲料原料碳足迹核算方法 第2部分:玉米籽粒 2024-12-10
- T/LNEMA 026-2024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维护技术规范 2024-12-10
- T/LNEMA 021-2024 辽宁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 技术规范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