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T 1216-2023 收容救护亚洲象康复饲养技术规范

DB53/T 1216-2023 Rescue and rehabilitation feeding techniques for Asian elephants standardization

云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3/T 1216-2023
标准类型
云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11-23
实施日期
2024-02-23
发布单位/组织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30

CCSB44

53

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1216—2023

收容救护亚洲象康复饲养技术规范

2023-11-23发布2024-02-23实施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3/T1216—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云南省林业与草原局、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2)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有限公司、云南省标准化研究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调

查规划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云南金孔雀旅

游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林

业和草原局、普洱市林业和草原局、临沧市林业和草原局、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昆明

正浩电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保明伟、黄典一、陈飞、彭进保、李宁、汤永晶、包战天、朱勋程、张光元、

洪喜、李迅、王智红、冯金娥、杨俊、徐卫平、刘东、赵杰玉、杨子诚、赵明旭、王丹彤、王继山、张

健嵩、杨聪、杨云、王斌、黄明葵、韩泳、郭倩兰、周方易、保鸿、李中员、贺爽、周智韬、石伟、李

建蕾、李志敏、李鹏、张俊波、郑璇。

I

DB53/T1216—2023

收容救护亚洲象康复饲养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收容救护亚洲象康复饲养的场所和设施、康复饲养人员、收容、饲喂、医护、环境和

安全管理、野化训练、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收容救护亚洲象的康复饲养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HJ/T8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LY/T2499野生动物饲养场总体设计规范

LY/T2806野生动物饲养从业人员要求

LY/T3325野生动物保护繁育象

DB53/T1054亚洲象野外救助技术规程

DB53/T1055亚洲象人工辅助育幼技术规范

DB53/T1217收容救护亚洲象野化训练技术指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收容救护adoptionandtreatment

将野外发现的受伤、病弱、饥饿、受困、迷途的亚洲象,接收到具备条件的场所,进行检查、检疫、

治疗和合理安置等活动。

体况physicalcondition

亚洲象的骨骼、躯干、腹部形态等肉眼观察可见的身体状况。

训练墙protected-contactfacility

根据亚洲象的身体结构特点,竖直设立的有不同功能孔位的钢结构墙体,便于饲养员行为训练、健

康检查、治疗等日常管理的保护性接触设施。

[来源:LY/T3325-2022,3.4,有修改]

正强化positivereinforcement

1

DB53/T1216—2023

为使动物个体行为或反应强度、概率或速度加快,在其做出某种预期的行为或反应时给予某种奖励

的过程。

[来源:LY/T3325-2022,3.3]

刻板行为stereotypedbehavior

亚洲象单调重复的机械运动,如摇头、点头、踱步等。

4场所和设施

基本要求

4.1.1康复饲养场所总体设计应符合LY/T2499的要求。

4.1.2育幼房、运动场等育幼环境应符合DB53/T1055的要求。

饲养区条件

4.2.1饲养区应选址在平地,附近无陡崖,周边环境宜为缓坡或丘陵,坡度<15°为主。

4.2.2饲养区附近应有可供亚洲象生活的必要水源,水质应符合GB3838的要求。

4.2.3饲养区周边应有遮蔽物,遮蔽物宜以天然植被为主。

笼舍

4.3.1笼舍宜面向东南,上午可接受阳光照射。

4.3.2笼舍应上设顶棚,净空间高度≥8m。

4.3.3成年象笼舍外围栏杆应使用直径≥15cm、厚度≥0.4cm的圆形钢管,竖向排列,间距30cm~

40cm,栏杆高度≥3m。

4.3.4门及开关门的装置应为钢结构。

4.3.5笼舍应设置人员操作通道,宽度≥3.5m,其他地面设施与笼舍距离≥4m。

起重装置

4.4.1宜设置起重装置用于必要时亚洲象的辅助站立,并可根据亚洲象体型和重量配制特殊吊带网兜。

4.4.2宜设置为航吊,最大额定吊载量≥5t。

称重设备

4.5.1宜设置称重设备用于日常称量亚洲象体重和饲料重量。

4.5.2应设置在笼舍以外,宜在笼舍附近的开阔、平整地带。

4.5.3宜设置为地磅,最大称量值≥10t,分度值≤5kg。

训练墙

4.6.1宜在笼舍一角设置训练墙,用于正强化行为训练和体检。

4.6.2训练墙宜由网格孔径≤10cm的钢质防护网构成,宜设置为“L型”,两侧宽度约为4m,并在

适宜位置分别留出可开关的窗口,以便亚洲象伸出象鼻、象耳、象足、象尾。

5康复饲养人员

2

DB53/T1216—2023

基本要求

亚洲象康复饲养人员应符合LY/T2806的要求。

专业背景

兽医、保育员和饲养员应了解以下亚洲象康复饲养相关知识:

a)饲养操作,包括亚洲象的饲喂、繁育、疾病防治等;

b)行为管理,包括行为训练等;

c)安全管理,包括安全操作流程、应急处置等。

兽医

康复饲养机构应至少配备两名兽医。兽医应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

保育员、饲养员

根据亚洲象的年龄,对应选择配置保育员或者饲养员。每头亚洲象应至少配置两名保育员或者饲养

员。

培训

新入职保育员或饲养员应参加1个月以上的岗前培训,并通过专业知识考核方可上岗。培训师应具

有3年以上的亚洲象饲养管理经验。

6收容

交接

经救助的亚洲象运输至康复饲养机构时,应进行登记,并由康复饲养机构出具接收凭证。

健康检查

6.2.1基本要求

6.2.1.1康复饲养机构应对亚洲象开展常规检查项目。有条件的机构,除常规检查项目外,可附加开

展推荐检查项目。

6.2.1.2开展亚洲象健康检查时应进行记录。

6.2.2常规检查项目

6.2.2.1体况检查:应日常观察亚洲象的骨骼、躯干、腹部形态等体况,判定其体况健康与否。体况

检查指标见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