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489-2018 后浇清水混凝土技术规程

DB42/T 1489-2018 The following is a translation of "DB42/T 1489-2018 Post-pouring Clear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into English: "Post-pouring Clear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湖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4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2/T 1489-2018
标准类型
湖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12-26
实施日期
2019-02-26
发布单位/组织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4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080.40

P25

备案号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1489—2018

后浇清水混凝土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Post-castFair-facedConcrete

(报批稿)

2018-12-26发布2019-02-26实施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

DB42/T1489—2018

目次

前言...............................................................................III

引言.................................................................................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基本规定..........................................................................3

5工程设计..........................................................................4

6施工准备..........................................................................5

7界面处理..........................................................................9

8钢筋(钢板)网工程...............................................................10

9模板工程.........................................................................11

10混凝土工程......................................................................17

11混凝土施工缝的留设与施工........................................................20

12混凝土成品保护..................................................................21

13混凝土成品修整与表面保护涂料施工................................................21

14混凝土质量验收标准..............................................................22

附录A(资料性附录)清水混凝土常用透明保护涂料的特点...............................25

附录B(资料性附录)清水混凝土模板验收项目一览表...................................26

附录C(资料性附录)清水混凝土模板用脱模剂选用一览表...............................27

本规程用词说明......................................................................28

条文说明............................................................................29

I

DB42/T1489—2018

II

DB42/T1489—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

请注意本文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武大巨成结构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武大巨成结构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大学。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长江勘测

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作平、李北星、李霆、李波、吴德绪、陈守祥、涂卫兵、李治、何英明、汤

正俊。

本标准由武大巨成结构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

武大巨成结构股份有限公司(地址: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大科技园一路4号巨成大厦,邮编:

430223,电话:027-87253140)。

III

DB42/T1489—2018

IV

DB42/T1489—2018

引言

为推动湖北省建筑加固改造与装饰一体化后浇清水混凝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规范后浇清水混凝土

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统一技术要求及质量验收标准,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在进行广泛调查研究、收集和分析资料,认真总结国内外相关清水混凝土、装饰混凝土、

混凝土结构加固、砌体结构加固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以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为依据,进行了必要的试

验和工程验证,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的。

V

DB42/T1489—2018

VI

DB42/T1489—2018

后浇清水混凝土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后浇清水混凝土的工程设计、材料选用、界面处理、钢筋(钢板)网工程、模板工程、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施工、混凝土成品保护、修整与保护涂料施工及混凝土质量验收标准等。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建筑物、构筑物结构外表面装饰和增大截面改造加固工程中后浇清水混凝土的

设计、施工与质量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700碳素结构钢

GB1499.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

GB1499.2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GB1499.3钢筋混凝土用钢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

GB/T159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8076混凝土外加剂

GB/T9142混凝土搅拌机

GB13014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

GB/T17656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

GB/T1804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30190石灰石粉混凝土

GB/T33275钢板网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550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50080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1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0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50214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

GB50367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T5047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1

DB42/T1489—2018

GB50702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JGJ/T10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JGJ1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5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74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

JGJ96钢框胶合板模板技术规程

JGJ114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169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283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386组合铝合金模板工程技术规程

JG/T522铝合金模板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后浇清水混凝土post-castfair-facedconcrete

在墙、柱等结构或构件外表面新浇筑的表面质感满足清水混凝土效果的混凝土结构薄层。

3.2

清水混凝土fair-facedconcrete

直接以混凝土原浇筑表面或以透明保护涂料做保护性处理的混凝土表面作为外表面,通过混凝土的

本色和自身质感作为装饰效果的混凝土。按其表面质感分为普通清水混凝土、饰面清水混凝土和装饰清

水混凝土。

3.3

普通清水混凝土ordinaryfair-facedconcrete

表面颜色无明显色差,对饰面效果无特殊要求,表现混凝土的自然质朴、平整光滑、色泽协调美观

和浑然天成的清水混凝土。

3.4

饰面清水混凝土decorativefair-facedconcrete

表面颜色基本一致,且呈现有规律排列的对拉螺栓孔眼、明缝、禅缝、假眼,不仅表现混凝土本身

的自然质感、色泽均匀美观,而且外观整齐、细部精致的清水混凝土。

3.5

装饰清水混凝土architecturalfair-facedconcrete

表面形成装饰图案、镶嵌装饰片或彩色的清水混凝土。

3.6

清水混凝土干拌料dry-mixedfair-facedconcrete

由水泥、洁净干燥的粗、细集料(或不含粗集料,而在使用现场掺配粗集料)以及根据需要掺加的

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组分按一定比例,在专业生产厂经计量、干拌而成的用于后浇清水混凝土施工的

混合料,加水拌合均匀后具有自密实、不离析、不泌水、含气量低等性能。

3.7

清水混凝土模板面板surfacepanelofformworkforfair-facedconcrete

2

DB42/T1489—2018

模板体系中与新浇混凝土直接接触,承受混凝土侧压力且能满足清水混凝土质量要求和表面装饰效

果的承力板。

3.8

内衬板sheathingsurfacepanel

设置在模板内表面,用于改善混凝土表面成型质量或形成混凝土表面装饰图案的衬板材料。

3.9

对拉螺栓孔眼eyeletoftierod

按照设计要求,将模板工程中的对拉螺栓孔进行封堵处理后,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的有规则排列,对

清水混凝土起装饰效果的孔的凹印或孔洞。

3.10

明缝visiblejoint

凹入混凝土表面有一定深度与宽度的分隔缝或装饰线,设计整齐、均匀的明缝是清水混凝土装饰效

果的组成部分之一。

3.11

禅缝traceofassemblingpaneljoint

模板面板拼缝在混凝土表面留下的整齐、均匀、细小的印迹,是对清水混凝土表面起装饰效果的组

成部分之一。

3.12

假眼artificialeyelet

在没有对拉螺栓的位置设置堵头或接头而形成的有饰面效果的孔眼,其外观尺寸要求与对拉螺栓孔

眼一致。

3.13

样板试验samplecomponentexperiment

后浇清水混凝土正式施工前,用以检验混凝土配合比及其拌合物性能、模板体系和施工工艺,以及

作为混凝土成品修补和质量验收的参照样板而在实体工程外现场进行的后浇清水混凝土样板构件试验。

4基本规定

4.1后浇清水混凝土工程应进行装饰效果设计和构造设计。

4.2后浇清水混凝土施工前,应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技术准备、材料准备、劳动

力准备、样板试验构件制作等。

4.3后浇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宜按下列程序进行:

a)界面处理;

b)钢筋网(钢板网)工程;

c)模板工程;

d)混凝土工程;

e)混凝土成品保护;

f)混凝土成品修整与表面保护涂料施工。

4.4后浇清水混凝土的钢筋(钢板)网、模板及混凝土的施工,应按先下部后上部结构、由下而上的

顺序逐层进行;混凝土成品修整与表面保护涂料的施工,应按由上而下的顺序一次完成。

4.5后浇清水混凝土施工应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对于相同饰面效果的后浇清水混凝土,其材料和施

工工艺应保持一致。

3

DB42/T1489—2018

4.6模板工程应结合后浇清水混凝土工程特点,加强清水混凝土模板的设计、加工、安装和节点细部

处理。

4.7后浇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检验评定,应包括混凝土强度、裂缝、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外观质量、尺

寸偏差等。

4.8后浇清水混凝土工程的设计、施工与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

关标准的规定。

5工程设计

5.1装饰设计

5.1.1后浇清水混凝土面层工程的装饰设计应确定清水混凝土的类型和施工范围。

5.1.2对于饰面和装饰清水混凝土,应绘制构件详图,并应明确明缝、禅缝、对拉螺栓孔眼、假眼、

装饰图案和装饰片等的形状、位置和尺寸。

5.1.3后浇清水混凝土的施工缝宜与明缝的位置一致。

5.1.4普通清水混凝土的外表面宜喷涂透明或着色透明保护涂料,饰面清水混凝土的外表面应喷涂透

明或着色透明保护涂料。

5.2结构设计

5.2.1当后浇清水混凝土面层仅用于装饰时,后浇清水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年限一般不宜超过30年;当

后浇清水混凝土面层兼具加固时,后浇清水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年限一般不宜超过50年。后浇清水混凝

土结构适用的环境条件宜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后浇清水混凝土结构的环境条件

环境类别环境条件

一室内干燥环境

室内潮湿环境;

a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

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干湿交替环境;

b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

严寒和寒冷地区冰冻线以上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5.2.2后浇清水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a)室内环境的后浇清水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露天环境的后浇清水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不应低于C35;当后浇清水混凝土对原构件起增大截面加固作用时,后浇清水混凝土尚应比原

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具体应由加固设计计算确定;

b)相邻后浇清水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一致。

5.2.3后浇清水混凝土结构最外层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同时,最内层钢

筋距原构件表面的距离不宜小于30mm。

5.2.4设计后浇清水混凝土面层结构钢筋间距时,应尽量避开螺栓孔位,若有冲突时,应适当调整钢

筋位置。

5.2.5后浇清水混凝土面层结构的最小厚度不宜小于60mm。

5.2.6当后浇清水混凝土面层兼具加固要求时,其加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4

DB42/T1489—2018

a)原结构为混凝土结构时,其加固计算和构造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中的增大截面加固法的相关规定;

b)原结构为砌体结构时,其加固计算和构造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702中的钢筋混凝土后浇加固法的相关规定。

表2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mm)

环境类别板、墙、壳梁、柱、杆

一1520

二a2025

二b2535

注: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6施工准备

6.1技术准备

6.1.1施工前应熟悉设计图纸,明确后浇清水混凝土表面类型及施工范围,按设计要求进行细部深化

设计,并应综合考虑各施工工序对清水混凝土饰面效果的影响,确定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

6.1.2应根据后浇清水混凝土工程情况和已确定的施工工艺,编制后浇清水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并

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优化提高。专项施工方案应包含界面处理方案、钢筋(钢板)网施工方案、模板施

工方案、混凝土施工方案、施工缝留设与施工方案、混凝土成品保护措施、混凝土成品修整措施、混凝

土表面透明保护涂料喷涂施工方案等。

6.1.3应对管理人员和施工操作人员逐级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并应执行清水混凝土工程各项施工工序

自检、专检和交接检制度。

6.2材料准备

6.2.1模板体系材料

a)模板面板材料可选择钢模板、铝合金模板或覆膜木胶合板,并应满足强度、刚度要求,且加工

性能好;模板面板材质选择时应考虑设计对清水混凝土表面质感要求;同一视觉面中应采用相

同面板材料;

b)模板内衬板可选用不锈钢板、PVC板、透水模板布、亚克力板、玻璃钢、聚氨酯等材料;

c)模板骨架材料可采用金属标准型材、木梁、钢木组合梁、铝梁等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

d)模板支撑材料可采用钢管、型钢等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且满足整体稳定性要求;

e)模板配件可采用模板夹具、型材吊具、钩头螺栓、对拉螺栓等金属材料,且应满足模板体系的

连接加固要求;

f)对拉螺栓套管及堵头应根据对拉螺栓的直径进行确定,可选用塑料、橡胶、尼龙等材料;

g)明缝条材质可选用硬木、铝合金、塑料、不锈钢等材料,截面形式宜为梯形。

6.2.2连接加筋材料

a)后浇清水混凝土与原构件的连接加筋材料,主要包括后锚固化学植筋和后浇清水混凝土面层结

构中新增的钢筋(钢板)网;

5

DB42/T1489—2018

b)后浇清水混凝土用的钢筋应采用HRB400级和HRBF400级的热轧带肋钢筋或冷轧带肋钢筋;也

可采用HPB300级的热轧光圆钢筋。钢筋的质量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

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

和《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的有关规定。钢筋的性能设计值应按国家现行标

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采用;

c)为便于施工,后浇清水混凝土宜优先选用成品钢筋网。钢筋网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

筋混凝土用钢第3部分:钢筋焊接网》GB1499.3的有关规定;其性能设计值应按国家现行标

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的有关规定采用;

d)当无加固补强要求时,后浇清水混凝土可选用热镀锌钢板网,钢板网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

准《钢板网》GB/T33275的有关规定。钢板网丝梗厚度宜为2mm~6mm;

e)当混凝土结构或砌体结构的锚固件和拉结件采用后锚固的化学植筋时,应使用热轧带肋钢筋,

不得使用光圆钢筋;

f)当锚固件为钢螺杆时,应采用全螺纹的螺杆,不得采用锚入部位无螺纹的螺杆。螺杆的等级应

为Q235或Q345,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碳素结

构钢》GB/T700的有关规定;

g)当锚固件为螺栓时,砌体结构采用的螺栓应为砌体专用的的碳素钢锚栓,混凝土结构可采用碳

素钢、合金钢和不锈钢锚栓。锚栓的钢材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

规范》GB50367的相关规定;

h)后锚固化学植筋用的胶粘剂,应采用专门配制的改性环氧树脂胶黏剂,其安全性能指标应符合

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的规定;

i)钢筋绑扎的扎丝宜为20~22号防锈镀锌钢丝;

j)钢筋保护层垫块的颜色应与混凝土表面颜色接近,强度不应低于构造物本体混凝土设计强度,

外形应有利于钢筋的定位,垫块的尺寸应根据被保护钢筋的直径、保护层厚度的结构特点选定。

6.2.3混凝土原材料

6.2.3.1水泥

a)应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采用的水泥应符合国家现行

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C50及以下强度等级混凝土宜选用42.5级水泥,C55

及以上强度等级混凝土宜选用52.5级水泥;

b)选用水泥时,应考虑水泥的颜色、保水性、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和碱含量,水泥熟料中的C3A含

量不宜超过8%,水泥比表面积不宜超过350m2/kg,碱含量不宜大于0.6%;

c)同一工程同类构件或结构所使用的水泥宜采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同一混合

材料的水泥,同一视觉范围所使用的水泥应来自同一批次。

6.2.3.2骨料

a)粗骨料应采用质地均匀坚硬、表面洁净、色泽均匀、级配合理、粒形良好的碎石。碎石应采用

连续级配或2个单粒径级配搭配使用。碎石的最大公称粒径应根据具体工程情况进行选择,不

应大于20mm,且不应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不应大于增大截面最小尺寸的1/4。碎石的技

术性能指标宜符合表3的规定;

b)细骨料应选用质地均匀坚硬、颜色一致、级配合理、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Ⅱ区砂,细度

模数宜为2.3~3.0,砂的级配中大于4.75mm颗粒含量不宜超过5%,通过0.3mm筛孔的数量不

宜少于15%。砂的技术性能指标宜符合表4的规定;

6

DB42/T1489—2018

c)同一工程同类构件或结构所使用的粗、细骨料应分别选用同一料源、同一规格型号,同一视觉

范围所使用的粗、细骨料宜分别来自同一批次;

d)粗、细骨料的其他性能指标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的规定。

表3粗骨料的质量要求

项目C30~C45≥C50

坚固性(%)≤12≤8

吸水率(%)≤2.0

针片状颗粒含量(%)≤10≤5

含泥量(%)≤1.0≤0.5

泥块含量(%)≤0.5≤0.2

有害物质含量

有机物含量(比色法)合格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成SO3)(%)≤0.5

表观密度(kg/m3)≥2600

紧密堆积空隙率(%)≤40

对于露天和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后浇清水混凝土工程,不

碱集料反应

得具有潜在碱反应活性

表4细骨料的质量要求

项目C30~C45≥C50

坚固性(%)≤10≤8

吸水率(%)≤2.0

含泥量(%)≤3.0≤2.0

泥块含量(%)≤1.0≤0.5

云母含量(%)≤1.0≤0.5

有害物质含量

轻物质含量(%)≤1.0≤0.5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成SO3)(%)≤0.5≤0.5

有机物含量(比色法)合格

表观密度(kg/m3)≥2500

对于露天和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后浇清水混凝土工程,不

碱骨料反应

得具有潜在碱反应活性

6.2.3.3矿物掺合料

a)矿物掺合料宜采用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或石灰石粉等。矿物掺合料的品质应稳定、颜色应

均匀稳定。同一工程所使用的矿物掺合料应来自同一厂家、同一规格型号,同一视觉范围所使

用的矿物掺合料应来自同一批次;

b)粉煤灰应选择颜色较浅、组分匀质的粉煤灰,其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

中的粉煤灰》GB/T1596中F类粉煤灰技术要求。强度等级C50及以上混凝土宜选用Ⅰ级粉煤

灰,C50以下混凝土可选用Ⅱ级粉煤灰;

7

DB42/T1489—2018

c)粒化高炉矿渣粉的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的规定,且其比表面积宜在(350~500)m2/kg。C50及以上混凝土宜选用S95级矿渣粉,

C50以下混凝土可选用S75级矿渣粉;

d)石灰石粉的性能应符合《石灰石粉混凝土》GB/T30190的规定。在采用石灰石粉时,一般宜

与矿渣粉或粉煤灰复合使用,复合比例应经试验确定;

e)矿物掺合料的选用和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并宜经样板试验构件确认。

6.2.3.4化学外加剂

a)混凝土使用的外加剂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

的要求,严禁使用含有氯盐、硫酸盐的早强剂、防冻剂;外加剂应不改变混凝土的颜色,在混

凝土硬化后表面不应出现析霜或返潮现象;

b)减水剂应选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引气量小、收缩率比低、碱含量的低聚羧酸类高性能

减水剂,减水剂的减水率不应低于25%,引气量不宜大于3%,且与所用水泥、集料、矿物掺合

料之间应有良好的相容性;

c)对抗冻要求较高的工程混凝土还宜掺用引气剂;

d)同一工程所用的减水剂、引气剂均应来自同一厂家的同一品种。

6.2.3.5水

混凝土拌合用水和养护用水应无色无味,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

定。当采用饮用水作为混凝土用水时可不检验。

6.2.4清水混凝土干拌料

后浇清水混凝土宜优先使用清水混凝土干拌料浇筑。选用的清水混凝土干拌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a)清水混凝土干拌料制备所用原材料应符合本标准6.2.3条的规定;

b)清水混凝土干拌料的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5的规定。

6.2.5清水混凝土保护涂料

6.2.5.1清水混凝土保护涂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a)涂料应选用对混凝土表面具有保护的透明涂料,且不应对原清水混凝土表面感观质量有明显改

变;

b)涂料应有防污染性、憎水性(疏水性)、防水性;

c)涂料应与混凝土表面有良好的粘结性,在露天环境下应有良好的耐老化性,且不得对混凝土有

腐蚀性。

6.2.5.2保护涂料的选用应考虑工程的类别、所处的环境、喷涂后的美学效果和成本等因素,宜在氟

碳树脂系涂料和硅烷系涂料中选择其一,常用透明保护涂料的特点见附录A。

6.2.5.3推荐选用水性氟碳树脂系透明保护涂料,由底涂、中涂和面涂三层组成的配套涂层系统的主

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6的规定。

8

DB42/T1489—2018

表5后浇清水混凝土干拌料主要性能指标要求

强度等级C30C40C50C60

最大公称粒径(mm)>4.75且≤20

初始值≥240mm

坍落度(mm)

60min保留值≥210mm

初始值550mm≤SF<650

坍落扩展度SF(mm)

60min保留值500≤SF<600

扩展时间T500(s)5~20

坍落扩展度与J环坍落扩展度差值PA(mm)≤50

泌水率(%)0

1d≥12≥15≥20≥25

抗压强度(%)3d≥20≥30≥40≥45

28d≥38.2≥48.2≥60≥69

注1:表中性能指标均应按产品要求的最大用水量检验;

注2:坍落度和坍落度扩展度检验依据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的有关规定

执行;

注3:扩展时间T500和坍落扩展度与J环坍落扩展度差值(mm)依据国家现行标准标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283的有关规定执行;

注4:抗压强度检验依据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有关规定执行。

表6清水混凝土透明保护涂料性能要求

项目指标要求项目指标要求

底涂面涂

干燥时间(表干)≤2h干燥时间(表干)≤2h

附着力(划格法,1mm)≤1级附着力(划格法,5mm)≤1级

耐水性(去离子水浸泡)96h无异常耐水性(去离子水浸泡)168h无异常

耐碱性(饱和氢氧化钙溶液浸泡)48h无异常耐酸雨性(pH=3.0的模拟酸雨溶液)48h无异常

抗泛盐碱性72h无异常耐碱性(饱和氢氧化钙溶液浸泡)168h无异常

中涂耐沾污性(白色和浅色)≤15%

干燥时间(表干)≤2h耐洗刷性≥3000次

干燥时间(实干)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