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532-2014 浙贝母生产技术规程
DB33/T 532-2014 DB33/T 532-2014 Prod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Zhebeibai root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4年12月
-
2020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05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532—2014
代替DB33/T532.1-2005、DB33/T532.2-2005等
浙贝母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BulbusFritillariathunbergiiproduction
2014-12-31发布2015-01-31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532—2014
前言
本标准根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3/T532.1-2005《无公害中药材:浙贝母第1部分:产地环境》、DB33/T532.2-2005
《无公害中药材:浙贝母第2部分:种鳞茎》、DB33/T532.3-2005《无公害中药材:浙贝母第3部分:生
产技术准则》、DB33/T532.4-2005《无公害中药材:浙贝母第4部分:收获与加工》,与原标准相比,
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浙贝母大棚设施栽培技术;
——增加了鲜切片干燥加工方法;
——质量标准引用了国家有关标准;
——增加档案管理章节;
——增加规范性附录A和资料性附录B。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磐安县中药材研究所、磐安县新渥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鄞州区农技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爱良、张晓明、周晓龙、王兆林、潘世华、周书军。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3/T532.1-2005、DB33/T532.2-2005、DB33/T532.3-2005、DB33/T532.4-2005。
I
DB33/T532—2014
浙贝母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浙贝母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种鳞茎、露地栽培、大棚栽培、收获与初加工、药
材质量安全、档案管理及标准化生产模式图。
本标准适用于浙贝母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15569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ZBBZH/ZY/1-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种鳞茎
用于繁殖的浙贝母地下鳞茎。
3.2
大贝
又称元宝贝,将较大的浙贝母鳞茎的鳞叶掰下,挖去芯芽,加工后获得的形似元宝的浙贝母产品。
3.3
珠贝
将采收的浙贝母鳞茎整个加工成的产品。
1
DB33/T532—2014
3.4
贝芯
浙贝母鳞茎中间的芯芽加工成的产品。
3.5
浙贝片
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切成的片。
4产地环境
4.1总则
选择生态条件良好,无污染源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的农业生产区域。
4.2空气
符合GB3095规定的二级标准。
4.3水质
符合GB5084-2005规定的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4.4土壤
符合GB15618-1995规定的二级标准。
5种鳞茎
5.1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性强、抗病性强、丰产性好的浙贝1号或阔叶浙贝母、多籽浙贝母等地方品种类型。
5.2质量等级
浙贝母种鳞茎质量标准见表1,低于三级标准的种鳞茎不能在生产上使用。
表1浙贝母种鳞茎的质量标准
指标
项目
一级二级三级
净度,%≥95≥90,<95≥90,<95
大小,个/kg≥40,≤80>80,≤120;<40>120,≤280
外观鳞茎抱合紧密,新鲜、无破鳞茎完整,新鲜、无病虫斑新鲜、无病虫斑
损、无病虫斑
内质断面白色均匀
检疫对象不得检出
2
DB33/T532—2014
5.3包装
起土后,先在阴凉、通风处摊晾4d~5d,待表皮风干后包装。可选用干净无污染、透气性好的编
织袋、布袋、篓筐等包装物包装。
5.4运输
运输时,不能堆压过紧、堆放过高。装车后及时启运,并有防晒、防淋等措施,县外调运时,在运
输前应按GB15569规定的程序进行检疫并附植物检疫证书。
5.5种鳞茎越夏
5.5.1田间越夏
5.5.1.1应选地势高燥、排水好的砂壤土坡地。枯苗后播种深度较浅的,应适当培土,使深度达10cm~
12cm。
5.5.1.2选择5月~9月遮荫度大、在9月中旬前收获的作物套种,套种作物在浙贝母植株未枯苗前
种下,或在畦面铺一层嫩的柴梢遮荫和利用田间自然生长的杂草遮荫。
5.5.1.3及时排水,做到田间无积水。各种田间操作不应在畦面上进行,套种作物应少施化肥。
5.5.2室内越夏
5.5.2.15月下旬以后,待浙贝母全部枯苗,茎杆与鳞茎分开,且根部干枯后,将育种田浙贝母起土。
将起土鳞茎进行挑选,选健壮无病的鳞茎作种,剔除破损、有病的鳞茎,并按大小分级后沙藏。
5.5.2.2沙藏时,先在地面铺一层厚5cm含水量10%~15%的细砂土,上铺一层8cm~10cm厚的种鳞茎,
再上覆5cm细砂土,如此放3层~4层种鳞茎,最上层盖细砂土10cm。
5.5.2.3贮存期间,定期检查,防止鼠害,保持细砂土10%~15%的水分。
6露地栽培
6.1选地和整地
6.1.1选地
6.1.1.1浙贝母不宜连作,前作以禾本科和豆科作物为好,轮作间隔时间宜2年以上,有条件的地方
可实行水旱轮作。
6.1.1.2选择质地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或近中性的沙质轻壤土种植,土壤pH值在5.5以下,
应施石灰1025kg/hm2~1500kg/hm2再播种,黏性土壤不宜种植浙贝母。繁种田应注意选择土壤透水性
好的(田)地块。
6.1.2整地
深翻土地25cm~30cm,碎土耙平,作龟背形畦。畦宽连沟100cm~120cm,沟宽20cm~25cm,
沟深20cm~25cm;或做成凹状播种床,中对中宽100cm~120cm。
6.2种植
6.2.1种植时间
宜在9月中旬~10月下旬播种。
3
DB33/T532—2014
6.2.2种植密度、深度
不同大小的种鳞茎需不同的种植密度和深度,具体见表2。留种田种植深度可略深。
表2不同大小的种鳞茎种植密度、深度
种鳞茎大小行距株距深度
个/千克cmcmcm
≤8018~2014~205~10
81~12015~1812~144~5
121-16010~155~123~4
>160散播3-4
6.2.3播种、覆土
根据种鳞茎大小,在畦面上开沟或在凹面播种床上,按表2密度摆放,芽头朝上,较小的种鳞茎放
畦边,将泥土覆盖其上;或两凹面播种床间凸起部分土向两边播种床覆盖,形成排水沟。
6.2.4畦面覆盖
播种后,用腐熟的有机肥、稻草、芒箕、茅草、废秸秆等覆盖物进行畦面覆盖。
6.3田间管理
6.3.1施肥
不应使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垃圾和污泥。宜使用腐熟农家有机肥和商品有机肥,限量使用化肥,
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合理搭配。繁种田少施或不施化肥,并按NY/T496规定执行。
6.3.1.1基肥
翻地时施入充分腐熟栏肥22500kg/hm2~30000kg/hm2或鸡粪6000kg/hm2~7500kg/hm2或商品有
22
机肥(N含量为5%、P2O55含量为%、K2O含量为5%、有机质含量为45%)4500kg/hm~6000kg/hm。
6.3.1.2种肥
播种前或播种后覆土前,施钙镁磷肥500kg/hm2~600kg/hm2加焦泥灰7500kg/hm2,钙镁磷肥量视
土壤肥力而定。
6.3.1.3腊肥
12月中下旬将腐熟人粪尿或三元复合肥施入畦面,用量人粪尿为15000kg/hm2或三元复合肥
(15:15:15)为300kg/hm2。
6.3.1.4苗肥
齐苗后,即施稀薄腐熟人粪尿7500kg/hm2~11250kg/hm2或三元复合肥(15:15:15)100kg/hm2。
间隔10d~15d,再施一次。第一次苗肥施后2d~3d施草木灰1500kg/hm2或硫酸钾80kg/hm2。
6.3.1.5花肥
4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11/T 406-2007 社区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通用数据结构 2007-01-11
- DB50/ 208-2007 城口老腊肉 2007-01-01
- DB11/T 411.6-2007 体育场馆等级划分及评定 第6部分:网球馆 2007-01-11
- DB11/T 405-2007 社区管理与服务信息分类代码 2007-01-11
- DB50/ 247-2007 锶盐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7-01-01
- DB63/T 611-2007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质量管理 2007-01-11
- DB63/T 610-2007 民用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标准(热箱法) 2007-01-04
- DB11/T 411.4-2007 体育场馆等级划分及评定 第4部分:乒乓球馆 2007-01-11
- DB11/T 411.1-2007 体育场馆等级划分及评定 第1部分:排球馆 2007-01-11
- DB11/T 411.2-2007 体育场馆等级划分及评定 第2部分:拳击馆 2007-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