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532-2020 浙贝母绿色生产技术规范

DB33/T 532-2020 Zhejiang Bufogyn Green Prod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T 532-2020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9-27
实施日期
2020-10-27
发布单位/组织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05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532-2020

代替DB33/T532-2014

浙贝母绿色生产技术规范

Technicalregulationsforgreenproductionofbulbusfritillaria

thunbergii

2020-09-27发布2020-10-27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T532—2020

前言

本标准根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3/T532—2014《浙贝母生产技术规程》,与原标准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

变化如下:

——删除了种鳞茎质量等级;

——删除了大棚栽培;

——删除了壳灰干燥法;

——调整了不同生产管理措施之间的逻辑顺序;

——删除资料性附录A可限制性使用的农药种类及方法,修改为资料性附录A浙贝母病虫害综合防治

措施;

——删除了资料性附录B浙贝母商品药材质量安全;

——补充附录B浙贝母主要生产记录表;

——修改资料性附录C浙贝母标准化生产模式图,为资料性附录C浙贝母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

图。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磐安县中药材研究所、缙云县植保

植检站、浙江碧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宁波市海曙富农浙贝母专业合作社、磐安县中药材产业协会、浙

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丽水市求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浙江省农业机械研

究院、鄞州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彩霞、何伯伟、宗侃侃、赵学平、苍涛、陈磊、石红静、王志安、江建铭、

沈晓霞、周书军、胡启松、于国光、洪碧伟、邵将炜、俞建忠、刘玉红、任霞霞、贺文员、朱丽燕、吕

群丹、郑蔚然、洪申申。

本标准为第二次修订,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3/T532.1—2005、DB33/T532.2—2005、DB33/T532.3—2005、DB33/T532.4—2005、DB33/T

532—2014。

I

DB33/T532—2020

浙贝母绿色生产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浙贝母的产地环境、栽培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采收与初加工、档案管

理以及贮运、包装和标识。

本标准适用于浙贝母种植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3095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525有机肥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种鳞茎

用于繁殖的鳞茎。

3.2

大贝

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高1.0cm~2.0cm,直径2.0cm~3.5cm。外表面类白色

至淡黄色,内表面白色或淡棕色,被有白色粉末。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白色至黄白色,富粉性,气

微,味微苦。

3.3

珠贝

为完整的鳞茎,呈扁圆形。高1.0cm~1.5cm,直径1.0cm~2.5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

1

DB33/T532—2020

瓣,肥厚,略呈肾形,互相抱合,内有小鳞叶2枚~3枚和干缩的残茎。

3.4

贝芯

浙贝母鳞茎中间的芯芽加工成的产品。

3.5

浙贝片

为浙贝母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切成的片,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0cm~2.0cm。边缘表面淡黄

色,切面平坦,粉白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富粉性。

4产地环境

4.1环境要求

应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交通主干道,无污染源或污染物含量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的农业生产区

域。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规定的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2018中条

款4的规定。大气环境质量应符合GB3095的规定。

4.2地块选择

4.2.1宜选择质地疏松肥沃,立地开阔,通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块。

4.2.2选择近中性的砂壤土种植,pH值以5.5~6.8为宜。土壤pH值在5.5以下,每667m2(亩)应

撒施生石灰65kg~100kg进行改良。

4.2.3有条件的田块,浙贝母可实行水旱或与其它作物轮作,前作以禾本科和豆科作物为宜。

5栽培管理

5.1种鳞茎质量要求

5.1.1品种选择

选择品质优、适应性强、抗病性强、丰产性好的品种,如浙贝1号、浙贝2号、浙贝3号等.

5.1.2种鳞茎要求

5.1.2.1浙贝母种鳞茎应新鲜,无病虫斑,鳞茎完整,断面白色均匀,符合检验检疫的要求。

5.1.2.2宜选择直径1.8cm~2.8cm的浙贝母作为种鳞茎。

5.2整地

深翻土地25cm~30cm,碎土耙平,作龟背形畦。畦宽70cm~90cm,沟宽20cm~30cm,沟深

20cm~25cm;或做成凹状播种床,中对中宽100cm~120cm。

5.3播种和覆盖

5.3.1播种时间

2

DB33/T532—2020

9月中旬~10月下旬播种为宜。

5.3.2播种

不同大小的种鳞茎种植密度和深度见表1,留种田的种植深度宜略深。

表1不同大小的种鳞茎种植密度、深度

种鳞茎大小行距cm株距cm深度cm

直径2.5cm~2.8cm18~2014~205~10

直径2.2cm~2.5cm15~1812~144~5

直径1.8cm~2.2cm10~155~123~4

5.3.3覆土和覆盖

根据种鳞茎大小,在畦面上开沟或在凹面播种床上,按表1密度摆放,芽头朝上。播种后应覆土,

或两凹面播种床间凸起部分土向两边播种床覆盖,形成排水沟。覆土后用稻草、芒箕、茅草、废秸秆等

覆盖物进行畦面覆盖。

5.4摘花打顶

现蕾始花期,当植株有2朵~3朵花蕾时,选晴天露水干后将花蕾连同顶端花梢一并摘除。

5.5膨大期管理

3月中旬至5月为鳞茎膨大期,应保持土壤湿润,雨天做好清沟排水。根据生长情况施肥或叶面追

肥。

5.6种鳞茎越夏管理

5.6.1田间越夏

5.6.1.1留种田应选地势高燥、排水好的砂壤土坡地。植株枯萎后播种深度较浅的,应适当培土,使

深度达10cm~12cm。

5.6.1.2选择5月~9月遮荫度大、在9月中旬前收获的作物套种,如玉米、大豆、花生、南瓜、番

薯等。套种作物在浙贝母植株未枯苗前种下,或在畦面铺一层嫩的柴梢遮荫和利用田间自然生长的杂草

遮荫。

5.6.1.3及时清沟排水,做到田间无积水。各种田间操作不应在畦面上进行,套种作物应少施化肥。

5.6.2室内越夏

5.6.2.15月下旬以后,待浙贝母田间植株全部枯萎后,茎杆与鳞茎分开,且根部干枯后,将育种田

浙贝母起土。将起土鳞茎进行挑选,选健壮无病的鳞茎作种鳞茎,剔除破损、有病的鳞茎,并按大小分

级后沙藏。

5.6.2.2沙藏时,先在地面铺一层厚5cm含水量10%~15%的细砂土,上铺一层8cm~10cm厚的种

鳞茎,再上覆5cm细砂土,如此放3层~4层种鳞茎,最上层盖细砂土10cm。

5.6.2.3贮存期间,定期检查,防止病虫和鼠害,保持细砂土10%~15%的水分。

6肥水管理

3

DB33/T532—2020

6.1肥料管理

6.1.1肥料

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和NY525的规定。提倡使用草木灰或焦泥灰,不宜使用鸡粪,限量使用化

肥,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合理搭配。

6.1.2肥料使用

6.1.2.1基肥

2

翻地时,每667m(亩)施入商品有机肥(N+P2O5+K2O≥5%、有机质含量≥45%)500kg~1000kg。

6.1.2.2追肥

2

追肥宜采用三元复合肥(N+P2O5+K2O≥45%),每季追肥总量为每667m(亩)30kg~36kg。建议分

三次施入,分别为12月中下旬施入30%,齐苗后施入40%,摘花打顶后施入30%。生长后期视长势可用磷

2

酸二氢钾(KH2PO4)100g/667m(亩)兑成0.2%浓度根外追肥。

6.2水分管理

浙贝母播种后,到翌年5月上中旬植株枯萎前,土壤保持湿润。雨后及时排水,雨停沟间无积水。

7病虫害综合防治

7.1综合防治原则

生产中病虫害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预报,优先选

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或适时采用化学防治。

7.2主要病虫害

浙贝母病害主要有灰霉病、干腐病、软腐病等,虫害主要为蛴螬(金龟子的幼虫)等。

7.3农业防治

应做好种鳞茎选择,种鳞茎芽头饱满无损、无病虫害。合理密植,覆盖保墒,注意防冻、防渍,及

时摘花打顶。科学施肥,提倡使用饼肥、商品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

7.4物理防治

及时中耕除草,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销毁残枝落叶。利用夏季高温,采用地膜覆盖20天左右,

进行土壤处理。每公顷安装1盏~2盏窄波LED杀虫灯,诱杀金龟子等主要害虫。

7.5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控制虫害的发生和为害。使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产品防治病虫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