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15/T 29-2022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规范
DB3715/T 29-2022 Field Trip Curriculum Design Guidelin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聊城交通汽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东昌府区教育和体育局、 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东昌府区文化和旅游局。
- 起草人:
- 赵海涛、蒿迎春、孙范涛、李阳、杨世招、雷树振。
- 出版信息:
-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180
CCSA18
3715
聊城市地方标准
DB3715/T29—2023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规范
2023-1-9发布2023-2-9实施
聊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715/T29—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聊城交通汽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东昌府区教育和体育局、
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东昌府区文化和旅游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海涛、蒿迎春、孙范涛、李阳、杨世招、雷树振。
II
DB3715/T29—2023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研学旅行课程术语和定义、总体原则、课程目标、课程类型、课程内容、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LB/T054研学旅行服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LB/T05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研学旅行studytravel
研学旅行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
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行活动。
[来源:LB/T054-2016]
3.2
研学旅行课程curriculumofstudytravel
包括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活动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参与的活动及其进程与安排,是对研学旅行的教育
目标、课程类型、课程内容、课程活动方式及课程评价的规划和设计,是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过程的总和。
每一份研学旅行课程一般应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活动方式、课程评价等几个部分。
3.3
主办方organrzer
具有明确研学旅行主题和教育目的的中小学校。
3.4
承办方undertaker
与主办方签订合同,具有研学旅行相关资质,提供研学旅行教育服务的机构。
3.5
供应方supplier
与承办方签订合同,具有相关服务资质,并为承办方提供研学配套服务的机构。
3.6
1
DB3715/T29—2023
3.7
课程设计coursedesign
对研学旅行课程主题、课程类型、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设计。
4总体原则
4.1安全性
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4.2教育性
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空间。
4.3实践性
引导学生在情境活动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将知识性课堂教学转化为实践
式教学。
4.4综合性
引导学生在研学实践中体验、巩固、深入理解学科知识,拓展学科知识的外延,学会综合运用学过
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5开放性
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空间的广域性,展示的多样性和评价的灵活性。
4.6差异性
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
5课程目标
5.1总目标
研学旅行课程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理解与认同;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生存生活、做人做事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发展求异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坚强的品质;
——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责任担当意识;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5.2学段具体目标
5.2.1小学阶段
5.2.1.1强化爱国、爱党、爱家乡、爱集体、爱亲敬长的意识。
2
DB3715/T29—2023
5.2.1.2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现象,将书本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5.2.1.3激发学习乐趣,培养创造性思维方式,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基本生活技能。
5.2.2初中阶段
5.2.2.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党、国家、人民的热爱之情。
5.2.2.2认识生命意义,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和法治
观念。
5.2.2.3掌握生活技能,学会自立自强,发展兴趣专长,培育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5.2.2.4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建构知识体系;强化知识应用,提高实践创新意识和创意物化能力。
5.2.3高中阶段
5.2.3.1增强对党、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之情,拥护中国特色主义道路,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
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5.2.3.2初步体悟个人成长与职业世界、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增强社会责
任意识和法治观念,形成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理解并践行社会公德,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5.2.3.3提高创意设计、动手操作、技术应用和物化能力,形成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的意识,提高综合
解决问题的能力。
5.2.3.4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的体验,培养学生
的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6课程类型
6.1.1研学旅行课程按照资源类型分为知识科普型、自然观赏型、体验考察型、励志拓展型、文化康
乐型。
——知识科普型:主要包括各种类型的博物馆、科技馆、主题展览、动物园、植物园、历史文化遗
产、工业项目、科研场所等资源;
——自然观赏型:主要包括山川、江、湖、海、草原、沙漠等资源;
——体验考察型:主要包括农庄、实践基地、夏令营营地或团队拓展基地等资源;
——励志拓展型:主要包括红色教育基地、大学校园、国防教育基地、军营等资源;
——文化康乐型:主要包括各类主题公园、演艺影视城等资源。
6.1.2研学旅行课程类型选择应符合学段特点。研学旅行课程目录见附录A。
a)小学宜选择以知识科普型、自然观赏型和励志拓展型资源为主的课程类型,并以乡情县情市情
研学为主;
b)初中宜选择以知识科普型、体验考察型和励志拓展型资源为主的课程类型,并以县情市情省情
研学为主;
c)高中宜选择以体验考察型和励志拓展型资源为主的课程类型,并以省情国情研学为主。
7课程内容
3
DB3715/T29—2023
7.1.1要求
7.1.1.1应与课程目标相对应。
7.1.1.2应符合学校及学生的需求。
7.1.1.3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特点。
7.1.2课程主题
7.1.2.1应从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多个维度设计。
7.1.2.2应根据课程目标及课程资源类型,确定研学主题。
7.1.2.3宜体现课程的特质性、概括性、通俗性等特点。研学旅行课程模板见附录B。
7.1.3课程单元
课程内容应根据需求进行单元化分解,单元课程相互衔接。单元课程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NY/T 1048-2006 绿色食品 笋及笋制品 2006-01-26
- NY/T 1047-2006 绿色食品 水果、蔬菜罐头 2006-01-26
- NY/T 1043-2006 绿色食品 人参和西洋参 2006-01-26
- NY/T 1050-2006 绿色食品 龟鳖类 2006-01-26
- NY/T 1051-2006 绿色食品 枸杞 2006-01-26
- NY/T 1042-2006 绿色食品 坚果 2006-01-26
- NY/T 1049-2006 绿色食品 薯芋类蔬菜 2006-01-26
- NY/T 1046-2006 绿色食品 焙烤食品 2006-01-26
- NY/T 1041-2006 绿色食品 干果 2006-01-26
- NY/T 1044-2006 绿色食品 藕及其制品 2006-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