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8518-2012 煤矿用阻燃通信光缆

GB/T 28518-2012 Flame resistant optical fibre cables for communication for mine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8518-2012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2-06-29
实施日期
2012-10-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用阻燃通信光缆(以下简称光缆)的分类、结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通信光缆,也可适用于其他具有阻燃要求的矿井下通信光缆。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通光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淮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起草人:
杨可贵、刘敏华、肖月霞、胡占华、黄俊华、王全安
出版信息:
页数:17页 | 字数:31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33.180.10

M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准

GB/T28518—2012

煤矿用阻燃通信光缆

Flameresistantopticalfibrecablesforcommunicationformine

2012-06-29发布2012-10-01实施

GB/T28518—2012

■ir■■i

刖吕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丁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通光集团有限

公司、安徽省淮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可贵、刘敏华、肖月霞、胡占华、黄俊华、王全安。

T

GB/T28518—2012

煤矿用阻燃通信光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用阻燃通信光缆(以下简称光缆)的分类、结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通信光缆,也可适用于其他具有阻燃要求的矿井下通信光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51.1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第11部分: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IEC60811-1-1:2001,IDT)

GB/T2951.12-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

第12部分:热老化试验(IEC60811-1-2:2001,IDT)

GB/T2951.42-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42部分:聚乙烯和聚丙烯

混合料专用试验方法高温处理后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试验高温处后卷绕试验空气热老化后

卷绕试验测定质量的增加长期热稳定性试验铜催化剂氧化降解试验方法(IEC60811-4-2:2001,

IDT)

GB/T3280不锈钢冷轧板和钢带

GB/T6995.2电线电缆识別标志方法第2部分:标准颜色

GB/T7424.2—2008光缆总规范第2部分:基本试验方法(IEC60794-1-2:2003MOD)

GB/T9771—2008通信用单模光纤

GB/T12357.1—2004通信用多模光纤第1部分:A1类多模光纤特性(IEC60793-2-10:2002)

GB/T15972.20—2008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20部分: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衰减

(IEC60793-1-20:2001,MOD)

GB/T15972.40—2008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0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

程序衰减(IEC60793-1-40:2001,MOD)

GB/T15972.43—2008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3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

程序数值孔径(IEC60793-1-43:2001,MOD)

GB/T15972.44—2008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4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

程序截止波长(IEC60793-1-44:2001,MOD)

GB/T15972.45—2008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第45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

程序模场直径(IEC60793-1-45:2001,MOD)

GB/T18380.12—2008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

焰垂直蔓延试验l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IEC60332-1-2:2004,IDT)

GB/T18380.35—2008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35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

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C类(IEC60332-3-24:2000,IDT)

A1043—2007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

1

GB/T28518—2012

MT/T386-2011煤矿用电缆阻燃性能的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

YD/T723.3—2007通信电缆光缆用金属塑料复合带第3部分:钢塑复合带

YD/T839.2—2000通信电缆光缆用填充和涂覆复合物第2部分:加热应用型填充复合物

YD/T839.3—2000通信电缆光缆用填充和涂覆复合物第3部分:冷应用型填充复合物

YD/T908—2000光缆型号命名方法

YD/T1113—2001光缆护套用低烟无卤阻燃材料特性

YD/T1115.1-2001通信电缆光缆用阻水材料第一部分:阻水带

YD/T1115.2-2001通信电缆光缆用阻水材料第二部分:阻水纱

YD/T111&1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第1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IEC60331-11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试验电路完整性第11部分:装置一仅在至少750°C的温

度下的火焰(Testsforelectriccablesunderfireconditions一Circuitintegrity一Part11:Apparatus—

Firealoneataflametemperatureofatleast750°C)

IEC60331-25电缆在火焰条件下的试验电路完整性第25部分:程序和要求(Testsfor

electriccablesunderfireconditions—Circuitintegrity一Part25:Proceduresandrequirements—Optical

fibrecables)

3产品分类

3.1型号

光缆的型号由型式和规格两部分组成,组成方式应符合YD/T908—2000的有关规定。

3.2型式

3.2.1分类代号

煤矿用阻燃通信光缆的分类代号用MG表示。其他型式代号应符合YD/T908-2000的有关

规定。

护套及外护层代号还表示护套或护层具有阻燃性。

3.3规格

光缆规格的表示应符合YD/T908—2000的有关规定。

3.4产品标记

加工订货时应标明光缆产品标记,它由光缆的型号和详细规范代号组成。

示例1: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钢-聚乙烯阻燃粘接护套、包含24根B1.1类单模光纤的矿用阻燃通信光

缆,产品标记表示为:MGTS-24B1本标准规范代号。

3.5光缆常见型式及用途

光缆的常见型式及用途见附录A。

4结构和材料

4.1总则

4.1.1光缆应由缆芯和护层两大部分构成,其中,护层又包括护套和可能有的外护层。同批、同型式规

2

GB/T28518—2012

格的光缆产品应具有相同结构排列和相同识别色谱。

4.1.2光缆应是全截面阻水结构,即水在缆芯和护层中都不能纵向渗流,但钢丝铠装部分可除外。

4.2缆芯

4.2.1概述

缆芯通常包括光单元、可能有的加强构件填充绳、扎纱和包带等。光单元可处于光缆中心或绞层

位置。

4.2.2光单元

4.2.2.1光纤松套管

4.2.2.1.1光纤松套管的外径标称值宜为1.8mm-3.0mm,容差应不大丁-±0.1mmo松套管厚度

标称值宜为0.30mm~0.50mm,容差应不大于±0.05mmo在同一光缆中松套管的结构尺寸应

相同。

4.2.2.1.2松套管中每根光纤应有识别颜色,其颜色应符合GB/T6995.2规定。每根松套管中光纤

数一般不超过12芯,光纤识別色谱应从表1中选择。在不影响识别的情况下,允许使用本色代替表1

中的某一颜色。当松套管中光纤数超过12芯时,光纤应扎成束或在光纤表面添加色环,对扎成束光纤

应用有色扎线区分,其颜色应选自表1规定的各种颜色。

表1识别用全色谱

序号123456789101112

颜色蓝橙绿棕灰白红黑黄紫粉红青绿

4.2.2.1.3多根松套管应有识別色标,其颜色应符合GB/T6995.2规定。松套管识別色谱应从表1

中选择。不锈钢松套管可采用色环标识,也可采用领示色谱。

4.2.2.1.4光纤松套管材料可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挤制或不锈钢带焊接而成。PBT应符

合YD/T111&1的规定,不锈钢带应符合GB/T3280的规定。

4.2.2.1.5在松套管内的间隙宜连续填充一种触变型的复合物,填充复合物应与其相邻的其他光缆材

料相容,应不损害光纤传输特性和使用寿命。填充复合物应符合YD/T839.3—2000的规定。

4.2.2.2紧套光纤

4.2.2.2.1紧套光纤的直径应在0.5mm~0.9mm之间。

4.2.2.2.2紧套光纤应有识别颜色,其颜色应符合GB/T6995.2规定。每根光缆中紧包光纤数宜不

超过12根,紧包光纤识别色谱应从表1中选择。

4.2.3加强构件

4.2.3.1加强构件可以是金属的或非金属。必要时,可在适当的位置放置非金属辅助加强构件。

4.2.3.2金属加强构件宜用高强度单圆钢丝,也可用由高强度钢丝构成1X7单股钢丝绳。高强度

钢丝宜是不锈钢丝,也可以是磷化钢丝,其表面应圆整光滑。单钢丝的杨氏模量应不低于190GPa,钢

丝绳的有效杨氏模量应不低于170GPa。在光缆制造长度内金属加强构件不允许接头。

4.2.3.3非金属中心加强构件宜用纤维增强塑料(FRP)圆杆,其杨氏模量宜不低于50GPao非金属

辅助加强构件宜用芳纶丝束,也可采用对人体无害的其他高强度纤维束。在光缆制造长度内,FRP不

允许接头,芳纶丝每束允许有1个接头,但在任意200m光缆长度内只允许1个丝束接头。

3

GB/T28518—2012

4.2.3.4当采用钢丝绳时,应在其表面上挤包一层适当厚度的塑料垫层,并在垫层下采用适当的阻水

措施;当采用单钢丝时,在其表面上也可挤包一层适当厚度的塑料垫层。垫层表面应圆整光滑,其材料

应与填充复合物相容。

4.3阻水结构

4.3.1光缆护套以内的所有间隙应采用有效的阻水措施。包带(或内衬套)及以内的缆芯间隙,用膏状

复合物连续填充。包带(或内衬套)和护套之间的间隙,宜用涂覆复合物连续充满或连续放置阻水带、阻

水纱或热熔胶,也可间隔设置阻水环。

4.3.2填充复合物和涂覆复合物应符合YD/T839.2—2000规定,阻水带应符合YD/T1115.1-

2001的规定,阻水纱应符合YD/T1115.2—2001的规定。

4.4护套

4.4.1概述

在缆芯外宜先挤包一层无卤阻燃隔氧层,厚度最小为0.6mm0无卤阻燃材料应符合YD/T1113-

2001的规定。在隔氧层外宜纵包一挡潮层。挡潮层可采用钢塑复合带(S护套)或铝塑复合带(A护

套),复合带应符合YD/T723.3—2007的规定。

4.4.2钢-聚乙烯护套(S护套)

S护套光缆应在隔氧层外施加一层纵包搭接的皱纹钢塑复合带挡潮层,再同时挤包一层阻燃聚乙

烯套,使阻燃聚乙烯套与复合带之间、以及复合带两边缘搭接处的带子之间相互粘结为一体。复合带纵

包后的皱纹应成环状,其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