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5045-202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22/T 5045-2020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tandard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3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Assessmentstandardforgreenbuilding
DB22/T5045-2020
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施行日期:2020年8月26日
2020·长春
第558号
现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
标准,编号为:DB22/T5045-2020,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22/JT137-2015同时废止。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2020年8月26日
前言
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9年全省工程建设地方标
准和标准设计制定(修订)计划(二)》吉建标[2019]2号的要求,
编制组会同有关单位,经过广泛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依据国
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并结合我省的气
候、资源、建筑业发展等具体情况,对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
准》DB22/JT137-2015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安全耐
久;5健康舒适;6生活便利;7资源节约;8环境宜居;9提高
与创新。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1重新构建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指
标体系;2调整了绿色建筑的评价时间节点;3增加了绿色建筑等
级;4拓展了绿色建筑内涵;5提高了绿色建筑性能要求。
本标准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吉林省建
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
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地址:
长春市民康路519号,邮编:130041,Email:jljsbz@126.com),以
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吉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吉林省建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吉林建筑大学
北京绿建软件有限公司
吉林省绿翔绿色建筑咨询有限公司
吉林省华兴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石永桂孙秀刚李瑞千王毅
崔永生赵玉芹马根华李志国
杨光王云松赵壮孔德后
吴雪岭惠群衣建全褚毅
肖力光计英丁军凯李月
王博王熙杜洪文由焱
宋操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周毅陶乐然赵英鹏吕耀军
林海杜奎亮胡文武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3
3.1一般规定................................................................................3
3.2评价与等级划分....................................................................3
4安全耐久.......................................................................................6
4.1控制项....................................................................................6
4.2评分项....................................................................................8
5健康舒适......................................................................................13
5.1控制项...................................................................................13
5.2评分项...................................................................................17
6生活便利......................................................................................23
6.1控制项...................................................................................23
6.2评分项...................................................................................25
7资源节约......................................................................................34
7.1控制项...................................................................................34
7.2评分项...................................................................................38
8环境宜居......................................................................................51
8.1控制项...................................................................................51
8.2评分项...................................................................................53
9提高与创新..................................................................................61
9.1一般规定...............................................................................61
9.2加分项...................................................................................61
附录A绿色建筑评价评分表........................................................66
附录B绿色建筑评价得分与结果汇总表......................................79
本标准用词说明................................................................................81
引用标准名录....................................................................................82
附:条文说明....................................................................................83
1总则
1.0.1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节约
资源,保护环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规范我省绿
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民用建筑绿色性能的评价。
1.0.3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
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
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性能进行综合
评价。
1.0.4绿色建筑应结合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且建筑
布局应与场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相适应,并应对场地的风环
境、光环境、热环境、声环境等加以组织和利用。
1.0.5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
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
2.0.1绿色建筑green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
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高质量建筑。
2.0.2绿色性能greenperformance
涉及建筑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节地、
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宜居等方面的综合性能。
2.0.3全装修decorated
在交付前,住宅建筑内部墙面、顶面、地面全部铺贴、粉刷完
成,门窗、固定家具、设备管线、开关插座及厨房、卫生间固定设
施安装到位;公共建筑公共区域的固定面全部铺贴、粉刷完成,水、
暖、电、通风等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到位。
2.0.4热岛强度heatislandintensity
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
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5绿色建材greenbuildingmaterial
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2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1.1绿色建筑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评价对象
应落实并深化上位法定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提出的绿色发展要求;
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
评价。
3.1.2绿色建筑评价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图
设计完成后,应进行预评价。本标准的控制项和评分项、加分项各
条款中,除第6.2.10、6.2.11、6.2.12、6.2.13、9.2.8条不适用于各
类民用建筑的预评价外,其他条款均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的预评
价、评价。
3.1.3申请评价方应对参评建筑进行全寿命期技术和经济分析,选
用适宜技术、设备和材料,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行阶段进行全
过程控制,并应在评价时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申
请评价方应对所提交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3.1.4评价机构应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
进行审查,出具评价报告,确定等级。申请评价方向评价机构申请
评价的参评建筑绿色建筑等级应与评价机构预评价确定的绿色建
筑等级一致。
3.1.5申请绿色金融服务的建筑项目,应对节能措施、节水措施、
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等进行计算和说明,并应形成专项报告。
3.2评价与等级划分
3.2.1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应由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
3
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类指标组成,且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
分项;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
3.2.2控制项的评定结果应为达标或不达标;评分项和加分项的评
定结果应为分值。
3.2.3对于多功能的综合性单体建筑,应按本标准全部评价条文逐
条对适用的区域进行评价,确定各评价条文的得分。
3.2.4绿色建筑评价的分值设定应符合表3.2.4的规定。
表3.2.4绿色建筑评价分值
评价指标评分项满分值
提高与创
控制项
安全健康生活资源环境新加分项
基础分
耐久舒适便利节约宜居满分值
值(Q0)
(Q1)(Q2)(Q3)(Q4)(Q5)(QA)
预评价
40010010070200100100
分值
评价
400100100100200100100
分值
注:预评价时,本标准第6.2.10、6.2.11、6.2.12、6.2.13、9.2.8条不得分。
3.2.5绿色建筑评价的总得分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Q=(Q0+Q1+Q2+Q3+Q4+Q5+QA)/10(3.2.5)
式中:Q——总得分;
Q0——控制项基础分值,当满足所有控制项的要求时取400
分;
Q1~Q5——分别为评价指标体系5类指标(安全耐久、健康舒
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评分项得分;
QA——提高与创新加分项得分。
3.2.6绿色建筑划分应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4个等
级。
3.2.7当满足全部控制项要求时,绿色建筑等级应为基本级。
3.2.8绿色建筑星级等级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本
4
标准全部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其评分
项满分值的30%;
2当总得分分别达到60分、70分、85分且应满足表3.2.8
的要求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表3.2.8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绿色建筑的技术要求
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围护结构节能围护结构节能幅围护结构节能幅
节能幅度,或建筑幅度5%,或负度10%,或负荷降度20%,或负荷
供暖空调负荷降低荷降低5%低10%降低15%
比例
住宅建筑外窗传热
5%10%20%
系数降低比例
节水器具用水效率
3级2级
等级
室外与卧室之
室外与卧室之
间、分户墙(楼板)
间、分户墙<楼
两侧卧室之间的
板)两侧卧室之
空气声隔声性能
—间的空气声隔声
住宅建筑隔声性能以及卧室楼板的
性能以及卧室楼
撞击声隔声性能
板的撞击声隔声
达到低限标准限
性能达到高要求
值和高要求标准
标准限值
限值的平均值
室内主要空气污染
10%20%
物浓度降低比例
绿色建材应用比例—40%
均应进行全装修,全装修工程质量、选用材料及产品质
全装修
量应符合国家及吉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符合吉林省现行相关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且外窗洞口
外窗气密性能
与外窗本体的结合部位应严密
注: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提高基准、住宅建筑外窗传热系数降低基准均
为吉林省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2住宅建筑隔声性能对应的标准为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
规范》GB50118。
3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包括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氡、可
吸入颗粒物等,其浓度降低基准为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
准》GB/T18883的有关要求。
5
4安全耐久
4.1控制项
4.1.1场地应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危险地段,易发生洪涝地区
应有可靠的防洪涝基础设施;场地应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
源的威胁,应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的危害。
1提交资料:预评价与评价均提交项目区位图、含场地地形
图的规划条件附图、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地
质灾害多发区需提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应包含场地稳定性
及场地工程建设适应性评定内容),涉及危险源、电磁辐射、土壤
氡污染的项目需提供相关检测报告。
2评价方法:预评价与评价查阅提交资料,重点核查相关污
染源、危险源的安全避让防护距离或治理的合理性,项目防洪工程
设计是否满足所在地防洪标准要求,项目是否符合城市抗震防灾的
有关要求。
4.1.2建筑结构应满足承载力和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建筑外墙、屋
面、门窗、幕墙及外保温等围护结构应满足安全、耐久和防护的要
求。
1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建筑设计图、结构设计图(含总说
明)、主体与围护结构计算书以及设计参数等设计文件。
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外墙、屋面、
门窗、幕墙、外保温等分布分项竣工文件,还查阅竣工验收合格证
明及对应的主要结构用材料或构件、部件的检测报告。投入使用的
项目,尚应提交建筑结构与围护结构后期运营管理制度及定期查验
记录与维修记录。
2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必
6
要时现场核实。
4.1.3太阳能利用一体化设施、空调室外机位、外墙挑台、外遮阳
等外部设施应与建筑主体结构统一设计、施工,并应具备安装、检
修与维护条件。
1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涉及外部设施的设计说明、计算书
与结构设计大样图等设计文件;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
件、相关检测检验报告。投入使用的项目,尚应提交外部设施相关
管理与维修记录。
2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重
点核查检修和维护条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1.4建筑内部的非结构构件、设备及附属设施等应连接牢固并能
适应主体结构变形。
1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结构设计总说明(含各连接件、配
件、预埋件的材料及力学性能要求)、关键连接构件计算书、连接
节点大样图等设计文件,设备及附属设施的布置图及设计说明。
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材料决算清单、产品说
明书、主要构件连接能力检测报告。投入使用的项目,尚应提交运
营管理与维修记录。
2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4.1.5建筑外门窗必须安装牢固,其抗风压性能和水密性能应符合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建筑专业外门窗设计文件(含计算
书、连接及构造大样做法、门窗三性参数要求);评价提交预评价
涉及内容的相关竣工文件、施工工法说明文件、门窗产品三性检测
报告。投入使用的项目,尚应提交相关运营管理制度及定期查验记
录与维修记录。
2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现
场巡查有怀疑时,可要求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对门窗
性能进行现场检测,检测数量不少于1组3个。
7
4.1.6卫生间、浴室的地面应设置防水层,墙面、顶棚应设置防潮
层。
1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建筑专业设计文件(含设计总说明
中的防水和防潮设计说明、工程做法表);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
容的竣工文件、防水和防潮相关材料的决算清单、产品说明书、检
测报告。
2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4.1.7走廊、疏散通道等通行空间应满足紧急疏散、应急救护等要
求,且应保持畅通。
1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建筑专业设计文件(含设计说明、
平面图);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投入使用的项目,
尚应提交相关管理规定及走廊、疏散通道等通行空间的现场影像资
料。
2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必
要时现场核实。
4.1.8应具有安全防护的警示和引导标识系统。
1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标识系统设计与设置说明文件;评
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相关影像材料。
2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必
要时现场核实。
4.2评分项
Ⅰ安全
4.2.1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并合理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评价
分值为10分。
1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相关结构设计文件(含结构计算书)
及抗震性能的分析报告;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项
8
目安全分析报告及应对措施结果、相关应对设施的检验报告。
2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4.2.2采取保障人员安全的防护措施,评价总分值为15分。
1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采取措施提高阳台、外窗、窗台、防护栏杆等安全防护
水平,得5分;
2)建筑物出入口均设外墙饰面、门窗玻璃意外脱落的防护
措施,并与人员通行区域的遮阳、遮风或挡雨措施结合,
得5分;
3)利用场地或景观形成可降低坠物风险的缓冲区、隔离带,
得5分。
2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建筑专业设计文件(含阳台、外窗、
窗台、防护栏杆设计图和建筑出入口安全防护设计图及室外场地设
计图)。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相关材料与构件的
检测检验报告。
3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4.2.3采用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产品或配件,评价总分值为10分。
1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采用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玻璃,得5分;
2)采用具备防夹功能的门窗,得5分。
2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建筑专业设计文件(含设计说明中
的安全玻璃、门窗等产品或配件的设计要求,即对应相关标准要求
提出设计参数);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材料决算
清单、安全玻璃和门窗等产品或配件的型式检验报告、进场产品或
配件的第三方检测检验报告。
3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重
点核查检验报告对应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2.4室内外地面设置防滑措施,评价总分值为10分。
1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9
1)建筑岀入口及平台、公共走廊、电梯门厅、厨房、浴室、
卫生间等设置防滑措施,防滑等级不低于现行行业标准
《建筑地面工程防滑技术规程》JGJ/T331规定的Bd、
Bw级,得3分;
2)建筑室内外活动场所采用防滑地面,防滑等级达到现行
行业标准《建筑地面工程防滑技术规程》JGJ/T331规定
的Ad、Aw级,得4分;
3)建筑坡道、楼梯踏步防滑等级达到现行行业标准《建筑
地面工程防滑技术规程》JGJ/T331规定的Ad、Aw级或
按水平地面等级提高一级,并采用防滑条等防滑构造技
术措施,得3分。
2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建筑专业设计文件(含设计说明中
干湿防滑等级要求、防滑构造做法);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
竣工文件、防滑材料有关检测检验报告。
3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4.2.5采取人车分流措施,且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有充足照明,
评价分值为8分。
1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建筑专业人车分流设计文件(含总
平面图、道路流线分析图)、道路照明设计文件;评价提交预评价
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人行及非机动车道照度现场检测报告。
2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Ⅱ耐久
4.2.6采取提升建筑适变性的措施,评价总分值为18分。
1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采取通用开放、灵活可变的使用空间设计,或采取建筑
使用功能可变措施,得7分;
2)建筑结构与建筑设备管线分离,得7分;
10
3)采用与建筑功能和空间变化相适应的设备设施布置方式
或控制方式,得4分。
2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建筑适变性提升措施的设计说明及
建筑、结构、设备及装修相关设计文件;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
的竣工文件(含建筑适变性提升措施的设计说明)。投入使用后曾
变换功能和空间的项目,尚应在提交建筑适变性提升措施的具体应
用效果说明。
3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重点审核措施的合理性;
评价查阅提交资料,必要时现场核实。
4.2.7采取提升建筑部品部件耐久性的措施。评价总分值为10分。
1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使用耐腐蚀、抗老化、耐久性能好的管材、管线、管件,
得5分;
2)活动配件选用长寿命产品,并考虑部品组合的同寿命性;
不同使用寿命的部品组合时,采用便于分别拆换、更新
和升级的构造,得5分。
2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建筑、给水排水、电气、燃气、装
修等专业设计说明(含部品部件的耐久性设计性能参数要求)。
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材料决算清单、产品说
明书及型式检验报告、进场产品或配件的第三方检测检验报告。投
入使用的项目,尚应提交运营管理制度及定期查验记录与维修记
录。
3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重
点核查检验报告对应性能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2.8提高建筑结构材料的耐久性。评价总分值为10分。
1评分规则:
1)按100年进行耐久性设计,得10分。
2)采用耐久性能好的建筑结构材料,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得10分:
11
(1)对于混凝土构件,提高钢筋保护层厚度或采用高耐久
混凝土;
(2)对于钢构件,采用耐候结构钢及耐候型防腐涂料;
(3)对于木构件,采用防腐木材、耐久木材或耐久木制品。
2提交材料:预评价提交相关结构施工图、建筑施工图设计
文件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
材料决算清单及用量计算书、相关产品说明书及检测报告。投入使
用的项目,尚应提交运营管理制度及定期查验记录与维修记录。
3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重点审核建筑结构形式、
材料耐久性设计要求;评价查阅提交资料,重点审核钢筋保护层厚
度、高耐久性混凝土、耐候结构钢或耐候型防腐涂料、防腐木材、
耐久木材或耐久木制品等耐久性建筑结构材料的使用情况。
4.2.9合理采用耐久性好、易维护的装饰装修建筑材料,评价总分
值为9分。
1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采用耐久性好的外饰面材料,得3分;
2)采用耐久性好的防水和密封材料,得3分;
3)采用耐久性好、易维护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得3分。
2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装饰装修施工图(含装修材料表、
装修材料种类及技术要求)设计文件、必要时还应提交材料预算清
单、建筑设计图纸等相关说明文件。
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材料决算清单及材料采
购文件、材料性能检测报告等耐久性证明材料。投入使用的项目,
尚应提交运营管理制度及定期查验记录与维修记录。
3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必
要时查看现场。
12
5健康舒适
5.1控制项
5.1.1室内空气中的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氡等污染物
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的有
关规定。建筑室内和建筑主岀入口处应禁止吸烟,并应在醒目位置
设置禁烟标志。
1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相关建筑及装饰装修施工图(主要
为装修材料种类、用量使用说明和禁烟措施说明)设计文件、污染
物浓度预评估分析报告;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污
染物浓度预评估分析报告、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报告、禁烟标志的现
场影像资料和当地管理部门或物业制定的禁烟规章制度。
2评价方法:预评价时,非全装修项目不参评。全装修项目,
本条第1句可仅对装修空间空气中的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3
类进行浓度预评估,本条第2句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评价时,非全装修项目投入使用之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
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50325的有关要求,视为
本条达标。其余情况评价查阅提交资料,必要时查看现场。
5.1.2应采取措施避免厨房、餐厅、打印复印室、卫生间、地下车
库等区域的空气和污染物串通到其他空间;应防止厨房、卫生间的
排气倒灌。
1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全部污染源空间的通风设计说明、
关键设备参数表等相关设计文件、气流组织模拟分析报告;评价提
交预评价方式涉及内容的相关竣工文件、气流组织模拟分析报告、
相关产品性能检测报告或质量合格证书。
2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重点核查打印室等体量
13
较小空间的通风设计;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5.1.3给水排水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规定要求:
1)生活饮用水水质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
标准》GB5749的要求;
2)应制定水池、水箱等储水设施定期清洗消毒计划并实施,
且生活饮用水储水设施每半年清洗消毒不应少于1次;
3)应使用构造内自带水封的便器,且其水封深度不应小于
50mm;
4)非传统水源管道和设备应设置明确、清晰的永久性标识。
2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市政供水的水质检测报告(含全部常
规指标及项目所在地实施的非常规指标,可用同一水源邻近项目一
年以内的水质检测报告代替)、项目所在地生活饮用水非常规指标
实施规定说明、给水排水施工图设计文件(含生活饮用水水质的要
求、卫生器具和地漏水封要求的说明、非传统水源管道和设备标识
设置说明);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项目生活饮用
水的水质检测报告(含水源、水处理设施出水及最不利用水点的全
部常规指标及项目所在地实施的非常规指标)。投入使用的项目,
尚应提交储水设施清洗消毒管理制度、储水设施清洗消毒工作记录
(含清洗委托合同、清洗后的水质检测报告)。
3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重
点审核现场标识的实际落实情况。若项目未设置储水设施,则不考
察本条第1款第2项。
5.1.4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和隔声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规定要求:
1)室内噪声级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
范》GB50118中的低限要求;
2)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应满足现行国家标
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要求。
14
2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建筑专业相关设计文件(含建筑设
计说明、建筑平立剖面图、门窗表、工程做法表、围护结构大样图)、
基于环评报告(表)的室外噪声要求对室内背景噪声影响(包括室
内噪声源影响)分析报告、主要构件隔声性能分析报告或实验室检
测报告;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本条第1款第1
项提交典型时间主要功能房间室内噪声现场检测报告、本条第1
款第2项提交主要构件隔声性能实验室检测报告。
3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重点审核基于环评报告
(表)的室外噪声要求对室内背景噪声影响(包括室内噪声源影响)
分析报告以及在图纸上的落实情况;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5.1.5建筑照明应符合下列规定:
1规定要求:
1)照明数量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
准》GB50034的规定;
2)人员长期停留的场所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灯和灯
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GB/T20145规定的无危险类照明
产品;
3)选用LED照明产品的光输出波形的波动深度应满足现行
国家标准《LED室内照明应用技术要求》GB/T31831的
规定。
2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电气专业设计文件(含照明设计、
照明计算书);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相关竣工文件、现场检
测报告、产品说明书及产品检测报告(包括灯具光度、色度、光生
物安全及频闪等指标)。
3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5.1.6应采取措施保障室内热环境。采用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
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新风量等设计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有关规定;
采用非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应具有保障室内热环境的措施或
15
预留条件。
1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暖通空调专业设计文件(含设计说
明、计算书);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典型房间空
调使用期间内室内温湿度检测报告和集中空调系统房间二氧化碳
浓度检测报告。
2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5.1.7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规定要求:
1)在室内设计温度、湿度条件下,建筑非透光围护结构内
表面不得结露;
2)供暖建筑的屋面、外墙内部不应产生冷凝。
2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建筑专业设计文件(含设计说明、
节点大样图、节能计算书)、建筑围护结构结露验算计算书、建筑
围护结构内部冷凝验算计算书;评价查阅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
件、建筑围护结构结露验算计算书、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冷凝验算计
算书。
3评价方法:项目没有供暖需求,不考察本条第1款第1、2
项。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重点审核建筑构造
与计算书的一致性。
5.1.8主要功能房间应具有现场独立控制的热环境调节装置。
1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暖通空调专业设计文件(应注明主
要功能房间的末端形式,且对末端形式和调节方式做详细说明);
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产品说明书和合格证书。
2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5.1.9地下车库应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一氧化碳浓度监测装置。
1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相关暖通空调及电气(智能化)专
业施工图设计文件;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投入使
用的项目,尚应提交物业提供的运行记录。
2评价方法:不设地下车库的项目,本条直接通过。预评价
16
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5.2评分项
Ⅰ室内空气品质
5.2.1控制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浓度,评价总分值为12分。
1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氡等污染物浓度低于
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规定限
值的10%,得3分;低于20%,得6分;
3
2)室内PM2.5年均浓度不高于25μg/m,且室内PM10年均
浓度不高于50μg/m3,得6分。
2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建筑和装修专业设计文件(含装修
材料种类和用量的设计说明)及通风专业(含净化系统)设计文件、
污染物浓度预评估分析报告;评价提交预评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
件、污染物浓度预评估分析报告。投入使用的项目,尚应提交室内
空气质量现场检测报告、PM2.5和PM10浓度计算报告(附原始监测
数据)。
3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5.2.2选用的装饰装修材料满足国家现行绿色产品评价标准中对
有害物质限量的要求,评价总分值为8分。
1评分规则:选用满足要求的装饰装修材料达到3类及以上,
得5分;达到5类及以上,得8分。
2提交资料:预评价提交室内装修设计文件(含设计说明中
对绿色建材有害物质限量的要求)、材料预算清单;评价提交预评
价涉及内容的竣工文件、产品检测报告或绿色产品认证证书。
3评价方法:预评价查阅提交资料;评价查阅提交资料。
17
Ⅱ水质
5.2.3直饮水、集中生活热水、游泳池水、采暖空调系统用水、景
观水体等的水质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YB/T 5335-2006 五氧化二钒化学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氧化钾和氧化钠量 2006-07-27
- SJ 3183-1989 双卡套式管接头系列 1989-02-10
- HB 5284-1984 航空用GH220合金热轧棒材技术条件 1984-06-18
- QJ 20040.3-2011 不锈钢螺钉垫圈组合件 第3部分:十字槽凹穴六角头螺栓、弹簧垫圈和平垫圈 2011-07-19
- JB/T 8026.4-1999 机床夹具零件及部件 调节支承 1999-08-06
- HB 4152-1988 加工高温合金、钛合金通孔用带后引导的硬质合金直柄机用阶梯铰刀 d=6.0~9.5mm 1988-04-09
- HB 3346-1981 9 弧齿锥齿轮单面盘铣刀(试行) 1981-11-02
- JB/T 8377-1996 电热远红外型 芯烘干炉 技术条件 1996-04-22
- JB/T 8234-1999 看谱镜 1999-08-06
- HB 7068.4-1994 射频无反射室用聚氨酯泡沫吸波材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明火燃烧和热幅射产生毒性气体试验 199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