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383-2020 山岭重丘公路交通安全性评价规范
DB61/T 1383-2020 Mountainous and hilly road traffic safety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西安公路研究院、同济大学、长安大学、上海璟竑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张娟、宋灿灿、马庆伟、阎莹、郭忠印、郭平、彭翔、苏东兰、杨晨光、沈小燕、周子楚、王彦峰、徐婷、梁家豪、彭新航。
- 出版信息:
- 页数:2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DB61/T1383—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体评价......................................................................................................................................................2
5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2
6初步设计阶段..............................................................................................................................................2
7施工图设计阶段..........................................................................................................................................3
8交工阶段......................................................................................................................................................6
9后评价阶段..................................................................................................................................................7
附录A(规范性附录)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三级公路运行速度预测模型.......................................10
附录B(规范性附录)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三级公路运行速度预测算例.......................................14
I
DB61/T1383—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陕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
本标准由陕西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号:SX/TC6106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公路研究院、同济大学、长安大学、上海璟竑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娟、宋灿灿、马庆伟、阎莹、郭忠印、郭平、彭翔、苏东兰、杨晨光、沈小
燕、周子楚、王彦峰、徐婷、梁家豪、彭新航。
本标准由西安公路研究院负责解释。
本标准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西安公路研究院
电话:029—89583212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六路60号
邮编:710065
II
DB61/T1383—2020
山岭重丘区公路交通安全性评价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岭重丘区公路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交工
阶段和后评价阶段的安全性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的安全性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B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5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
JTGD20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TD70公路隧道设计细则
JTG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JTGB05和JTG/TD7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观景台observationdeck
为了观赏自然或人文景观而修建的观赏平台或构筑物。
3.2
隧道群路段sectionofexpresswaytunnelgroup
隧道与隧道洞门之间的距离较近,在勘察测量、平纵设计、通风设计及照明设计等方面必须考虑相
互之间影响的多座隧道的总称。
[JTG/TD70—2010,定义2.1.13]
3.3
运行速度协调性consistencyofoperatingspeed
评价线形设计一致性的指标,采用相邻路段运行速度差值,以及同一路段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差值
进行评价。
[JTGB05—2015,定义2.0.2]
1
DB61/T1383—2020
3.4
速度控制设施speedcontrolfacility
速度控制设施可以有效控制车辆运行速度,包括减速标线、减速丘、限速标志以及管理型的交通监
控设施、雷达测速设施等。
4总体评价
4.1山岭重丘区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除满足JTGB05的规定外,尚应满足本规范的规定。
4.2各阶段的评价应采用但不限于以下方法: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采用经验分析法或安全检查清单方法;
——设计阶段采用运行速度协调性分析、安全检查清单等方法;必要时采用驾驶模拟、交通仿真、
力学仿真等方法;
——交工阶段采用安全检查清单方法、驾驶模拟等方法;
——后评价阶段采用交通事故统计分析、问卷调查、安全检查清单、断面速度现场观测等方法。
4.3二级公路、三级公路的运行速度预测方法按照附录A执行。
5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
5.1评价内容
5.1.1技术指标选用的合理性。
5.1.2隧道选址、规模和安全运营需求。
5.1.3互通式立体交叉或服务设施与隧道出入口小间距路段的设计方案。
5.2评价结论
评价结论应列出安全分析结果,明确影响项目交通安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下阶段设计提出改进对
策与建议。
6初步设计阶段
6.1评价内容
6.1.1总体评价
应根据山区公路功能、设计标准、地形地质交通量与交通组成、不良气候环境和重大结构物分布等
特点进行评价。
6.1.2路段
6.1.2.1路线设计参数的规范符合性。
6.1.2.2复杂线形组合、长大纵坡、连续小半径、临水临崖路段。
6.1.3桥梁
6.1.3.1桥梁及其引线的线形设计指标协调性。
6.1.3.2积雪冰冻地区陡坡桥梁接小半径曲线路段、弯坡组合路段安全性。
2
DB61/T1383—2020
6.1.3.3桥隧群路段线形过渡、路面抗滑、横断面变化、照明、气候等运行环境。
6.1.4隧道
6.1.4.1长隧道、特长隧道、隧道群的进出口过渡段设计。
6.1.4.2隧道洞口内外线形的运行速度协调性。
6.1.4.3隧道洞口排水设计合理性。
6.1.5互通式立体交叉
6.1.5.1布设空间受限制路段的互通式立体交叉选型。
6.1.5.2布设在连续长陡下坡路段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出入口形式、变速车道长度。
6.1.5.3互通式立体交叉与服务设施合并设置的方案。
6.1.6平面交叉
6.1.6.1间距较小的平面交叉。
6.1.6.2小半径平曲线路段、陡坡路段、挖方路段的平面交叉。
6.1.6.3畸形平面交叉。
6.1.6.4平面交叉与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间距。
6.1.6.5平面交叉的视距。
6.1.7安全与服务设施
6.1.7.1交通标志、标线、防护设施、视线诱导设施、隔离设施、防落网、防眩设施、限高架、减速
丘、凸面镜等安全设施的设计方案。
6.1.7.2避险车道设置的必要性和选位。
6.1.7.3观景台的选址和型式。
6.2评价结论
6.2.1评价结论内容应包括总体评价结论、路段、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平面交叉和安全与
服务设施的评价结论。
6.2.2总体评价结论应确定山岭重丘区项目特点及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6.2.3评价结论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对策。
6.2.4当评价结论中含有多条改进意见和对策时,尤其涉及设计方案调整的,宜根据影响交通安全的
程度,提出改进建议和对策的实施顺序。
7施工图设计阶段
7.1评价内容
7.1.1路段
7.1.1.1公路合成坡度。
7.1.1.2改扩建公路背阴段利用原超高值的合理性。
7.1.2路侧
7.1.2.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按照JTGB05执行。
3
DB61/T1383—2020
7.1.2.2三级公路应分路段评价路侧安全等级。路侧安全等级评价标准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路侧安全等级评价标准
路侧安全等级评价标准对策与建议
I级路侧净区宽度≥4m,边坡坡度缓于1:3,路侧可恢复行驶。
路侧净区宽度<4m,边坡坡度陡于1:3,路侧存在少量、零散障碍物,车辆驶出应采取安全改善措
II级
后不能驶回公路。施。
路侧净区宽度≤1.5m,路堤高度达到3m以上,或者距离行车道外边缘很近的范
III级应考虑设置护栏。
围内存在宽大边沟、房屋、坚硬岩壁等;能导致伤亡事故。
路侧净区宽度≤1m;路侧地形条件为陡崖、深沟、高度大于4m的填方边坡或
IV级路肩挡墙,或者距离行车道外边缘很近的范围内有河流、湖泊、铁路线;易导应设置护栏。
致重大、特大事故。
7.1.3路基路面
7.1.3.1路基路面的排水形式、排水设施设置。
7.1.3.2积雪冰冻地区易出现暗冰路段的安全措施。
7.1.3.3桥面铺装和防水体系设计的合理性。
7.1.3.4线形指标小于一般值路段的路面抗滑性能。
7.1.4桥梁
7.1.4.1积雪冰冻地区桥面铺装抗滑的改善措施。
7.1.4.2横风多发路段桥梁的综合安全保障措施。
7.1.4.3分离式桥梁间隙对车辆及行人的运行安全影响。
7.1.4.4桥隧群路段交通安全设施系统的综合设计。
7.1.4.5突发事件下桥隧群路段的应急救援能力。
7.1.5隧道
7.1.5.1无照明隧道的交通安全保障措施。
7.1.5.2长隧道、特长隧道的洞内环境设计。
7.1.5.3隧道内紧急停车带、人行通道、车行通道的设计。
7.1.6互通式立体交叉
7.1.6.1出口匝道过渡段指标与运行速度的一致性。
7.1.6.2积雪冰冻和强降雨地区的匝道安全性。
7.1.6.3互通式立体交叉与服务设施合并设置时的综合交通安全保障设施设置。
7.1.6.4分流鼻端的识别视距。
7.1.7平面交叉
7.1.7.1畸形平面交叉的渠化设计。
7.1.7.2非机动车道、行人过街设施的设置。
4
DB61/T1383—2020
7.1.8安全与服务设施
7.1.8.1交通标志:
a)交通标志的高度;
b)交通标志的视认性;
c)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桥梁、平面交叉等路段的指路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警告标志
的组合设置;
d)标志与标志、标志与其他构造物的间距。
7.1.8.2交通标线:
a)减速标线或减速路面设置的形式、位置、长度等;
b)立体交叉分合流、交织路段交通标线的设置。
7.1.8.3轮廓标、分合流诱导标、线形诱导标、隧道轮廓带、示警桩、示警墩、道口标柱等视线诱导
设施的位置、间距和高度。
7.1.8.4桥梁、隧道等构造物与其连接线护栏的衔接与过渡,以及不同护栏之间的衔接与过渡。
7.1.8.5隔离设施:
a)隔离设施的设置型式、位置、高度等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ZSGTS 138-2023 香山之品 佛手瓜 2023-06-29
- T/YNTCA 019-2023 云南茶园绿色施肥技术规程 2023-09-08
- T/5115YBAPS 003-2019 筠连苦丁茶 2019-09-06
- T/HTBBA 003-2022 潇湘茶 碣滩茶 2022-11-28
- T/CTSS 44-2022 大佛龙井茶冲泡技术规程 2022-04-12
- T/CTMA 067-2023 桐柏红茶 2023-07-31
- T/5115YBAPS 012-2020 地理标志产品 鹿鸣贡茶 2020-04-16
- T/RCNY 002-2024 汝城白毛茶 白茶加工技术规程 2024-09-29
- T/TJTSS 0004-2022 普洱茶(熟茶) 2022-04-30
- T/SXPP 002-2021 连翘叶茶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