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950-2013 安徽省县城规划编制标准
DB34/T 1950-2013 DB34/T 1950-2013 Planning standard for county in Anhui Province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3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安徽建筑大学
- 起草人:
- 吴晓勤 高冰松 马 明 姚本伦 储金龙 李保民
- 出版信息:
- 页数:5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1950-2013
安徽省县城规划编制标准
StandardforCompilingofCountyTownPlanning
inAnhuiProvince
2013-09-28发布2013-10-28实施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联合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前言
本标准根据《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批准<安徽省县城规划编制标准>
列入2013年度安徽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计划的函》(办标函〔2013〕82号)
的要求,由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安徽建筑大学编制而成。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认真总结我省县城规划的实践经验,广泛调查研究,
重点考虑我省经济条件、地域差异和县城特点,并广泛征求了有关市、县城乡规
划主管部门和主要规划编制、研究单位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充实,最后经
审查定稿。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县城规划的构成、编制的内容与重点、编制深度
与技术要求。本标准共有6章,包括总则、术语、县城总体规划、县城控制性详
细规划、县城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县城专业规划。
本标准由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和条文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
见或建议,请寄送至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合肥市东流路28号,邮编
230051)。
本标准主编单位: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安徽建筑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晓勤高冰松马明
姚本伦储金龙李保民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王凯张菁鹿勤
王胜波李长青刘复友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县城总体规划................................................................................................................................6
3.1一般规定.............................................................................................................................6
3.2县域镇村体系规划.............................................................................................................6
3.3规划区规划.........................................................................................................................8
3.4城区规划...........................................................................................................................10
3.5成果要求...........................................................................................................................12
3.6特别规定...........................................................................................................................15
4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18
4.1一般规定...........................................................................................................................18
4.2控规通则...........................................................................................................................18
4.3地块控规...........................................................................................................................19
4.4成果要求...........................................................................................................................21
5县城修建性详细规划..................................................................................................................23
5.1一般规定...........................................................................................................................23
5.2编制内容...........................................................................................................................23
5.3成果要求...........................................................................................................................23
6县城专业规划..............................................................................................................................25
本标准用词说明...............................................................................................................................26
条文说明...........................................................................................................................................27
1总则
1.0.1为规范县城规划编制内容和技术深度,提高县城规划编制水平,促进新型
城镇化建设和县城科学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安徽省城
乡规划条例》,结合安徽省实际,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县城规划编制工作。
1.0.3县城规划应当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分类发展、区域协调、城乡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道路,引导县城又好又快发展。
1.0.4编制县城规划应按照卫星城市、县级中等城市和特色小城市三类县城分
类,突出皖北、皖中、沿江、皖西和皖南五大片区特点,确定发展目标,衔接发
展要求,优化规划布局,彰显地域特色。
1.0.5县城规划包括县城总体规划、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县城修建性详细规划
和县城专业规划。重点地段可单独编制城市设计。
1.0.6编制县城规划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安徽省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
1
2术语
2.0.1县域(administrativeregionofcounty)
依法设定的县建制的行政管辖区。
2.0.2县城(countytown)
依法设定的县的行政机关所在的城镇。
2.0.3城区(cityarea)
县城总体规划确定的县城发展的核心区域。
2.0.4专业规划(specializedplanning)
为某个专项建设内容单独编制的规划。
2.0.5城市设计(urbandesign)
对空间形态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
2.0.6远景规划(long-rangeplanning)
未来长远时期县城空间利用和用地布局的战略性、结构性规划。
2.0.7卫星城市(satellitecity)
特大城市或大城市周边与该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县城。
2.0.8县级中等城市(medium-city-sizedcounty)
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城区常住人口规模达到中等城市要求,空间上相
对独立的县城。
2.0.9特色小城市(smallcountywithcharacteristics)
具有一定特色,城区常住人口规模未达到中等城市要求的县城。
2.0.10中心城市(centercity)
一定区域范围内,整体实力具有综合影响力的城市,是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2.0.11县城规划区(planningareaofcountytown)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
的区域。
2
2.0.12镇村体系(town-villagesystem)
县域内由一系列不同等级、不同职能、不同规模且相互密切联系的镇(乡)、
村组成的系统。
2.0.13中心镇(centertown)
镇村体系中,在社会、经济和空间发展中兼为周边镇(乡)提供服务的镇。
2.0.14中心村(centervillage)
镇村体系规划中,设有兼为周围村服务的公共设施的村。
2.0.15新型社区(newpatterncommunity)
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市政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齐全,人居环境优良、文
明程度较高的乡村居民点。
2.0.16市政基础设施(municipalinfrastructure)
公共交通、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通信、园林、环卫、综合防灾
等工程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的总称。
2.0.17公共服务设施(publicservicefacilities)
社会服务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及设计等机构、设
施的总称。
2.0.18公用设施(publicutilities)
城乡建设用地范围内的供应、环境、安全等设施。
2.0.19基本生态控制线(basicecologicalcontrolline)
为保障基本生态安全,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防止建设无序蔓延,
根据当地实际划定的生态保护范围界线。
2.0.20空间管制(Spacecontrol)
县城总体规划确定的关于县域空间、规划区空间和城区空间利用的规划管理
与控制要求。
2.0.21禁建区(no-buildzone)
县城总体规划中划定的,为保护生态环境、自然和历史文化环境,满足基础
设施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需要,禁止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地区。
3
2.0.22限建区(control-buildzone)
县城总体规划中划定的,不宜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地区;确有进行建设必要
时,安排的城镇开发项目应符合城镇整体和全局发展的要求,并应严格控制项目
的性质、规模和开发强度。
2.0.23适建区(buildablezone)
县城总体规划中划定的,可以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地区。
2.0.24黄线(yellowline)
城乡规划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区市政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2.0.25蓝线(blueline)
城乡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区地表水体保护的控制界
线。
2.0.26绿线(greenline)
城乡规划确定的,城区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界线。
2.0.27紫线(purpleline)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
线。
2.0.28规划管理单元(planningadministrativeunit)
城区内具有一定人口容量或功能关联性,边界清晰、适合作为控制性详细规
划整体性管理的区域。
2.0.29单元控制(administrativeunitcontrol)
关于规划管理单元建设开发的整体性控制要求。
2.0.30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generalruleofregulatorydetailedplanning)
一定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通用性规定,简称控规通则。
2.0.31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plotregulatorydetailedplanning)
对各个地块制定的关于土地使用的具体控制要求,简称地块控规。
2.0.32地块(plot)
4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根据用地使用性质、权属、界线等划分的最小用地单
元。
2.0.33地块图则(plotregulatorychart)
由反映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的图、表、文字等构成的规划图。
2.0.34老城区(oldcountyarea)
城区建成区中形成历史相对较久的地区。
2.0.35新城区(newcountyarea)
县城总体规划确定的具有一定规模、功能明确、边界清晰的新建地区。
2.0.36工业园区(industrialdistrict)
工业企业相对集中布局的地区。
2.0.37绿色生态城区(low-carboneco-city)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在城区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全寿命周期内,
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新能源利用、物业管理制度创新等多种手段,尽可能
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城区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5
3县城总体规划
3.1一般规定
3.1.1编制县城总体规划,应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城乡统筹、节约集约、
产城融合、彰显特色的原则,符合上位规划要求,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3.1.2县城总体规划应包括县域镇村体系规划、规划区规划和城区规划。
3.1.3编制县城总体规划前,应评估现行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应对新型城镇化发
展路径、城乡空间布局、产业空间布局、生态环境容量与保护、重大市政基础设
施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专门研究。
3.1.4编制县城总体规划,应根据资源、生态、环境条件,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
确定县城远景发展目标、职能定位和空间布局;根据远景发展目标和空间布局,
确定规划期限内的城乡统筹、用地布局、建设时序、重大设施建设等内容。
3.2县域镇村体系规划
3.2.1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应包括县域城镇化发展战略、镇村体系结构、空间利用、
生态环境保护、空间管制、综合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县城规划
区划定等规划内容。
3.2.2县域城镇化发展战略制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分析区域发展条件与发展前景、发展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及相关规划与政
策要求,明确县城在区域格局中的定位;
2分析县域产业结构、综合交通、资源承载、生态环境等条件,明确城乡统
筹发展策略与目标,确定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战略和路径;
3提出产业发展目标及策略,明确县域产业结构,统筹布局各类产业功能区;
4分析人口流动趋势,预测县域城镇化水平、总人口及城镇人口规模。
3.2.3县域镇村体系结构规划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按照“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新型社区)”四级构建镇村体系,
提出县域各镇(乡)的发展定位、职能分工、建设标准,明确中心镇的发展指引,
6
提出村庄整治与建设的分类管理策略;
2分析发展条件、环境容量、人口流动趋势,确定城区、镇区人口规模,确
定中心村(新型社区)建设用地标准。
3.2.4县域空间利用规划应符合下列要求:
1明确城乡建设用地的用途,统筹安排各级城乡居民点、区域交通设施、区
域公用设施、采矿等用地,确定城区、镇区建设用地的发展方向、用地规模与空
间形态;
2确定水域、农林用地等非建设用地范围;
3明确各类城乡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规模,编制县域城乡用地汇总表。
3.2.5县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应符合下列要求:
1明确县域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的目标和控制要求;
2明确县域生态网络格局,确定各类生态功能区保护措施,提出城乡建设区
生态管控要求;
3提出水、气、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的防治措施与主要设施的空间布局。
3.2.6县域空间管制规划应明确城乡建设用地、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
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重大设施廊道、公共安全等空间管制要素的保护要求,提
出空间管制措施。
3.2.7县域综合交通规划应确定县域综合交通体系、组织与发展策略,落实公路、
铁路、水运、航空等设施的等级设置与布局规划要求。
3.2.8县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应确定电力、电信、供水、排水、环卫、能源等重
大设施的布局与建设标准,明确基础设施廊道的位置及管控要求;明确县域综合
防灾目标,确定县城与镇(乡)设防等级、标准和范围,提出主要灾种防灾减灾
设施的配置标准和规模,统筹防灾减灾设施布局。有条件的县应提出燃气、供热
等设施的布局与建设标准。
3.2.9县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应明确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确定教育、医疗卫
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重要社会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与建设要求。
3.2.10县城规划区划定应遵循区域协调、统筹发展、兼顾保护、规模适度的原
则,符合资源环境保护、空间发展需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规划管理能力的要
7
求。县城规划区规模宜符合表3.2.10的规定。
表3.2.10县城规划区规模表
规划期末城区建设用地规模规划区范围规模
≤20平方公里≤120平方公里
20~50平方公里80~200平方公里
≥50平方公里150~300平方公里
3.2.11历史文化名城所在地的县,应明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求;有历史文化
名镇名村的县,应明确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要求。
3.2.12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应明确旅游总体发展目标,确定旅游总体布局,划
分旅游分区,明确旅游线路组织,提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要求。
3.3规划区规划
3.3.1规划区规划应包括规划区用地规划、生态网络、空间管制、综合交通、市
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内容。
3.3.2规划区用地规划应符合下列要求:
1进行规划区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确定规划区各类建设用地规模、范
围,明确城区、镇区用地布局,明确城区空间增长边界;
2明确规划区中心村(新型社区)、自然村的数量与规模,按照改造提升型、
拆迁新建型、旧村整治型、特色保护型的模式,确定村庄建设用地标准,提出村
庄建设指引;
3明确规划区各类非建设用地类型、规模和范围;
4编制规划区城乡用地汇总表;
5对远景规划进行多方案比较,制定城区远景用地布局方案。
3.3.3规划区生态网络规划应明确生态网络空间结构,确定生态枢纽和生态廊
道,划定生态功能分区,提出保护、建设及管控措施。有条件的县应划定基本生
态控制线。
3.3.4规划区空间管制规划应划定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的具体范围,提出各
8
区空间资源利用引导措施和管控要求。
3.3.5规划区综合交通规划应落实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公共交通及轨道交
通等的具体布局;按照公交优先与城乡公交一体化要求,确定各种交通线路、枢
纽与主要站场设施选址与规模,提出主要交通廊道管控要求;预留远景交通通道
与站场位置。
3.3.6规划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应符合下列要求:
1明确用水量标准,预测用水总量;划定供水分区,明确水源地选择和供水
方式,明确供水系统布局与规模;确定供水干管走向、管径;提出重要供水设施
建设要求。
2明确排水体制,确定暴雨强度,估算污水总量;划定排水分区,明确不同
地区排放标准;明确污水处理厂布局、用地规模和处理能力;确定排水管渠干管
走向、管径和排水口位置;提出重要排水设施建设要求。
3确定各类活动用电量指标,预测总用电负荷;明确不同地区供电电源、变
电站布局及其用地规模;明确高压走廊用地范围和管控要求;确定供电干线走向
和电压等级。
4提出通信设施发展目标、服务范围和建设要求,明确主要局所和重要通信
设施布局,确定通信干线走向。
5提出环境质量规划目标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划定环境质量分区,提出环境
污染防护与治理措施;提出环境卫生设施设置原则和标准,预测生活废弃物总量,
明确垃圾收集方式、最终处理方式及处理设施的布局和规模;提出环卫设施建设
指引。
6明确设防(防江河洪水、防山洪、防泥石流)范围,设防等级、防洪标准;
提出设防方案,确定防洪堤坝走向;明确防洪工程设施(水库、堤坝闸门、泵站、
泄洪道等)位置、走向;提出防涝措施与设施建设要求。
7确定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提出消防、人防、抗震、地质灾害防
护等的要求和建设目标,确定重要防灾设施设置标准、规模和布局。
8有条件的县应进行燃气、供热等能源工程规划,明确各类负荷标准,预测
需求量,确定主要燃气、供热设施位置和用地规模,明确干管走向。
3.3.7规划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应确定各级城乡居民点教育、医疗卫生、文化、
9
体育、社会福利等设施设置标准、规模和布局,提出重要设施选址及建设要求。
3.4城区规划
3.4.1城区规划应包括县城性质与规模和城区用地发展方向、空间组织、主要功
能要素布局、绿地系统、空间管制、道路交通、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管理单元等
规划内容。
3.4.2县城性质与规模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区位与交通条件、自然与文化资源特征、产业基
础与特征等情况,明确县城区域地位与作用,明确主导职能,确定县城性质;
2合理确定城区人口规模;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的规定,确定城区建设用地规模。
3.4.3城区用地发展方向的选择应分析经济发展、自然地理、土地利用、生态保
护、历史文化资源、市政基础设施条件和城区远景空间格局等因素,确定城区用
地发展方向与空间拓展范围。
3.4.4城区空间组织应分析地形地貌条件、水文与水文地质条件、自然生态环境
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要求、重大设施廊道控制、空间格局演进特征等因素,确定
城区空间结构和形态。
3.4.5城区主要功能要素布局应符合下列要求:
1居住用地布局应选择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合理组织居住与就业空间,统
筹新老城区居住用地安排,优化居住结构;提出住房建设标准,有序推进棚户区、
城中村等地区改造。
2服务设施用地布局应合理组织公共服务体系,确定县级和片区级中心位置
和规模,确定重要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各
级各类文化体育、教育科研、医疗卫生和社会福利等设施安排;合理配置各级商
业服务业设施,完善商业服务体系,加强商业服务业中心建设;每个县城宜规划
建设一个特色商业街区。
3工业用地布局应分析场地条件、产业需求、交通条件、环境影响及与居住
等用地之间的关系,合理选择适宜用地;按照产城融合发展要求合理布局生产性
用地,预留城区发展通廊;明确老工业区更新的方式、策略以及有关设施建设要
10
求。
4物流仓储用地布局宜结合工业用地或对外交通设施集中设置,不宜布局在
城区中心区域。
3.4.6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应符合下列要求:
1落实规划区生态网络建设要求,保护生态格局,明确城区生态系统,提升
生态环境质量;
2确定城区绿化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指标;统筹安排各类绿地,优化绿地系统;
确定各类绿地的位置、性质和管控要求,划定城区绿线。
3.4.7城区空间管制规划应划定绿线、蓝线、黄线、紫线,明确管控要求。
3.4.8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应符合下列要求:
1明确交通发展战略,处理好内外部交通衔接;合理确定城区干路网密度,
确定主要交通设施布局和规模;落实公交优先政策,确定城区公共交通总体布局,
明确公共交通站场布局,提出公共交通线路规划方案;合理组织城区慢行系统。
2按照节约集约用地要求,合理确定城区道路红线宽度及断面设置。城区各
类各级道路的红线宽度宜符合表3.4.8的规定。
表3.4.8城区规划道路控制表
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类型红线宽机动车道断面形红线宽机动车道断面形红线宽机动车道断面
度(m)条数(条)式度(m)条数(条)式度(m)条数(条)形式
四幅路三幅路
卫星单幅
30~454~6或三幅25~352~4或二幅12~182
城市路
路路
县级四幅路三幅路
单幅
中等30~454~6或三幅25~352~4或二幅12~182
路
城市路路
特色四幅路单幅路
单幅
小城30~404或三幅25~302~4或二幅12~152
路
市路路
注:1、非机动车与人行道的设置,可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及有
关规范与文件要求确定;2、卫星城市的道路中,直接衔接中心城市的干路,可按照中心城
市确定的红线宽度与断面形式进行控制。
11
3.4.9城区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应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原则、总体要求和建设
方针,优先安排停车场等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市政基础设施。
3.4.10城区规划管理单元规划应依据城区空间布局、居住用地分布、老城区改
造更新、新城区建设时序等条件,按照人口容量或功能关联性等要求,划定规划
管理单元,统一规划管理单元编号,明确单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NY/T 4100-2022 杀螺胺(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 2022-07-11
- NY/T 4104-2022 唑螨酯原药 2022-07-11
- NY/T 4096-2022 甲咪唑烟酸可溶液剂 2022-07-11
- NY/T 4098-2022 虫螨腈悬浮剂 2022-07-11
- NY/T 4094-2022 精甲霜灵原药 2022-07-11
- NY/T 4097-2022 甲咪唑烟酸原药 2022-07-11
- NY/T 4099-2022 虫螨腈原药 2022-07-11
- NY/T 4101-2022 杀螺胺(杀螺胺乙醇胺盐)原药 2022-07-11
- NY/T 4102-2022 乙螨唑悬浮剂 2022-07-11
- NY/T 4103-2022 乙螨唑原药 202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