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2125-2020 岩溶区公路隧道技术规范

DB45/T 2125-2020 Rocky Mountain Region Highway Tunne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5/T 2125-2020
标准类型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7-13
实施日期
2020-07-30
发布单位/组织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3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01

P66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2125—2020

岩溶区公路隧道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highwaytunnelsinkarstregion

2020-07-10发布2020-07-30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5/T2125—2020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2

5勘察..............................................................................2

6总体设计.........................................................................10

7结构设计.........................................................................12

8岩溶处治.........................................................................14

9防水与排水.......................................................................17

10信息化设计与施工................................................................19

附录A(资料性附录)岩溶地貌.........................................................22

附录B(规范性附录)岩溶影响修正系数K0...............................................23

附录C(资料性附录)深埋围岩松散压力.................................................24

附录D(资料性附录)岩溶填充物浅埋荷载...............................................25

附录E(资料性附录)溶洞落石冲击荷载.................................................28

参考文献.........................................................................29

I

DB45/T2125—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宣贯。

本标准由广西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国军、周祥、邓胜强、林增海、米德才、李敦仁、熊劲松、孙振海、叶琼瑶、

温庆珍、徐龙旺、李洋溢、陈人豪、孙朋雷、陈梅、吴庆全、吴秋军、宋伟。

II

DB45/T2125—2020

引言

广西广泛分布岩溶区,公路隧道岩溶不良地质灾害的预防及处治需求较为紧迫,基于广西公路隧道

的建设及科研经验,制定了本标准。各单位和个人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有何意见或建议,请与广西交通

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联系,以便下次修订时参考,联系人:周祥(地址:南宁市青秀区民族大道153号交

通设计大厦,邮政编码:530029,电子邮箱:xiaozhou0906@163.com)。

III

DB45/T2125—2020

岩溶区公路隧道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岩溶区公路隧道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勘察、总体设计、结构设计、岩溶处

治、防水与排水、信息化设计与施工。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处在岩溶地质条件下采用钻爆法施工的山岭隧道、市政隧道,其

他地区可参照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3370.1—2018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充水含水层water-fillingaquifer

其赋存的地下水能进入隧道或矿井的含水层,包括直接充水含水层和间接充水含水层。

3.2

直接充水含水层directwater-fillingaquifer

隧道或矿山开挖施工范围内的含水层,其地下水通过充水通道直接进入隧道或矿井。

3.3

间接充水含水层indirectwater-fillingaquifer

隧道或矿山开挖施工范围外的含水层,其地下水通过补给直接充水含水层,再向隧道或矿井充水。

3.4

侵蚀基准面erosionbasis

也称侵蚀基面,是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是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顶托基面。在这个面上

侵蚀停止或侵蚀与堆积达到平衡。

3.5

隐伏溶洞concealedkarstcave

对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产生影响,但施工过程中未被揭露的溶洞。

1

DB45/T2125—2020

3.6

排水隧道drainagetunnel

为满足排水、泄洪、降低地下水位要求而设置的隧道。

3.7

释能降压energyreleasingandpressurereducing

通过提前排泄、引流等工程措施降低富水岩溶区填充物的重力势能及水压力的方法。

3.8

探孔drillhole

为验证岩溶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结果,探测隐伏溶洞、突涌水风险区及验证持力层厚度而在施工期

间进行的钻孔。

3.9

抗水压复合式衬砌anti—hydropressurecompositelining

岩溶高水压区,采用多种综合措施,利用围岩、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共同抵抗水压的复合式衬砌。

4基本规定

4.1岩溶区隧道的勘察、设计、施工应相互协调,互相反馈信息,体现动态设计及信息化施工的思想。

4.2岩溶区隧道主体结构的设计应与附属设施设计相互协调、综合设计。

4.3岩溶区隧道设计、施工应贯彻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积极稳妥地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

新工艺。

4.4隧道建设方案应重视隧道施工及运营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选择可避免或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

工程方案。

5勘察

5.1一般规定

5.1.1隧道勘察阶段宜与工程设计阶段相对应,特长隧道、控制路线方案的长隧道、水下隧道以及水

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其勘察可不受设计阶段限制,并宜适当超前工作。工程地质条件简

单的隧道,其勘察阶段可适当简化。

5.1.2隧道勘察应着重于初步勘察,并应充分利用已有资料,重视走访调查。

5.1.3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地质灾害频发的岩溶隧道应进行施工勘察。

5.1.4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隧道建设可能造成周边水环境重大变化时,应进行岩溶水文专项勘察。

5.1.5隧道场地勘察应遵循地质调查分析由面到点、勘察工作量由疏到密的原则,针对隧道场地条件,

宜采用地质调查与测绘、物探、钻探、测试等综合方法进行。

5.1.6水文地质计算参数应在综合分析水文地质调绘、勘探试验成果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勘察成果的

编制应按试验资料、综合图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勘察报告进行。

5.2勘察等级

5.2.1公路隧道可按其长度划分为四类,划分标准应符合表1的规定。

2

DB45/T2125—2020

表1公路隧道按长度分类

特长隧道长隧道中隧道短隧道

分类

(m)(m)(m)(m)

长度L>30003000≥L>10001000≥L>500L≤500

5.2.2溶洞的规模可按表2并结合工程影响综合确定。

表2溶洞规模分类

溶洞类型分类

中小型溶洞溶洞洞径<隧道开挖半径或溶洞洞径<6m且充填物易于清理的溶蚀洞穴

大型溶洞溶洞洞径≥隧道开挖半径或溶洞洞径≥6m

注:溶洞洞径指溶洞最大跨度。

5.2.3岩溶区公路隧道地形地貌按其复杂程度可分为三类,划分标准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地形地貌复杂程度分类

地形地貌分类地形地貌特征

隧道仅穿越单个山峰;进出口基岩裸露、岩体完整,无岩堆、危岩分

简单

布。

隧道穿越较小规模的峰丛洼地、峰丛谷地、垄脊槽谷、垄岗谷地、峰

丛垭口;地面仅分布零星村落,无高等级公路、铁路、高等级输电线路及

中等

河流水库等大型地表水体;隧道进出口植被较发育、地形较完整、岩堆危

岩规模较小。

隧道沿线地面为峰丛洼地、峰丛谷地、垄脊槽谷、垄岗谷地、溶丘洼

地、溶丘盆地、溶丘谷地、岩溶高山峡谷、岩溶中山峡谷;地面存在厂矿、

复杂

大型村庄、高等级公路、铁路、高等级输电线路、河流水库等大型地表水

体的区域;隧道进出口植被发育、地形凌乱、岩堆危岩发育。

5.2.4隧道水文地质条件按其复杂程度可分为三类,划分标准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类

水文地质条件分类水文地质特征

隧道位于沿线洼地标高之上,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主要充水含水层

简单

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弱至中等。

隧道位于部分洼地标高之下,地形有自然排水条件,主要充水含水层

和构造破碎带富水性中等至强,地下水补给条件一般;或附近地表水不构

中等

成隧道的主要充水因素,地下水补给条件差,第四系覆盖面积小且薄,疏

干排水可能产生少量塌陷,水文地质边界较复杂。

隧道位于沿线洼地标高以下,主要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强,补给条件好,

并具较高水压;构造破碎带发育,导水性强且沟通区域强含水层或地表水

复杂

体;第四系厚度大、分布广,疏干排水有产生大面积塌陷、沉降的可能,

水文地质边界复杂。

3

DB45/T2125—2020

5.2.5隧道岩溶发育程度按岩溶层组类型及其出露条件和地表地下的岩溶现象可分为三类,划分标准

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岩溶发育程度分类

岩溶发育程度分类特征

碳酸盐岩岩性较纯,连续厚度较大,出露面积较广。地表有较多的洼

强地、漏斗、落水洞,地下溶洞发育。多岩溶大泉和暗河,岩溶发育深度较

大。

以次纯碳酸盐为主,多间夹型。地表有洼地、漏斗、落水洞发育,地

下洞穴通道不多。岩溶大泉数量较少,暗河稀疏。深部岩溶不发育。

以不纯碳酸盐岩为主,多间夹型或互夹型。地表岩溶形态稀疏发育,

地下洞穴较少,岩溶大泉及暗河少见。

5.2.6隧道场地复杂程度按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和岩溶发育程度可分为三类,划分标准应符合表

6的规定。

表6场地复杂程度

场地复杂程度分类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复杂程度岩溶发育程度

复杂复杂强

复杂中等复杂中-弱

简单复杂强

复杂中等中

中等中等中等中

简单复杂中

中等简单弱

简单

简单中等中

5.2.7岩溶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按隧道长度和场地复杂程度可分为三级,划分标准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岩溶隧道工程地质勘察分级

工程地质勘察分级隧道长度场地复杂程度

特长隧道简单-复杂

一级勘察

长隧道中等-复杂

中隧道复杂

长隧道简单

二级勘察

中隧道中等

短隧道复杂

三级勘察中隧道简单

4

DB45/T2125—2020

5.3工可勘察

5.3.1工可勘察应以资料收集和工程地质调绘为主,可采用航拍或遥感影像进行,必要时辅以少量的

钻探或物探工作,对隧道各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研究,重点开展下列工作:

a)初步确定路线范围水文地质分区及富水程度;

b)初步评价水文地质条件对路线方案的影响程度。

5.3.2工可勘察应重视区域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调绘的比例尺为1:10000~1:50000,调查宽

度应满足方案比选的需要。

5.3.3工可勘察资料应满足下列要求。

a)特长隧道、控制路线方案的长隧道、水下隧道以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极复杂的隧道,宜

结合工程方案的论证、比选,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说明、评价,提供工程方案论证、比选所需

的岩土参数,并提供工程地质平、纵面图;

b)其他隧道宜对隧道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新构造运动、地震动参数

等基本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说明。

5.4初步勘察

5.4.1隧道初步勘察应根据现场地形地质条件,结合隧道的建设规模、标准和方案比选,确定勘察的

范围、内容和重点,为初步设计文件提供地质资料。岩溶隧道除按一般隧道查明隧址区的地形地貌、地

质构造、地层岩性、地震动参数外,还应查明以下内容:

a)岩溶的类型及其特征;

b)微地貌(岩溶漏斗、竖井和洼地)和岩溶泉与地下水分布的关系;

c)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岩层、地下水的类型、分布、水质、涌水量等;

d)断裂的类型、规模、产状,破碎带宽度、物质组成、胶结程度、活动性;

e)构造、岩性、地下水径流和地表水文网等因素与岩溶发育的关系;

f)暗河(地下湖)的位置、规模、水位、水量;

g)大型洞穴的形状、规模和充填物;

h)被隔水层圈闭的阻水型蓄水构造;

i)垂直渗流带、季节交替带、水平径流带、深部缓流带的分布位置及其特征;

j)分段预测施工阶段可能发生的最大涌水量和正常涌水量;

k)隧道影响范围内有地下水露头(泉、井)时,应评价施工导致泉、井干涸的可能性,并提出工

程措施意见。

5.4.2工程地质调查应包含以下内容:

a)地形地貌调查。调查岩溶地貌的形态特征、规模、组成物质、组合特征及空间分布与过渡关系,

划分地貌形态、组合类型,查明隧址区地貌类型及成因,评价隧址区可能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问题;

b)岩性与岩溶层组调查。调查碳酸盐岩的岩性成分与岩性组合特征,调查碳酸盐岩的工程地质特

征,包括岩体强度和结构特征;调查描述其中所含的泥质、燧石、磷灰石、炭质、沥青、黄铁

矿、石膏等成分的含量、分布与产状及其对岩体工程地质性质的影响。调查描述碳酸盐岩的结

构、构造特征;

c)地质构造调查。在水平方向上,查明控制岩溶发育的褶皱、断层、结构面的位置、展布方向,

查明这些部位的岩溶洞穴、地下河的发育情况;在垂直方向上,查明岩溶发育的期次及其与地

壳垂直升降的关系,包含以下内容:

5

DB45/T2125—2020

1)根据区测地质报告,确定隧道所处区域构造部位,主要控震断裂构造、历史地震情况和场

地地震动参数;

2)利用1:50000和1:10000地形图、航拍或遥感影像,结合现场微地形、岩性调查,查明

隧址区主要褶皱和断裂构造发育特征,并与岩溶调查结果综合分析,初步圈定岩溶强烈发

育部位;

3)利用1:2000或更大比例的地形图,结合钻探、物探、坑槽探等资料,进一步查明次级断

层及节理裂隙的发育情况,明确岩体结构特征,评价其对隧道围岩稳定的影响。

d)岩溶及岩溶水调查,包含以下内容:

1)溶丘地貌,重点查明构造特点及地表水汇水范围及地下水补径排条件,以及当地生产生活

水环境的状况;

2)峰丛地貌,隧道仅穿越峰丛山体时,重点调查洼地的汇水面积、出水洞、落水洞(漏斗)

的位置、洼地之间有无季节性地下河及其高程,洼地历史淹没情况及最高洪水位;调查峰

丛山体岩溶洞穴分布情况,强烈发育洞穴的分布高程和展布方向。隧道线位较低须穿越洼

(谷)地时,应重点调查洼(谷)地的汇水面积,洼(谷)地历史淹没情况、最高洪水位、

水量以及汇、消排时长;应调查落水洞(漏斗)的位置、规模;应通过物探、钻探调查洼

(谷)地岩土的结构、土层厚度、基岩隐伏溶蚀洞穴、裂隙的发育程度及岩体的完整性,

评价隧道涌水突泥及地面塌陷灾害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评价隧道修建对居民房屋、耕地、

道路、生产生活水源的影响程度;

3)典型地段应进行示踪试验,查明暗河连通情况和地下水的流向、流速、流量以及岩溶水在

各通道之间、岩溶水与地表水之间的相互转化条件和补给关系。

5.4.3工程地质勘探应包含以下内容:

a)工程物探。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具备地球物理勘探条件的,应根据隧址地形、岩土水体物性特

征及需查明的地质问题的性质,选择适宜有效的综合物探方法,进行岩溶及岩溶水的勘察:

1)宜采用浅层地震法探测岩土层界线、岩体风化层厚度及地震波速度,结合钻孔声波测井,

评价岩体的完整性;

2)宜采用地质雷达、瞬变电磁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探测隧道洞身附近的洞穴和

岩溶发育带位置和规模;

3)宜采用钻孔电视、层析成像探测钻孔内及钻孔间的岩溶发育情况;

4)宜采用高密度电法探测洼(谷)地土层厚度及下伏洞穴发育情况;

5)宜采用红外线探测地下水的发育情况。

b)工程钻探:

1)隧道进出口、洞身段应沿轴线布置勘探剖面;

2)隧道钻孔应沿线路布置,宜布置在进出口、地形低洼、喀斯特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

地段,可能存在大洞穴、大断层、高水位带部位应布置专门性钻孔;

3)钻孔深度应进入隧道底板以下10m~20m,专门性钻孔深度应视具体要求而定;

4)洞身段钻探,在设计高程以上3~5倍的洞径范围内应采取岩、土试样,同一地层中,岩、

土试样的数量不宜少于6组,进出口段钻探,应分层采取岩、土试样;

5)遇有地下水时,应进行水位观测和记录,量测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判明含水层位置、厚

度和地下水的类型、流量等;

6)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段钻孔应进行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

c)勘探工作量符合表8要求。

5.4.4勘探工作量选用见表8。

6

DB45/T2125—2020

表8勘察工作量选用表

工作量工程地质及水文

调绘物探钻探

勘察等级地质测试

一级应应应应

二级应应应宜

三级应宜宜--

5.4.5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a)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1)土体性状的原位测试及物理力学性质室内试验,包括标准贯入试验或动力触探、天然含水

量、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