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1163-2014 太阳能资源术语

GB/T 31163-2014 Terminology of solar energy resources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1163-2014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4-09-03
实施日期
2015-01-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45)
适用范围
本标准界定了与太阳能资源相关的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与太阳能资源有关的标准的制定,技术文件的编制,专业手册、教材和书刊等的编写和翻译。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
起草人:
申彦波、赵东、祝昌汉
出版信息:
页数:26页 | 字数:43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07.060

A4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

GBT311632014

太阳能资源术语

Terminoloofsolarenerresources

gygy

2014-09-03发布2015-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GBT311632014

目次

前言…………………………Ⅰ

1范围………………………1

2太阳能资源………………1

3太阳几何学………………1

4太阳能资源形成…………………………6

5太阳能资源表征…………………………8

6太阳能资源度量…………………………12

7太阳能资源测量…………………………14

参考文献……………………16

索引…………………………17

/—

GBT31163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给出的规则起草。

GBT1.12009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

(/)。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申彦波赵东祝昌汉

/—

GBT311632014

太阳能资源术语

1范围

本标准界定了与太阳能资源相关的术语。

,,、

本标准适用于与太阳能资源有关的标准的制定技术文件的编制专业手册教材和书刊等的编写

和翻译。

2太阳能资源

2.1

太阳能solarener

gy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投射到地球的辐射能。

2.2

太阳能资源solarenerresource

gy

、、。

可转化成热能电能化学能等以供人类利用的太阳能

2.3

一次能源rimarener

pygy

从自然界取得的未经任何改变或转换的能源。

:。

注太阳能资源属于一次能源

2.4

可再生能源renewableener

gy

在自然界可以不断生成并有规律地得到补充后重复利用的能源。

:、、、、。。

注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太阳能资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3太阳几何学

3.1

太阳sun

,。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地球上光和热的源泉

[/—,]

GBT129362007定义2.1

3.2

太阳系solarsstem

y

以太阳为中心并受到太阳引力约束的所有天体的集合体及其所占的空间区域。

3.3

天球celestialshere

p

,。

以观测者为中心以无限长为半径的假想球体

:。。

注天文学中用以标记和度量天体的位置和运动天体的位置即指沿天球中心至该天体方向在球面上的投影

[/—,]

GBT129362007定义2.2

1

/—

GBT311632014

3.4

天轴celestialaxis

通过天球中心的自转轴。

:。

注天轴与地球的自转轴平行

[/—,]

GBT129362007定义2.3

3.5

天极celestialole

p

天轴与天球交点。

:,,。

注交点有两个北半天球上的为北天极南半天球上的为南天极

[/—,]

GBT129362007定义2.4

3.6

天顶zenith

通过观测点的铅垂线向上延伸与天球的交点。

[/—,]

GBT129362007定义2.5

3.7

天底nadir

通过观测点的铅垂线向下延伸与天球的交点。

[/—,]

GBT129362007定义2.6

3.8

天赤道celestialeuator

q

通过天球中心并垂直于天轴的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

[/—,]

GBT129362007定义2.7

3.9

天球子午圈celestialmeridian

天球上通过天顶和天极的大圆。

[/—,]

GBT129362007定义2.8

3.10

时圈hourcircle

赤经圈rihtascensioncircle

g

天球上通过两天极的任意大圆。

[/—,]

GBT129362007定义2.9

3.11

地平圈horizontalcircle

通过天球中心并垂直于天顶和天底连线的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

[/—,]

GBT129362007定义2.11

3.12

地平经圈verticalcircle

天球上通过天顶和天底的任意大圆。

[/—,]

GBT129362007定义2.12

3.13

赤纬declination

,。

某天体所在时圈上天赤道与该天体之间的夹角

:,,。()、()、()。

注以天赤道为向北为正向南为负单位为度分秒

0°'″

2

/—

GBT311632014

[/—,]

GBT129362007定义2.13

3.14

太阳赤纬solardeclination

日面中心的赤纬。

:,()()。

注太阳赤纬在春秋分日为一年之间约在夏至和冬至之间变化

0+23°27'-23°27'

[/—,]

GBT129362007定义2.14

3.15

时角houranle

g

在天赤道上天球子午圈与某天体所在时圈的夹角。

:,。

注天球子午圈与地平圈在南方的交点为南点在北方的交点为北点

1

:,,。()、()、()()、()、()。

注以天球子午圈南点为零偏西为正偏东为负单位时分秒或度分秒二者的换算

2hmins°'″

关系是:

1h=15°

[/—,]

GBT129362007定义2.15

3.16

太阳时角solarhouranle

g

日面中心的时角。

:()。,。()(

注在24h内太阳时角大约改变360°每小时约15°此角正午前为负正午后为正时角以度数表示=15×h

),。

式中是以小时表示的太阳时

-12h

[/—,]

GBT129362007定义2.16

3.17

高度角;

altitudeanleelevationanle

gg

,。

在某天体所在处地平经圈上该天体与地平圈之间的夹角

:,,,()、()、()。

注以地平圈为基点向上为正向下为负单位为度分秒

°'″

[/—,]

GBT129362007定义2.17

3.18

太阳高度角;

solaraltitudeanlesolarelevationanle

gg

h

日面中心的高度角。

[/—,]

GBT129362007定义2.18

3.19

方位角azimuth

地平经度

在地平圈上某天体所在地平经圈与天球子午圈之间的夹角。

:,,,。()、()、()。

注天文学中在北半球以南点为起点顺时针方向为正逆时针方向为负单位为度分秒

1°'″

:,,。

注地学中则以北点为起点沿顺时针方向测定

2

[/—,]

GBT129362007定义2.19

3.20

太阳方位角;

solarazimuthanlesolarazimuth

g

γs

日面中心的方位角。

[/—,]

GBT129362007定义2.20

3.21

天顶角zenithanle

g

天顶距zenithdistance

3

/—

GBT311632014

,。

在某天体所在的地平经圈上天顶与该天体之间的夹角

[/—,]

GBT129362007定义2.21

3.22

太阳天顶角solarzenithanle

g

θ

z

日面中心的天顶角。

:,:。

注太阳高度角与太阳天顶角二者互为余角即θ=90°-h

z

[/—,]

GBT129362007定义2.22

3.23

日地平均距离meanearth-sundistance

天文单位astronomicalunit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至太阳距离的周年平均值。

8

:。

注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496×10km

[/—,]

GBT129362007定义2.24

3.24

日面;

solardisksun'sdisk

在地面观察到的太阳圆形外观。

:。

注日面直径的视角平均为31'59.3″

[/—,]

GBT129362007定义2.25

3.25

日出sunrise

,。

太阳上升时日面上边缘与地平圈相切的时刻

[/—,]

GBT129362007定义2.26

3.26

日没sunset

,。

太阳下落时日面上边缘与地平圈相切的时刻

[/—,]

GBT129362007定义2.27

3.27

中天culmination

天体通过观测点的天球子午圈的时刻。

:,,。

注一日内有两次中天天体距天顶较近的一次为上中天距天底较近的一次为下中天

[/—,]

GBT129362007定义2.28

3.28

真太阳日solarda

y

视太阳日aarentsolarda

ppy

日面中心连续两次上中天所经历的时间。

[/—,]

GBT129362007定义2.30

3.29

真太阳时solartime

视时aarentsolartime

pp

以太阳时角作标准的计时系统。

:。

注真太阳时以日面中心在该地的上中天的时刻为零时

[/—,]

GBT129362007定义2.31

4

/—

GBT311632014

3.30

平太阳meansun

以太阳周年运行的平均速度沿天赤道作等速运动的假想天体。

[/—,]

GBT129362007定义2.32

3.31

平太阳日meansolarda

y

平太阳连续两次下中天所经历的时间。

[/—,]

GBT129362007定义2.34

3.32

[]

平太阳时meansolartime

民时civiltime

以平太阳时角作标准的计时系统。

:[]。

注平太阳时以平太阳在该地所在时区中央子午线下中天的时刻为零时

[/—,]

GBT129362007定义2.35

3.33

地方时localtime

观测点所在子午线的平太阳时。

3.34

时差euationoftime

q

真太阳时角与平太阳时角之差。

:,:。

注按照定义时差的表达式为时差真太阳时平太阳时由于真太阳时的零时与平太阳时的零时分别对应

1=-

,,:()。

于上中天和下中天而二者相差故表达式应为时差真太阳时时平太阳时

12h=+12-

:,,。

注时差可正可负每年有次为最大值可达多

24016min

[/—,]

GBT129362007定义2.36

3.35

区时zoontime

时区内中央子午线的平太阳时。

:()。

注我国通用的北京时系东时区中央子午线东经的平太阳时

8120°

[/—,]

GBT129362007定义2.37

3.36

世界时;

universaltimeUT

格林尼治平时;

GreenwichmeantimeGMT

格林尼治子午线处的平太阳时。

:,。

注格林尼治子午线也称本初子午线亦即地理经度为的地方

10

:。

注世界时与北京时间相差

28h

[/—,]

GBT129362007定义2.38

3.37

远日点ahelion

p

地球绕日运动轨道上距太阳最远的点。

8

:,,。

注在远日点地球离太阳的距离约为时值月初

1.52×10km7

[/—,]

GBT129362007定义2.39

3.38

近日点erihelion

p

地球绕日运动轨道上距太阳最近的点。

5

/—

GBT311632014

8

:,,。

注在近日点地球离太阳的距离约为时值月初

1.47×10km1

[/—,]

GBT129362007定义2.40

4太阳能资源形成

4.1

发射emission

物质辐射能的释放过程。

4.2

反射reflection

辐射在无波长或频率变化的条件下被入射表面折回入射介质的过程。

[/—,]

GBT129362007定义5.1

4.3

反射比reflectance

反射因数reflectancefactor

ρ

面元反射的辐射通量与入射到面元的辐射通量之比。

:。

注反射比可用于单一波长或一定的波长范围

4.4

半球向反射比hemishericalreflectance

p

,。

在立体角内面元反射的辐射通量与入射到面元的辐射通量之比

4.5

反照率albedo

被物体表面反射的太阳辐射通量与到达该表面的太阳辐射通量之比。

:()。

注是大气科学界一个用于规定表面通常针对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或地表平均反射比的一个习惯术语在技术应

,。

用上一般不使用这一术语优先使用的术语是反射比

4.6

吸收absortion

p

,。

辐射能由于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转换为其他能量形式的过程

[/—,]

GBT129362007定义5.6

4.7

吸收比absortance

p

吸收因数absortionfactor

p

α

面元吸收的辐射通量与入射到面元的辐射通量之比。

:。

注吸收比可用于单一波长或一定的波长范围

4.8

内吸收比internalabsortance

p

αi

在材料层的入射面和出射面之间吸收的与离开的辐射通量之比。

[/—,]

GBT129362007定义5.8

4.9

透射transmission

,。

辐射在无波长或频率变化的条件下对介质的穿透过程

6

/—

GBT311632014

4.10

透射比transmittance

透射因数transmittancefactor

T

面元透射的辐射通量与入射到面元的辐射通量之比。

:。

注透射比可用于单一波长或一定的波长范围

4.11

内透射比internaltransmittance

Ti

到达材料层入射面的与离开材料层出射面的辐射通量之比。

:。

注也可被看作是材料层表面不存在辐射反射损失时的透射比

4.12

散射;

scatterindiffusion

g

漫射;

scatterindiffusion

g

,,,

辐射与物质的一种相互作用作用后辐射束分散为许多方向空间分布也有变化但总能量和波长

维持不变。

[/—,]

GBT129362007定义5.16

4.13

折射refraction

,。

辐射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

4.14

大气吸收atmoshericabsortion

pp

、。

太阳辐射由于与大气中的水汽气体分子和悬浮粒子相互作用向其他形式能量的转换

:,。

注不同波长的太阳辐射其转换量是不同的具有一定的波长选择性

4.15

大气衰减atmoshericattenuation

p

大气辐射衰减attenuationofsolarradiation

,。

太阳辐射在大气中传播时被大气成分及悬浮物质吸收和散射而导致辐射通量减少的现象

[/—,]

GBT129362007定义5.18

4.16

大气浑浊度atmoshericturbidit

py

、、,。

是太阳辐射受到大气中气体水汽气溶胶等的吸收和散射后其透射程度下降的指标

[/—,]

GBT129362007定义5.19

4.17

大气质量airmass

大气光学质量oticalairmass

p

AM

太阳在任何位置与在天顶时通过大气到达观测点的路径之比。

:。,,

注大气质量随太阳高度角和当地气压的不同而不同若太阳天顶角等于或小于且当地大气压为标

1θ62°p

z

,/()。

准大气压为时则AM=cosθ

p0pp0z

:“”,,,

注大气质量和气象学上使用的术语大气质量不同后者指的是整个大气层的物理性质尤其是温度和湿度在

2

水平面上仅显示出微小和连续的差别。

:;,

注也称为相对大气质量此外辐射束沿其路径在单位截面上所通过的所有吸收和散射物质的总质量称为绝对

3

大气质量。

7

/—

GBT311632014

:。

注在公式中常用表示

4AMm

4.18

大气质量0airmass0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