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306-2001 小功率电子管电性能测试方法
GB/T 3306-2001 Measurements of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low-power electronic tub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1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曙光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龙纪雪、周伟球
- 出版信息:
- 页数:77页 | 字数:149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31-100
L36S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306—2001
小功率电子管电性能测试方法
Measurementsoftheelectricalproperties
oflow-powerelectronictubes
2001-12-19发布2002-08-01实施
雷家篇星免&盃佥謹恵胃发布
GB/T33062001
目次
前言I
I范围1
2引用标准1
3定义1
4一般要求1
5阳极电流和对阴极具有正电位的栅极电流的测试方法6
6对阴极具有负电位的栅极电流的测试方法8
7阴极电流的测试方法9
8阴极发射电流的测试方法10
9整流状态的测试方法13
10跨导的测试方法16
II放大系数的测试方法24
12内阻的测试方法28
13输入电阻的测试方法33
14等效噪声电阻的测试方法35
15低频率放大状态下的输出功率和非线性失真的测试方法37
16栅极截止电压和栅极电流截止电压的测试方法43
17低频动态放大倍数和非对称性放大的测试方法44
18变频跨导和在变频跨导状态下各个电极电流的测试方法48
19极间电容的测试方法50
20电极间以及电极与其他零件间绝缘电阻的测试方法54
21阴极加热时间的测试方法56
22最大阳极耗散功率的测试方法57
23短路和断路的测试方法58
24冲击激励微音效应的测试方法61
25低频杂音的测试方法63
26高频杂音的测试方法64
27哼声的测试方法66
附录A(标准的附录)对测试小于10-4MA栅极电流的测试设备的要求68
附录B(标准的附录)测试设备电路图68
附录C(标准的附录)测试阳极电流直流分量差值的装置Z2的线路图69
附录D(标准的附录)被测管电极与转接器的连接次序69
附录E(标准的附录)直流电压吋有无短路和断路的测试电路图71
附录F(提示的附录)建议采用具有六相变压器的短路和断路的测试电路图72
GB/T33062001
"台、亠
冃U吕
本标准包容了小功率电子管电性能的23个测试方法。
本标准是依据GB/T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
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和GB/T2987—1936《电子管参数符号》、GB/T4597—1996《电子管词汇》、
GB3100〜3102—1993《量和单位》、GB/T5094—1985《电气技术中的项目代号》以及GB/T4728.5-
2000《电气图用图形符号半导体管和电子管》,同吋参考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100:1969《电子管极
间电容的测试方法》、IEC151-1:1963《电子管电性能的测试电极电流的测试》、IEC151-5:1964《电子
管电性能的测试啸声和哼声的测试》,IEC151-7:1964«电子管电性能的测试等效噪声电阻的测
试》、IEC151-12:1966《电子管电性能的测试电极电阻、跨导、放大系数、音频电阻和变频跨导的测试
方法》对GB/T3306.1〜3306.24—1982《小功率电子管电性能测试方法》进行修订的。
在本次修订过程中,对GB/T3306.1〜3306.24—1982的标准格式作了大幅度的变动,
GB/T3306.1〜3306.24—1982是以24个分标准的形式编写。本标准是把GB/T3306.1〜3306.24—
1982中的测试设备及电气测试总则和23个测试方法作为一个标准的格式来编写的,并对
GB/T3306.1〜3306.24-1982中的差误进行了修正。对参数符号进行了修改,规范了标准中的量和单
位。本标准中所有测试电路图及结构示意图都增加了图题,对测试电路图中的电气项目代号及电气简图
用图形符号进行了修订,删除了GB/T3306.1〜3306.24—1982中不必要的注释。
通过本标准的修订,使测试顺序更清晰、严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F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真空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曙光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龙纪雪、周伟球。
本标准于1982年12月首次发布。
I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3062001
小功率电子管电性能测试方法
代替GB/T3306.1-3306.24—1982
Measurementsoftheelectricalproperties
oflow-powerelectronictubes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功率电子管(以下简称电子管)电性能的测试方法和对测试条件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阳极耗散功率不大于25W的电子管。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岀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2421—1999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1部分:总则(idtTEC60068.11988)
GB/T3188—1982电子管外形尺寸
GB/T4597—1996电子管词汇
3定义
除非另有规定,本标准所用定义应符合GB/T4597的规定。
4一般要求
供测试用的测试设备以及测试总的要求应满足4.1〜4.4的规定。
除非另有规定,测试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
41测试设备
41.1测试设备应由计量部门进行定期校验,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4.1.2每台测试设备上应附有:
a)该设备的使用说明书;
)该设备的电路图;
c)电气测试仪表的检验证书。
41.3在试验设备上被测电子管互不联结的电极电路间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00Mflo
测试绝缘电阻吋,应将电源、测试仪表和电路导电元件与插孔和转接点断开。
如电子管测试的电流小于100MA时,因绝缘不好而产生的漏电流应小于其被测试电流值的5%;
当测试的电流小于5MA时,因绝缘不好而产生的测试误差应小于20%。若不能达到上述要求时,允许
采用补偿等方法。
测试绝缘电阻或漏电流吋,应将该电极可调的最大直流电压加到被测管管座的导电脚上。
4.1.4测试时,如阴极规范是用热丝(灯丝)电压规定值确定的,则此电压应用电压表测定。其电压表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12-19批准2002-08-01实施
1
GB/T33062001
管座间引线上的电压降不应超过热丝(灯丝)额定电压的0.2%,而通过该电压表的电流不应超过热丝
(灯丝)电流的0.5%;若阴极规范是用热丝(灯丝)电流规定值确定的,则此电流应用安培表测定。接入
安培表时,应保证与热丝(灯丝)分路的电路元件(热丝〈灯丝〉电路中的电压表和分压器)的电流不流过
该安培表,而安培表上的电压降应使该电压表至管座间引线上的电压降不超过热丝(灯丝)额定电压的
1%。
4.1.5在确定电子管各电极的直流电压值和极性吋,若在测试方法标准或电子管详细规范中都没有规
定时,则均对电路的公共点而言。
4.1.6测试直热式电子管吋,电路公共点应为:
a)灯丝以直流供电时,则电路公共点为灯丝负端。而灯丝引出线的正负端应在电子管详细规范中
规定。
)灯丝以交流供电吋,则电路公共点为供给灯丝电源变压器次级线圈的中心点或是灯丝电源分压
器的中心点。
分压器的阻值应使其通过的电流值不小于被测管阴极电流值的20倍。
4.1.7测试旁热式电子管吋,电路公共点应是被测管阴极的引出端。若在阴极电路中接有自给偏压电
阻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时,则电路公共点应在电子管详细规范中规定。在其没有规定时,则电路公共点应
是电阻不与阴极相接的一端。
4.1.8测试带有金属外壳和内屏蔽(内屏蔽在管内不与阴极连接)的电子管时,应把这些引出线接到电
路公共点上。
当抑制栅极在管内未与阴极连接吋,并在电子管详细规范中没有规定的情况下,则应与阴极连接。
41.9在用自给偏压测试电子管时,阴极电路元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a)阴极电路电阻值与规定值之差不超过±1%;
)当阴极电流具有交流分量吋,则阴极电路电阻应用电容器旁路。其容抗应小于该电阻阻值的
0.3%。
41.10测试设备和预热设备应避免被测管及预热管产生寄生振荡。为此,应采用一些辅助元件。例如:
a)直接在被测管管座的电极电路内串接去耦电阻和扼流圈;
)在任一电极和阴极间及其他电极间接上旁路电容;
c)在导体上套上铁没氧磁环;
d)在电源上加去耦滤波器等。
采用上述防止寄生振荡的元件及电路时,对测试条件不应发生显著的变化,并且不应降低其测试准
确度。
41.11如果在对阴极具有正电位的电极电路中,接有测试仪表、保护装置的元件和防止产生寄生振荡
用的元件的情况下,当电极额定电流流过吋,在其上所产生的直流电压降不应超过该电极额定电压的
0.5%。
对于四极管和五极管的阳极电路,则该电压降不应超过阳极电压的1.5%。
41.12预热设备和测试设备的预热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使电子管在预热状态下保证规定的预热吋间,但不降低测试设备的效率;
)在预热状态下,接在阴极和控制栅极电路中的电阻阻值应在电子管详细规范中规定。阴极电路
电阻的误差不应超过规定值的±5%;控制栅极电路电阻不应超过±10%;
c)在一组电子管(单个或多个电子管组成)的阳极和帘栅极电路以及热丝与阴极间电路中应该串
接上缓冲指示灯泡和过负荷保护装置。但其对电极电压的影响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5%。如超过此规定
时,则应予以修正。
41.13测试电子管时,如果电场和磁场以及其他因素对测试结果有相当影响时,则应采取有效措施来
消除其对测试的影响。
2
GB/T33062001
4・2电气测试仪表的要求
4・2.1电气测试仪表应符合下列准确度等级
a)测试50Hz的电子管参数的直流仪表,其准确度不应低于1级。当测量3kV以上的直流电压
时,允许采用准确度不低于1.5级的仪表。
测试电子管控制栅极和抑制栅极电流,阳极-栅极特性曲线起始部分的阳极电流及热丝阴极间绝缘
电阻等的电子式微安表,其准确度不应低于4级。
确定电子管预热规范的直流或交流仪表,其准确度不应低于2.5级。
)测试50Hz的电子管参数的交流仪表,其准确度不应低于1.5级。
在测试有效值小于5V、频率大于50Hz的交流电压以及根据测试规范需要仪表有很高输入阻抗
的情况下,允许采用电子式电压表或准确度不低于2.5级(刻度为有效值)的其他仪表。
c)测试电子管短路和断路、阴极加热吋间、引出线间绝缘电阻以及哼声所用的仪表,其准确度不应
低于2.5级。
测试电流和电压脉冲值的电子脉冲仪表,其误差不应超过工作刻度上限值的±6%。
4.2.2校验测试设备上的电气测试仪表时,原则上不应将仪表从测试设备的工作位置上卸下。同时,校
验应在该设备规定的工作温度下进行。
4.2.3测试电子管时,允许采用其他电气测试仪器(例如:自动指示装置或数字仪器等)来代替电气测
试仪表,但其误差不应超过电气测试仪表的误差。
4・2.4电气测试仪表量程的选择:
测试时,电子管各电极上所加规范值的读数及所测参数应尽可能保证在大于仪表刻度1/3的范
围内。
注:电子式仪表允许在全部量程刻度内读数。
4.2.5为保护仪表免受突然过载,允许在测试设备上采用各种保护装置。例如:电磁继电器、电子继电
器及开关管。
在有交流成分的电路内接入保护装置时,应不影响测试条件和降低测试准确度。
43电源的要求
4.3.1测试设备所用直流电源应该采用电子稳压器或其他稳压器来稳定电压。如能达到稳压要求,也
允许采用其他形式的直流电源。例如:蓄电池和干电池等。
4・3.2测试直热式电子管吋,被测管灯丝电路必须用直流供电。当测试整流二极管以及在电子管详细
规范中有明确规定时,才允许灯丝电路用交流供电。测试旁热式电子管时,被测管热丝电路可用直流或
交流供电。
4.3.3当负载为最大允许值时,在被测管管座上所测得的电源波纹系数不应超过以下规定:
a)热丝(灯丝)电源——直热式电子管为1.5%;旁热式电子管为5%;
)控制栅极电源为0.1%;
C)阳极和其他栅极电源为0.2%;
d)其他电源以及高于1kV的电源为5%。
注:在测试某个单独参数时,当电源的波纹系数便其测试值的谋差超过规定的测量谋差时,则上述有关电源的波纹
系数应相应的减小。
4.3.4供给阳极和对阴极具有正电位的栅极电路所用的直流电源内阻应能保证当负载从零变到最大
时,电源电压的变化不超过1%。
4・3.5供给热丝(灯丝)用的直流电源的内阻应能保证当负载从零变到最大时,电源电压的变化不超过
2%。
4.3.6在测试方法中,应规定所采用交流电源(包括脉冲电源)的形式以及对该电源的基本要求。
在整流状态下测试时,允许采用频率为50Hz的交流供电变压器作为加到电极上的交流电源,其波
3
GB/T33062001
形失真系数不应超过5%。并且在电源电压从一15%变化到+5%时,稳定度不应低于1.5%。
4・3-7电极电压调整装置的电压最小变化值不应超过相应的电气测试仪表量程的0.5%。允许采用粗
调和微调的方法进行调节。
4.3.8当采用公共仪表时,测试仪表的转换应使被测管电极电压的变化在转换前后不影响参数测试的
准确度。为消除其影响建议采用下列措施:
a)用低内阻电源及高内阻电压表;
)断开仪表的同时应将一个与该仪表内阻相同的电阻接入电路。
4.3.9接在有交流成分电路上的直流电源,对规定的交流成分应具有最小的内阻。为此,允许用电容器
来旁路直流电源。
4-3.10预热装置或测试设备的预热位置上的电极电源应满足下列要求:
a)热丝(灯丝)电路的变压器功率应保证当预热的电子管数量变化20%时,热丝(灯丝)电压的变化
不应超过10%;
)直流电源内阻应保证当预热的电子管数量变化20%时,电极电压的变化不应超过10%;
c)电源波纹系数不应超过下列数值:
1)阳极电压为5%;
2)控制栅极电压为1%;
3)其他栅极电压为2%。
4-3.11脉冲电源电压的脉冲宽度和重复频率应符合电子管详细规范中的规定。脉冲波形及其参量应
符合图1规定:
图1中:
t——脉冲宽度。是指脉冲幅度为70%的电平上的脉冲波形宽度所占有的时间°
G——脉冲上升时间。是指从脉冲幅度的10%上升到90%所需要的时间。
n——脉冲下降吋间。是指从脉冲幅度的90%下降到10%所需要的时间。
ap——脉冲幅度。是由脉冲波形顶部变化的平均值所划的平滑线x-y(不包括波尖)的中点的脉冲波
形的高度来确定。
p——脉冲顶降。是由脉冲波形顶部变化的平均值所划的平滑线x-y(不包括波尖)与脉冲波形相交
的最大脉冲幅度和最小脉冲幅度之差来确定。
S——波尖。是指在脉冲幅值上面短时间的急变。其值不大于脉冲幅度的5%。
4
GB/T33062001
4・4设备结构的要求
4・4.1测试设备可以是综合的(即一台设备可测多种管型或几个参数),也可以是专用的。
4.4.2测试设备应有保护装置。
4.4.3测试设备的结构应便于维修,其主要部件和元件应有与原理图或布线图相符合的标记。同时,测
试设备的结构必须符合技术安全要求,而其电路的公共点应与骨架连接在一起。
4・4.4若测试设备在显著振动和颠簸的情况下使用时,应加减振装置。
4・4.5测试设备的接线以及零件固定应牢靠,必须保证在运输吋不致损坏。
4・4.6测试设备上的管座在被测管经常插拔的条件下必须保证与被测管接触牢靠。
4・4.7预热装置可以设计成单独的设备,也可以设计成测试设备的一个组成部分。允许采用自动换接
装置,使电子管从预热状态转换成测试状态。
4・4.8测试设备和预热装置的结构必须保证在工作时,电气测试仪表的环境温度不超过其规定值。
4・4.9测试设备上的电气测试仪表的控制机构及被测管管座等的布局必须保证操作简便。
4.104-在测试设备和预热设备上的电气测试仪表,其排列和固定的位置必须避免外界电场、磁场以及
其他因素的影响。
4.4.11测试设备的结构应保证校验其仪表方便。
4.4.12当采用无刻度自动指示装置来校验电子管预热和测试状态,或测试参数时,该设备上应有电气
测试仪表对自动指示装置进行校准、调整的装置。
4・4.13供给各电极的交流和直流电源应尽量设计在同一设备中。
4.4.14测试设备中交流电源的设置不应影响仪表测试准确度。
4-5电气测试总则
4-5.1测试电子管吋,预热状态、预热时间、测试顺序和方法均应在电子管详细规范中加以规定。
注
1将电子管从预热位置移到或换接到测试位置上所需要的时间不应超过3s。
2各参数的测试应在仪表指示稳定后进行。
4.5.2测试李生管时,如在测试方法标准或在电子管详细规范中均无规定时,则其相对称的电极单元
不应并联。
4.5.3在测试无内屏蔽的复合管或李生管的一个单元时,如在电子管测试方法标准中没有规定的情况
下,则另一个单元的电压应符合下列要求:
a)非共阴极时不应超过给定的测试范围;
)共阴极吋应等于被测单元在阳极工作点电流特性条件下的电极电压。测试复合管或李生管吋建
议两个单元同时进行。
4.5.4在不影响测量准确度以及在与测试方法不相矛盾的情况下,允许同时测量九个参数。
4.5.5在电子管详细规范中如有特殊规定时,则允许在栅极加交流电压下测试栅极电流。此吋,栅极电
流的测试可与其他参数的测试同吋进行(例如:将变频管栅极电流的测试与变频跨导的测试同时进行)。
4.5.6在电子管预热或测试时,其各电极电压应同吋接通,或者按下列顺序进行:
a)接通热丝(灯丝)电压;
)接通对阴极具有负电位的栅极电压;
c)接通阳极电压;
d)接通其余电极电压。
4.5.7电子管电极电压断开时,可同吋断开或按与接通相反的顺序断开。
4.5.8电子管测试吋,应在GB/T2421规定的正常大气条件下(环境温度为15C-35C,相对湿度为
45%〜75%以及气压为86kPa〜106妝Pa)进行。
5
GB/T33062001
5阳极电流和对阴极具有正电位的栅极电流的测试方法
5-1阳极电流的测试方法
5.1.1在直流电压吋阳极电流的测试方法
5-1.1.1阳极电流应在工作点或在电子管详细规范中规定的阳极-栅极起始特性的情况下进行测试。
5-1.1.2阳极电流的测试电路图如图2所示(以测试控制栅极为固定偏压四极管阳极电流的电路图
为例)。
图2阳极电流的测试电路图
5-1.1.3测试复合管或李生管的阳极电流时,如果各有单独的阴极引出线,则在自给偏压的情况下,每
一个阴极电路内均应接有电阻。此时,由于阴极电流的不同而在其电阻上产生的电压降之差不予考虑。
5-1.1.4无内屏蔽的复合管和李生管,当在阳极-栅极起始特性曲线上测试其一个单元的阳极电流吋,
则另一个单元的阳极电流应等于特性曲线工作点的额定阳极电流,其误差不大于20%。但该阳极电压
应等于被测单元所加阳极电压的40%〜60%。
5-1.1.5二极管阳极电流的测试应在电子管阳极电路中串接固定电阻(其中包括安培表的内阻)。其阻
值应在电子管详细规范中规定。
5-1.1.6二极管阳极电流的测试电路图如图3所示。
P
图3二极管阳极电流的测试电路图
图3中电阻&与规定值之差不大于5%。
5-1.2在控制栅极加脉冲电压时阳极电流的测试方法
5.1.2.1用本方法测试阳极电流是在规定的条件下,按脉冲电流的峰值来确定。
5.1.2.2阳极电流的测试电路图如图4所示(以测试五极管阳极电流的电路图为例)
6
GB/T33062001
图4中的主要元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Gi——矩形脉冲电压振荡器。其脉冲波形允许有下列误差;脉冲上升时间不应大于脉冲宽度的
20%;脉冲下降时间不应大于脉冲宽度的30%;脉冲电压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与脉冲幅度
之比不应大于10%。
测试阳极脉冲电流的脉冲宽度应为1卩s〜2ms,而占空系数不应小于1/10。
Ri——电阻器。其阻值应给定,而误差不超过±1%,并应满足下列条件:
TT
乩MO.O1严(1)
apinax
式中:U*——给定的阳极电压;
Gmax给定的阳极脉冲电流最大值。
当频率/为二时,电阻&的电抗分量应使得其阻值的变化不大于1%。
P1脉冲电压表或示波器。
P5.P6——脉冲电压表或示波器(以电流单位刻度)。
U.——阳极电源电压,其内阻应使得在脉冲电流流过时所产生的电压降;三极管不超过阳极电压
的0.5%;四极管和五极管则不超过1.5%。
J%——控制栅极和帘栅极电源电压。其内阻应使得在脉冲电流流过时所产生的电压降不超过各
电极电压的0.5%。
5-1.3阳极电流的测试应按下列顺序进行:
a)用仪表Pi、P2、P3和Pt确定给定的电极电压;
)从仪表P5中读出阳极电流值。
注:控制栅极电压的数值应选择得足以在脉冲间隔期间截止被测管。
5-2对阴极具有正电位的栅极电流测试方法
5-2.1在直流电压时对阴极具有正电位的栅极电流的测试方法
栅极电流的测试电路图如图5所示(以测试控制栅极为自给偏压的五极管帘栅极电流的电路图为
例)。
7
GB/T33062001
在这种情况下,当不能满足4.1〜4.4中个别要求时(例如:对阴极具有正电位的栅极为小电压大电
流),栅极电压表可直接接在栅极上。此吋电压表的电流不应超过栅极电流的0.5%。
5-2.2在控制栅极加脉冲电压时对阴极具有正电位的栅极电流的测试方法。
5-2.2.1用本方法测试栅极电流是在规定的条件下,按脉冲电流的峰值来确定。
5-2.2.2栅极电流的测试电路图如图4所示。
图中电阻R2的阻值应给定,其误差不超过±1%,并应满足下列条件:
人2W0.01上(2)
丄g2pmax
式中:%——给定的帘栅极电压;
Qpmax给定的帘栅极脉冲电流最大值;
当频率/为^吋,电阻尺2的电抗分量应使得其阻值的变化不大于1%。
6对阴极具有负电位的栅极电流的测试方法
6-1要求
6-1.1对阴极具有负电位的栅极电流是由通过该栅极电路的电流值来确定。根据栅极负电位的大小,
栅极电流可为正栅流或反栅流。
6-1.2本标准未规定的,但在测试某些管型栅极电流的某一个分量时所必须的方法,应在电子管详细
规范中规定。
6-2测试方法
6-2.1直接读数法
6-2.1.1栅极电流的测试电路图如图6所示(以测试五极管控制栅极电流的电路图为例)
图6栅极电流的测试电路图
图中微安表应是电子式的,其阻值应选择得在它上面的电压降不大于栅极电压的5%。亦允许采用
磁电式微安表。此时,必须与微安表串接保护电阻,其总电压降也应不大于栅极电压的5%。
微安表电阻值与保护电阻值之和不应超过电子管详细规范中规定的栅极电路电阻值的10%。
注
1当已确定测试范围时,微安表和保护电阻上的电压降不讣算在内。
8
GB/T33062001
2当微安表电阻值大于电子管详细规范中规定的栅极电路电阻值时,建议在栅极供电回路中采用稳压器。
6-2.2补偿法
6-2.2.1用本方法测试栅极电流是将一已知电阻串联在栅极冋路内,根据电阻上的电压降的大小求出
栅极电流。
6-2.2.2栅极电流的测试电路图如图7所示(以测试三极管栅极电流的电路图为例)
图7栅极电流的测试电路图
注:图中开关5,其接点间的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电阻R的50倍。而接点间的电容不应大于5pFo
6-2.2.3栅极电流的测试应按下列顺序进行
a)接通开关,按电子管详细规范中规定值加各极电压,记下毫安表阳极电流的数值。
)断开开关,改变控制栅极电压,使阳极电流达到原来的数值,并记下相应的控制栅极电压U'g。
6・2.2.4栅极电流Z8(A)应按下式计算:
h=U,e^U&(3)
式中:U'g——断开开关吋的控制栅极电压,V;
ue——规定的控制栅极电压,V;
&已知电阻,MQ。
6-2.2.5为了提高测试准确度,可采用阳极电流补偿回路,以便准确地指示出阳极电流微小的变化;亦
可采用两个串联的控制栅极偏压电源,以便调节控制栅极电压和读出微小的控制栅极电压变化值。
6-2.2.6测试小于10-4MA的栅极电流吋,对测试设备及测试的要求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7阴极电流的测试方法
阴极电流的测试电路图如图8所示(以测试五极管阴极电流的电路图为例)
图8阴极电流的测试电路图
图8中毫安表的内阻应保证阴极电流流过毫安表时,在其上产生的电压降应满足下列条件:
9
GB/T33062001
UW0.05§(4)
式中:U——毫安表两端的电压,V;
/a阳极电流额定值,mA;
S——跨导额定值,mA/Vo
8阴极发射电流的测试方法
8・1要求
按本标准所规定的方法测得的阴极发射电流是一个在规定直流、交流或脉冲电极电压的条件下,从
电子管阴极所发射的电流值。
在电子管详细规范中没有规定时,则测试阴极发射电流应把除阴极以外的其他所有电极连接在
—起。
8・2电极电压为交流的测试方法
8.2.1用本方法测试阴极发射电流是在规定状态下,由阴极发射的,并流过对阴极具有正电位的其他
电极的电子所形成的电流。
8.2.2阴极发射电流的测试电路图如图9所示(以测试四极管的阴极发射电流电路图为例)
图9中的主要元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Gi——正弦电压振荡器。频率固定在50Hz〜1500Hz范围内。内阻应选择得被测管负载电流由零
变至最大可能值时,输出电压的变化不大于2%。
Pi脉冲电压表。
P2——脉冲电压表。以电流振幅值刻度。
Ri——电阻器。其阻应给定,而误差不超过±1%。并应满足下列条件:
TT
R,<0.01T-(5)
丄etnin
式中:Ue——给定的测试阴极发射电流的电压;
Zexnin——给定的阴极发射电流最小值。
&2.3阴极发射电流的测试应按下列顺序进行
调节振荡器电压,使电压表R的读数等于规定值,并记下电压表卩2的读数。这个读数应等于或大
于规定的阴极发射电流最小值。
&3电极电压为直流的测试方法
&3.1用本方法测试阴极发射电流是由阴极流向连接在一起的其他电极的电流值来确定。
&3.2当阴极发射电流为最大时,直流电源的波纹系数不应超过5%。当负载由零变到最大可能值时,
由内阻引起的电压变化不应大于1%。
&3.3阴极发射电流的测试电路图如图10所示(以测试四极管阴极发射电流的电路图为例)。
10
图10阴极发射电流的测试电路图
毫安表的阻尼时间不应超过允许的测试时间。
8・3.4阴极发射电流的测试顺序有以下两种方法
&3.4・1在规定阴极发射电压的条件下,阴极发射电流的测试应按下列顺序进行:
a)打开开关,调节电源电压使电压表的指示达到规定值;
)接通开关,从毫安表读出阴极发射电流值。
采用本方法的测试吋间不应超过2So
8-3-4.2在规定阴极发射电流最小值的条件下,阴极发射电流的测试应按下列顺序进行:
a)接通开关,升高电源电压,直到毫安表的读数达到规定的阴极发射电流最小值吋止;
)记下电压表的读数,这个读数应等于或小于规定的测阴极发射电流时的发射电压。
采用本方法的测试吋间不应超过5so
8.3-5符合本标准8.3.4.2所规定的条件,也可使用图11所示的电路图进行测试(以测试四极管阴极
发射电流的电路图为例)。
图11中的主要元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R1——电阻器。其阻值不应小于电阻凡的10倍。
U——电源电压。其电压值的选择应使流经电阻&的电流等于人品。
Pi——电压表。其输入电阻不应小于电阻&的100倍。
Rt——电阻器。其阻值应给定,而误差不超过±2%。并应满足下列条件:
TT
凡=十(6)
上emin
式中:◎——给定的测试阴极发射电流的电压;
Zexnin——给定的阴极发射电流最小值;
注:若图11中采用了稳流器,则电阻器R|可以不用。
&3.6符合图11的测试应按下列顺序进行:
a)将开关S?转到位置2上,并接通开关3,调节电源电压,使毫安表指示的电流等于人品的规
定值;
)断开开关5,并将开关S2转到位置1上;
c)接通开关3,使被测管接入线路。此吋,读出电压表匕的值。这个读数应等于或小于规定的电压
11
GB/T33062001
□值。
图11的点划线方框为附件,它在校准线路吋接通使用。使用稳流器时,允许用任何方法来测定电流
eniinc
&4电极电压为脉冲的测试方法
&4.1用本方法测试的阴极发射电流是由阴极流向连接在一起的其他电极电流的脉冲振幅值来确定。
&4.2阴极发射电流的测试电路图如图12所示(以测试四极管阴极发射电流的电路图为例)。
图12阴极发射电流的测试电路图
图12中的主要元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G1——矩形脉冲电压振荡器。其内阻应选择得当被测管的负载电流由零变到最大可能值吋,输出
电压的变化不大于2%(若不能满足2%的要求时,则允许用修正法或并接假负载等方法)。
振荡器脉冲波形允许有下列误差:
——脉冲上升时间不大于脉冲宽度的20%;
——脉冲下降时间不大于脉冲宽度的30%;
——脉冲电压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与脉冲幅度之比不大于10%。
测试脉冲发射的脉冲宽度和重复频率的具体数值应在电子管详细规范中规定。
R1——电阻器。其阻值应给定,而误差不超过±1%。并满足下列条件:
TT
<0.01(7)
丄etnin
式中:Ue——给定的测试阴极发射电流的电压;
Zexnin——给定的阴极发射电流最小值。
P1脉冲电压表。以电流峰值刻度。
P2——脉冲电压表。其中放大器的通频带宽度不应小于频率/■的20倍。
允许电阻人的阻值不符合式(7)的条件。但此时脉冲电压表R应接在被测管阴极和其余电极
之间。
当频率/为二时,电阻人的电抗分量应使得其阻值的变化不大于1%。
8.4.3阴极发射电流的测试应按下列顺序进行:
调整脉冲电压振幅值,使电压表巳的读数等于规定值,然后从电压表R读出阴极发射电流的
数值。
&5接成三极管时栅极加脉冲电压的测试方法
&5.1用本方法测试阴极发射电流是在电子管接成三极管状态下,由阴极电流的脉冲振幅值来确定。
&5.2在脉冲情况下,阴极发射电流的测试电路图如图13所示(以在脉冲情况下测试五极管阴极发射
电流的电路图为例)。
12
GB/T33062001
图13阴极发射电流的测试电路图
图13中的主要元件应符合图12中相应的主要元件的要求。控制栅极直流电源U別和脉冲振荡器
G】的位置允许互相调换。
&5.3阴极发射电流的测试应按下列顺序进行:
a)调节脉冲电压使电压表Px的读数等于规定值;
)从电压表P2中读出阴极发射电流脉冲值。
注
1控制栅极电压应选择得足够大,以使被测管在脉冲间隔期间截止。
2栅极脉冲电压振幅是对阴极而言。
9整流状态的测试方法
9-1要求
9-1.1单阳极的整流管应按半波整流的电路图进行测试。而双阳极整流管则按全波整流的电路图进行
测试。
9-1-2整流状态的电路图如图14或图15所示。在整流状态下测试时,整流电流和反向电压峰值应给
定,其反向电压峰值可由负载电阻值、电容器容量和相电压间接给出。
9-1.3测试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a)负载电阻的阻值与规定值之差不超过±5%;
)电容器的容量与规定值之差不超过±10%;
c)空载与有载电压之差不超过±1.5%。限制峰值电流的缓冲电阻值及其误差在电子管详细规范
中加以规定。缓冲电阻(心冲)由变压器的内阻和附加电阻(心加)组成,其公式如下:
R緩冲=R2+nzR'{+人附加(8)
式中:r'2——变压器次级线圈的直流电阻或全波整流电路变压器次级线圈直流电阻的一半;
n——变压器的变压比;
◎——变压器初级线圈的直流电阻。
d)在全波电路中相电压的不平衡不应超过±2%。
9-2测试方法
9-2.1整流强度与整流电流的测试方法
9-2.1.1整流强度与整流电流的测试电路图如图14与图15所示。
13
GB/T33062001
图15整流电流的测试电路图
9-2.1.2在电子管详细规范中若没有特殊规定时,则测试应在额定的热丝(灯丝)电压下进行。
9-2.1.3整流强度的测试应按下列顺序进行:
a)按要求调节电子管测试条件,并在给定的时间内保持这个条件,在整个测试期间观察电子管内
发生击穿与打火的次数;
)合格标准应在电子管详细规范中加以规定;
c)允许采用指示器记录击穿和打火的次数;
d)指示器应在击穿或打火的次数超过合格标准吋即可动作。
9-2.1.4整流电流可用通过负载电阻R1的平均电流值来确定,并由电流表P2测出。
9.2.2流经整流管反向电流的测试方法
9-2.2.1整流管的反向电流是在无工作电流吋,按流经整流管的电流值进行确定。此电流方向与工作
电流方向相反。
9.2.2.2测试整流管反向电流时,应将电路图图16的辅助装置的接点a和接入电路图图14或图15
的被测管电路的断开点a和处。
图16流经整流管反向电流的电路图
图16中的主要元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V】——辅助的大电流整流管。其反向电阻值应满足下列条件:
>100(^,2±+&)(9)
式中:V2——辅助整流管。
R——保护电阻器。其阻值为O.5MQ。若采用电子式微安表,则可不用保护电阻。
比——指针式或电子式的微安表。
G——电池组。其电压的选择应使辅助整流管的起始电流等于零。
9-2.2.3在电子管详细规范中有特殊规定的情况下,允许升高热丝(灯丝)电压和整流电流,或者在被
14
GB/T33062001
测管阳极上加负的电压来测试流经整流管的反向电流。
9-2.3流经整流管脉冲电流峰值的测试方法
9-2.3.1整流管的脉冲电流峰值是由接在被测管阴极电路的无感电阻上的电压降峰值与此电阻值之
比值来确定。
9.2.3.2测试整流管的脉冲电流峰值时,应将电路图图17的辅助装置的接点a和接入电路图图14
或图15的测试设备上的被测管电路的断开点a和处。
MP
图17测试流经整流管脉冲电峰值流的辅助装置电路图
图17中的主要元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Ri——无感电阻器。其阻值不大于被测管直流内阻的5%;
R——脉冲电压表或示波器。其输入阻抗不应小于电阻&的100倍。
脉冲电压表放大器的特性应满足下列要求:向输入端输入相当于电源频率的对称矩形脉冲时,在其
输出端的脉冲波形不得有显著的改变。脉冲的输入和输出应借助示波器进行比较。
9-2.3.3整流管脉冲电流峰值Ap(A)应按下式计算:
AP=(10)
式中:凤P——用仪表P1所测得的电压降峰值,V。
9.2.4整流管的直流内阻及反向电压峰值的测试方法
9・2.4.1直流管的直流内阻及反向电压峰值的测试是在整流状态下进行的。
9-2.4.2直流内阻的测试方法
9-2.4.2.1直流内阻的测试电路图如图18所示。
图18直流内阻的测试电路图
9-2.4.2.2直流内阻&(Q)应按下式计算:
&=;(11)
式中:U*——阳极直流电压,V;
A——阳极直流电流,A。
9・2.4.2.3在测试时,按要求固定阳极电压或电流,并读出相应的阳极电流或电压值。然后,按式(11)
计算出直流电阻。
9・2.4.2.4双阳极整流管的直流内阻应对每个单元进行单独的测试。测试顺序和方法与单阳极整流管
的直流内阻的测试相同。
9-2.4.3反向电压峰值的测试方法
9・2.4.3.1反向电压峰值的测试电路图如图14或图15所示。其辅助装置的电路图如图19所示。
15
GB/T33062001
图19反向电压峰值的测试辅助装置电路图
图19中的主要元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Pi——静电电压表或电子式直流电压表。其输入电阻不小于2MQ。
Ci漏电小的电容器。其容量约为2,uFo
9-2.4.3.2测试反向电压峰值吋,应将电路图图19的辅助装置的接点/'接到被测管阳极,接点e接到
被测管阴极。然后,按电子管详细规范中的规定进行测试。
9.2.5双阳极整流管不对称性的测试方法
9-2.5.1双阳极整流管不对称性的测试是在规定的状态下,由两个阳极电流之差与总的整流电流之比
来确定。其公式如下:
9-2.5.2双阳极整流管不对称性的测试电路图如图20所示。
图20双阳极整流管不对称性的测试电路图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LS/T 3611-1992 棍式碎饼机 1992-12-30
- SJ/T 11338-2006 数字电视液晶背投影显示器通用规范 2006-03-29
- JTJ 309-2005 船闸启闭机设计规范 2005-10-17
- QJ 1932-1990 电子设备电源术语 1990-02-13
- QJ 1393-1988 固体火箭发动机热力学计算方法和计算程序 1988-03-18
- JB/T 8905.1-1999 起重机用三支点减速器 1999-06-28
- JJG(测绘) 2301-2013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量型接收机RTK检定规程 2013-08-05
- HG/T 20570.12-1995 火炬系统设置 1996-05-02
- SJ 20492-1995 便携式短波单边带电台通用规范 1995-05-25
- SJ 20667-1998 舰载火控雷达战术性能试验方法 1998-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