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519-2007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

DB36/T 519-2007 DB36/T 519-2007 Urban Underground Pipeline General Survey Technical Regulations

江西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4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6/T 519-2007
标准类型
江西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2007-11-05
实施日期
2008-01-01
发布单位/组织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4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

备案号:21505-2007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519—2007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

2007-11-05发布2008-01-01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6/T519—2007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定义和术语..........................................................................1

3.1城市地下管线......................................................................1

3.2地下管线普查......................................................................1

3.3现况调绘..........................................................................1

3.4管线点............................................................................1

3.5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1

4总则................................................................................2

4.1一般规定..........................................................................2

4.2精度要求..........................................................................2

4.3工作内容及基本程序................................................................2

5地下管线资料的收集与整理............................................................4

5.1一般规定..........................................................................4

5.2资料收集整理的工作内容............................................................4

6探查前的技术准备....................................................................4

6.1一般规定..........................................................................4

6.2方法试验..........................................................................5

6.3技术设计书........................................................................5

7地下管线探查........................................................................6

7.1一般规定..........................................................................6

7.2实地调查..........................................................................6

7.3管线探测..........................................................................7

7.4探查工作质量评定..................................................................8

8地下管线测量.......................................................................10

8.1一般规定.........................................................................10

8.2控制测量.........................................................................10

8.3已有地下管线测量.................................................................11

8.4地下管线测量的质量评定...........................................................11

8.5地下管线定线与竣工测量...........................................................12

9管线数据结构要求...................................................................12

9.1一般规定.........................................................................12

9.2管线数据结构.....................................................................14

9.3地下管线数据的质量评定...........................................................21

10地下管线图的编制..................................................................21

10.1一般规定........................................................................21

10.2综合地下管线图的编绘............................................................22

10.3专业地下管线图的编绘............................................................23

I

DB36/T519—2007

10.4断面图的编绘....................................................................23

10.5地下管线成果表的编制............................................................23

11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23

11.1系统建设总体要求................................................................23

11.2系统设计原则....................................................................24

11.3系统基本功能....................................................................24

12地下管线普查工程监理..............................................................26

12.1一般规定........................................................................26

12.2普查工程的监理要点..............................................................26

13成果验收..........................................................................27

13.1一般规定........................................................................27

13.2验收............................................................................27

13.3最终成果提交....................................................................28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地下管线的分类和颜色...........................................29

附录B(规范性附录)管线点符号图例与代码...........................................30

附录C(规范性附录)地下管线探测安全保护规定........................................32

附录D(规范性附录)普查成果资料组卷规定...........................................33

附录E(资料性附录)××市城市地下管线图廓样式......................................38

附录F(资料性附录)管线点探查记录表................................................39

附录G(资料性附录)地下管线探查质量检查表.........................................40

附录H(资料性附录)管线点成果表...................................................41

附录I(资料性附录)地下管线点图形分层表............................................42

附录J(资料性附录)地下管线探测单位代码表..........................................42

附录K(资料性附录)××市道路名称代码表.............................................43

附录L(资料性附录)地下管线权属单位代码及简称......................................43

II

DB36/T519—2007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附录J、附录K、附录L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南昌市城乡规划局、南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南昌市城乡规划局、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智仁、李仉红、程远明、张德彪、吴袁洪、汪日新。

III

DB36/T519—2007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城市地下管线普查的总则、探查前的技术准备、探查方法、管线测量、数据建库要求、

地下管线图的编制、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地下管线普查工程监理、成果验收。

本规程适用与江西省南昌市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本省其他城市亦可参照实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GB/T7929—1995l: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14804—1993l: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CJJ8—99城市测量规范

CJJ6l—2003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3定义和术语

3.1

城市地下管线

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内埋设于地下的各种管道和电缆,包括:给水、排水(污水、雨水和雨污合流)、

燃气(包括管道煤气、液化气、天然气)、工业等管道及电力、通讯(电信、移动、网通、联通、铁通、

广电)及市政和专用管线。

3.2

地下管线普查

是指查明地下管线的平面位置、高程、埋深、走向、规格、材质、管线性质、权属单位以及管线附

属构筑物信息,并编绘以地形图为载体的地下管线图(综合管线图和专业管线图)和断面图。建立全市

统一的数据库和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3.3

现况调绘

由各专业管线权属单位负责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已埋设的地下管线进行资料收集,并分类整理、调

绘编制现况调绘图,为野外探测作业提供参考和有关地下管线属性依据的过程。

3.4

管线点

地下管线探查过程中,为准确描述地下管线的走向特征和附属设施信息,在地下管线探查或调查工

作中设立的测点。

3.5

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

在计算机软件、硬件、数据库和网络的支持下,利用GIS技术实现对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的空间

和属性信息进行输入、编辑、储存、查询统计、分析、维护更新和输出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1

DB36/T519—2007

4总则

4.1一般规定

4.1.1城市地下管线普查范围通常是指建成区内的道路、街巷等(沿线带状宽度视需求而定)。各单

位和院校等庭院内部可不普查,正在成片改造的旧城区不查,但为保证地下管线的连续性,符合表4.3.3

规定的地下管线穿越非普查区时要求普查。

4.1.2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应采用统一平面坐标及高程系统,由业主统一提供测量控制资料与地形图及

分幅标准。

4.1.3为保证普查成果质量,地下管线普查工程实行项目监理。监理单位应能综合应用地球物理勘探、

测绘、计算机等技术,项目监理人员应具有较丰富的地下管线普查监理实践经验。

4.1.4建立城市地下管线动态管理机制,实行竣工测量,以实现地下管线信息的适时更新。

4.1.5各类地下管线普查工作,除应按本规程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江西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2精度要求

4.2.1隐蔽管线点探查的平面位置限差和埋深限差应符合:平面位置限差δts<0.10hcm;埋深限差

δth<0.15hcm。(式中h为地下管线的中心埋深,单位为cm,当h<100cm时则以100cm代入计算)

4.2.2在明显管线点上实地量测地下管线的埋深误差不得超过±5cm。

4.2.3地下管线点的测量精度:平面位置测量中误差(相对于邻近控制点)不得大于±5cm;高程测量

中误差(指测点相对于邻近高程控制点)不得大于±3cm。

4.2.4地下管线图测绘精度:实际管线的线位与邻近的地上建(构)筑物及相邻管线的间距中误差不

得大于图上±0.5mm。

4.2.5特殊工程精度要求可由业主与承揽方商定,并以合同形成书面确定。

4.3工作内容及基本程序

4.3.1地下管线普查的工作内容包括:

a)地下管线资料的收集和地下管线现况调绘;

b)地下管线实地调查和地下管线探查;

c)地下管线测量;

d)地下管线图编绘及成果表的编制;

e)建立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与动态管理机制;

f)地下管线普查工程监理;

g)成果检查验收与归档。

4.3.2地下管线探查的管线点包括管线特征点(简称特征点)和附属设施中心点(简称附属物点),

管线点分为明显管线点和隐蔽管线点。明显管线点是指地下管线投影位置在实地明显可见,能直接定位;

隐蔽管线点是指地下管线在实地不可见,需采用仪器探查或打样洞量测的物理点。

4.3.3普查范围内地下管线探测的取舍标准按表4.3.3执行。

表4.3.3

管线类型取舍标准

给水管道管径≥75mm

箱涵内宽≥300mm管径≥200mm,

排水(污水、雨水和雨污合流)管道

雨水篦子全测

燃气(煤气、天然气、液化气)管道全测(穿越非普查范围时管径应≥150mm)

工业管道全测

电力管道全测(含路灯)

通讯管道全测

热力管道全测

2

DB36/T519—2007

4.3.4地下管线普查必须查明被探管线属性,测注项目内容详见表4.3.4。

表4.3.4

管线地面建管线点测注

量注项目材质

类型构)筑物特征点附属物高程

水源、净化三通、弯头、盖堵、阀门井、水表井、消防管径、材管顶及铸铁、

池、泵站、预留口、非普、变径、栓、检修井、阀门孔、质地面高砼、钢、

水塔、水池、变材、变深、出地、阀门、消防井、盖堵、程塑料

给水取水构筑物出水口、四通、五通、水门井、一井多阀、排

井内点水阀井、测流井、排气

阀井

化粪池、泵三通、四通、五通、检修井、雨水篦、跌水管径(断管底、砼、砖、

站、暗沟、预留口、非普、出水井、化粪池、雨水井、面尺寸)、方沟底石、PVC、

排水地面出口、口、进水口、转折点、偏心井、一井多盖、阀流向、埋及地面铸铁

出口闸六通、七通、八通、门深、材质高程

九通、井内点

变电室、配供电、路灯、转折点、路灯、检修井、手孔井、电压等管顶及铜、铝

电房、高压上杆、上楼、非普、接线箱、环网柜、箱式级、材质、地面高

电力线杆、地沟三分支、四分支、五变压器、路灯控制箱、断面尺程

分支、多分支、断头、信号灯、一井多盖,通寸、电缆

预留口、井内点风井、偏心井根数

控制室、差转折点、上杆、上楼、人孔井、手孔井、接线保护材管顶及铜、光

转台、发射非普、三分支、四分箱、电话亭料、管孔地面高纤、铜/

通讯塔、放大器、支、五分支、六分支、排列、材程光

地槽多分支、断头、预留质

煤气站、调三通、弯头、盖堵、凝水缸、检修井、阀门管径(断管顶及钢、PE、

压阀、储气预留口、非普、四通、井、阀门、调压箱、压面尺寸)、地面高铸铁、玻

燃气柜、地沟变径、变材、变深、力表、波形管、一井多压力、材程璃钢

出地、井内点阀、偏心井质

锅炉房、动三通、弯头、盖堵、检修井、阀门井、一井管径、材管顶及钢、砼、

力站、冷却预留口、非普、变径、多阀、偏心井质、载体地面高PE

工业

塔、支架变材、变深、出地、名称程

管道

出水口、四通、五通

三通、弯头、盖堵、阀门井、检修井、排污管径、材管顶及钢

预留口、非普、变径、阀门、排气阀门、补偿质地面高

热力变材、变深、出地、器井、阀门、一井多阀、程

四通、井内偏心井

注1:部队、铁路、民航及其它专业管线测注项目参照本表规定执行,但应注明权属单位及用途。

注2:管块(沟)测注的平面位置为管块(沟)几何中心位置。

3

DB36/T519—2007

4.3.5地下管线普查的基本程序为:接受任务(委托)、收集资料、现场踏勘、仪器检验、方法试验、

编写技术设计书(实施方案)、实地调查、地下管线探查、控制测量、地下管线测量及带状图测绘、地下

管线数据处理、地下管线数据入库、报告编制及成果验收。

4.3.6地下管线探测任务由业主以合同书形式进行委托。合同书的内容包括:任务编号、测区位置及

范围、任务内容和技术要求、应提交的成果、工程期限、工程单价、付款方式及双方责任等。

4.3.7在地下管线探测前,应全面搜集和整理测区范围内现有地下管线资料和有关的测区资料,包括:

a)以1:500或1:1000地形图(蓝图)为底图的各专业管线现况调绘图。

b)各种管线的设计图、施工图、竣工图、技术说明资料及成果表。

c)测区内已有的测量控制成果资料。

4.3.8在搜集、整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踏勘,主要内容包括:

a)核查搜集资料,评价资料的可信度和可利用度。

b)察看测区地物、地貌、交通情况、地球物理条件及各种可能的干扰因素。

c)核查测区内测量控制点的位置和保存情况。

4.3.9踏勘结束后,应选定合理的探测方法和进行必要的方法试验。在此基础上编写技术设计书。

5地下管线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5.1一般规定

5.1.1已有地下管线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是地下管线普查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是指对已埋设的各种地下

管线资料进行搜集、分类、整理,并将有关信息转绘到现有的1:500或1:1000地形图上。

5.1.2各管线权属单位负责组织熟悉管线情况的专业人员对已有管线进行现场调查工作。

5.1.3各管线权属单位根据现场调查情况,编制各专业管线现况调绘图及整理有关资料,并以此作为

地下管线探测的依据之一。

5.2资料收集整理的工作内容

5.2.1各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在接受现况调绘任务后,应按要求收集下列资料:

a)普查范围内现有的1:500或1:1000地形图。

b)地下管线设计图、施工图、竣工图、断面图、技术说明及成果表。

c)地下管线的定位和竣工测量成果资料。

d)审批的地下管线规划图、技术说明及成果表。

5.2.2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

5.2.3各专业地下管线现况调绘图的编制,通常是根据管线竣工测量成果成图资料及管线属性等资料

在1:500或1:1000地形图(蓝图)上编绘,如无竣工图及竣工测量成果的管线,应根据现场调查资料

和管线施工图等资料,按管线与邻近的建(构)筑物、明显地物点、现有路边线等的相互关系进行编辑。

5.2.4地下管线现况调绘图应采用彩色笔按附录E所规定的颜色编绘。编绘图式按附录F规定的图例

执行。图上必须注明管线的权属单位、规格、材质、性质、埋设年代。

6探查前的技术准备

6.1一般规定

6.1.1探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搜集、现场踏勘、方法试验、仪器一致性检验、技术设计书

编写及项目作业计划制订。

6.1.2探查前应搜集以下资料:

a)测区地下管线现况图;

b)测区测量控制点成果资料:

c)其他相关管线资料。

6.1.3现场踏勘的内容包括:

4

DB36/T519—2007

a)核查地下管线现况图的可信度;

b)核查测区地形图的现势性;

c)核查测区内测量控制点的位置和保存情况;

d)察看测区地物、地貌、交通情况、气候条件及各种可能的干扰因素。

6.2方法试验

6.2.1在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开展前应进行方法试验,方法试验的目的是:

a)确定城市地下管线普查范围内所采用的物探方法、所选用仪器的有效性、精度和有关参数;

b)为技术设计书的编写提供技术依据。

6.2.2方法试验的内容包括:

a)电磁法工作参数的选择试验:如信号激发方式的选择、工作频率的选择、收发距的选择、定位

和定深方法的选择等;

b)电磁波法波速的测定;

c)非金属管线探测方法试验;

d)新方法新技术有效性及其探查精度试验。

6.2.3探测仪一致性检验

a)所有地下管线探测仪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一致性检验,校验要选择在已知管线上进行,且样本

量不得小于20个隐蔽管线点,将结果记录在探测仪一致性校验表中(已知管线是指管线的位

置、埋深、管径和材质均已知。)。

b)现场校验结束后应对校验结果进行评定,当校验结果满足以下条件时,探测仪方可投入生产。

仪器一致性均方差:≤1/3δts(δth),式中δts(δth)按第4.2.1条公式计算。

c)一致性检验结束后,应编写《探测仪一致性检验报告》,交项目监理部审核。

6.3技术设计书

6.3.1在完成资料搜集、现场踏勘、方法试验、仪器一致性检验后,应编写技术设计书。技术设计书内

容应包括:

a)普查工作的目的、任务、范围;

b)普查工作的人员劳动组织、仪器、设备、材料计划;

c)测区环境分析:包括交通、气候条件和地下管线概况;

d)测区地形和测量控制资料分析;

e)地下管线探查:包括探查方法分析、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

f)地下管线测量:包括控制测量、管线点测量;

g)地下管线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

h)地下管线图编绘与成果表编制;

i)地下管线普查质量管理、质量保证体系与具体措施;

j)风险分析与措施;

k)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l)工作量估算及工程进度计划;

m)安全保证、方法与措施;

n)成果资料提供。

o)技术设计书审批:技术设计书编写好后,应送交项目监理部审核,业主审批。一经批准,在工程

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

6.3.2制订项目作业计划

6.3.3施工单位在普查工作开展前应制订项目作业计划,经监理部门审查后转交备案。项目作业计划

内容应包括:

a)确定完成每项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和协作人员;

5

DB36/T519—2007

b)确定完成每项活动的工期、进度计划(计划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c)人员组织、岗位职责;仪器设备、交通工具配置;

d)评估影响作业计划完成的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

7地下管线探查

7.1一般规定

7.1.1地下管线探查所采用的方法应是经方法试验验证有效的方法,并按表4.3.4规定内容探查。

7.1.2地下管线探查应在管线现况调绘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查和仪器探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应积

极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方法,但不论采用何种技术、方法,其探查精度必须满足第4.2.1条、第4.2.2

条的要求。

7.1.3地下管线探查应查清各种管线的敷设状况、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埋深,并在地面上设置地下管

线水平投影位置标志点。

7.1.4综合管道(沟)是指不同权属单位的管线共同占用同一管道。探查时,综合管道内的所有管线

属性需分别查清,管线的平面位置均为管道的几何中心,埋深测至管道外顶。

7.1.5地下管线特征点和附属物必须满足表4.3.4的要求。

7.1.6地下管线点标志一般应设置在附属物几何中心和特征点在地面的投影位置上,间距大于75米的

直线段应加设管线点。

7.1.7地下管线立体交叉时,应在避开交叉电磁场干扰的条件下,尽量靠近交叉点设置标志点。

7.1.8对于有两个以上入口(多盖)的地下管线检修井,或者井内空间范围≥2.0m×2.0m时要实测出

井边线。

7.1.9需实测外轮廓实际范围线的检修井,其井内的给水、燃气、工业、热力类管线应测出特征点和

附属物;电缆类管线一是需测出进出检修井的实际位置,二是管线图上井内不连线,但提交的数据文件

要体现实际连接关系。

7.1.10当地下管线的窨井、阀门和特征点,偏离地下管线中心线的距离大于20cm时,应实测位于管

线上的偏心点坐标和该偏心点相关的井位或附属物中心点的坐标和高程。

7.1.11当地下管线弯曲时,必须增加管线点,以保证其弯曲特征。

7.1.12测区范围划分原则上由施工单位自行划定,但不同施工单位之间的测区边界线则由业主以线文

件方式提供。测区编号可按两位数字组成,编号顺序原则上由北到南,由西到东,并确保编号唯一。

7.1.13对管线点进行外业编号(物探点号),编号由“管线子类代码+数字”组成,统一设置为9位,

如:WS0100001,其中“WS”表示管类,“01”表示测区号,“00001”表示物探点流水号,物探点号要

做到全测区唯一。内业编号(图上点号),由“管线子类代码+流水号”组成,以1:500地形图图幅为单

元编号,做到同一图幅内不重号。图上点号编号基本原则是:先干管,后支管;顺序为由西到东,由北

到南。

7.1.14管线点的地面标志,用统一规格的铁钉(硬化路面)、木桩(沙、土路面)打入地面至平,用

红色油漆以铁钉为中心(或附属设施井盖中心位置)标注上记号“⊕”,并在管线点附近明显且能长期

保留的建(构)筑物、明显地物上,用红色油漆标注管线点号和拴距,以便于实地测量和检查时寻找。

应保证在管线探测成果检查验收前不丢失。

7.1.15探查时,应在1:500或适当比例尺的地形图上详细地标注各种管线的走向、连接关系、管线

点编号等,形成探查草图,交付下一作业工序使用。探查草图注意保存。

7.1.16探查作业时应注意安全,必须按附录C的安全保护规定及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作业。

7.2实地调查

7.2.1在实地调查时,应按第7.2.4条规定的调查内容,结合现况调绘资料,逐一核查和量测地下管

线的属性和数据,并按附录F格式现场记录有关内容。原始记录要整齐、清晰、美观,不得涂改;确需

6

DB36/T519—2007

修改更正时,可在原记录数据内容上画“—”线后,将正确的数据内容填写在其旁边,并注记原因,以

便核查,尽量用中文填写。

7.2.2明显管线点应采用经检验的钢尺直接开井量测管线埋深,读数至cm。

7.2.3电力管线按电压值记录,燃气管道分别记录低压、中压和高压,工业管道分别记录为无压、低

压、中压和高压。低、中、高压按其压力(P)的分类标准如下:

燃气管道:低压P≤5kPa;中压0.4Mpa≥P>5kPa;高压1.6Mpa≥P>0.4Mpa。工业管道:无压(或

自流)P=0;低压1.6Mpa≥P>0;中压10Mpa≥P>1.6Mpa;高压P>10Mpa。

7.2.4地下管线实地调查项目按表7.2.4执行。

表7.2.4

载体

埋深断面尺管管块附权建

管线特征管道

寸(管线孔数属属设

管(沟管(沟流体

径/宽压力流材电缆设单日

类别块)外块)内性质

×高)电压向质条数施位期

顶底

给水△△△△△△

排水(含管道△△△△△△△

雨、污水)方沟△△△△△△△

燃气△△△△△△△

电力路灯直埋△△△△△△△

交通信号

沟道△△△△△△△△

直埋△△△△△△

通信管块△△△△△△△

沟道△△△△△△△

热直埋△△△△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