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338-2002 系列1集装箱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1部分:通用集装箱
GB/T 5338-2002 Series 1 freight containers—Specification and testing—Part 1:General cargo containers for general purpos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2年0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交通部科学研究院、中国集装箱总公司、中国船级社和中国集装箱工业协会
- 起草人:
- 张敬轩、司淑云、张炳华、史艳秋、李友、赵捷、齐向春
- 出版信息:
- 页数:23页 | 字数:4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55.180.10
n8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338-2002
idtISO1496-1:1990
系列1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第1部分:通用集装箱
Series1freightcontainers-Specificationandtesting-
PartI:Generalcargocontainersforgeneralpurposes
2002一01一08发布2002一10一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T5338-2002
目次
前言·······················································。·····。···················································……1
ISO前言.·············……N
1范围···········。·································································································……1
2引用标准········。·········。··················································································……1
3定义····。·····················I
4尺寸和额定值·。·····························。··································································……1
5设计要求·········································································································……2
6试验···········································································。。·······。·························……4
附录A(标准的附录)各种型号和尺寸的通用集装箱的强度试验示意图···。·····。·················……9
附录B(标准的附录)对集装箱底部结构载荷传递区的具体要求····································……12
附录C(标准的附录)叉槽的尺寸要求··············。·····。··············································.·……16
附录D(标准的附录)鹅颈槽的尺寸要求·······························································..·……17
附录E(标准的附录)固货系统···········································。··········。·······················……18
附录F(提示的附录)参考文献·································。·····。···················..···········.……。.…19
GB/T5338-2002
前言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1496-1:1990((系列1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集装箱》
及其修订本ISO1496-1/Amd.1:1993和ISO1496-1/Amd.2:1998。在技术内容和编写规则上都与之等
同。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IAA,1BB,1CC型集装箱的箱门的开口应有一定的规定,因此我们保留了原
ISO1496/1:1990中该项规定。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代替GB/T3219-1995((1CC,1C和1CX型通用集装箱的技术条件和试验方
法》和GB/T5338-1995((IAAA,lAA,lA和1AX型通用集装箱的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GB/T3219-1995和GB/T5338-1995的主要差异:
1.上述两项国家标准是根据当时的国情,将一项国际标准等效采用为两项国家标准,此次修订将
其相同处合并,并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1496/1,
2.本标准的技术内容是在ISO1496/1等同采用的基础上,又按ISO1496/1/Amd.1的修改意见
增加了1AAA和1BBB型集装箱,同时在各有关条款中做了相应修改。此外,按照ISO1496/l/Amd.2
将lAAA和1BBB型集装箱的箱门开口尺寸做了相应修改;取消了GB/T3219-1995和GB/T5338-
1995中抓臂或类似装置的要求,并删除了抓臂起吊作业试验,将集装箱的基础试验13项,改为12项;
本标准的附录也做了一定修改,取消了附录D;将原附录F改为附录E,并对附录E进行了相应修改,增
加了图El,以便对文字更加了解
本标准的相关标准:GB/T7392-1998系列1: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保温集装箱
(idtISO1496-2:1996);
GB/T16563-1996系列1:液体、气体及加压干散货罐式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QdtISO1496-3:1995);
GB/T16564-1996系列1:平台式、台架式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idtISO1496-5:1991);
GB/T17274-1998系列1:无压干散货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idtISO1496-4:1991)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E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F是提示的
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部科学研究院、中国集装箱总公司、中国船级社和中国集装箱工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敬轩、司淑云、张炳华、史艳秋、李友、赵捷、齐向春
GB/T3219于1982年10月首次发布,于1995年7月第一次修订;GB/T5338于1985年8月首次
发布,于1995年7月第一次修订。
GB/T5338-2002
ISO前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各国的全国性标准化机构(ISO成员团体)共同组成的世界性联合机构。
国际标准的起草工作一般是通过ISO所属的各技术委员会进行的。每一成员团体都有权派代表参加其
所关心课题的技术委员会。各政府和非政府性的国际组织,凡与ISO有联络关系的也都可参加有关
工作。
各技术委员会拟定的国际标准草案,在被ISO理事会采纳之前,先分发至各成员团体征求意见,根
据ISO的程序要求在成员团体投票中,赞成票超过75%时才算通过
国际标准ISO1496-1和修正案1以及修正案2是由ISO/TC104/SCI集装箱技术委员会/第I分
技术委员会)负责起草的。
ISO1496-1:1990是第五版本,ISO1496-1和ISO1496-1/Amd.1:1993以及ISO1496-1/Amd.2
1998自颁布之日起取代了ISO1496-1:1984第四版本。
ISO1496《系列1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总标题下包括以下部分:
—第1部分:通用集装箱
—第2部分:保温集装箱
—第3部分:液体、气体及加压干散货罐式集装箱
—第4部分:无压干散货集装箱
—第5部分:平台式、台架式集装箱
本标准的附录A至附录E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F是提示的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系列1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GB/T5338-2002
idtISO1496-1:1990
第1部分:通用集装箱
代替GB/T3219-1995
GB/T5338-1995
Series1freightcontainers-Specificationandtesting-
Part1:Generalcargocontainersforgeneralpurposes
范围
1门本标准规定了系列1通用集装箱(封闭式、透气式、通风式和敞顶式)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适用
于国际交换和水路、公路、铁路运输及其联运用集装箱。
1.2本标准适用于表1所列的各类集装箱。
表1集装箱类型
类型代号’‘类型
00至04封闭式,包括顶部带开口
10,11封闭式,有透气孔
13,15,17封闭式,有通风设施
50至53敞顶式
1)与ISO6346一致
本标准不涉及对透气和通风设施的要求。
3在GB/T1836-1997中规定了对有关标记的要求。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413--1998系列1集装箱分类、尺寸和额定质量(idtISO668:1995)
GB/T1835-1995集装箱角件的技术条件(eqvISO1161:1984)
GB/T1836-1997集装箱代码、识别和标记(idtISO6346:1995)
GB//T1992一1985集装箱名词术语(neqISO830:1981)
3定义
GB/T1992所列的定义均适用于本标准。
4尺寸和额定值
4.1外部尺寸
本标准所列的集装箱的外部尺寸和公差在GB/T1413中已作规定,集装箱的任何部分均不应超出
外部尺寸。敞顶式集装箱的外部高度可以降低,它们分别以1AX,1BX,1CX和1DX表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2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2-01一08批准2002-10-01实施
1
GB/'r5338一2002
4.2内部尺寸
集装箱的内部尺寸应尽可能大。
-00型封闭式集装箱的最小内部长度、宽度、高度尺寸都应符合4.3的规定;
-02型集装箱,如系单侧或双侧开门,其最小内部长度、高度尺寸应符合4.3的规定;
一。3型活顶、顶部有开口的集装箱,其最小内部长度、宽度尺寸应符合4.3的规定;
-01和04型带有侧门或箱顶部有开C7的集装箱,其最小内部长度尺寸应符合4.3的规定;
-10,11型封闭式并带有透气设施的集装箱,其最小内部长度、宽度、高度尺寸应符合4.3的
规定;
-13型封闭式通风集装箱,其最小内部长度、宽度、高度尺寸应符合4.3的规定。
4.3最小内部尺寸
ISO系列1的集装箱最小内部尺寸如表2所示。
表2最小内部尺寸
最小宽度最小长度
集装箱型号最小高度
mmmftin
幻1幻1
1人AA11998394沁
IAA11998394%
IA11998394帐
1BBB集装箱外部高度8931293沁
1BB减241mm233091%8931293沁
1B(9巧in)8931293殊
1(二〔二5867193
1C5867193
1D280292丫。
表列尺寸以在环境温度为20C(68F)时的测量为准。对其他温度下的测值应作相应换算。
如顶角件伸入表2所列的内部空间,其伸人的部分不视作集装箱内部尺寸的减少。
4.4额定值
额定值x为集装箱的总质量,详见GB/T1413.
设计要求
5.1总则
集装箱均应满足下列要求:
集装箱的强度要求以图解方式列在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除另有说明者外),这些要求把集装箱
作为一个整体,适用于所有的集装箱
角件的强度要求列于5.2,详见GB/T18350
集装箱应能经受本标准第6章所列的各种载荷和作用力。
设计载荷中已包括了动载效应,在试验中仅需达到此值而无需超越。即不超过附录八和第6章所
列对试验要求的工况。
如因箱门或箱盖未系牢而有可能导致危害者,应设有相应的栓系设施,并在其外表面装有能显示其
处于正常状态的标志。
应当注意,不论箱门是处于开启或者关闭的位置,均应有使其系固好的设施
集装箱的活动箱顶或有关构件都应配备栓锁机构,要做到使站在地面上的工作人员能够检查位于
GB/T5338一2002
铁路或公路车辆上集装箱顶结构的系固状况。
所有封闭式集装箱和设有顶盖的敞顶式集装箱均应满足6.1.3所列的风雨密性要求。
5.2角件
所有的集装箱均应配有顶角件和底角件。对角件的要求及其所在的位置应符合GB/T1835的规
定。顶角件的顶面应至少高出箱顶6mm(见5.3.4),"集装箱顶”是指集装箱箱顶部的最高点,例如软顶
箱的顶面,在为保护箱顶而设于顶角件附近的加强板或双层板的情况下,则应使该处不超出顶角件的顶
面;从集装箱的端部测量,该板沿箱体长度方向不应超过750mm,在箱体宽度方向不受此限制。
5.3箱底结构
5.3门各型集装箱均应具备仅由底角件支撑的能力。
5.3.2除1D和1DX以外的各型集装箱还应具备仅由底部结构的载荷传递区承爱载荷的能力。
5.32.1对这些类型的集装箱应考虑设有一定数量的底横梁和足够的载荷传递区(或平箱底),其强度
足以传递集装箱与运输车辆纵梁之间的竖向载荷。车辆所设纵梁限于图B1附〔录B(标准的附录)7虚线
所示的两个250mm带宽的区域内。
5.3.2.2载荷传递区的底面包括端横梁底面所组成的平面应高于集装箱底角件的底面12.5士卜mm.
除底角件和下侧梁之外,集装箱的任何部位均不应低于该平面。底角件附近的加强板起着对箱底的保护
作用,该板从端部起,沿箱长方向不应超过550mm;沿箱宽方向不应超过470mm,从底角件侧面量起
其底平面至少高于集装箱底角件底面5mm,
5.3-2.3对于下侧梁,不考虑其底面与运输车辆间的载荷传递。
只有按5.8.1和5.8.2规定作业时,才考虑下侧梁与装卸设备之间的载荷传递。
5.3.2.4当集装箱底横梁间距等于或小于1000mm(或为平箱底)时,应符合5.3.2.1的规定。
5.3.2.5当集装箱底横梁间距大于1000mm(以及非平箱底情况)时的要求见附录B
5.33除了在5.3.4另有说明者外,对1D和1DX型集装箱,箱底结构的底平面不作具体规定
5.3.4各型集装箱在动态或相应的静态情况下,亦即相当于集装箱的箱体自重与试验载荷之和等于
1.8x,并均布施加于底板上时,集装箱箱底任何部位的变形均不应低于底平面(即底角件的底面)以下
6mm.
5.3.5箱底结构的设计应考虑能承受箱内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作用力。特别是通过箱底结
构固缚货物而产生的横向力。
54端部结构
除1D和1DX以外的各型集装箱,在进行横向刚性试验时,其顶部相对于底部的横向位移所引起
的两个对角线长度变化之和不应超过60mm.
5.5侧部结构
除1D和1DX以外的各型集装箱,在进行纵向刚性试验时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43/T 3113-2024 调味面制品中肉桂酸钾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2024-11-13
- DB43/T 3110-2024 楠竹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 2024-11-13
- DB43/T 3106-2024 大球盖菇干制及贮藏技术规程 2024-11-13
- DB43/T 3112-2024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乙醇的含量 2024-11-13
- DB43/T 3107-2024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规范 2024-11-13
- DB43/T 3111-2024 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技术导则 2024-11-13
- DB43/T 3108-2024 企业工伤预防管理工作基本要求 2024-11-13
- DB43/T 3109-2024 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2024-11-13
- DB43/T 3116-2024 经营主体活跃度评价规范 2024-11-13
- DB43/T 3115-2024 高校心理咨询服务规范 202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