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892-1995 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性能试验方法

GB/T 2892-1995 Performance test methods for canister of filter type respirator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GB 2890-2022 | 页数:2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892-1995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1995-06-28
实施日期
1996-01-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全国劳动防护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山西新华化工厂、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57605部队
起草人:
张喜田、程兴仁、张雪丽、刘忠华、王建光、刘六贵、腾金山、孙文杰、
出版信息:
页数:20页 | 字数:37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性能GB/'r2892-1995

试验方法代替GB2892.1--2892.12--82

Performancetestmethodsforcanister

offiltertyperespirator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以下简称滤毒罐)的防毒性能、物理性能等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性能检测及评价;其他有关产品亦可参照。

2弓I用标准

GB289。过滤式防毒面具通用技术条件

GB7702.10煤质颗粒活性炭有效防护时间测定总方法

技术内容

滤毒罐防毒时间试验的总方法

.1仪器

;.{

DX-1型动态吸附气体分析装置见图

接卜口瓶或流R计

图1DX-1型动态吸附分析装置图

杯一空气净化器;2一调湿装置;3-湿度计;4一干燥管;s一气体流量计;6--蒸发器或舟型瓶(图2);7水浴;8-混合器;

9一毒剂钢瓶;10一孔板流量计;ll-滤毒罐;12一指示瓶(图3);13一废气吸收罐;14吸收瓶(图4)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一06一28批准1996一01一01实施

GB/T2892一1995

图2蒸发器

图3指示瓶图4吸收瓶

b.天平:精度。.01g;

秒表:分度值0.1s,

3.1.2试验条件

a.试验温度:17^300C;

b.空气相对湿度:500o130o;

118

GB/T2892一1995

c.通过滤毒罐的气体流量,30士。.3L/min;

d混合气体中毒剂蒸气的浓度,详见GB2890表5、表6规定。

3.1.3试验步骤

31.3.1试验准备

a.气体流量计每3个月校正1次,每月校正使用点1次;

b.DX-1型试验装置按图1所示的流程,将各零部件垂直安装在仪器板上,零件之间用优质胶管

联接;

c.对安装好的仪器装置应进行气密性检查。检查时,使仪器内造成13kPa的压力,在1min内其

压力下降不大于270Pa时即为气密;

d.用湿度表控制气体的湿度,其计算方法按GB7702.10附录C进行;

e.根据流量计校正曲线控制气体流量;

f.根据湿度计中干球的温度控制试验温度。

31.3.2试验操作

打开压缩空气(或负压抽气)活塞,用活塞(Kl)调节总的空气流量;用活塞(K2和K3)调节空气流

的湿度;用活塞(K9)调节滤毒罐的气体流量。

慢慢开启活塞(K4)和燕发器(或钢瓶)上的活塞,调整流量计(K5)的液柱高度差至事先校正过浓度

的位置,同时用秒表记录试验时间。混合气体中毒剂浓度的测定方法:

a.重量法

用天平称量试验前后蒸发器的重量(精确至。.05g),混合气体中毒剂浓度按式(1)计算:

x1000…。..……。二。二。二。二。·.…。二(1)

:一mt,于m-,

式中:c混合气体中毒剂的浓度,mg/L;

m,—试验前蒸发器的重量,9;

ME—试验后蒸发器的重量,g;

t蒸发器开启时间,min;

V一一空气流量,L/min,

b.化学吸收法

用两个吸收瓶各装人25mL吸收液,串联接到DX-1型装置上(见图1)。开启活塞(K6)混合气体以

50^-100mL/min的速度通过吸收瓶,用下口瓶和量筒或流量计测定通气量。每次试验通过吸收瓶的气

体体积在1.5-3.0L之间。试验结束时关闭活塞(K6),取下吸收瓶,将吸收液移入三角烧瓶中,用化学

分析法测定出吸收液中毒剂量,并根据下口瓶排出水的体积计算混合气体中毒剂蒸气的浓度。

3.1.3.3毒剂蒸气透过滤毒嫩的测定—指示法

在指示剂瓶中装人20mL指示液,接入DX-1型试验装置中(见图1),以1.0士。1mL/min的速度

通过,当微量毒剂透过滤毒罐时根据指示剂颜色变化来判断试验终点;亦可采用仪器测定。

3.1-3.4试验结束后关闭(K4),继续通以千净空气对仪器吹洗20min,

3.1.4试验结果

每次试验的毒剂浓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才是有效的,在试验浓度下所测得的防毒时间,按式(2)换

算成标准浓度下的防毒时间:

t=色二c,…·…(2)

co

式中:t-滤毒罐的防毒时间,min;

t,—试验浓度下的防毒时间,min;

q—试验时混合气体中的毒剂浓度,mg/L;

Gs/T2892一1995

co—规定的标准浓度,mg/L,

3.1.5试验报告

包括以下内容:

a.试样名称或代号;

b.试验环境条件;

c.试验方法;

d.试验结果;

e试验者签名;

f.试验日期。

I2滤毒罐对氢氰酸蒸气防毒时问的试验方法

3.2.1仪器和试剂

3.2.1.1仪器

a.DX-1型动态吸附气体分析装置,见图1;

b.天平:精度。01g;

c.秒表:分度值。1s,

3.2.1.2试剂

a.氢氰酸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外观为无色透明液体,在有胶体硫和硫酸铁的情况下,允许稍现

乳光;含量不低于97.5%;硫化氢含量不超过。2%;安定剂硫酸含量0.3%-0.5%;

b.硝酸银标准溶液(‘AgNO,)=0.02mol/L;

c.氢氧化钠标准溶液。(NaOH)=0.1mol/L;

d.碘化钾:分析纯;

e.氨水:分析纯;

f.定量分析指示剂:称取2g碘化钾溶于40mL氨水与60mL水中;

B.氢氰酸蒸气透过滤毒罐的指示剂:称取0.5g盐酸联苯胺,溶于250mL热水中,冷却后加入

3%的乙酸铜溶液10mL和5%乙酸溶液40mL配成的指示剂存放在棕色瓶中,存放时间不超过15天,

如果在使用时发现指示剂变成蓝黑色,应更换。

3.2.2试验条件

按3.1.2条。

3.2.3试验步骤

3.2-3.1试验准备

按3.1.3.1条。

3.2.3.2试验操作

按3.1.3.2条进行。毒气的发生和浓度的测定如下:

a.氢氰酸蒸气采用舟型瓶发生,舟型瓶放入。℃的冰水浴中;

b.混合气体中氢氰酸蒸气浓度的测定以重量分析为标准,同时用化学吸收分析法作为对照。

进行化学吸收分析时,用50m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仁c(NaOH)=0.1mol/L〕作吸收液,吸收后,加入

1mL定量指示剂,用硝酸银标准溶液[c(AgNO,)=0.02mol/L」滴至溶液呈淡混浊为终点。混合气体中

氢氰酸蒸气的浓度按式((3)计算

)3.........(

54.05Xc,犷1

“=—五万一

式中。—混合气体中氢氰酸蒸气的浓度,mg/L;

c,—A酸银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

V—硝酸银标准溶液用量,ml;

ca/T2892一1995

V—通过吸收瓶的混合气体的体积,L;

54.05—与1.00mL硝酸银标准溶液[c(AgNO,)=1.0o0mol/L]相当的以毫克表示的氢氰酸的质

量。

3.2-3.3氢氰酸蒸气透过滤毒罐的指示法:

在指示瓶中注入20mL水,滴加3-4滴指示剂,以1L/min的速度通过指示剂瓶,当微量氢氰酸

蒸气透过时,指示剂变为蓝色即为终点。

3.2.4试验结果

按3.1.4条。

3.2.5试验报告

按3.1.5条。

13滤毒罐对氯化氰蒸气防毒时间的试验方法

3.3.,仪器和试剂

3.3.1.1仪器

a.DX-1型动态吸附气体分析装置,见图1;

b.自动电位滴定仪一套。

3.3.1.2试剂

a.氯化氰外观为无色透明液体(允许略带淡黄色)含量不低于960o;氢氰酸含量不大于400;氯

化氢含量不大于0.0100;无游离氯;安定剂含量为0.3%1.0%.

b.硝酸银标准溶液c(AgNO,)=0.02mol/L;

c.硫氰酸钾标准溶液。(KSCN)=0.02mol/L;

d.5%氢氧化钠溶液,

乙loo酚酞溶液;

L2%的平平加溶液;

g.硝酸:分析纯;

h碳酸氢钠:分析纯;

L.氮苯:分析纯;

碘标准溶液c(1/21,)=0.05mol/L;

c(1/21,)=0.01mol/L;

三氧化二砷标准溶液:c(1/4As,0O=0.02mol/L;

1%的淀粉溶液;

nn.氯化氰透过指示液:贮备液的配制于700mL水中,加40g碳酸氢钠,加热溶解,在室温下

加入250mL氮苯和。.5mol/L的碘溶液50mL,放置5天后作为贮备液。在贮备过程中,应检查保证有

过量的游离碘存在。检查方法是在试管中加2-3mL贮备液和1%的淀粉溶液2mL,此时应生成蓝色。

透过指示剂的配制取100mL贮备液,加1%淀粉液20mL用水稀释至900950mL,滴入三氧

化二砷[c(1八As,O,)=0.02mol/L〕标准溶液直到蓝色消失。用碘标准溶液c〔(1/210=0.02mol/L〕回

滴到呈蓝色,然后准确地加入碘标准溶液c〔(1/212)=0'01mol/L]5.0mL加水至1000mL。此溶液即

为使用的指示液,指示剂配制后,放置时间不得超过8h。

n.硫酸铁按饱和水溶液。

3.3.2试验条件

按3.1.2条。

3.3.3试验步骤

3.3-3.1试验准备

按3.1.3.1条。

GB/T2892一1995

3.33.2试验操作

按3.1.3.2条。

氯化氰,采用装氯化氰的钢瓶发生。

混合气体中氯化氰蒸气浓度的测定采用化学吸收分析法。用5写氢氧化钠溶液50ml_吸收。吸

收液中氯化氰浓度分析允许使用自动电位滴定或化学滴定(手滴)两种方法。

a.自动电位滴定分析

将吸收液及洗涤液汇集在200mL的烧瓶中,加人几滴酚酞。在搅拌下加入浓硝酸至红色褪去,加

浓硝酸20滴,平平加溶液8滴,待滴定。

检查自动电位滴定仪使其呈工作状态,用银电极作指示电极,饱和氯化钾的特殊甘汞电极为参比电

极(硝酸饱和液作电桥)插入待滴定溶液中,按仪器使用要求装好,并调节零点电位在700mV处,终点

电位为一270mV(即430mV处),开动电磁搅拌,先观测初电位(一般在一100mV左右)。然后用硝酸

银[[c(AgNO,)=0.2mol/L」进行滴定,到达终点,滴定自行停止,读取所消耗的硝酸银溶液的体积(V),

空白滴定,方法是取5%的氢氧化钠溶液50mL加30mL水于200mL烧杯中,加入1滴酚酞指示

剂,在搅拌情况下加浓硝酸使红色褪去,加浓硝酸20滴,加平平加溶液8滴,按上述方法滴定,读取消耗

的硝酸银溶液体积(VO.

混合气体中氯化氰浓度按式(4)计算

。=61,三Xc,(V,二Vo):‘·······……(4)

V

式中:。—混合气体中氯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