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2890-2009 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GB 2890-2009 Respiratory protection—Non-powered air-purifying respirators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GB 2890-2022 | 页数:4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 2890-2009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9-04-13
实施日期
2009-12-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委员会(SAC/TC 1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的分类及标记、技术要求、面罩测试方法、过滤件测试方法、检验规则及标识。
本标准适用于基于自吸过滤原理的防毒面具。
本标准不适用于缺氧环境、水下作业、逃生和消防热区用呼吸防护用品。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起草人:
杨文芬、刘江歌、丁松涛、周芸芸、姚海峰、赵大力、姚红、陈倬为
出版信息:
页数:41页 | 字数:74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犐犆犛13.340.30

犆7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犌犅28902009

代替—,/—,/—

GB28901995GBT28911995GBT28921995

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犚犲狊犻狉犪狋狅狉狉狅狋犲犮狋犻狅狀犖狅狀狅狑犲狉犲犱犪犻狉狌狉犻犳犻狀狉犲狊犻狉犪狋狅狉狊

狆狔狆狆狆狔犵狆

20090413发布2009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犌犅28902009

目次

前言Ⅰ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1

4分类及标记2

5技术要求3

6面罩测试方法7

7过滤件测试方法16

8检验规则33

9标识34

附录(资料性附录)过滤件类型与原标准对照表

A35

附录(资料性附录)测试头模主要尺寸

B36

附录(资料性附录)测试要求汇总

C37

参考文献38

犌犅28902009

前言

本标准的、、、、、、、、、、、、

5.1.25.1.55.1.65.1.85.1.95.1.115.1.125.2.35.2.45.2.55.2.65.2.7

、第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的条款。

5.2.89

本标准代替—《过滤式防毒面具通用技术条件》、/—《过滤式防毒面具

GB28901995GBT28911995

面罩性能试验方法》、/—《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性能试验方法》。

GBT28921995

本标准与—、/—、/—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GB28901995GBT28911995GBT28921995

———增加面罩的预处理;

———增加面罩阻燃性的要求及测试方法;

———增加面罩头带强度指标的要求及测试方法;

———增加面罩与过滤件间结合强度的要求及测试方法;

———增加面罩导气管气密性测试方法;

———增加过滤件的预处理;

———增加特殊性能的过滤件测试介质透过浓度的计算公式;

———增加特殊过滤件防护时间的分析方法;

———修改全面罩、半面罩、过滤件的定义;

———修改面罩、过滤件的分类;

———修改面罩连接部件的要求;

———修改面罩泄漏率的要求及测试方法;

———修改面罩死腔的要求及测试方法;

———修改部分过滤件的标色;

———修改过滤件的防护时间要求;

———修改过滤件通气阻力要求及测试方法;

———修改过滤件强度的要求及测试方法;

———删除过滤件装填牢固度的要求及测试方法;

———删除头罩式全面罩罩体材料的要求;

———删除面罩装配气密性的要求及测试方法;

———删除呼气阀耐老化性的要求及测试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附录和附录为资料性附录。

ABC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SACTC112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防化研究院、梅思安(中国)安全设备有限公司、山西新华防护器材有限责任

公司、中国有限公司。

3M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文芬、刘江歌、丁松涛、周芸芸、姚海峰、赵大力、姚红、陈倬为。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GB28901982GB28901995

————、/—;

GB28911982GBT28911995

————、/—。

GB28921982GBT28921995

犌犅28902009

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的分类及标记、技术要求、面罩测试方法、过滤件测试方法、检验

规则及标识。

本标准适用于基于自吸过滤原理的防毒面具。

本标准不适用于缺氧环境、水下作业、逃生和消防热区用呼吸防护用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成年人头面部尺寸

GBT24281998

—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GB26262006

/—用于技术设计的人体测量基础项目

GBT57031999

/—湿热试验箱技术条件

GBT105862006

/—低温试验箱技术条件

GBT105892008

/—高温试验箱技术条件

GBT111582008

/—个体防护装备术语

GBT129032008

—个人用眼护具技术要求

GB148662006

3术语

/—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GBT129032008

3.1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狀狅狀狅狑犲狉犲犱犪犻狉狌狉犻犳犻狀狉犲狊犻狉犪狋狅狉

狆狆狔犵狆

靠佩戴者呼吸克服部件阻力,防御有毒、有害气体或蒸气、颗粒物(如毒烟、毒雾)等危害其呼吸系统

或眼面部的净气式防护用品。

3.2

全面罩犳狌犾犾犿犪狊犽

与面部密合,能遮盖住眼、面、鼻、口和下颌等的面罩。

3.3

半面罩犺犪犾犳犿犪狊犽

与面部密合,能遮盖口和鼻,或覆盖口、鼻和下颌的面罩。

3.4

防护时间狉狅狋犲犮狋犻狏犲狋犻犿犲

在规定条件下,测试介质从开始通入过滤件至测试介质透过浓度达到限定值时的时间。

3.5

过滤件犳犻犾狋犲狉

滤毒盒cartride

滤毒罐canister

犌犅28902009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使用的,可滤除吸入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过滤组件。

3.6

吸气阀犻狀犺犪犾犪狋犻狅狀狏犪犾狏犲

只允许吸入气体通过其进入面罩,防止呼出气体通过它排出面罩的单向阀门。

3.7

呼气阀犲狓犺犪犾犪狋犻狅狀狏犪犾狏犲

只允许呼出气体通过其排出面罩,防止吸入气体通过它进入面罩的单向阀门。

3.8

面罩泄漏率犻狀狑犪狉犱犾犲犪犽犪犲狅犳犿犪狊犽

在规定的条件下,受试者吸气时泄漏入面罩内的模拟剂浓度与吸入空气中模拟剂浓度的比值。

3.9

死腔犱犲犪犱狊犪犮犲

从前一次呼气中被重新吸入的气体的体积。

注:用二氧化碳在吸入气体中的体积分数表示。

3.10

导气管犫狉犲犪狋犺犻狀犺狅狊犲

用于连接面罩与过滤件的气密性软管。

4分类及标记

4.1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按照面罩与过滤件的连接方式可分为导管式防毒面具和直接式防毒面具。

4.2面罩

面罩按结构分为全面罩和半面罩。

4.3过滤件

4.3.1过滤件类型

4.3.1.1普通过滤件

普通过滤件包括:

)型:用于防护有机气体或蒸气;

aA

b)B型:用于防护无机气体或蒸气;

)型:用于防护二氧化硫和其他酸性气体或蒸气;

cE

d)K型:用于防护氨及氨的有机衍生物;

)型:用于防护一氧化碳气体;

eCO

)型:用于防护汞蒸气;

fH

g)H2S型:用于防护硫化氢气体。

4.3.1.2多功能过滤件

用于防护4.3.1.1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过滤件。

4.3.1.3综合过滤件

带有滤烟功能的普通过滤件或多功能过滤件。

4.3.1.4特殊过滤件

用于防护本标准未规定的、由制造商特别指明气体或蒸气的过滤件。

4.3.2过滤件级别

4.3.2.1过滤件防护时间

过滤件按照防护时间的不同分为:

犌犅28902009

)级:一般能力的防护时间;

a1

)级:中等能力的防护时间;

b2

)级:高等能力的防护时间;

c3

)级:特等能力的防护时间。

d4

4.3.2.2综合过滤件的滤烟性能

综合过滤件的滤烟性能按照滤烟效率不同分为:

):一般能力过滤效率;

aP1

):中等能力过滤效率;

bP2

):高等能力过滤效率。

cP3

4.3.3标记

过滤件的标记由过滤件类型、过滤件级别、滤烟性能级别组成。字母、、、分别代表普通过滤

PDZT

件、多功能过滤件、综合过滤件和特殊过滤件。

示例:级型普通过滤件标记为:。

11APA1

示例:级具有防护、两种类型气体的多功能过滤件标记为:/。

22ABDAB2

示例:级型具有滤烟性能级的综合过滤件标记为:。

31EP2ZEP21

示例:特殊过滤件的标记为:。

4T

5技术要求

5.1面罩

5.1.1一般要求

5.1.1.1面罩边缘应平滑,无明显棱角和毛刺,无影响气密性的缺陷。

5.1.1.2面罩应与面部紧密贴合,无明显压痛感,面罩的固定系统应能根据佩戴者的需要调节。

5.1.1.3面罩上可更换部件应易于更换。

5.1.1.4面罩观察眼窗应视物真实,有防止镜片结雾的措施。

5.1.1.5面罩材料应无毒、无刺激性、对健康无害,能够经受制造商推荐的清洗或消毒处理。

5.1.1.6面罩上的金属材料表面应进行防腐蚀处理。

5.1.2高低温适应性

按6.3预处理后的面罩应无明显变形,螺纹连接部分应能与过滤件很好地连接。

5.1.3阻燃性

按的规定进行测试,续燃时间不应超过。

6.45s

5.1.4面罩的呼气阀

5.1.4.1呼气阀应有保护其不受损害的呼气阀盖,呼气阀应具有良好的动作性。

5.1.4.2按6.5的规定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

a)当呼气阀减压至-1180Pa时,全面罩呼气阀于45s内负压值下降不应大于500Pa;

b)当呼气阀减压至-1180Pa时,半面罩呼气阀恢复至常压的时间不应小于20s。

5.1.5面罩泄漏率

按6.6的规定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

a)全面罩的泄漏率不应大于0.05%;

b)半面罩的泄漏率不应大于2%。

5.1.6面罩死腔

按6.7的规定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不应大于1%。

犌犅28902009

5.1.7视野

按的规定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表要求。

6.81

表1面罩视野

全面罩

项目半面罩

大眼窗双眼窗

总视野/%≥70≥65—

视野双目视野/%≥55≥24≥65

下方视野/°≥35≥35≥35

5.1.8面罩的吸气阻力和呼气阀阻力

按、的规定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表要求。

6.96.102

表2面罩的吸气阻力和呼气阀阻力

测试项目吸气阻力/Pa呼气阀阻力/Pa

全面罩≤40≤100

半面罩≤20≤50

5.1.9面罩观察眼窗

按的规定进行测试,镜片的透光率(透光比)不应小于。

5.1.9.16.1189%

按—中的规定进行测试,镜片不能破碎。

5.1.9.2GB1486620066.2.1

5.1.10面罩与过滤件结合强度

按6.12的规定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

a)全面罩与过滤件接头的结合力不应小于250N,不能有明显的破坏;

b)半面罩与过滤件接头的结合力不应小于50N,不能有明显的破坏;

)带导气管的全面罩,导气管与全面罩的结合力不应小于。

c50N

5.1.11头带强度

按6.13的规定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

a)全面罩头带应能够经受150N的拉力持续时间10s,不发生破断;

b)半面罩头带应能够经受50N的拉力持续时间10s,不发生破断。

5.1.12导气管

5.1.12.1导气管应具有良好的伸缩性,弯曲成各种形状时应能保证气流通畅。

5.1.12.2按6.14的规定进行测试,导气管内压力值应在15s内不变化。

导气管长度应为()。

5.1.12.350100cm

5.2过滤件

5.2.1外观要求

过滤件外观应平滑,无毛刺,无影响致密性的缺陷。

5.2.2过滤件的质量

a)直接连接半面罩的过滤件总质量不应大于300;

b)直接连接全面罩的过滤件总质量不应大于500。

5.2.3过滤件的通气阻力

按规定的条件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表的要求。

7.53

犌犅28902009

表3过滤件的通气阻力单位为帕

过滤件级别4级3级2级1级

测试条件////////

30Lmin95Lmin30Lmin95Lmin30Lmin95Lmin30Lmin95Lmin

普通过滤件≤180≤640≤200≤770≤120≤560≤80≤400

综合过滤件≤200≤770≤220≤820≤140≤610≤120≤560

多功能过滤件≤180≤640≤200≤770≤120≤560≤80≤400

特殊过滤件≤180≤640≤200≤770≤120≤560≤80≤400

5.2.4过滤件的排尘量

按的规定进行排尘量测试,型、型过滤件的排尘量不应大于,其他类型过滤件的

7.6ACO0.24mg

排尘量不应大于0.12mg。

5.2.5过滤件的致密性

过滤件(罐型)按规定的条件测试,内不应有气泡逸出。

5.2.5.17.71min

5.2.5.2过滤件(盒型)应密封包装。

5.2.6过滤件强度

按7.8规定的条件测试,过滤件(罐型)的致密性应符合5.2.5.1的要求。

5.2.7综合过滤件的滤烟性能

按的规定进行滤烟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表的要求。

7.94

表4综合过滤件的滤烟性能

级别P3P2P1

效率/%≥99.99≥99.0≥95.0

5.2.8过滤件的标色及防护时间

5.2.8.1标色色条要环绕过滤件一周,色条宽度不应小于3mm。

普通过滤件的标色应符合表的规定;多功能过滤件应标识每种防护气体在表中规定的相

5.2.8.255

应标色,两色条间无间隔;综合过滤件的标色要在表规定的标色基础上加粉色色条,两色条间无间隔。

5.2.8.3按的规定进行防护时间的测试,普通过滤件的防护时间应符合表的规定;多功能过滤

7.105

件的防护时间应能分别满足表中对每种气体的要求;综合过滤件的防护时间与相对应的普通过滤件

的防护时间相同,应符合表的规定。

5.2.8.4特殊过滤件的标色及防护性能

5.2.8.4.1特殊过滤件的标色应为紫色。

5.2.8.4.2应在过滤件上清晰标明防护气体名称。

5.2.8.4.3特殊过滤件的防护时间:

a)测试介质浓度:由制造厂商提出;

)防护时间:按照式()计算:

b1

100000

狋…………()

=1

式中:

———防护时间,单位为分();

狋min

犆———制造厂商提出的测试介质浓度,单位为毫升每立方米(/)。

犻mLm

6犌

表5过滤件的标色及防护时间

级级级级8

4321

防护防护防护防护2

过滤件防护对象测试介测试介测试介测试介穿透浓度/

标色测试介质0

时间/时间/时间/时间/3

类型举例(/)

质浓度/质浓度/质浓度/质浓度/mLm

minminminmin

(/)(/)(/)(/)

mLmLmLmL

gggg

≥≥≥≥

苯、苯胺

类、四氯化

A褐苯32.513516.21159.7705.04510

碳、硝基

苯、氯化苦

氯化氰、氢氢氰酸905.6633.4271.125

灰()a

B11.2610

氰酸、氯气(氯化氰)()()()()()()()

803501.1230.622

E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26.63013.3308.0232.7255

K绿氨氨7.1553.6552.1250.762525

CO白一氧化碳一氧化碳5.81805.81005.8275.82050

Hg红汞汞——0.0148000.0130000.0120000.1

H2S蓝硫化氢硫化氢14.1707.11104.2351.43510

注:本标准过滤件与原标准的对照参见附录A。

a有可能存在于气流中,所以()总浓度不能超过/3。

CNCN+HCN10mLm

2222

犌犅28902009

6面罩测试方法

6.1测试样品

测试样品应符合产品标识的描述,功能有效。测试样品的总数量应根据测试的具体要求确定,参见

附录。

6.2外观检查

在进行实验室性能测试前,应对样品进行目测外观检查,样品应符合5.1.1的要求。

6.3预处理

6.3.1设备

)高温试验箱技术性能应符合/—的要求;

aGBT111582008

)低温试验箱技术性能应符合/—的要求;

bGBT105892008

)湿热试验箱技术性能应符合/—的要求。

cGBT105862006

6.3.2方法

将样品从原包装中取出,按照顺序依次进行下列条件处理:

)在(),相对湿度小于的高温试验箱中放置();

a70±3℃20%72±3h

)在(),相对湿度()的湿热试验箱中放置();

b70±3℃95100%72±3h

)在()的低温试验箱中放置()。

c-30±3℃24±1h

在进行每一步骤前,应在样品温度恢复至室温后至少4h再进行后续测试。

注:预处理应确保样品在不受热冲击的方式下进行。

6.4阻燃性测试

6.4.1样品数量

1个未处理样品。

6.4.2测试步骤

按—中的规定进行。

GB262620066.15.3

6.4.3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应符合5.1.3的要求。

6.5呼气阀气密性测试

6.5.1样品数量

呼气阀应从面罩罩体上取样。

个样品,其中个为未处理样品,个为经过预处理后样品。

422

6.5.2测试装置

测试装置示意见图。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