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4136-2020 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DB62/T 4136-2020 Industrial Park Recycling Transformation Implementation Plan Preparation Guideline

甘肃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2/T 4136-2020
标准类型
甘肃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5-15
实施日期
2020-06-01
发布单位/组织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20.01

Z04

DB62

甘肃省地方标准

DB62/T4136—2020

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Guidelinesoncompilingimplementaryplanofindustrialparkcyclictransformation

2020-05-15发布2020-06-01实施

发布

DB62/T4136—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3

5方案编制程序......................................................................3

6方案主要内容......................................................................4

附录A(资料性附录)循环化改造经济指标参考评价表样式...............................11

附录B(资料性附录)园区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撑项目汇总表样式...........................13

附录C(资料性附录)园区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撑项目分年度投资计划与建设实施进度表样式...15

附录D(资料性附录)园区主要污染物产生量及处理利用情况表样式.......................16

I

DB62/T4136—2020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标准由甘肃省循环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兰州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博、魏怡、蔡圃、周春来。

II

DB62/T4136—2020

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编制的术语和定义、原则、程序与思路以及主要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甘肃省综合类以及专业类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的编制,甘肃省内各市县、重

点企业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的编制可参照此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1088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管理通则

GB/T33567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评价规范

《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循环经济circulareconomy

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

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

3.2

3R原则3Rprinciple

即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三种原则的简称。其中,减量化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尽可能减少

废弃物的产生和污染排放的过程,它是防止和减少污染最基础的途径;再利用是指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

能多种方式地使用物品,以防止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资源化是指把废弃物品返回工厂,作为原材料融

入到新产品生产之中。

3.3

物质流分析materialflowanalysis

在工业园区范围内,统计主要物质的变化过程和各股的物流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体

现了主要物质在园区内的流动模式,可以用来核算循环经济关键指标。

3.4

资源产出率resourceproductivity

工业园区生产总值(万元,不变价)与主要资源消耗总量(吨)的比值,即工业园区消耗单位量的

主要能源所能产出的经济总量。其中,主要资源消费总量指初始资源投入总量,品种包括:能源资源(煤

炭、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铁矿、铜矿、铝土矿、铅矿、锌矿、镍矿、锰矿、石灰石、磷矿、硫

铁矿等),木材,工业用粮;地区生产总值为规划基准年不变价。

1

DB62/T4136—2020

3.5

能源产出率energyoutput

工业园区生产总值(万元,不变价)与能源综合消耗总量(吨标准煤)的比值,即消耗单位量能源

所能产出的经济总量。能源主要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核电、水电、风电等一次能源。

3.6

土地产出率landoutput

工业园区生产总值(万元,不变价)与工业园区用地面积(公顷)的比值,即工业园区单位面积产

出的生产总值。

3.7

水资源产出率waterproductivity

工业园区生产总值(万元,不变价)与取水总量(立方米)的比值,即工业园区消耗单位量的水资

源所产出的工业园区生产总值。

3.8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energyconsumptionperunitofGDP

工业园区能量消耗总量(吨标准煤)与工业园区生产总值(万元,不变价)的比值,即工业园区产

出单位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

3.9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取水量waterintakingamountperunitofGDP

工业园区每产出万元生产总值所消耗的水资源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取水量=工业园区取水总量

(亿立方米)/工业园区生产总值(万元,不变价)。取水量是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

失在内的新鲜水量之和,包括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他水源(污水处理再利用、集雨工程等水源工程

的供水量)。

3.10

重点产品单位能耗keyproductsperunitenergyconsumption

工业园区生产每吨产品(钢铁、镍、铜、铝、水泥等)所消耗的能源量。重点产品单位能耗=工业

园区能源消耗量(吨标准煤)/产品产量(吨)。

3.11

重点产品单位水耗keyproductsperunitwaterconsumption

工业园区生产每吨产品(钢铁、镍、铜、铝、水泥等)所消耗的水资源量。重点产品单位水耗=工

业园区用水(新鲜水)量(立方米)/产品产量(吨)。

3.12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industrialsolidwastecomprehensiveutilization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占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比值。

3.13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repeatutilizationrateofindustrialwater

工业重复用水量占工业用水总量的比值。工业重复用水量是指工业企业生产用水汇总重复再利用

的水量,包括循环使用、一水多用和串级使用的水量;工业用水总量包括工业新鲜用水量和工业重复用

水量。

3.14

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circulareconomyindustrialchaincorrelation

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企业总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比重。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循环经济产业

链上的企业总产值(万元,不变价)/园区总产值(万元,不变价)×100%。

2

DB62/T4136—2020

4总则

4.1甘肃省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应按照本标准规定的编制原则、工作内容以及相关编写要求

进行编制,且应根据不同的产业类型和园区规模有所侧重取舍。国家级工业园区的工作内容和深度要求

可根据需要适当扩充和加深。

4.2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规划应在遵循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法规以及衔接其它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编

制。

4.3明确方案编制选用数据的年份,并将其作为基准年。在基准年的基础上,循环化改造分两阶段完

成。通常第一阶段为2年,第二阶段为3年。

5方案编制程序

5.1确定任务

工业园区管委会、园区行政主管部门或园区开发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关编制经验的单位编制工业

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通过委托文件和合同明确编制方案各方责任、要求、工作进度安排、验收方

式等。

5.2调查、收集资料

5.2.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有循环化改造需求的工业园区。

5.2.2调查内容

5.2.2.1工业园区基本资料

工业园区的基本资料包括但不局限于园区区位条件、经济状况、产业结构、重点企业概况、基础设

施建设情况、生态环境状况等,具体包括园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规划环评,节能报告,重点企业的

主要原材料、主要产品、投入产出、主要废弃物的排放与处理等,以及相关批复文件等。

5.2.2.2工业园区所属行政区域基本资料

工业园区所属行政区域的基本资料包括但不局限于区位条件、经济结构、资源状况、社会发展状况

等,具体包括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政府工作报告等。

5.2.2.3工业园区循环化水平现状评估

依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园区评价要求》,从能源绿色化指标、资源利用绿色化指标、基础设施

绿色化指标、产业绿色化指标、生态环境绿色化指标以及运行管理绿色化指标六个方面全面评估园区循

环化水平现状,要求每项指标细化并严格对照《绿色园区评价要求》,并在各项指标评价的基础上提出

改造目标和可行性方案。

5.3明确主导产业和配套产业

分析矿产、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区位条件、市场竞争等要素,结合工业园区的发展基础

和国家、地方的相关政策,衔接其它专项规划,明确工业园区发展的主导产业和配套产业。

5.4构建产业链

3

DB62/T4136—2020

围绕主导产业以及园区的主要产品,进行产业链构建。

5.5确定重点项目

依据构建的产业链,按上、下游关系,分产业列出需要构建的链条延伸项目、关键补链项目以及公

共服务类项目。

5.6编制方案大纲

按照报告的编制要求,紧密围绕构建的产业链和确定的重点项目,对照本标准,编写循环化改造实

施方案大纲。

5.7编制方案

总体而言,在包括关键信息的基础上,报告应尽可能的做到简明扼要,紧密围绕构建的产业链和确

定的重点项目,突出补链和增链项目,依据实施方案大纲编写形成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

6方案主要内容

6.1园区基本概况

6.1.1工业园区所属行政区域概况

简述工业园区所属区位与行政区划、四至范围、园区面积、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情

况以及水文气象条件等。

6.1.2主导产业发展概况

简述工业园区主导产业的发展概况,包括但不仅限于已入驻重点企业的主要原材料和产品、加工能

力、投资、产值、从业人员等。

6.1.3基础设施建设概况

简述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概况,包括但不仅限于道路、电力、通讯、给排水、绿化等,重点说

明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情况。

6.1.4工业园区与周边区域的产业关联

综合考虑周边区域的产业结构、产品销售市场、发展规划等情况,考察园区的发展与周边区域是否

存在产业重构现象,提出园区的竞争优势。

6.1.5工业园区资源环境现状

统计工业园区主要企业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污染物排放与处理情况,结合工业园区的环境保护目标,

分析园区主要资源和能源消耗水平和五年计划期间的节能减排情况。

6.1.6潜在环境风险和应急预案

以生产经营单位和拟规划的重点项目为对象,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可能出现的最严重事件,

导致最严重事件的发生过程,对潜在事故的描述,每一个事件的后果等。在重大危险源潜在事故及事故

后果的分析基础上,提出进行事故应急救援的预案,包括对潜在事故危险的性质和规模及紧急情况发生

时的可能关系及影响范围进行预测和评估等。

4

DB62/T4136—2020

6.1.7区域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分析

以区域环境保护规划的相关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提出大气、水环境、土壤等要

素的环境容量和承载力,分析它们对产业结构、工业布局的环境限制,并针对发展目标制定环境污染物

控制措施,确保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6.1.8环保投入及环境管理

提出工业园区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并将其与甘肃省和国家的投入比例进行对比。简述工业园区

重点企业环保“三同时”制度的落实状况和清洁生产的开展情况等。

6.1.9园区循环化现状

梳理园区循环化现状以及所采取的措施,并简要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造的目标。

6.1.10主要附图、附表

6.1.10.1主要附图包括:

——工业园区区位分析图;

——工业园区与周边区域产业布局图。

6.1.10.2主要附表:工业园区产业结构表(分产业介绍总投资、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从业人员、

企业数量等情况)。

6.2园区循环化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重要意义

6.2.1园区循环化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

依据调研、收集的资料,梳理园区自建立以来的经济运行情况、产业发展状况、资源能源消耗水平

以及生态环境状况等,从产业结构层次、资源能源的约束情况、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基础设施投入、融

资偿债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重点分析影响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关键问题。

6.2.2园区循环化改造的重要意义

从促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园区综合竞争力提高、资源约束改善、资源产出率提高、环境质量改善、

区域生态环境优化等方面分析循环化改造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6.3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6.3.1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有利条件分析

从产业基础、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人才培养、政策机制、园区管理、周边

产业配套等方面分析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有利条件。

6.3.2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制约因素

根据资料收集和调研分析,从工艺技术水平、清洁生产水平、园区管理体制、企业孵化能力、配套

服务能力、生态保护情况等方面分析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制约因素,找出制约园区可持续发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