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LEA 1011.1-2023 实验室设计与建设技术规范 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T/SLEA 1011.1-2023 Laboratory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Part 1: 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6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北友实验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沪试实验室器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沪试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江苏大橡木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瀚广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黛普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安徽省医药设计院、上海亿普特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诺瑞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上海赢佳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中清睿(厦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博森科技有限公司、淄博豪迈实验室装备有限公司、联合珐玛(昆山)洁净系统有限公司、惠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顺为流体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本文件参与起草单位:深圳大学、南开大学、青岛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大学化学系、上海海关工业品与原材料检测技术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宿迁环境监测中心、常州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镇江市生态环境监测站、苏州市常熟环境监测站、苏州市张家港环境监测站、苏州市昆山环境监测站、无锡市江阴生态环境监测站、山东省农药检定所、上海市松江食品药品检验所、上海市青浦食品药品检验所、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检验检测认证协会、上海树佳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上海荀郡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润旺达洁具制造有限公司、上海联盈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育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菲比斯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毛毓麟、芦传江、赵贵喜、洪强、程训建、李成刚、管二勇、朱宝森、徐宏辉、唐明、董提育、徐元平、朱民、徐杨、黄小飞、姜原。 本文件参与起草人:吕广辉、王满意、李明伦、刘守赞、徐光明、陈俊水、丁小磊、赵永刚、陈树军、曹志俊、蔡志平、金民、陆燕强、朱梁、龚惠达、李向阳、田兰、顾欢平、李阿利、姚应涛、严建敏、张宝彪、刘志翔、张达、南品磊、蓝淑萍、闫建礼
- 出版信息:
- 页数:3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140.01
CCSP33
SLEA
上海实验室装备协会团体标准
T/SLEA1011.1—2023
实验室设计与建设技术规范
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ofdesignandconstructionforlaboratory—
Part1:Generalspecification
2023-06-16发布2023-07-15实施
上海实验室装备协会 发布
T/SLEA1011.1—2023
目次
前言....................................................................................................................................................................Ⅰ
引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实验室分类......................................................................................................................................................3
5实验室建筑选址和总平面..............................................................................................................................3
6实验室建筑......................................................................................................................................................4
7实验室布局......................................................................................................................................................5
8装饰装修........................................................................................................................................................7
9给水排水.......................................................................................................................................................9
10暖通空调......................................................................................................................................................10
11电气.............................................................................................................................................................13
12供气系统.............................................................................................................................................16
13智能化和信息化..........................................................................................................................................17
14实验室标识.................................................................................................................................................19
15安全与防护..................................................................................................................................................20
16节能.............................................................................................................................................................21
17环保..................................................................................................................................................22
18检测与验收..................................................................................................................................................23
附录A(规范性)实验台布置示意图.................................................................................................25
附录B(资料性)常用实验室仪器设备设计参数...............................................................................26
附录C(规范性)排风柜布置示意图........................................................................................31
附录D(资料性)运行维护管理.........................................................................................................33
T/SLEA1011.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T/SLEA1011《实验室设计与建设技术规范》的第1部分。T/SLEA1011已经发布了以下
部分:
——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上海实验室装备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北友实验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沪试实验室器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沪试
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江苏大橡木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瀚广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黛普工程设计咨
询有限公司、安徽省医药设计院、上海亿普特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诺瑞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
上海赢佳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中清睿(厦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博森科技有限公司、淄博豪迈实
验室装备有限公司、联合珐玛(昆山)洁净系统有限公司、惠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顺为流体控制系
统有限公司。
本文件参与起草单位:深圳大学、南开大学、青岛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大学化学系、上海海
关工业品与原材料检测技术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宿迁环境监测中心、常州市生态环境监
控中心、镇江市生态环境监测站、苏州市常熟环境监测站、苏州市张家港环境监测站、苏州市昆山环境
监测站、无锡市江阴生态环境监测站、山东省农药检定所、上海市松江食品药品检验所、上海市青浦食
品药品检验所、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检验检测认证协会、上海树佳环
保工程有限公司、上海荀郡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润旺达洁具制造有限公司、上海联盈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杭育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菲比斯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毛毓麟、芦传江、赵贵喜、洪强、程训建、李成刚、管二勇、朱宝森、徐宏辉、
唐明、董提育、徐元平、朱民、徐杨、黄小飞、姜原。
本文件参与起草人:吕广辉、王满意、李明伦、刘守赞、徐光明、陈俊水、丁小磊、赵永刚、陈树
军、曹志俊、蔡志平、金民、陆燕强、朱梁、龚惠达、李向阳、田兰、顾欢平、李阿利、姚应涛、严建
敏、张宝彪、刘志翔、张达、南品磊、蓝淑萍、闫建礼。
本文件首期承诺执行单位:上海北友实验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沪试实验室器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沪试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江苏大橡木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瀚广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黛普工程设
计咨询有限公司、安徽省医药设计院、上海亿普特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诺瑞实验室设备有限公
司、上海赢佳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中清睿(厦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博森科技有限公司、淄博豪
迈实验室装备有限公司、联合珐玛(昆山)洁净系统有限公司、惠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顺为流体控
制系统有限公司、安徽焓熵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成威博瑞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博络实验室设备(上
海)有限公司、广东莲道实验室设计有限公司、江西莱博尔实验室装备制造有限公司、雷博士智能科技
(上海)有限公司、南京莱铂云实验室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赛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弘韬建设发展
有限公司、上海米伽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上海煜益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太原市宏贝辰科技有限公司、
维思特(厦门)洁净系统有限公司、易隔(潜江)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
I
T/SLEA1011.1—2023
引言
实验室作为从事科研、教学和检测等实验活动的场所,是探索新的科学规律、开发新技术和新材料
的重要场所。一个国家的实验室水平标志着科技与经济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着科研成就,推动着科技
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随着我国科技不断的发展,对实验室检测和研发的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科研、教学和检
测的需求,就必须提高实验室设计与建设的水平。
由于影响实验室设计与建设的因素众多,缺乏专业、科学、先进的技术要求,给实验室设计、建设
与管理带来不便,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规范以指导实验室的设计与建设。
实验室按学科和用途有不同分类,不同类型实验室的设计与建设既有需要共同遵循的通用要求,又
有各自类型的特定要求,因此T/SLEA1011拟由五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通用技术规范。目的在于确立适用于实验室设计与建设的通用的技术要求。
第2部分:化学实验室。目的在于确立适用于化学实验室设计与建设的特殊技术要求。
第3部分:物理实验室。目的在于确立适用于物理实验室设计与建设的特殊技术要求。
第4部分:生物实验室。目的在于确立适用于生物实验室设计与建设的特殊技术要求。
第5部分:专业实验室。目的在于确立适用于专业实验室(如电子显微镜实验室、核磁共振仪实验
室、高精度电子天平实验室、恒温恒湿实验室、人工气候室、细胞室、二噁英实验室、防屏蔽防磁防静
电实验室等)设计与建设的特殊技术要求。
II
T/SLEA1011.1—2023
实验室设计与建设技术规范
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实验室的分类和建筑选址、总平面布置、实验室建筑、实验室布局、装饰装修、给水
排水、暖通空调、电气、供气系统、智能化和信息化、实验室标识、安全与防护、节能、环保、检测与
验收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科研机构、工业企业、大专院校、检验检测机构等新建、改建和扩建实验室的设计与
建设。
本文件不适用于生物安全实验室和动物设施与环境的设计与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6566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T7144气瓶颜色标志
GB7231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GB/T8174设备及管道绝热效果的测试与评价
GB8703辐射防护规定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3495.1消防安全标志第1部分:标志
GB13690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
GB15603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7945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GB18580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量
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T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19781医学实验室安全要求
GB/T31190实验室废弃化学品收集技术规范
GB/T32146.1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与建设技术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37140检验检测实验室技术要求验收规范
GB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含条文说明)
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含条文说明)
G B50019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含条文说明)
GB5003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含条文说明)
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含条文说明)
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含条文说明)
GB50058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含条文说明)
1
T/SLEA1011.1—2023
GB5007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含条文说明)
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含条文说明)
GB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含条文说明)
GB50209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含条文说明)
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含条文说明)
GB5022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含条文说明)
GB5031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含条文说明)
GB5032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含条文说明)
GB50591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含条文说明)
GB50611电子工程防静电设计规范(含条文说明)
GB50646-2020特种气体系统工程技术标准(含条文说明)
GB/T50719电磁屏蔽室工程技术规范
GB50724大宗气体纯化及输送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含条文说明)
GB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含条文说明)
GB50881-201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筑技术规范(含条文说明)
GB50981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含条文说明)
GB/T51223公共建筑标识系统技术规范(含条文说明)
GB51309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含条文说明)
GB5134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含条文说明)
GB55002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含条文说明)
GB55015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含条文说明)
GB55024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含条文说明)
GB55037建筑防火通用规范(含条文说明)
GBZ23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A1511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治安防范要求
HG/T20711化工实验室化验室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含条文说明)
JGJ91-2019科研建筑设计标准(含条文说明)
JGJ345公共建筑吊顶工程技术规程(含条文说明)
T/SLEA0011实验室用排风柜
T/SLEA0021实验室用金属台柜
T/SLEA0031.2实验室用水气配件技术规范第2部分:应急喷淋和洗眼设备
T/SLEA0051实验室用化学品安全储存柜技术规范
T/SLEA0071.2实验室用供气阀门与配套件技术规范第2部分:管道与管件
T/SLEA0071.3实验室用供气阀门与配套件技术规范第3部分:阀门与切换面板
WS23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EJ380开放型放射性物质实验室辐射防护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单元模块unitmodule
对于建筑结构,一个单元模块系指一个柱网围成的区域。
3.2
2
T/SLEA1011.1—2023
内部动线internalmovingline
实验室内部动线,是指人员、物资和废弃物的流动路线。
3.3
无菌室sterilelaboratory
配备了独立的空气机组或空气净化系统,以满足相应的检验要求,包括环境洁净度、温度和湿度的
控制,压力、照度和噪声等都应符合工作要求的实验室。
3.4
生物实验室biologylaboratory
包含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实验室,根据不同实验工艺需求,在生物安全实验室、细胞培养室、无
菌实验室和人工气候室等场所进行实验活动。
4实验室分类
4.1按照学科分类
实验室分为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和物理实验室。
——化学实验室:包括有机化学实验室和无机化学实验室。
——生物实验室:包括一般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和微生物实验室。
——物理实验室:包括力学实验室、电磁学实验室、光学实验室、热学实验室、声学实验室和开放
型放射性物质实验室。
4.2按照用途分类
实验室分为检测实验室、科研实验室和教学实验室。
——检测实验室:包括政府监督检测类实验室、第三方检验机构实验室和企业产品检测实验室。
——科研实验室:包括科研机构实验室、孵化器实验室、高校研究实验室和企业研发实验室。
——教学实验室:包括各级教育系统实验室。
4.3按照净化要求分类
实验室分为普通实验室、洁净实验室。
——普通实验室:无特定净化级别要求的实验室,包括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等。
——洁净实验室:有特定净化级别要求的实验室,包括微生物实验室(病毒、细胞、支原体等)、
动物实验室等。
5实验室建筑选址和总平面
5.1选址
5.1.1实验室选址应符合JGJ91-2019中3.1的相关要求。
5.1.2实验室的选址应该遵循实验室的特性要求,应满足以下要求:
——检测实验室,宜靠近交通比较便利的区域。
——科研实验室,宜靠近当地高等教育、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5.1.3实验室新建、扩建、改建项目选址应评估周边环境与实验的相互影响,对能产生超标化学、生
物、噪声、气味、振动、强电磁场等危害的实验室,不应设置在人员密集区域,且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5.2总平面
3
T/SLEA1011.1—2023
5.2.1总平面布置应符合JGJ91-2019中3.2的相关要求。
5.2.2总平面布置应根据近远期建设计划,统一规划设计,宜集中布置,节约用地,预留发展空间,
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5.2.3实验工作区域与公共服务、辅助配套等区域宜分区合理,并应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5.2.4实验展示与对外接待功能的区域,宜设独立出入口,避免人流、物流和车流干扰。
5.2.5辐射实验室布局应符合EJ380的相关要求。
6实验室建筑
6.1一般规定
6.1.1柱网
6.1.1.1实验室的柱网的距离宜为6.6m~8.4m。
6.1.1.2柱网的开间宜以1.65m为模数倍数递增。
6.1.2层高
6.1.2.1在符合建筑总高度的前提下,新建项目的实验室区域建筑层高不应低于4.5m。当实验室上
空设备管道密集,且需进人检修时,宜设技术维修夹层。
6.1.2.2特殊实验室应根据实验室设备和环境要求进行层高设置。
6.1.3室内净高
普通实验室和洁净实验室的室内净高宜符合表1要求。专用实验室室内净高应按照设备尺寸、安装
及检修的要求确定。
表1室内净高设计参数
单位为米
序号实验室类型吊顶下净高梁下净高
1普通实验室2.7~2.8≥3.7
2洁净实验室2.4~2.6≥3.7
6.1.4出入口
6.1.4.1实验用房的人员和实验物品的出入口宜分别设置。
6.1.4.2有收样需求的实验室建筑宜单设收样出入口。
6.1.4.3实验污物宜有单独的出入口。
6.1.4.4疏散走道与安全出口应符合GB50016与GB55037的相关要求。
6.1.5开间与进深
6.1.5.1理化实验室单元模块组合设计应满足使用排风柜、实验台及实验仪器设备的布置、结构选型
以及管 道空间布置紧密结合。
6.1.5.2实验室开间不宜小于3m。
6.1.5.3实验室进深不宜小于6.60m,通用实验室单元模块进深宜为6.0m~9.0m。
6.1.6荷载
6.1.6.1不宜采用不规则的建筑结构。
4
T/SLEA1011.1—2023
6.1.6.2各类实验室应设置对应活荷载,并不应低于3.5kN/m2。
6.1.6.3实验室屋面荷载应满足屋面设备活荷载需求,设备放置区的活荷载不宜低于5.0kN/m2。
6.1.6.4屋面设备依靠结构柱头承载者,梁柱结构与桩基强度应满足设备活荷载需求。
6.2特殊要求
6.2.1实验室建筑应根据实验室类型设置暖通、气路、给排水、强弱电等管井。
6.2.2实验室建筑屋面应设置排风、环保处理及空调等设备基础。
6.2.3有防振要求的实验室宜设置在没有地下室的首层空间。
7实验室布局
7.1一般规定
7.1.1实验区域与办公区域宜相互独立,除实验区的在线质控管理室外,其他功能区域不宜设置在实
验室区域内。
7.1.2实验区可设置数据处理室(区),应做好实验室污染物的控制措施。
7.1.3实验室应按照“人流”、“物流”和“污物流”做流向规划。
7.1.4实验室布局应按照柱网结构单元进行设置,单元设置宜为1/2个单元、1个单元和多个单元。实
验室布局设计宜以单元模块为基础,单元模块的宽度宜为4.0m~4.2m,深度宜为6.0m~9.0m。
7.1.5实验室组合布置宜参照GB/T32146.1的规定,同时宜符合如下要求:
a)工艺相关性的实验室相邻;
b)环境需求相同的实验室相邻;
c)不同楼层的相同或相近功能的实验室在同一轴线位置。
7.1.6实验室布局应分为单走廊、双走廊和多走廊形式,应按照使用需求对实验室做集中或分散布置。
7.1.7实验室房间布局由主实验室、辅助实验室和走廊构成,应符合GB/T32146.1-2015中7.3的相
关要求。
7.1.8实验室布局应设置更衣设施,且符合以下要求:
a)更衣室宜设置在实验室入口处;
b)男女更衣室宜分开,在有更衣柜的前提下,更衣室的人均面积宜不小于0.6m2;
c)存在污染物的实验室,更衣室宜设置淋浴设施。
7.1.9实验室布局应设置新风空调机房、管井、强电间、弱电间、气瓶间、纯水间等机电设备区,其
面积应根据实验室功能计算并预留足够的维护检修空间。
7.1.10实验台的布置示意图应符合附录A。实验台的布置除应符合GB/T32146.1的相关要求外,还
应符合以下要求:
a)靠两墙布置的实验室边台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1.6m。当一侧墙布置排风柜或实验仪器设备时,
其与对面实验台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1.6m。见图A.1~图A.2。
b)对于1个标准单元组成的普通实验室,靠两侧墙布置的实验室台与房间中间布置的中央台的间
距不应小于1.5m,见图A.3。
c)实验台端部与走廊墙内表面的间距不应小于1.2m;走廊墙若包含柱子,实验台端部与柱表面
的间距不应小于1.2m,见图A.4。
d)实验台不宜靠近有窗的外墙布置,中央台不宜与外窗平行布置,如无法避免与外窗平行布置时,
其与外墙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0.6m,见图A.5。
e)如房间有下排风口时,应与其间距不小于0.6m。
f )应根据房间功能、结合附录B的设计参数,配置实验台。
7.1.11排风柜布置示意图除符合附录C的要求外,且符合以下要求:
a)排风柜前宜设置防干扰区。
5
T/SLEA1011.1—2023
b)两台排风柜相对放置时,间距不宜小于3m,排风柜与中央台间距不宜小于1.8m,排风柜与
对面墙的间距不宜小于1.8m;见图C.1~图C.3。
c)排风柜侧面与墙内侧的间距宜不小于0.3m,排风柜侧面距实验室门的间距不应小于1m,排
风柜正对实验室门摆放时,间距宜不小于1.8m,人背对实验室门操作时排风柜离门的间距宜不小
于1.5m;见图C.4~图C.7。排风柜布置时,若有柱子,布置见图C.8~图C.9。
d)排风柜并排放置时,两相邻上柜内侧边间距小于100mm时,宜配置宽度不小于100mm的挡板
或设置保证排风柜内气体不泄漏的措施。
7.2实验室分区
7.2.1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和物理实验室宜独立分区。
7.2.2实验室的分区应符合GB/T32146.1相关要求。
7.3内部动线
7.3.1动线设计宜与实验室建筑设计同步进行。
7.3.2内部动线设计应满足实验室工艺要求。
7.3.3实验工艺流程应符合实验过程合理流向。
7.3.4有特殊要求的实验室,人员出入口和物资出入口宜分开设置。
7.4特殊用房
7.4.1色谱、质谱分析室应符合以下要求:
a)应避免阳光直射仪器。
b)应配备万向抽气罩等局部排风设备;
c)送风不应直接吹向仪器设备;
d)应远离电场及磁场的场所;
e)仪器台尺寸宽度应在750mm~1200mm,高度宜设置为750mm~850mm,离墙距离不应小于500
mm,满足仪器承重要求。
7.4.2光谱分析室应符合以下要求:
a)应避免阳光直射;
b)送风不应直接吹向仪器设备;
c)应配备排风柜等污染物隔离设备;
d)应配备原子吸收罩等局部排风设备;
e)应满足相关的洁净度和温湿度的要求;
f)应满足相关防振要求;
g)实验室应远离电磁干扰区和辐射源。
7.4.3PCR实验室符合以下要求:
a)通常宜设置4个独立的工作区域:试剂准备区、样本准备区、核酸扩增区和产物分析区。
当采用实时荧光PCR仪时,核酸扩增区和产物分析区可合并为一个核酸检测区。
b)4个实验过程的实验用房宜相邻布置,组成独立PCR实验区。
c)各工作区入口应设置独立的缓冲间,缓冲间的门应设置互锁装置,且应在互锁门的附近设置紧
急手动解除互锁开关。
d )应设置传递窗。
7.4.4无菌室符合以下要求:
a)应设置更衣室和缓冲室,风淋室根据需要设置;
b)应遵循人流、物流分开原则;
c)宜配置更衣柜、鞋柜、超净工作台(百级层流罩)、不锈钢操作台、实验台;
6
T/SLEA1011.1—2023
d)无菌室应避免潮湿,远离厕所及污染区;
e)面积不宜小于5m2,高度不宜超过2.6m;
f)操作间和缓冲间的门不宜直对;
g)应设置传递窗。
7.4.5天平室符合以下要求:
a)十万分之一及以上高精度天平宜集中设置在天平室内;
b)天平室应设置缓冲间;
c)天平室应远离振动源,设置在人员流动少的地方,应能防振、防尘、防风、防阳光直射、防腐
蚀、防潮、温度湿度相对恒定;
d)天平室内宜设置天平台、周转台、物品架、边台;
e)房间气流组织不应对高精度天平产生影响;
f)外窗宜密闭并设置窗帘。
7.4.6化学试剂室除符合GA1511的相关要求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a)应采用防火墙分隔,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h;防火墙设置应符合GB50016和GB55037的相关
要求;防火墙不宜采用轻质防火墙。防火墙上的门窗应为甲级防火门窗。
b)化学试剂室内不应设置办公室、休息室等,且不能贴邻建造;
c)泄爆应符合GB50016的相关要求。
8装饰装修
8.1一般规定
8.1.1实验室装修除满足美观舒适外,还应满足防火、防潮、防霉、防腐、防虫、耐碰撞、不开裂、
不产尘、不易积尘、容易清洁等要求。
8.1.2应按照不同功能的实验室性质,来选择不同性能的装饰材料。
8.1.3实验室内所选用的装饰材料应符合GB50222的相关要求。应定期清洗、消毒或防尘要求高的实
验室,其地面、墙面和顶棚应做整体式防水、防尘构造。
8.1.4实验室室内环境污染控制应符合GB50325的相关要求,建筑装饰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
放含量还应符合GB18580的相关要求,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应符合GB6566的相关要求。
8.1.5实验室采光标准应符合GB50033的相关要求。实验室侧面采光的采光系数标准值为3%。室内
天然光照度标准值为450lx。室内表面装饰材料的光反射比:地面宜为0.15~0.35,顶棚和墙面宜为
0.60~0.80。
8.2墙体
8.2.1实验室墙面装饰应采用易清洁材料,不应采用强反光性质的饰面材料。
8.2.2实验室房间隔断的选择,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来区分,并符合以下要求:
a)普通实验室隔墙可采用轻质墙体,耐火极限不低于0.5小时;
b)通透性的公共实验室,宜采用透明玻璃隔断,玻璃隔断应符合GB50222和JGJ113的相关要
求。
c)洁净室宜采用气密和不产尘要求的隔断材料;
d)实验室之间隔墙距地面高度1.2m以下区域宜采用非通透轻质隔墙。
8.2.3 非承重隔墙宜采用装配式结构,并考虑实验室功能的适用性、通用性和灵活性。
8.2.4实验室墙面装饰根据实验室功能类型,选择合适的墙体及饰面材料,且符合以下要求:
a)有特殊温度环境需求的实验室应采用隔热保温墙体;
b)有特殊噪声环境需求的实验室应采用隔声墙体或吸声墙面;
c)当实验室内具有电磁敏感设备和样品,应做电磁屏蔽处理;
7
T/SLEA1011.1—2023
d)对于有辐射源的实验室,应做防辐射处理,并应符合GB18871和EJ380的相关要求;
e)有贵重仪器设备的实验室的隔墙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非燃烧体材料。
8.2.5噪音大、振动大的房间不应与噪音要求低于55dB(A)的房间毗邻,并应对其墙体采取隔声、降
噪措施。
8.2.6有净化要求的实验室,应暗装墙面上的插座、吊顶上的灯具,不同材料的接缝处应密封。观察
窗的上平面高度宜与门高一致,观察窗玻璃宜采用双层中空钢化玻璃。
8.2.7在实验室建筑内的消防控制室、灭火设备室、消防水泵房、暖通空调机房和变配电室等,应采
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防火隔墙和1.5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
8.3地面
8.3.1实验室地面应平整、耐磨、易清洗、防滑、不易积聚静电、避免眩光、不开裂、不起灰、不积
尘。
8.3.2普通理化实验室装修用的地面宜采用耐腐蚀性材料,洁净室宜采用易清洁、不产尘的材料。
8.3.3实验设备有防振要求的,地面应根据设备特点采取防振、隔振措施。
8.3.4溶液存储间宜降板设计,并设置防渗措施。若无降板条件或改造项目,门口应设置漫坡。
8.4吊顶
8.4.1无防尘要求的实验室,可不设置吊顶。
8.4.2对于无净化要求的实验室,吊顶面层宜为可活动板材。
8.4.3有吊顶设计要求的实验室,吊顶以上的夹层应能敷设通风管道和管线。
8.4.4吊顶宜采用轻质、防火、防潮、防霉、吸音、不起灰、不积尘和不结露的材料,吊顶应防止虫、
鼠进入。
8.4.5吊顶支撑系统设计应符合JGJ345的相关要求。
8.4.6科研实验室宜采用综合吊架系统。
8.5门
8.5.1实验室门应设观察窗,闭门器及锁根据需要设置,观察窗玻璃宜采用双层中空钢化玻璃,两面
与门扇齐平,且宜采取防虫及防啮齿动物进入的措施。
8.5.2实验室门根据使用需求应考虑开启方向、隔声、保温、屏蔽、自动等功能,且应满足以下要求:
a)易发生火灾、爆炸、化学品伤害等事故的实验室的门应为防火门,开启方向应向疏散走道开启;
b)有恒温、恒湿、洁净要求的房间宜采用密闭保温门,门应设置自闭装置,并向压力高的方向开
启;
c)强噪声房间门应采用隔声门;
d)房间的门应保证人员、设备进出方便,门的尺寸应便于大型设备进出;
e)危化品房间门宜采用双锁防盗的要求;
f)通风空调机房和变配电室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防火门,消防控制室和其他设备房开向建筑内
的门应采用防火门。
g)向走廊方向开启的门宜设置内凹的门洞或有避免干扰走廊动线安全的措施。
8.6窗
8.6.1实验设备靠墙放时,不宜设落地玻璃隔断。墙面设观察窗时,观察窗的下沿离楼地面的高度宜
1.2m以上。
8.6.2 洁净实验室的窗户,宜采用双层玻璃固定窗,并有良好的气密性。
8.6.3设置采暖及空调的实验室建筑,在满足采光要求的条件下,宜减少外窗面积,空调房间的外窗
应具有良好的密闭性及隔热性。
8.6.4底层及半地下室的外窗宜采取防虫及防啮齿动物的措施。
8.6.5实验用房外窗一般不宜采用有色玻璃。
8
T/SLEA1011.1—2023
8.7其他特殊用房
8.7.1放射性物质实验室应符合以下要求:
a)应满足相关的辐射防护要求,设计上保障工作人员及附近居民的健康和安全及保护环境。
b)放射性物质实验室的顶面、地面、墙面、门、窗等应符合EJ380的相关要求。
8.7.2防静电实验室应满足以下要求:
a)应选用静电耗散型或者导静电型材料,并应建立可靠的静电接地系统,同时应控制温湿度环境。
b)防静电实验室顶面、地面、墙面、门、窗应符合GB50611的相关要求。
8.7.3电磁屏蔽实验室的结构设计和选材应符合GB/T50719的相关要求。
9给水排水
9.1一般规定
9.1.1实验室给排水除应符合GB50015的相关要求和卫生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CECS 1432-2023 成品住宅交付验收标准 2023-10-20
- T/CECS 1452-2023 变电站智能设备防雷技术导则 2023-10-26
- T/CHSLA 50008-2021 公园城市评价标准 2021-10-13
- T/WHHLW 114-2024 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 2024-03-22
- T/ZZB 3516-2023 淋浴房 2024-07-03
- T/FSZSCQ 2-2024 超低吸水率瓷质砖 2024-11-15
- T/SCDA 156-2024 JM机喷石膏轻砂预拌砂浆内粉刷系统应用技术标准 2024-04-29
- T/ZSDIIF 0001-2024 数字化智能化园区建设水平评价标准 2024-12-25
- T/CECS 1022-2022 健康建筑可持续运行监控系统评价标准 2022-02-25
- T/CASME 1493-2024 市政重大工程项目资料智慧管理规范 2024-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