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148-2018 白酒制造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DB37/T 3148-2018 Implementation Guide for the De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Dangerous Workplace Hazards in the White Spirit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Enterprise Production Safety System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3148-2018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02-24
实施日期
2018-03-24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7.160.10

X6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3148—2018

白酒制造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

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ImplementationGuidelinesforthesystemofscreeningforandeliminationofLiquor

manufacturingindustryhiddenrisksofworksafetyaccidents

2018-02-24发布2018-03-24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3148—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景芝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维振、刘金宝、杨冬梅、孙春杰、宋传香、王静静、薛金刚、王世恩。

I

DB37/T3148—2018

引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

系建设通则》和《工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事故预防原理

和白酒制造行业隐患排查治理的先进管理经验编制而成。

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白酒制造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依据本标准

要求,通过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保证各类安全措施有效全面的实施,

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促进企业安全发展。

II

DB37/T3148—2018

白酒制造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酒制造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隐

患分级和分类、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效果、持续改进等。

适用于山东省内白酒制造行业企业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37/T2883-2016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DB37/T3011-2017工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17版)

3术语和定义

DB37/T2883-201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基本要求

4.1健全机构

企业应建立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牵头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组织领导机构,明确机构中各成员的

职责,并确定双体系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工作任务落实,对体系建设、

运行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确保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4.1.1组长职责

组长应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有效性承担最终责任,其主要职责:

a)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搞好宣传发动和全员培训;

b)确保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所需人力资源、资金投入、物资保障;

c)发挥领导小组成员作用,监督其履行职责,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情况实施奖惩等。

4.1.2副组长职责

a)负责组织编制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建设制度和考评标准,并审核下发,组织培训

及实施;

b)负责部署协调编制隐患排查清单、确定隐患排查类型和排查周期、实施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

c)确定各部门及专业的工作职责,并监督其履行职责等。

1

DB37/T3148—2018

4.1.3成员职责

a)按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制度的要求进行落实;

b)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隐患排查清单的编制,确定隐患排查类型、排查层级和排查周期,并组织实

施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

c)根据风险管控清单的更新、企业组织机构的调整和人员、技术、工艺等变化,及时对隐患排查

治理体系持续更新,确保与现场相符,排查全面,治理有效;

d)负责对分管范围的员工进行培训,确保培训效果,所属员工应熟知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流程

及排查治理内容等。

4.1.4双体系建设办公室职责

a)负责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起草,制度及标准的制定;

b)组织对隐患排查清单的审核,监督各层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并对各部门进行检查与

考核;

c)负责管控措施落实排查相关资料的设计、制作、下发等;

d)负责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资料的建档管理;

e)传达上级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落实领导小组有关要求等。

4.1.5各专业管理部门

a)按专业职责,定期组织企业综合性隐患排查、季节性隐患排查,专业隐患排查,专项隐患排查、

节假日隐患排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部门和责任人,并对整改效果予以验证;

b)负责管控风险点被排查出的事故隐患的整改,负责组织本专业对相应级别危险源的系统分析,

推行控制技术,不断落实、深化、完善危险源的控制管理,定期组织各类专业排查和深入现场

监督排查(或抽查)和考核本专业危险源控制和隐患排查治理开展情况。

4.1.6生产单位

a)生产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掌握本单位及区域内的全部风险分布情况、可能后

果、典型控制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隐患;

b)按照属地分工及职责认真落实上级及企业要求,组织做好基础管理类隐患的整改,强化基础设

施改造提升,并对所辖区域场地、原材物料、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作业行为等方面发动全员

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定期组织履职排查、监督排查及考核,对所属区域的事故隐患组织及时进

行整改和验证效果;

c)对本单位无能力整改的隐患,应及时上报,并落实临时有效控制措施,降低事故风险,减少事

故隐患。

4.1.7班组、岗位

a)班组、岗位人员应掌握本班组、本岗位涉及的风险分布情况、风险后果、可能存在的隐患及典

型控制措施等相关知识,负责对班组所管辖区、操作区的场地、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上下工

序、产品传递等方面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好作业行为的自查自纠;

b)班组、岗位人员应熟悉本岗位作业风险管控内容,当班排查控制情况,做到随时排查,立即落

实整改;

c)班组及岗位人员对不能整改的要及时上报上级领导,并协助整改,若不能及时整改,则采取临

时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2

DB37/T3148—2018

d)班组、岗位人员对因本人在隐患排查、信息反馈、事故隐患整改、采取临时措施等方面延误或

弄虚作假,造成危险源失控或由此而发生的各类事故承担责任。

4.2制定实施方案

为确保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企业应编制具体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

案,遵循全员参与,分级负责,重在落实原则。明确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目标、工作任务、建设步骤

及实施流程等,明确各部门、各基层单位的工作职责。

4.3宣传发动

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制定分级管控措施以后,针对管控措施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进

行宣传发动,可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宣传一同进行。宣传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中对隐患

排查治理工作的规定,企业员工应履行的职责,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方法步

骤等,引导全体员工深刻认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要性。

4.4制度建设

4.4.1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企业应根据自身组织机构特点,确定各层次隐患排查职责,编制隐患排查治理清单,落实排查治理

责任,明确排查主体、周期及实施流程,确定隐患治理、验收工作流程。建立和不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使隐患排查治理贯穿于生产活动全过程,成为企业各

层级、各专业、各岗位日常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按照原有开展的安全管

理活动为基础,相互融合,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及相关记录文件。

4.4.2培训教育制度

可与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培训教育制度一并制定并有效落实。

4.4.3运行管理考核制度

可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运行管理考核制度一并制定并有效实施。应明确制定岗位、班组、基层单位

(车间、分厂)、专业(职能部门)运行管理考核内容及标准,主要包括:排查实施、隐患报告、隐患

治理、验收审核和信息档案管理等内容。规范相关信息档案的管理,确定考核频次和考核组织形式,规

范监督检查的方法和程序,确保事故隐患能够及早发现、及时治理,最大限度的预防各类事故发生。应

将考核结果与评先树优、物质奖励、考评机制、绩效工资等有机结合,强化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4.5实施全员培训

4.5.1编制培训计划

可与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培训计划一并制定并有效落实。

4.5.2培训内容与实施

企业应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过程中组织全员培训,对隐患排查清单编制的方法和标准,隐患排

查及治理流程,重大隐患判定、治理方案制定和信息报告编制方法等内容进行培训,并对企业制定的隐

患排查治理制度、运行管理考核制度等进行传达落实,促使每位员工熟练掌握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

步骤及运行工作流程。

3

DB37/T3148—2018

4.5.3培训考试及考核

可与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培训考试及考核一同实施。

4.5.4培训记录

可与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培训记录一并建立并存档。

4.6安全管理一体化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应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紧密结合,作为企业

各层级、各岗位日常工作重要组成部分。

5隐患分级与分类

5.1隐患分级

5.1.1一般事故隐患

按DB37/T2883-2017第6.1.2条规定执行。

5.1.2重大事故隐患

白酒生产企业以下情形应视为重大事故隐患:

——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整改时间长或可能造成较严重危害的隐患;

——涉及重大危险源且不能立即排除整改的隐患;

——粮食粉碎车间、曲粉碎车间等存在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设置在非框架结构的多层建构筑物内,

或与居民区、员工宿舍、会议室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距离不足;干式除尘系统未规范采用泄爆、隔

爆、惰化、抑爆等任一种控爆措施;

——粮食粉碎车间、曲粉碎车间等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场所未制定粉尘清扫制度,作业现场积尘

未及时规范清理。或采用正压吹送粉尘,且未采取可靠的防范点燃源的措施;或采用粉尘沉降室除

尘;或采用干式巷道式构筑物作为除尘风道;

——粮食粉碎车间(20区内)、白酒库等存在气体、粉尘爆炸危险的场所未使用防爆电气设备设

施;粉碎工序等易于产生机械点火源的工艺设备前,未按规范设置去除铁、石等异物的装置;

——清理污水处理池、地窖等有限空间作业未按照“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程序作业,擅自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

——白酒储存、勾兑场所未规范设置乙醇浓度检测报警装置的;

——设区的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认定的;

——其他。

5.2隐患分类

按DB37/T2883—2016第6.2条的规定执行。

6工作程序和内容

6.1编制排查项目清单

6.1.1基本要求

4

DB37/T3148—2018

企业应依据确定的各类风险点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制排查项目清单。隐患排

查项目清单包括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参见附录A)和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参见附录B)。

6.1.2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

以各类风险点为基本单元,对应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中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五类管控措施和标准以及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制;至少包

括:排查范围(风险点)、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排查类型、排查周期、组织级别等信息。

生产现场类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作业场所环境、设备设施及作业行为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a)设备设施;

b)场所环境;

c)从业人员操作行为;

d)消防及应急设施;

e)供配电设施;

f)特种设备

g)职业卫生防护设施;

h)辅助动力系统;

i)现场其他方面。

6.1.3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以各类基础管理项目为基本单元,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程要求编制,至少包括:排

查项目、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排查类型、排查周期、组织级别等信息。

基础管理类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及程序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开展安

全标准化管理的企业,按照安全标准化的条款进行对照排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a)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

b)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c)安全生产责任制及落实;

d)法律法规识别应用及违规情况;

e)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执行;

f)安全生产投入及教育培训;

g)安全生产管理档案;

h)事故处理及应急管理;

i)职业卫生基础管理;

j)相关方安全管理;

k)基础管理其他方面。

6.2制定排查计划

隐患排查可分为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和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两类隐患排查同时进行。根据生产运

行特点、专业管理、排查层级及季节性,制定隐患排查计划,明确各类型隐患排查的排查时间、排查目

的、排查要求、排查范围、组织级别及排查人员等。确保隐患排查的系统性、专业性和排查深度,做到

逐条排查、精准排查。

6.3隐患排查

5

DB37/T3148—2018

6.3.1排查类型

按DB37/T3011-2017第6.3.1条规定执行。

其中专业或专项隐患排查主要是指:

——对设备、电气、消防等分别进行的专业排查;

——根据行业特点对有限空间作业、粉尘防爆、原酒储存及输送等所涉及的场所、环境、人员、设

备设施和所有作业及管理活动进行的专项隐患排查;

——在连续运行装置开停车前、新装置竣工及试运行等时期进行的专项隐患排查。

节假日隐患排查,除按照DB37/T3011-2017第6.3.1条规定执行外,还要注重节假日前后员工的思

想分散及疲劳状况进行监督检查等。

6.3.2排查要求

按DB37/T2883-2016第7.3.2条条规定执行。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

专项排查与季节性排查相结合,隐患排查的结果与安全管理考核挂钩。如企业无能力实施的排查项目以

及法规规定由专门机构的检验检测手段实施的隐患排查,企业可委托外部专业机构实施,如避雷系统检

测、特种设备检测等。

6.3.3组织级别

企业应根据排查类型结合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

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组织级别进行调整。

——日常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班组级、岗位级;

——综合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

——专业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部门级,按照专业类别划分;

——连续运行装置开停车、锅炉运行、粉尘防爆、有限空间作业、原酒储存及输送、设备电器、消

防设施、特种设备等专项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按照专业类别及职责划分;

——新装置施工期间或竣工时及试运行等阶段专项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按

照职责分工;

——季节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

——节假日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

6.3.4排查周期

6.3.4.1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结合企业生产计划、停产大修、淡季旺季和生产工艺特点,确

定综合、专业、专项、季节、日常等隐患排查类型的周期。具体包括:

——日常隐患排查周期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相关内容和各企业实际情况确定;将日常班前班后排查、

交接班排查、班中巡回排查中发现的隐患一起进行汇总;

——综合性隐患排查应由公司级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基层单位(车间)结合岗位责任制排查,至

少每月组织一次;

——专业或专项隐患排查应由工艺、设备、电气、消防、仪表、特种设备等专业技术人员或相关部

门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停产大修期间及开车前应组织进行专业或专项隐患排查;

——季节性隐患排查应根据季节性特点及本单位的生产实际,注重有毒有害气体窒息、防火及用电

安全,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

——节假日隐患排查应在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后进行一次隐患排查。

6.3.4.2当发生以下情形之一,企业应及时组织进行相关专项隐患排查:

6

DB37/T3148—2018

——颁布实施有关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原有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重新修订的;

——组织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调整的;

——装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或操作参数发生重大改变的;

——外部安全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发生事故或对事故、事件有新的认识;

——气候条件发生大的变化或预报可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

6.3.5确定排查项目

按DB37/T3011-2017第6.3.5条执行。

6.3.6排查结果记录

按DB37/T3011-2017第6.3.6条执行。。

6.4隐患治理

6.4.1隐患治理要求

按DB37/T3011-2017第6.4.1条执行。

6.4.2隐患治理流程

按DB37/T3011-2017第6.4.2条执行。

6.4.3一般隐患治理

按DB37/T3011-2017第6.4.3条执行。

6.4.4重大隐患治理

按DB37/T3011-2017第6.4.4条执行。

6.4.5隐患治理验收

按DB37/T3011-2017第6.4.5条执行。

7文件管理

企业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策划、实施及持续改进过程中,应完整保存体现隐患排查全过程的记录资

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隐患排查项目清单(见附录A、附录B)及排查记录等内容的文件;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评估报告,治理方案、整改复查验收等应保留纸质记录,单独建档管理。

8患排查治理效果

按DB37/T3011-2017第8条规定执行。

7

DB37/T3148—2018

9持续改进

9.1评审

按DB37/T2883-2016第10.1条规定执行。评审的实施可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内部管理评

审或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预评审一起进行。

9.2更新

按DB37/T2883-2016中第10.2条的规定执行。当企业发生变更或者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更新时,隐患

排查项目清单应及时更新

9.3沟通

按DB37/T2883-2016第10.3条规定执行。

8

DB37/T3148—2018

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表A.1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风险点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日常检查专业/专项性检查季节性检查综合性检查

作业步骤

风交接职业健设备电车间公司

责(检查项巡查消防车间级公司级

险危险源或潜班康气级级

编类名任目)

点在事件管控措施

号型称单每班/每4小每月/安每月/设每月/每季度每季度每半每月/

等序(标准)

位名称班组时/岗全管理备管理消防管/车间/公司月/车公司

级号

级位级部门部门理部门级级间级级

(工程

利用粮食取样器进行取样。(√)(√)(√)(√)(√)

技术)

(管理观察原料的码放,选择安全位置取

(√)(√)(√)(√)(√)

措施)样,防止原料掉落砸伤。

进行抽样检1.新员工经三级教育培训合格后上

原料(培训

1验时原料掉岗。2.按照部门培训计划进行培训。(√)(√)(√)(√)(√)

检验教育)

落。3.按照公司培训计划进行培训。

(个体

佩戴手套操作。(√)(√)(√)(√)(√)(√)

作原辅防护)

业粮三助(应急

1及时呼救、上报,并拨打急救电话。(√)(√)(√)(√)(√)

活入级车处置)

动库间1.勤俭常查,发现支架开焊松动、轮

不牢固及皮带断丝、裂纹等及时汇报

(管理整改。2.班前班后会强调安全注意部

利用皮带输(√)(√)(√)(√)(√)(√)(√)

送机卸车措施)位,提高安全意识,注意自我防护。

原料时,输送机3.张贴当心机械伤手警示标识警示

2

卸车轮、支架不提醒。

牢固倾倒砸(培训作业前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安

(√)(√)(√)(√)(√)(√)

伤。教育)全教育培训并告知厂区注意事项。

(应急每年进行应急演练,发生事故及时进

(√)(√)(√)(√)(√)

处置)行应急处理,并拨打120急救。

1

DB37/T3148—2018

表A.1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续)

风险点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日常检查专业/专项性检查季节性检查综合性检查

作业步骤

风交接职业健设备电车间公司

责(检查项巡查消防车间级公司级

险危险源或潜班康气级级

编类名任目)

点在事件管控措施

号型称单每班/每4小每月/安每月/设每月/每季度每季度每半每月/

等序(标准)

位名称班组时/岗全管理备管理消防管/车间/公司月/车公司

级号

级位级部门部门理部门级级间级级

1.定期督促检查粮食输送机皮带和

(管理电机防护罩装置、输送机轮、支架

(√)(√)(√)(√)(√)(√)(√)

措施)及电源线路,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

改。

作业前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培训

安全教育培训并告知厂区注意事(√)(√)(√)(√)(√)

教育)

输送机卸粮项。

操作不当。

(个体

佩戴防尘口罩、手套作业。(√)(√)(√)(√)(√)(√)(√)

防护)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机械伤害事故应

(应急急演练,发生事故时根据机械伤害

(√)(√)(√)(√)(√)

处置)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处理,立即

作原辅停机断电,抢救伤者。

业粮三助原料

12(工程

活入级车卸车粮食输送机代替部分人工卸车。(√)(√)(√)(√)(√)

动库间技术)

(管理每年初按要求与外协人员签订安全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