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T 1929-2023 仪器仪表制造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DB64/T 1929-2023 Instrumentation Manufacturing Green Factory Evaluation Requiremen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20
CCSN04
64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64/T1929—2023
仪器仪表制造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Specificationforgreen-factoryassessmentofinstrumentmanufacturingindustry
2023-09-28发布2023-12-28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
DB64/T1929—2023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总则...............................................................................3
4.1总体架构.......................................................................3
4.2评价原则.......................................................................3
4.3评价指标体系...................................................................4
4.4权重系数.......................................................................4
5评价要求...........................................................................5
5.1基本要求.......................................................................5
5.2基础设施要求...................................................................5
5.3管理体系要求...................................................................6
5.4能源和资源投入要求.............................................................7
5.5产品要求.......................................................................8
5.6环境排放要求...................................................................8
5.7绩效要求.......................................................................9
6评价规则...........................................................................9
7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9
7.1评价程序......................................................................10
7.2评价方法......................................................................10
8评价报告..........................................................................10
附录A(资料性)绿色工厂评价报告(格式)............................................11
A.1概述..........................................................................11
A.2评价过程和方法................................................................11
A.3评价内容......................................................................11
A.4评价结论......................................................................11
A.5建议..........................................................................11
A.6参考文件......................................................................11
A.7第三方机构资质符合性证明材料..................................................11
附录B(规范性)绿色工厂绩效指标的计算方法..........................................12
B.1容积率........................................................................12
B.2建筑密度......................................................................12
B.3绿色物料使用率................................................................12
B.4万元产值主要污染物产生量......................................................13
B.5万元产值废气产生量............................................................13
I
DB64/T1929—2023
B.6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13
B.7万元产值主要原材料消耗量.......................................................13
B.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4
B.9废水回用率.....................................................................14
B.10万元产值综合能耗..............................................................14
B.11万元产值碳排放量..............................................................14
附录C(规范性)仪器仪表制造业绿色工厂评价指标表.....................................15
II
DB64/T1929—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宁夏机械工程学会、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宁夏隆基宁光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清洁发展机制环保服务中心、吴忠中创自控阀有限公司、银川英奥特自控股份
有限公司、银川融神威自动化仪表厂(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光荣、林凯强、李彦梅、陈宏宇、李晓延、蔡春林、王玉琳、赵良民、杨玉、
张梦莹、林福平、唐力南、周丽、张耀辉、李碧、王勇、王慧、陈佳。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I
DB64/T1929—2023
仪器仪表制造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仪器仪表制造业绿色工厂评价(以下简称“评价”)的总则、评价要求、评价规则、
评价程序、评价方法与评价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仪器仪表生产企业的绿色工厂评价和建设。可用于企业自我评价、第二方评价或第三
方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222.2声学环境噪声的描述、测量与评价第2部分:声压级测定
GB6566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T7119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T16716.2—2018包装与环境第2部分:包装系统优化
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18580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
GB18581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GB18582建筑用墙面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GB18583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
GB18584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
GB18585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
GB18586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有害物质限量
GB18587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用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释放限量
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T18883—202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0862产品可回收利用率计算方法导则
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24062环境管理将环境因素引入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GB/T24256产品生态设计通则
GB24789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26572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
1
DB64/T1929—2023
GB/T29115工业企业节约原材料评价导则
GB/T32150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GB/T32161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
GB/T32886—2016电子电气产品可回收利用材料选择导则
GB/T33635—2017绿色制造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导则
GB/T33761—2017绿色产品评价通则
GB/T36001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
GB/T36132—2018绿色工厂评价通则
GB/T41350—2022再制造节能减排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GB/T41638.1塑料生物基塑料的碳足迹和环境足迹第1部分:通则
GB/T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50353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GB55015—202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DB64/T1932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仪器仪表
3术语和定义
GB/T36132—2018、GB/T33761—2017和GB/T33635—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
件。
3.1
绿色工厂greenfactory
实现了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厂。
[来源:GB/T36132—2018,3.1]
3.2
绿色产品greenproduct
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或危害小,资源能源消耗少、
品质高的产品。
[来源:GB/T33761—2017,3.1]
3.3
绿色供应链greensupplychain;GSC
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理念贯穿于企业从产品设计到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输、储存、销售、使
用和报废处理的全过程,使企业的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上下游供应关系。
[来源:GB/T33635—2017,3.3]
3.4
相关方interestedparty;stakeholder
可影响绿色工厂创建的决策或活动、受绿色工厂创建的决策或活动所影响、或自认为受绿色工厂创
建的决策或活动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来源:GB/T36132—2018,3.3]
3.5
绿色工艺技术greenprocessingtechnology
以传统工艺技术为基础,合理利用资源、节约成本、降低环境污染、保障人体健康与安全为目标,
并结合材料科学、表面技术、控制技术等新技术的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来源:GB/T28612—2012,3.2.13]
2
DB64/T1929—2023
3.6
生态设计eco-design
按照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系统考虑原材料获取、生产制造、包装运输、使用维
护和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力求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消耗、尽
可能少用或不用含有有害物质的原材料,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从而实现环境保护的活动。
注:生态设计也称为环境意识设计。
[来源:GB/T32161—2015,3.2]
3.7
碳足迹carbonfootprint
根据生物基材料和制品的具体情况,对生物基塑料制品去除空气中CO2的能力进行生命周期评估,
然后与化石基塑料制品进行对比。
[来源:GB/T41638.1—2022,3.1]
4总则
4.1总体架构
仪器仪表制造业绿色工厂(以下简称工厂)应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开发周期、成本,减少制造
过程中环境影响和保障人的职业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按照仪器仪表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采用绿色能源、
绿色材料、绿色工艺技术、绿色生产设备等绿色制造过程生产绿色产品,满足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
源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企业绩效与社会效益协同优化的目标要求,工厂体系总体架构见图1。
管理体系(5.3)
产品(5.5)
能源与资
绩效
源投入
生产过程(5.7)
(5.4)环境排放
(5.6)
基础设施(5.2)
图1仪器仪表制造业绿色工厂体系总体架构图
4.2评价原则
4.2.1一致性原则
3
DB64/T1929—2023
评价总体结构与GB/T36132—2018提出的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和通则要求保持一致,按基本要求
(5.1)、基础设施要求(5.2)、管理体系要求(5.3)、能源与资源投入要求(5.4)、产品要求(5.5)、
环境排放要求(5.6)、绩效要求(5.7)综合评价。
4.2.2行业性原则
评价要求在GB/T36132的基础上突出仪器仪表制造业的行业特征和特性。
4.2.3系统性原则
评价原则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绩效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完整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对
于给出明确基准值要求的,按本文件给出的方法计算并与基准值比较,当某项要求可由多个指标表征时
选取有代表性的参数进行计算并与基准值比较;对于未给出明确基准值的要求,可依据受评工厂的实际
情况对其满足程度进行定性描述。
4.3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包括基本要求、基础设施要求、管理体系要求、能源与资源投入要求、产品要求、环境排
放要求、绩效要求7个方面,下设二级指标和具体评价要求。基本要求为工厂参与评价的基本条件,不
参与评分;其他6个方面为具体评价要求,按照满足要求的程度进行评分。
具体评价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必选要求和可选要求,基本要求具有一票否决性,应全部满足;必选
要求为基础性要求,应全部满足;可选要求为期望工厂通过努力达到的提高性要求,具有先进性,依据
受评工厂的实际情况确定可选要求的满足程度。
4.4权重系数
工厂评价各一级指标权重系数见表1,各二级指标得分和具体评价要求对应分数见附录C中表C.1。
表1评价指标及指标权重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推荐权重
基础合规性与相关方要求
基本要求(5.1)应全部符合
基础管理职责
建筑
基础设施(5.2)照明20%
设备设施
质量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5.3)环境管理体系15%
能源管理体系
社会责任
能源投入
能源与资源投入(5.4)资源投入15%
采购
4
DB64/T1929—2023
表1评价指标及指标权重(续)
生态设计
有害物质使用
产品(5.5)节能15%
减碳
可回收利用率
大气污染物
水体污染物
环境排放(5.6)固体污染物10%
工厂噪声
温室气体
用地集约化
原料无害化
绩效(5.7)生产洁净化25%
废物资源化
能源低碳化
5评价要求
5.1基本要求
5.1.1基础合规性与相关方要求
5.1.1.1工厂应依法设立,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
5.1.1.2工厂近三年(含成立不足三年)无较大及以上安全、环保、质量等事故。
5.1.1.3对利益相关方环境要求做出承诺的,应同时满足有关承诺要求。
5.1.1.4以仪器仪表制造业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原材料和污染防治措施为基础,与国家产业政策、
清洁生产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一致,符合国家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要求。
5.1.2基础管理职责要求
工厂的基础管理职责(包括最高管理者要求和工厂要求)应满足GB/T36132—2018中4.3的要求。
5.2基础设施要求
5.2.1建筑
5.2.1.1工厂新建、改建和扩建时,应遵守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三同
时制度”、“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等产业政策和布局要求。
5.2.1.2工厂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指标符合GB55015中对工业建筑的限值要求。
5.2.1.3厂房内部装饰装修材料中醛、苯、氨、氡等有害物质应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
规定的限值要求。
5.2.1.4危险品仓库、有毒有害操作间、废弃物处理间等产生污染物的房间应独立设置。
5
DB64/T1929—2023
5.2.1.5工厂及办公区的建筑材料宜选用蕴能低、高性能、高耐久性和本地建材,减少建材在全生命
周期中的能源消耗。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满足国家标准GB18580~18587的要求。
5.2.1.6建筑结构宜采用钢结构、砌体结构和木结构等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
5.2.1.7工厂内部的绿化及场地宜符合下列要求:
a)场地内设置可遮荫避雨的步行连廊;
b)厂区绿化适宜,优先种植乡土植物,采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的植物,减少日常维护的费用,
绿化面积占总占地面积不低于20%;
c)室外透水地面面积占室外总面积的比例不小于30%。
5.2.2照明
5.2.2.1工厂人工照明照度、照度均匀度、眩光限制、光源颜色、反射比以及照明标准值等应符合
GB55015—2021中3.3.7的规定。
5.2.2.2工厂不同场所的照明应分级设计。
5.2.2.3工厂厂区及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宜利用自然光。
5.2.2.4工艺适用时,节能灯等节能型照明设备的使用占比宜不低于50%。
5.2.2.5公共场所的照明宜采取分区、分组与定时调光等措施。
5.2.3设备设施
5.2.3.1专用设备应符合产业准入要求,降低能源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5.2.3.2通用设备应达到相关标准中能效限定值的强制性要求,已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和能耗高、
效率低的设备应限期淘汰更新。
5.2.3.3用能设备或其系统的实际运行效率或主要运行参数应符合该设备经济运行的要求。
5.2.3.4工厂应依据GB17167、GB24789等要求配备、使用和管理能源、水以及其他资源的计量器具
和装置。
5.2.3.5工厂应投入适宜的污染物处理设备或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处理,以确保其污染物排放达到相
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污染物处理设备的处理能力应与工厂生产排放相适应,设备应满足通用设备的
节能方面的要求。
5.2.3.6适用时,通用设备应采用效率高、能耗低、水耗低、物耗低的产品。
注1:通用设备:按照相关产品标准、以规定的型号、批量制造的设备,该类设备用于生产的或辅助生产,能够广
泛的在工业生产场景中被使用。
注2:专用设备:是用于完成一个或多个生产环节而专门设计、制造的设备,该类设备仅能在特定生产环节中发挥
作用。
注3:计量设备:能源和资源计量设备。
注4:污染物处理设备:是指环境污染防治、废旧物品加工,以及工业材料回收专用设备。
5.3管理体系要求
5.3.1质量管理体系
5.3.1.1工厂应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工厂的质量管理体系应符合GB/T19001
的要求。
5.3.1.2工厂宜通过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5.3.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6
DB64/T1929—2023
5.3.2.1工厂应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厂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应符合GB/T45001的要求。
5.3.2.2工厂宜通过第三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5.3.3环境管理体系
5.3.3.1工厂应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工厂的环境管理体系应符合GB/T24001
的要求。
5.3.3.2工厂宜通过第三方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5.3.4能源管理体系
5.3.4.1工厂应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工厂的能源管理体系应符合GB/T23331
的要求。
5.3.4.2工厂宜通过第三方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5.3.5社会责任中的环境相关要求
工厂应定期按照GB/T36001—2015中的相关要求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说明环境社会责任的履行
情况或按照宁工信法规发[2022]40号《宁夏工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评价指南》履行相关社会责任。
5.4能源和资源投入要求
5.4.1能源投入
5.4.1.1工厂应优化用能结构,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不可再生能源投入。
5.4.1.2工厂宜建有能源管理中心。
注:能源管理中心的主要工作模式为,采用数字信息化技术,对用能单位能源结构的购入存储、加工转换、输送分
配、终端使用环节和能源计量器具实施集中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通过能效分析、管理、考核,实现用能单
位节能降耗的管控一体化。
5.4.1.3宜使用低碳清洁的新能源。
5.4.1.4宜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不可再生能源。
5.4.2资源投入
5.4.2.1工厂应按照GB/T7119中的要求开展节水管理与评价工作。
5.4.2.2工厂应符合宁政办规发[2020]20号文中规定的有关行业用水定额指标,并建立节水用水的制
度。
5.4.2.3工厂应减少材料、尤其是有害物质的使用,评估有害物质及化学品减量使用或替代的可行性。
5.4.2.4工厂应按照GB/T29115的要求,在保证产品性能和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材料的使用量,并对
原材料使用量的减少进行评价。
5.4.2.5工厂宜使用回收材料、可回收材料替代原生材料、不可回收材料。
5.4.3采购
5.4.3.1工厂应制定对供方的节能环保要求,以评价和选择供方。
5.4.3.2工厂应确定并实施检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以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
5.4.3.3必要时,工厂向供方提供的采购信息包含有害物质使用、可回收材料使用、能效等环保要求。
5.4.3.4工厂宜按照GB/T33635—2017中7.2的规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和评价。
7
DB64/T1929—2023
5.5产品要求
5.5.1绿色(生态)设计
5.5.1.1工厂应在产品设计中引入生态设计的理念。
5.5.1.2工厂宜按照GB/T24256的规定,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思维,从原材料获取、生产制造、包装运
输、使用维护和回收处理等各环节进行生态设计。
5.5.1.3宜按照GB/T32161或DB/T1932中的规定开展绿色(生态设计)产品评价。
5.5.1.4工厂宜将环境因素引导到产品开发过程中,按照GB/T24062中的要求开展产品设计环境因素
的考量。
5.5.2有害物质使用
5.5.2.1工厂生产的产品应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避免有害物质的泄露。工厂生产过程中限用物质应
符合GB/T26572规定的限量要求。
5.5.2.2工厂宜建立有毒有害物质管理办法,对原辅材料、外购件、包装等可能含有对环境毒有害的
物质进行识别、管理和处置。
5.5.3节能
工厂在产品及生产过程中应对标行业平均水平降低能耗。
5.5.4减碳
工厂宜采用GB/T32150或适当的标准、规范对数控机床产品进行碳足迹核算、核查,利用核查或核
算结果,对数控机床碳足迹进行改善。适用时,产品宜满足相关低碳产品要求。
5.5.5可回收利用率
工厂在产品的可回收利用方面宜遵循:
a)按照GB/T20862—2007中的要求计算产品可回收利用率;
b)利用计算结果对产品的可回收利用率进行改善;
c)按照GB/T16716.2—2018中规定的内容优化包装系统;
d)适用时,电子电器产品部分的回收利用材料选择应按照GB/T32886—2016相关要求;
e)再制造过程中符合GB/T41350—2022中节能减排评价指标要求。
5.6环境排放要求
5.6.1大气污染物
5.6.1.1工厂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应符合GB16297规定的要求,并满足区域内排放总量控制要求。
5.6.1.2工厂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宜满足GB16297中更高等级的要求。
5.6.2水体污染物
5.6.2.1工厂的水体污染物排放应符合GB8978规定的要求,或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委托具备相应能
力和资质的处理厂进行处理,并满足区域内排放总量控制要求。
5.6.2.2工厂的水体污染物排放宜满足GB8978中更高等级的要求。
5.6.3固体污染物
8
DB64/T1929—2023
5.6.3.1工厂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应符合GB18599及相关标准的要求。工厂无法自行处理的,应
将固体废弃物转交给具备相应能力和资质的处理厂进行处理。
5.6.3.2危险废物的贮存应符合GB18597的相关规定,危险废物应委托具备相应处理能力的有资质单
位进行妥善利用或处置。
5.6.4噪声
5.6.4.1工厂的厂界环境噪声排放应符合GB12348和GB/T3222.2的要求。
5.6.4.2工厂应建立噪声源台账,对噪声敏感车间或工人长期工作场所定期开展自行监测和监控,并
保存原始监测和监控记录。
5.6.5温室气体
5.6.5.1工厂应对其厂界范围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核算和报告,可用GB/T32150或适用的标准或规
范。
5.6.5.2宜获得温室气体排放量第三方核查声明。
5.6.5.3宜进行核查,核查结果宜对外公布。
5.6.5.4可行时,工厂应利用核算或核查结果对其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改善。
5.7绩效要求
5.7.1一般要求
工厂应从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和能源低碳化5个方面,基于仪器仪
表制造业特征和行业水平,对国家主管部门或相关方关注的绩效指标进行计算和评估,并利用结果进行
绩效改善。
绩效指标包括:
——用地集约化: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等;
——原料无害化:工厂应识别、统计和计算工厂的绿色物料使用情况。适用时,提高主要物料的绿
色物料使用率;
——生产洁净化:包括万元产值主要污染物产生量、万元产值废气产生量、万元产值废水产生量;
——废物资源化:万元产值主要原材料消耗量、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废水回用率等;
——能源低碳化:包括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万元产值碳排放量等。
注:绩效统计和计算应选取和覆盖能够反映工厂绩效水平的完整周期,至少包括评价前一自然年度的连续的12个月。
成立不足一年的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要求。
5.7.2计算方法
各类绩效指标计算方法见附录B。
6评价规则
评价应依据国家主管部门、仪器仪表行业先进水平或相关方要求确定评分标准,当工厂的指标加权
综合评分分值为90分以上可推荐评为绿色工厂,80分~90分可作为绿色工厂培育对象。具体评分规则见
附录C。
7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
9
DB64/T1929—2023
7.1评价程序
评价应建立规范的评价工作流程,包括评价准备、组建评价组、制定评价方案、预评价、现场评价、
编制评价报告、技术评审等。
7.2评价方法
7.2.1评价可由第一方、第二方或第三方组织实施。当评价结果用于对外宣告时,则评价方至少应包
括独立于工厂、具备相应能力的第三方组织。
7.2.2实施评价的组织应查阅受评工厂的报告、统计报表、原始记录、声明文件、分析/测试报告、相
关第三方认证证书等支持性文件;并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对相关人员的座谈、实地调查、抽样调查等方
式收集评价证据,并对评价证据进行分析,确保受评工厂对相关指标要求的符合性证据充分、完整、准
确。
8评价报告
8.1工厂评价报告应充分体现评价机构在现场开展评价的实施过程,内容简要、证据充分支撑评价结
论。
8.2针对每一项评价条款的要求,详细阐述评价的过程和判定企业符合情况的充分依据,对引用的关
键内容给出证据文件来源,对计算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和数据依据,做到证据和信息可信、内容精要、
判定准确。
8.3评价报告的内容至少应包括评价过程、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评价结论和建议。评价报告宜参考
附录A给出的纲要编写。
8.4仪器仪表制造业绿色工厂的证据类型包括但不限于:
a)环保局公开的企业环境数据;
b)第三方机构出具的碳排放核查报告、环境监测报告;
c)工业产销总值及主要产品产量表,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表;
d)计量设备、用能设备、污染处理设施台账;
e)体系认证证书、社会责任报告;
f)能评、环评批复,建筑竣工验收报告,消防验收报告等;
g)相关支持材料。
10
DB64/T1929—2023
A
A
附录A
(资料性)
绿色工厂评价报告(格式)
A.1概述
主要介绍绿色工厂评价的目的、范围及准则。
A.2评价过程和方法
主要介绍评价组织安排、文件评审情况、现场评估情况、核查报告编写及内部技术复核情况。
A.3评价内容
第三方应按以下内容对申报工厂材料进行评价:
——对申报工厂的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绩效等方面进行描述,
并对工厂申报报告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核实;
——依据DB64/T1929,核实数据真实性、计算范围及计算方法,检查相关计量设备和有关标准的
落实等情况;
——对企业自评所出现的问题情况进行描述。
A.4评价结论
对申报工厂是否符合绿色工厂要求进行评价,说明各评价指标值及是否符合评价要求情况,描述主
要创建做法及工作亮点等。
A.5建议
对工厂持续创建绿色工厂的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
A.6参考文件
列出报告编写过程中所使用的相关参考文件(与绿色工厂评价指标表的证明材料索引一栏对应)。
A.7第三方机构资质符合性证明材料
列出第三方机构满足条件的资质符合性证明材料。
11
DB64/T1929—2023
B
B
附录B
(规范性)
绿色工厂绩效指标的计算方法
B.1容积率
容积率为工厂总建筑物(正负0标高以上的建筑面积)、构筑物面积与厂区用地面积的比值,按式(B.1)
计算。
总建筑物 总构筑物
R=································································(B.1)
用地
式中:
R——工厂容积率;
𝐴总建筑物——工厂总建筑物建筑面积,建筑物层高超过8m的,在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
计算,单位为平方米(㎡);
𝐴总构筑物——工厂总构筑物建筑面积,可计算面积的构筑物种类参照GB/T50353,单位为平方米
(㎡);
𝐴用地——工厂用地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B.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GDNB 177-2023 钦州市野生茶树资源生态管理技术规程 2023-08-30
- T/SDAS 170-2020 梨园水平网架整形修剪技术规程 2020-08-03
- T/CAGDRS 2-2024 智能温室蔬菜绿色生产信息采集规范 2024-03-26
- T/SDSF 012-2022 森林防火检查站建设规范 2022-10-28
- T/DALN 017-2021 学生饮用奶奶源基地管理规范 2021-06-01
- T/SLSC 005-2021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新洲双柳毛豆 2021-02-08
- T/SDYY 129-2022 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2022-12-25
- T/HNSGJXH 0019-2023 崀山脐橙 产地环境 2023-11-17
- T/HAJSC 0003-2018 桑蚕鲜茧烘干技术规程 2018-09-01
- T/CROPSSC 002-2023 玉米品种纯度鉴定:InDel分子标记法 20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