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513-2016 青海天然草地分类

DB63/T 1513-2016 DB63/T 1513-2016 Qinghai Natural Grassland Classification

青海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3/T 1513-2016
标准类型
青海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6-10-09
实施日期
2016-12-20
发布单位/组织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40

备案号:52064-2016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1513—2016

青海天然草地分类

2016-10-09发布2016-12-20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3/T1513—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青海省草原总站提出。

本标准由青海省农牧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草原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辛玉春、张洪明、王加亭、王立亚、尚永成、慈建勋、肖锋、严振英、王生耀、

李泉林、欧为友、张宝文。

I

DB63/T1513—2016

青海天然草地分类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天然草地分类单位、类型划分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天然草地资源调查、监测与评价及科研教学部门对天然草地类型的区分和识别。

2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天然草地

指自然生长有草本植物,或兼有灌木和稀疏乔木,植被盖度大于5%、乔木郁闭度小于0.2、灌木盖

度小于40%的土地,以及农区耕地范围内宽度大于2m的自然生长草本或小半灌木的间隙地。

2.2

草地类型

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具有相同的生境条件、植物群落一致以及利用方式相同的草地单元。

2.3

盖度

灌木和草本植物地上部分对地面垂直投影面积占测量面积的百分比。

2.4

优势种

草地群落中作用最大、对生境影响最显著的植物种,对其他种的生存有很大影响与控制作用。

2.5

共优种

草地群落中两种或多种植物的优势地位不相上下时为共同优势种,简称共优种。

3类型划分

3.1划分单位

1

DB63/T1513—2016

青海天然草地类型分为类(亚类)、型二级。亚类属于类的补充,是在类的范围内,主要用于区分

由大地形、土壤基质或高级植被类型差异明显的草地。不作为单独的分类级。

3.2划分依据

3.2.1第一级类

将具有相同的水、热等大气候带特征和植被特征,具有独特地带性特征的划分为相同的草地类。青

海省天然草地分为9大类。划分依据见附录A中表A.1。

3.2.2第二级型

在草地类的范围内,将优势种、共优种相同,利用方式一致的划分为相同的草地型。草地型的确定

来自于实地调查结果。

4天然草地类型

4.1草地类

a)温性草原类:分布于温带半干旱地区的低山丘陵、河谷、阶地、滩地和山地阳坡等;主要以西

北针茅(Stipakrylovii)、芨芨草(Achnatherumsplendens)、青海固沙草(Orinus

kokonorica)、冷蒿(Artemisiafrigida)等喜温杂类草为优势植物组成。

b)温性荒漠草原类:分布于温带干旱地区的盆地四周、低山丘陵、阶地、滩地等;主要以短花针

茅(S.breviflora)、青海固沙草为优势植物组成。

c)高寒草甸草原类:分布于高山(高原)亚寒带半湿润地区的山前缓坡、滩地、山地阳坡下部等;

主要以紫花针茅(S.purpurea)和高山嵩草(Kobresiapygmaea)为优势植物组成。

d)高寒草原类:分布于高山(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地区的湖盆滩地、宽谷、剥蚀高原面和坡麓地

带、山地阳坡等;主要以紫花针茅、青藏苔草(Carexmoorcroftii)为优势植物组成。

e)温性荒漠类:分布于温带极干旱地区的盆地及其山前平原、山麓洪积倾斜坡地等;主要以蒿叶

猪毛菜(Salsolaabrotanoides)、多枝柽柳(Tamarixramosissima)、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等灌木、半灌木为优势植物组成。分土砾质

荒漠、盐土质荒漠、沙质荒漠3个亚类。

f)高寒荒漠类:分布于高山(高原)亚寒带、寒带极干旱地区的高山流石带下部等;主要以垫状

驼绒藜(Ceratoidescompacta)、唐古特红景天(Rhodiolaalgida)等杂类草为优势植物组

成。

g)低地草甸类:分布于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低山沮洳地、河岸阶地、盐湖外缘等,受地表径

流、地下水和季节性积水影响形成的隐域性草地。主要以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马

蔺(Irislacteavar.chinensis)为优势植物组成。

h)山地草甸类:分布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林缘、山坡、河谷、河滩等;主要以垂穗披碱草

(Elymusnutans)、垂穗鹅观草(Roegnerianutans)、细株短柄草(Brachypodiumsylvaticum)

等禾草为优势植物组成,常与稀疏乔木、灌木呈垂直分布。

i)高寒草甸类:分布于高山(高原)亚寒带、寒带湿润地区的林线以上、高山阳坡、阴坡灌丛上

部、高原宽谷、浑圆山顶等;主要以莎草科嵩草属和苔草属为优势植物组成,间有高寒灌丛参

与其中。分典型高寒草甸、沼泽化高寒草甸、盐化高寒草甸3个亚类。

2

DB63/T1513—2016

4.2草地型

青海天然草地划分为87个草地型。草地型的组成见附录A中表A.2。

3

DB63/T1513—2016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青海天然草地类的划分依据和草地类型组成

表A.1给出了青海天然草地类的划分依据。

表A.1青海天然草地类的划分依据

>0℃积温

草地类湿润度(K)降雨量(mm)气候带植被特征

(℃)

主要以典型的多年生旱生丛生

温性草原类0.3~0.6250~4001500~3500温带半干旱地区草本,有时以旱生小半灌木植物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